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没能摧毁政客们继续战争的决心,但是在政客们背后的危机让各国并不轻松,进入十月后,美国蒙受了惨痛损失,
与德国在年初发动的春季攻势差不多,他们精心准备的秋季攻势也几乎碰触了胜利的果实,但是却被协约国军队再次阻止在巴黎的大门外,
这一次美军拯救了法国,美军共有四十万人投入作战,成为巴黎防御战中最中坚的力量,当然美国人在这次战役中在德国猛烈的炮火下损失惨重,
十月份阵亡、失踪士兵数字达到了八万人,如果放在往常这个数字恐怕会在美国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但是在1918年的这个月,在美国国内死于流感的数量居然达到了二十万人之巨,相对于二十万人死于流感,海外战场承受巨大伤亡数字所引起的波澜在美国国会中便被消化干净了,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应该感谢这场突如其来的流感,不然这对美国现任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而流感的传播速度已经露出了其狰狞的面孔,就连身处革命战争中的俄国也深受巨创,俄国在这个秋季爆发了粮荒和药慌,国内极度缺乏粮食和治疗流感的药物,
而不断的叛乱正在走向失控,俄国根本没有能力来防止流感的蔓延。
美国和欧洲都陷入了流感的恐慌当中,只有东亚同盟国家显得格外平静,各国这个时候不得不承认中国对流感进行严格的防疫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不然以中国的人口密度而言,若是爆发瘟疫那无疑将会是一场灾难,当然亚洲各国也并不轻松,西班牙流感根本不可能完全隔绝。
相对完善的措施,虽然并未完全阻止流感蔓延,但是无疑降低了感染人数,最终避免使工业和经济遭到瘟疫的毁灭性破坏。
而中国在防治流感方面的成就开始在一片哀鸿的世界中显得格外凸出,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华人社区中所使用治疗流感的中药也开始被各国所重视。
美国在看到中国的成果后,虽然继续嘴硬,但是身体却很诚实,他们几乎完全复制了中国的管控措施,开始遏制流感传播,并紧急从中国进口一些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预防药物。
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开始遏制流感,但对他们来说战局依旧是重中之重,在他们看来同盟国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
因为没有达到目的的军事行动即便给予对手再大的重创对结果来说也是失败的,德国没有达到目的那就意味着将会面临更加糟糕的局面,德国的国力几乎耗尽。
秋季攻势将他们最后的战争物资耗尽了,接下来协约国只要撑住,那么德国将会在他们的打击以及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轰然倒塌,就像是1917年的俄罗斯帝国一样。
事实上这也没有人等待多久,十月二十八日,基尔海军基地德国海军官兵发动兵变,起因便是威廉二世真的想要做出最后的搏击,
陆地上的最后一搏开始后德皇也没有忘记海洋,他命令已经严重受创的德国公海舰队再次出海作战,德国海军部分官兵遂起义抗命。
严格来说德国公海舰队的起义和德皇的命令谁都没有错,公海舰队自日德兰海战之后就一直没有做到维护整个舰队达到作战水平,几次规模大的战斗又使得公海舰队雪上加霜,
国内物资紧缺让本应该得到的维修材料都无法保证,海军官兵的待遇也是直线下降,最终起义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自从流感爆发以来,英国皇家海军就被迫不得出海执行封锁作战,只能派出几支小型舰队执行监视任务,这个时候德国公海舰队出海作战在时机上应该是最好的。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关心什么战机了。
而除了德国海军起义抗命拒绝出海作战之外,沉重的战争负担使得德国国内也不堪重负,从零星的罢工开始在十一月终于达到了顶峰,
德国国内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军工生产企业都因为罢工,这就使得德国的军事机器停顿下来。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国内的情况则显得更加糟糕,从初期的小规模部队起义叛乱,到国内工业企业罢工,直到现在从军队拒绝作战到席卷全国的罢工,
各处涌动的革命狂潮让奥匈帝国显得更像是惊涛骇浪中的小船随时都可能会被颠覆。
威廉二世在对待革命的问题上比较“宽厚”,这是出于对战争的需要,威廉二世达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通过革命完成了让拿破仑时代以来在任何人眼中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俄国陷入了革命的风暴从而退出战争,
不过现在威廉二世必须要面对德国相似的境况,德国已经处于革命的悬崖边上,德意志帝国很可能成为第二个俄罗斯帝国,
而且相比起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肯定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俄罗斯帝国能够复辟背后是一系列的国际矛盾与较量,
俄罗斯帝国有被人利用的价值,他的邻居愿意看在他们自身价值的份上帮他们一把,而德意志帝国身边只有死敌,
而且这个死敌是世界第一流的帝国,他们只想将德意志帝国变成历史,将他们彻底打碎。
威廉二世希望用这样的警告让帝国继续坚持下去,但是德国已经因为战争而失去了对未来的兴趣,对德国来说,当下更重要。
所以德国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罢工事件,同时西线德军三十七名将领联合致电总参谋部和德皇,希望能够结束战争。
两天后执掌德军总参谋部的兴登堡元帅终于顶不住部下的强烈结束战争的意愿,向国会提出结束战争的建议,
在这个问题上他第一次在没有和德皇取得一致的前提下单独行动,这实际上意味着德皇威廉二世已经失去了军队的支持,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战争结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