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人山人海的景象, 而且一个个虽说衣衫褴褛,但也还都挺有秩序看起来就是有组织的模样,也无怪乎这些西都府的士兵们会有这样的感觉。
要知道这也不是第一批被调到南贞郡的百姓, 之前也有将领们带着一些百姓进入南贞郡, 再带一批南贞郡的百姓们出来。
但普通的百姓并没有什么秩序可言,一个个像是被军队赶着的羊群一样,乱七八糟地走着,和眼前这群人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而且人数也没有这么多啊!!
要知道秦沛当时去打大贞国的时候,也就带走五万多人, 留在边境驻守的就几千个士兵,这一对上十万人之众, 那真的是会被吓死。
好在很快就有穿着官服的官员们出来,和留守的士兵们沟通去了。
官服士兵们是认得的, 加上那养尊处优的气质, 看起来也确实像个当官的,这些士兵们倒也是信了。
不信也不行呢,十万人啊,在有组织的情况下, 就是一人从地上捡起来一块石头,都可以把他们给砸死。
而官员们看到这些西都府的边防士兵们更是要泪流满面。
他们可太难了啊。
带人走确实是他们的主意,口粮问题他们来解决也是他们的承诺, 但是他们也没想到这一路走过来,居然能拉出来近十万人。
……就是很多武将都没有统领过十万人的军队呢!
原本这些官员们是觉得,自己这一路过来也是直直往着南贞郡方向去的,即便是碰到流民了也应该不会特别多, 救不了天下, 但是见到能救的拉扯一把应该没问题, 也不是每个流民都会愿意跟着他们去完全陌生没有开发过不明情况的南贞郡的。
在官员们的估算之中,顶多也就带走一万人吧。
这个数目的口粮,每个郡府或者县衙里头要一要,和当地的豪绅们谈一谈,要拿到手还是不困难的。
最后能拉到十万人这个数目,这些官员们那是真的完全没有想到,协同会的人真的能这么给力,不仅把流民们基本都带走了,好些在当地种田的佃户也都给协同会成员给拐走了。
毕竟九一这样的比例,他们就是老老实实种田也都吃不饱饭,但去南贞郡那边,官老爷说只要十五税一,而且自己开垦出来的田地还能免税,那为什么不去?
就算国人再讲究故土情怀和落叶归根,那也是基于能活下来这一点。
这些佃户一走那就是拖家带口的好几号人,并且一嚷嚷,一个村子里走的还不是一户两户。
一开始人数超过预期的时候,这些官员们就觉得有些不对了,但咬咬牙还是给弄出来口粮了。
后来人数和预估相比翻倍了,官员们觉得这样不行,和协同会的人去谈谈,然后协同会那边的人说,既然翻倍能咬咬牙要出来,那再多一点,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的吧。
不能前面的救了,后面碰到了的就这么见死不救啊,实在要不到粮食了的时候再说吧。
都这样说了,这些官员们也只能咬咬牙,继续去多要一点。
再多要一点。
要不然协同会的那些人把他们的要求完成那么好,自己做官的却拉垮了怎么行?那到了南贞郡之后,他们要怎么管理这协同会的人呢?
自古文人就没有不好面子的,这颜面的事情不能丢。
于是最终从多要一点到多要亿点点,一直要到现在十万人,这些官员们真的是要到自己脑袋都要秃了,并且把未来南贞郡很多往来经营的事情给谈出来了。
是好事啊,但如果再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他们选择留在京都城里头。
三省六部那没日没夜加班算什么,他们这边才是真的苦逼。
救了这么多人,成就感是很高,可是他们一开始从京都城里头出来,真的完全没有要做好这些事情的心理准备,生怕哪一次要不到粮食了,这么多流民当场哗变,那谁都顶不住。
——到后面这些官员们是真的这么和那边几个郡的郡守及豪绅们聊的,你们不给,外面那么多流民可是会掀桌的,你们再考虑一下给不给吧。
——官员们也不想这么流氓着地聊天的,但普通的聊法已经没办法聊出来这么多粮食了。
瞧瞧,京都城里头的事务做完也顶多就是猝死,但这边的事情做不好那是可能会不得好死。
当然带这么多人行进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这么有组织有记录的数万群众在,这些官员一路上都没有碰到过什么不长眼的匪徒向他们靠近过。
毕竟这群人边疆的驻守军都看着害怕,更何况是那些匪徒?
见到这驻守在南贞郡边界处的西都府士兵们,这些官员们怎么能不热泪盈眶呢?到这个地方之后,终于他们要带领的队伍不会再增加人数了。
这多么令人感动啊!!
