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如此忠义,宗正易也是后来从师父口中知道真相。
原来外祖得知宗正锋大逆不道做了这么多事后,血书上谏当时的皇帝。皇帝念在外祖忠心耿耿,多年为君分忧,已经默认外祖找死囚替换他们一家三口,留他们一命。外祖把后路都给他们铺好了。可是,父亲造反了。
外祖带着忠义的旧部后退,逃出京都,来到月城,一守就是三年。
外祖的死让他伤心欲绝了一年。回去后便整日郁郁寡欢,皇帝把他送到了乡下的庄子,一年后把他接回。然而却要他……亲手杀了母后。
“易儿,你是父皇最看重的儿子。你聪明,你以后会有大出息的,但是你还不够狠!现下父皇就给你一个做太子的机会,只要你把这杯毒酒端给你母后,父皇立马册封你为太子!”
他听后惊恐的看着父皇。
然而宗正锋却把毒酒塞到他手里面。他不可能害死母后的,他推拒,把毒酒摔翻在地。
“你不愿意?易儿,你是朕的嫡子,你身上肩负着复兴左彧国的重任,你怎么能这样的妇人之仁?”宗正锋看着他,就像是要把他吞了。
他吓得一直后退。
“你不愿意,朕会亲手把你这个弱点剔除。朕会让你成为像萧帝一样的千古一帝!”
宗正易不知道为何父皇极力的想让他当太子,杀母后,他从不认为这两者矛盾。可是父皇不这样想。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父皇竟然去找了母后。母后大骂他是丧心病狂。
外祖的死,让母后对他心灰意冷,而他让亲儿子杀死她,母后更对他绝望。母后太了解他了,知道他要做什么就一定要做成的人。哪怕出兵一千,自损八百。
母后惊得一晚上睡不着。
第二日亲手准备了饭菜,唤他来吃。然而却是他亲眼看着母亲喝了毒酒,毒发而死。
“母后。”他吓得脸色苍白,大声的呼叫太医。
母后拉着他的手:“易儿,挣脱这樊笼,挣脱这樊笼!”
他抱着她痛哭。
母后为他擦了擦眼泪,告诉他:“他是你父皇,你是我儿子,我不会死在你们的手上。要死也是我自己了断。易儿,你切莫记得,以后只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不要辜负自己,辜负别人,一定……要值得。”
母后说完这句话,闭上了眼睛。
竟不知,一首曲子,一首歌,把他心底隐匿最深的故事挖了出来。这么的鲜血淋漓,这样的防不胜防。
宗正易就这样毫无防备的告诉了顾兮,包括细节。
“宗正易,你母后用死来成全你,你怎么能够作茧自缚,让她失望呢?”顾兮一句话拿捏住他。
“我……”宗正易看了看自己,想了想这些天他戒酒后,不成人样的自己……
“你母后不想让你背负罪名、骂名,不愿意让你仇恨你的父亲,所以她选择了自我了断!她那么的爱你,到死她都想让你挣脱,你怎么能辜负她的心意?宗正易,你陷在泥潭里面,我们过不去,只有你自己走出来才能自救。”
“我不知道你跟我皇兄有什么协议,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没有放弃,你在想方设法的挣脱。你都已经开始打算了,为什么不敢勇敢一些去面对!”宗正易心底深藏的是外祖的死,母亲的死,他无法缅怀,也无法忘记,饮酒也不过是麻痹自己,不去想。然而人的大脑很奇怪,越想忘掉的总是越难忘掉。
所以宗正易一放弃依赖酒,那些心底隐藏的记忆就开始反噬,让他整夜整夜的不敢睡。就是睡着了也会进入梦魇。
宗正易的头好痛,心绪一股的涌上来,压得他喘不上来气。
他承受不住的昏了过去,顾兮及时扶住他,从没有让他往地下掉。
“殿下。”日和月在下面紧张的看着。
顾兮这样血淋淋的把殿下的秘密挖出来,该有多沉重?
顾兮给宗正易喂了几颗丹药,拿出一早准备的银针,给他施针。
“公主,外面夜色深重,小心着凉,不如进屋……”月道。
“就是要在屋外。”顾兮说。
屋外的气温低,空气流畅,更能刺激宗正易。这样的环境适合他,他要做的就是跟自己抗争。
顾兮该做的疏导,治疗,都尽力了,剩下的只能看宗正易自己的。
顾兮在屋顶陪宗正易陪了一夜,一晚反复的来回变动的给他施针,早上他的脉稳下来,顾兮才将针都拔了,收回来。让日带宗正易会寝殿休息,她也要回去休息了。
冻了一夜,顾兮的小脸冻得发紫,回到寝殿一鼓溜的钻进了被窝。
睡梦中,一道长长的身影立在她床前目光哀怨的看着她。
三天后。
承泽殿大摆宴席,迎的是一位手持拂尘,穿着一身玄色道袍的女道长——德音大师。
德音大师出自幕府,一个已经在六国绝迹的神秘世家。幕府在那,谁都不知道。幕府聚集天下武学、书学、兵学为一身,府内能人将才无数,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都是令六国轰乱的人物。世人都已拜幕府师为荣。
幕府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出世的家族子弟此生不得再入府。二十年前,德音大师出世,与她一同出世的有她的两位师兄,只是世人从未见过。德音大师名大,不外乎其能把人气死不偿命的腔调。
两位师兄都是大隐之人,世人去拜,纷纷拒之。拜的人多了,拒绝次数多了,世人就知道他们两位是真的不收徒。德音大师则是把收徒写在脸上,只恨没有写在纸上,满六国的扔。她兜兜转转在六国寻了五年,都没有找到合心意的弟子,多次不加掩饰的谩骂,六国无才兮!
德音大师脾气大,却是确有真材实料。十几年前,左暮国临渊城的一位隐世的大儒广邀天下学士探讨经纶世学,策论阵法。碰巧德音大师停留临渊城,去看了热闹。结果一看,恶狠狠的给六国人上了一课,德音大师犀利的指出六国各国的弊病隐患,痛批当世文人的自以为是,纸上谈兵。就是那一天,数十名甘拜下风的学士因羞愧无地自容的齐跳了临渊河,德音大师一战成名,名气嗖嗖的高涨。
后来,六国中哪一国但凡出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君主都会写信,请德音大师出山不吝赐教。德音大师很少管世间的事,但偶尔会提示几句,然而就是这简简单单的提示就让问题迎刃而解。
德音大师的名号世人无所不知,无人不晓,其威望名震四洲,各国皇亲贵胄,世家子弟争相拜师,望其垂青。然而德音大师多是扫了一眼,以一句“吾徒,天下学子望尘莫及者也!”告终。
想拜的人多了,德音大师被扰的烦了,便放言:“吾终其一生为帝师,吾徒终其一生不为人臣,之威天下。”此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出,非心智坚韧者,旷世其才者,鲜少有人敢蹬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