下午,徐凡坐在院子里,正打算读书,就听见老王说:“公子,门外有人拜访。”徐凡感到疑惑,自己在青州城内认识的人可不多,以前的街坊邻居也不知道徐凡在这里住着。疑惑归疑惑,徐帆还是说道:“老王,将客人领进来吧。”
片刻功夫,徐凡就看见老王领着昨天晚上的李捕头进来了,徐凡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是将老王骂了个遍,毕竟昨天无脸鬼带给徐凡的心理阴影还是很大的。
“不知李大人所来何事。”骂归骂,徐凡表面功夫做的还不错,毕竟老头子从小就教会了徐凡什么是喜怒不形于色。“老王,给李大人倒水。”
“公子客气了,我是个武夫,有话就直说了,请问公子是不是昨天的乡试第一徐凡,徐解元?”
“我的确是,但我好奇王大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徐公子不用担心,你的画像现在只要是去过斩妖司的人都知道,昨日寻你的告示刚贴出来不久,你原先的邻居就来司内提供线索,根据相貌描述,再加上你参加乡试的时候提供的画像,如今青州城内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你的相貌。如果不是昨天晚上的事,太过抱歉,我早就去江家领那一笔赏钱了。所以我今日来是想问问你,是不是想将自己暴露出来,若是可以江家的悬赏你我平分。毕竟,你在这里住着早晚也会被别人认出来。我希望徐公子考虑考虑。”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找了出来,斩妖司不愧是大乾消息最灵敏的地方。这样也好送上来的银子没有不要的道理,还请李大人将消息传递上去吧。”徐凡心里想,反正消息已经传出去了,这些银子谁拿不是拿,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以后说不定有用。
“多谢徐公子,明天早上李某就给你把银子带过来。晚上还要巡夜就不唠叨了。”
“李大人慢走,老王出去送送李大人。”
“是,公子。”
——————
青州城内,江府内,一位公子坐在院中亭子里,正在研究昨日徐凡乡试写的诗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好一首《秋词》啊!难怪父亲对他评价那么高。”
“表哥,表哥,你又在看这首诗了?从昨天乡试结果出来,你都看了十几遍了。”
“表妹,也不是我想看,关键是我与那位徐公子前面的论策排名相同,唯独这最后的诗词一项,相差太大了。父亲大人让我多学习学习人家,可是我连徐公子在哪里都不知道,我怎么学习。”
“表哥不要担心,我已经将寻人的告示交给斩妖司了,相信用不了几天就找到了。”
“希望如此。”
“小姐,小姐,找到了,斩妖司来人了,说是知道徐凡在那里住着。来领赏钱了。”
“哦?小翠,你快去把人带过来,我要当面问问。”江游急忙说道
“江公子,人家外边都说这个告示是大户人家招上门女婿的,你怎么比小姐还着急?”
“小翠!快去叫人,你还敢调戏我表哥。”
“小翠知错了,小姐不要生气,我这就去了。”
“表哥,我管教不好,让小翠冒犯了你,不要生气。”
“行了,我还不知道你,怎么舍得罚小翠,不过日后可不敢让她在旁人面前放肆。要是得罪了人,人家可是算在你身上的。”
“好了表哥,知道了,我们明天就去看看那位青州城的解元是什么样子。”
片刻功夫,小翠就带着一个身穿斩妖司官服的青年男子进来了。
“小姐,少爷,人带来了。”
“就是你找到了徐公子?”江游问道
“回公子,小人昨夜在巡夜时,抓捕一无脸鬼,碰巧打扰了徐公子,今日经过徐公子同意才来上报。”
“你是说你是昨天抓鬼的时候碰见他的?快详细说说。”
“表妹,不要胡闹。”
“我表妹从小喜欢听这些故事,要是不涉嫌机密之事就说一下吧。”
李捕头挠了挠头说:“其实算不上什么机密,就是我昨天抓一个八品的无脸鬼,结果不慎让其逃脱,徐公子被其劫持,后来斩妖司来人将其救下。”
李捕头深知这个年纪的女孩想听什么,于是刻意在如何设局抓无脸鬼,和楚大人救人上面费了些口舌,反而在徐凡上面停留较少。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让旁边的小翠赞叹不已。故事讲完,江游就问道
“你刚才说那徐凡没有修为?”
“没错,那徐凡属实普通人无疑,不然他也不用等到我们前去救助了。况且楚大人乃六品修为,要是徐凡有什么异常,早就看出来了。”
“好了,我知道了,小翠,你带他下去领赏钱吧,我看你快进七品了,去库房在拿两颗气血丹吧,就算你讲故事的酬劳了。”
“多谢公子,小人告退。”李捕头明显高兴了起来,气血丹虽然不是什么好丹药,但他在斩妖司多少是个伍长,一个月才有一颗,相当于百两白银了,关键是丹药这东西,不论贵贱,一向都是有价无市,李捕头自然十分高兴,再次道了声谢就离开了。
“表哥,实在想不到这闻名青州城内的解元郎,竟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啊。”
“的确,一般的人在秀才时就请先生启蒙了,这徐凡都举人还是没有踏入修行确实是少见啊。”
“切,表哥你还不是都中举了还没启蒙。”那女子看了江游一眼撇了撇嘴。
江游笑了笑说:“我虽然不知道父亲在想什么,但我有预感,这次会试就是我修儒的关键。这样说来我还挺好奇徐凡的。”
“徐凡是什么人,明天自然就知道了,今天你可要请我去桂花楼吃顿好的。”
————-——
知府内两位知道了徐凡是谁,青州城内可是有不少人因为一首《秋词》吵翻了天。
要知道大乾皇朝虽然文风鼎盛,儒修纵横,但这么多年修炼已成体系,儒生们打架厉害,可不见得写诗也厉害,就因为一句“我言秋日胜春朝”不知道引得多少人称赞。
短短一天就在青州城内流传开来,而探花郎徐凡也因此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