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穿书后,我当女帝了 > 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与幸村的恋爱日常 我靠打脸封神[快穿] [克苏鲁]论被外神攻略的可能性 旺家小娇妻 对不起,我爱的是你兄弟 修仙也要防沉迷 龙傲天女儿的咸鱼修仙路 文豪基建手册 我在古代当策划 游戏成真后眷属个个黑化了

杜乐贤奉诏入京述职后, 被晋升为正三品驻安宁岛道台,进入国子监接受培训的消息传开,迅速在京中引起一片哗然。

虽然水师进京时,宫里公开了水师在海外剿灭海盗时, 顺便占下一岛, 被命名为安宁岛的事。

但是随着进京请罪的水师将领们被重罚的消息传出, 这件事也就变得不再那么惹人注目。

毕竟朝廷若真重视水师占下的那座岛,犒赏水师,给水师表功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在人家献了岛的同时, 再次献上大批财宝的情况下,重罚那些水师将领呢。

虽然都知道朝廷抽派一批官吏进入国子监接受培训的事,但是外人并不知道那批据说将要升官或是调职的官吏, 都是在私下里答应了朝廷的安排,愿意去安宁岛的人。

直到杜乐贤的出现, 以堪称传奇的经历和身份,成功复出后,做了近五年的知府,再次一步登天, 直接晋升为正三品驻外道台, 成为安宁岛的首任执政官。

众人这才意识到,上边并非对安宁岛不重视, 而是尤为重视, 才会直接为那座此前只是海盗老巢的海岛, 配置一位三品大员。

谁都知道, 这还只是初期, 官员的配置也都是临时的, 等到那安宁岛的情况彻底安稳下来后,初期的这批官员势必能够原地升迁。

哪怕知道出海不易有风险,可是看到这种情况,京中无数官员的心思都活动起来,迅速行动起来,想为自己争取可以去安宁岛镀金的机会。

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上边不仅已将派往安宁岛的官员名单给安排好,连将要出海的一批工匠也都已选好,所有被选中的官吏,至少都能直接官升一级。

吏部尚书邹昌济哭丧着脸来见正宁帝,“陛下,如此重要的事,竟然没有知会我们吏部一声,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正宁帝神色平静的回道,“为何不知会你们,你们心里没数吗?安宁岛事关重大,又远在海外,在这个人选问题上,务必要慎重,你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吏部掌握着朝廷官员的任免与考核大权,历来都是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关键部门,这个邹昌济是个相对还算本分的人,可他的那些的手下背后的成分,就有些复杂了。

邹昌济当然很清楚自家的情况,可是身为吏部尚书,再次让上面略过他,直接决定如此重要,牵涉官吏人数如此多的安排,他这老脸着实有些不知该往哪里搁。

虽说在这件事情上,太子干的确实有些不厚道,甚至不合规,但是正宁帝并不同情这位吏部尚书。

占据如此高位还本分,不仅透露出他的手段与魄力有缺的事实,同时也是对方做事圆滑,各方都不愿得罪的表现。

要将安宁岛彻底打造为大安的属地,建设成大安一省的消息提前传开,哪怕是趟苦差,也将有得是争破头想要去岛上的人。

因为在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却未经正式开发,还天高皇帝远的海岛上,可操作空间实在太大了,绝对是块无数人眼里的大肥肉。

听到皇上毫不留情面的话,邹昌济顿时气虚起来,但他还是硬着头皮道。

“陛下,老臣以为,那安宁岛毕竟是个荒芜之地,据说岛上还有不少原住民,势必会难以教化,我们大安应当多派些官吏前去治理,并宣扬圣人之训。”

正宁帝当然知道对方是在打什么主意,知道上面既然已经拟定人选,肯定不会同意撤换,就想多要些名额。

可是大安的人口本就不富足,就算现在已从各省府抽出一批家无恒产,生活难以为继,自愿答应迁居到海外恳荒,从而获得免费田地的贫困百姓,这个人数也是有限的。

毕竟更多的百姓就算生活贫困,也抱着故土难离,不愿去海外冒险的想法,朝廷也不可能勉强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初期人口规模有限的海岛,前些年的首要目标搞建设、恳荒,派那么多的官吏去,能治理什么,只是浪费人力而已。

“暂先不必了,现在就考虑安宁岛上的治理教化问题,为时尚早,毕竟目前还不能确定岛上具体情况,将来到底是要建省还是建府,都有待商榷。”

将吏部尚书打发走后,没隔两天,正宁帝又迎来户部尚书柯文青。

“陛下,我们大安本就地广人稀,很缺壮劳力啊,怎能一下抽走近十万人丁呢?”