而松了口气的西都府士兵们看着这些官员们激动的目光,心里十分不明所以,不过现在时候已经不早了,必然不可能这个时候让这些人现在赶着去南贞郡,只能在这个营地之中暂且休息下来。
这个营地原本就是个供给六万兵马居住的地方,哪怕有些帐篷随着秦沛出征的时候给带走了,但剩下的还是能住不少人的,只是这不少人在十万人之巨面前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大人,帐篷可住不了这么多人,这可要怎么安排?”营寨留守的偏将看着这些人,感觉无从下手,只得对着官员们求助道。
终于可以躺平了的官员们倒是很放松,很随意地回应道:“放心,安排的事情他们会自己搞定的,你们只需要告诉他们哪些帐篷能给他们住人就行。”
偏将得了讯息,就这么让人去安排了,没多会就得到了回讯,那些看起来像都是流民的百姓们,居然真的开始自我划分起来,帐篷都给了那些老弱病残,还剩下的一些帐篷则是鼓励给那些有贡献或者学习情况比较好的去住,其他人就在外面相互靠一靠挤一挤凑合着取暖这么睡了。
这十万之巨的人群,也没有地方能容纳下这么多人能住的,好在越往南温度越高,哪怕已经快要过秋季了,这样凑合也都能挨得住,这一路上这样凑合过来的,营寨这边已经是这些人一路上住过最好的环境了,不管上下也没什么好挑的。
“学习情况好的?有贡献?”偏将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地看向官员们,希望能得到这些官员们的解答。
官员们看到偏将的目光,很习惯性的就开始给偏将解答了。
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用二十天,官员们过去是没有这么有耐心,去和这些在他们看来没有脑子的偏将们解释的,但现在他们也已经被协同会的这些人给带习惯了。
他们一行从京城出发的时候,也就六百多人,在决定要带流民一起出发时候,很快流民的数量就超过了他们这个队伍的人数,一旦这人数不均衡之后,这个队伍实际上就有些危险了,哪怕还有南贞郡土地这个胡萝卜在眼前吊着。
官员们考虑的是从当地都府那边要一只队伍来护送,但协同会里的人表示不需要,大家都是贫苦人民,所以也都是他们兄弟姐妹,和他们交流,他们是会理解的。
然后这四五百个协同会的成员们就开始各自带上几个新加入的流民们……识字。
——可谓是协同会的传统老技能了。
儒家或许有很多地方不好,但有一点还是好的,那就是‘有教无类’。
他们一直都没有限制普通人,哪怕是最低等的阶层去读书识字,世家控制在手中的只是各类知识书籍书刊,很多都是孤本,在外面是没有办法看到的,以及还有高端教育资源的垄断。
其他人要读书,或者谁要教谁读书,可能会迎来异样的目光——‘这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之类的,但并不会有谁去阻止,也没有人觉得这是不可以的事。
因此最开始邵奕认识叶共谦的时候,还是比较传统文人的叶共谦,就是这样很无私的去给贫民们传授知识。
包括后来协同会建立,邵奕也没有在这方面插手过多,由这些文人书生们建立的地方,很自然而然地就开始顺应着办学堂都是因为这个思想。
流民们也知道知识的好,这是很多老爷才会的东西,他们不觉得自己能学会。
但协同会教的不一样,他们教的是一些很奇怪又很简单的图画,说这是数字,12345什么的,看起来就很简单也不难学,没有老爷们学的那么多比划的文字那么复杂,而且后面根据着数字继续教学的加减乘除什么的,日常生活中也都能用得上。
然后不知不觉就学进去了。
所谓拿人的手短,不管是吃食还是知识,这年头的人有时候很黑暗有时候也很淳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概念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也还是有的,哪怕不是文人只是百姓们也都一样。
初期稳定住之后,后续人多了,也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
曾经的学生变成后来的老师,并且把一些跟着来的佃户之类拖家带口的人群打散开来,不同亲戚分到不同的组别里,这些后来的亲朋好友没有办法形成组织后,队伍就更不容易出乱子——这还是朝堂上大臣们为了控制南贞郡想出来的招数,协同会的书生们看到队伍壮大难控制之后,就这么拿过来用了。
而最开始的那批协同会成员们没有新的知识往下教,他们到京都城前前后后的也没有多久,大多数也就只是在协同会里面学了简单的算术,字没有学几个就跟着出发来南贞郡了。
但这并不是什么问题,这些协同会的人可以换个法子,和这些流民们讲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