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在欧洲只能算是一个三流的帝国主义国家,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欧战爆发后就是这样一个三流国家会成为几个世界强国争夺的重点。
这一点极大的助长了意大利的野心,作为一个而在罗马故土上统一的国家,意大利在统一之后一直致力于恢复当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荣光,
但是上帝给意大利开了个玩笑,他们的西北方面是法国,东北方向是奥匈帝国,没有一个软柿子都是欧洲甚至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依靠北面的山地才能挡住敌人的兵峰,让他们有一个较稳定的环境,
他们的统一也并不完全是凭借自己的硬实力,而是充分利用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这就让意大利在欧洲各大国看来不怎么上得了台面。
但是意大利统一后却并不满足安于现状,他们认为身为罗马帝国的后裔,必须要有相应的领土来支配,意大利必要成为一个帝国
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帝国,意大利只赶上了瓜分殖民地的末班车,从奥斯曼手中夺走北非行省,而且因为中国等国家从中作梗,意大利并不能算是完全殖民这里,这让意大利人很不满意。
而在战争爆发后意大利人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和英法这样的殖民强国比肩的机会,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在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们现在等着德国和英法开出他们的条件,
但是意大利人对殖民地的贪婪让他们认为英法和德国看起来都不错的拉拢条件都太低,甚至意大利认为这些与他们想要的相去甚远,他们非要双方开出更大的价码,或者满足他们的条件。
他们想要一个统一特伦蒂诺,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的大意大利,而特伦迪诺这些省许多都在奥匈帝国治下,同时又想要整个北非。
但是奥匈帝国并不想将占领的的特伦迪诺等省还给意大利,而北非又是德国人许诺给奥斯曼帝国的。
而同盟国和协约国在看到意大利开出的条件后都觉得他们太过于贪婪了,法国人和英国人对于意大利人的立场也十分不满。
但是由于印度洋出现的灾难以及霍尔迪舰队的四处出击,协约国,尤其是英国还是决定与意大利继续谈判。
因为伴随着奥匈帝国海军的肆虐,整个地中海的航运趋于停顿,马耳他岛也受到了严重威胁,而这是协约国绝对不能允许的。
而英国人在拉拢意大利的同时还在劝说法国人,让他们集结法国海军所有能拿得出手的战舰,2艘丹东级无畏舰,3艘孤拔级战列舰和3艘布列斯塔尼级战列舰,
外加10艘装甲巡洋舰和大量驱逐舰和布雷舰,他们的任务就是以最快航速前往伊奥尼亚海执行封锁计划,
而他们的后续舰队则将在十日内赶往战场,并且以马耳他岛为基地死死的锁住奥匈帝国海军的退路。
但是法国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法国政府再一次告诉英国人法国舰队只有在一种可能下执行封锁计划,那就是意大利的态度必须明朗。
法国甚至接受已到来站在同盟国一方对他宣战也不愿意意大利继续充当墙头草,这主要原因是英国人的计划中,法国人想要封锁住奥匈帝国海军的退路,那就必须把主力集中在伊奥尼亚海。
而这里非常靠近意大利,法国舰队虽然强,但是还没有到被意奥两国夹击还能占据上风的地步。
如果意大利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兵和一路的话,将在外围形成一个对法国舰队的反包围,法国战舰虽然规模庞大,但主要是前无畏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水平较落后。
而在西西里岛和***之间狭窄的海面上,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潜艇部队随时可以形成一道封锁线,等他们的主力舰队削弱法国主力舰队,等法国人撤退时重现第二次华俄战争中的马六甲袭击。
这种情况下没人能知道法国海军会受到怎样的打击,也许只要一次战役就可以让法国舰队万劫不复,而一旦法国海军垮了,那么法国就要考虑他们柔软的下腹部该怎么防御了。
但是法国人的态度英国人不能接受,意大利绝对不能加入同盟国,在内部盟友不支持,本土防卫压力较大的不利局面下,英国人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答应意大利对领土的要求。
英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将价码再一次提高愿意将德属东非和西非交给意大利托管,承诺他们对北非的统治,并且愿意让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上占据一些优势。
英国做出了拉拢意大利的坚实一步,法国也不得不跟随,表示对英国的支持,俄国之后也表示支持。
协约国的支持让意大利国内的干涉主义者欢欣鼓舞,意大利国内富有盛名的政治家乔瓦尼·乔利蒂虽然坚决反对干涉,但他的力量太小。
萨兰德拉这位准备加入战争的总理大臣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这对于同盟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随着驻意大利的同盟国使馆传回越来越多不利于他们的消息,德国和奥匈帝国对意大利的耐心终于要消失了。
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贝希托尔德伯爵在面对德国驻奥匈帝国大使时说出了,既然意大利一定要成为我们的敌人,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他们冲我们狂吠之前打断他们的骨头。
随后在外威风很久的霍尔迪舰队得到命令返回本土。
德国对此虽有疑虑,但是越来越多表示意大利已经要加入协约国的情报让他们的不安也快要达到顶点。
战前就驻扎在亚得里亚海的德国特殊航空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大量的神秘专列从本土抵达亚得里亚海沿岸的航空基地。
虽然德国政府没有下令立即展开进攻,但是戒备的意味已经很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