十万人口相当于是大安三五个县城的人口规模,就算朝廷取消的人头税,这十万人都是在大安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的赤贫人员,可是他们留在大安,就是大安的劳力,能为大安种地增产。

去了那距离大安数千里之外的荒岛,他们户部可不一定能有机会收税。

对正宁帝而言,这些天不管是上朝的时候,还是下朝之后,见到的人总是张口就与他说安宁岛的人事问题,这心中着实有些烦躁。

“答应迁到海外的那些百姓,都是在大安终日劳作,却始终衣食无着之人,让他们去了海外开荒,至少能让他们劳有所得,从而获得温饱,过上人该过的日子,如何不能?”

虽然听出正宁帝的不悦,也知道皇上为何不悦,柯文青还是努力争取道。

“陛下英明睿智,这些年相继实施了许多惠民之政,只要时间久些,自能改变那些底层百姓的极贫状态,就算要往海外迁民,迁个三五万也就行了,何必一次迁去这么多呢?这些人去了那岛上,这前期所需投入,也很惊人哪。”

正宁帝知道对方所说的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但他早得了何殊的嘱咐,态度当然很坚持。

“这些百姓留下在大安,没有土地、房屋,只能靠租佃别人的土地,或是为人做工,勉强求生,朝廷实施的那些惠政,也很难惠济到他们身上,就算前期投入些人力物力,多迁些人过去,将安宁岛早日建设好,于国于民皆有利,柯卿家就不要再说了。”

眼看皇上的态度十分坚定,柯文青也只好无奈的叹息着退下,皇上所说的这些现象,他身为户部尚书,心里都很清楚。

只是一想到即将离开大安,此去可能一去不返的近十万人口,他实在很心痛。

这些年下来,他也通过东宫产业所做的一些事,隐隐意识到一些人口经济的道理,隐约明白上面表现出对人命特别珍视的缘由。

这些人不仅可以通过种地的方式为朝廷增收,还可以通过干活达到这个目标。

因为干活本身也会产生价值,能让人从中赚取劳工报酬,赚来的这些钱都需花在吃穿上,有花费就有机会给朝廷增加税收。

知道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相继铩羽而归,兵部尚书看着桌上那些,由各地驻军将领相继呈上来的调兵书函,直接干脆利落的盖印。

看得出来,上面这是铁了心要做成这桩大事,最重要的是,上边没有征询过他们的意思,却与被调迁的那些当事人已达成默契,他去抱怨、阻止,都不过是徒劳而已。

等到将迁民、调军、派官吏工匠的事情都彻底落实下来后,正宁帝松了口气的同时,还忍不住有些担忧。

“皇儿,这么重要的一件大事,就这么被我们直接决定了,会不会有些过分?”

何殊不以为意的回道,“过分就过分吧,最重要的是结果,相较于我们能够实现的目标,这么做所带来的一些非议,不足为虑,就算得罪了他们,我们怕吗?”

正宁帝摇摇头,那肯定是不怕的,若怕了,就要受制于人。

虽因性格原因,不擅长那些明争暗斗,但是通过这些年的旁观,正宁帝也能发现,他们所展现出的某些态度越强势,他们越忌惮,只敢在私下里搞些小动作,不敢在明面上做什么。

就算他们对那些人都百依百顺,那些人依旧会不知足,不仅在私下里的搞小动作,明面上则会更加肆无忌惮。

在‘书’中的正宁帝与太子的经历和下场,就是最好的证明,这让何殊十分庆幸,幸亏她这辈子从最初起,就没抱着某些不切实际的天真想法,给那些人留下可乘之机。

当然过分肯定是多少有些,毕竟遇到任何事情,先各种商议,上边商议出结果后,下边各部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探讨出结果后,再将政令传达下去,再经过相关各衙门的层层商议,才是办这种大事的常规操作。

如何殊这般直接略过中间的流程,以她爹的名义全权做主,派人在私下里联系人,在短时间内,就不动声色的办成这件事的操作,很有些不给那些王公大臣们面子。

也确实不合规矩,说到底,还是仗着自身占据主导权的统治地位,才能如此强势的做成这件事。

但是何殊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她需要首批前往安宁岛的人,从官吏、将士到工匠,背景成分都相对较为简单,对大安有着极大的认同与忠诚感。

因为他们这些人是首批迁居到安宁岛的人,在安宁岛远离大安的情况下,只有当这批当奠基人的传承人可靠,对大安怀有归属感,才能确保发展起来的安宁岛下一代,仍会坚定的以大安人自居,认同自己的祖国与文化。

按照常规流程走,不仅需要耽误更长的时间,也容易让有心之人钻空子。

这安宁岛是真正属于大安的地盘,现已成为大安版图中的一部分,何殊不可能同意拿它去成全别人的野心,也就不愿给任何势力留下机会。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重生新婚夜,被疯批王爷亲麻了 成年男团混进来一个小学生?! 穿越原始之魂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娘子大婚选白月光,王爷我要君临天下 打造最强边关 天命败家子 红楼之江山多娇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三国:王业不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