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都市言情 > 再婚[七零] > 第71章 第 71 章

第71章 第 71 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穿到七零带娃,我躺平了 六只妖怪糊咖靠团综爆红 [聊斋+红楼]带领名著人物为人民服务 系统让我当昏君 名卧底GIN 我有废物老婆光环[快穿] 五娘子躺平日常 穿进原神后我在卡池捞自己 六零大院娃娃亲[穿书] 并盛中卷王传说

汪虹这几天, 天天垮着个小脸,她和猫蛋原本换的坐位,又换了回来。

不仅如此, 那个宋清林的舅妈还往猫蛋家里送东西,语气里傲的不行,到现在王翠芬还在膈应的慌。

“不就是一个邮电局的干事吗, 傲啥傲啊,男人听说是个小干部……”

王翠芬这段时间, 到处做饭,可没少长见识,干事干部也见了不少, 可没有一个像她那样的。

下巴抬的老高, 看人的眼神带着一股子优越感。

“蛋儿,咱往后不和她那个外甥玩,她这样, 她外甥肯定也不是啥好东西,听说她家还找人跑到校长那, 让俩个娃坐在一块, 呸,我明个就去找老师。

咱就是不愿意和他坐在一块。”

猫蛋其实无所谓坐那,不过, 她也讨厌宋清林那个舅妈。

“这种糟心事,先放放,蛋儿,去把那盆糟鸭蛋给人钟干事送过去, 他一个人过也挺可怜的, 他爱吃这糟鸭蛋。”

不是休息天还好, 钟干事能在厂子食堂吃饭,可轮到休息天就不成了,王翠芬是个记恩的人,钟干事没少帮他们家的忙。

她有的时候,家里做的饭多了,就让蛋儿给他送过去点。

两家已经很熟了,钟干事有的时候,会往这边拎菜,有的是一兜子鸡蛋,有的时候,是香肠,小鱼干啥的。

“钟叔……”

猫蛋站在他家门口,叫着人,里面没有人应声,像是没有人在家似的,猫蛋推开门,把鸭蛋给他放在了灶房。

正准备回去,就见一个女人,急匆匆的跑到了她家里。

像是第一次来这,进巷子的时候,还专门数了数第几家。

“王师傅,王师傅在家吗?”

正在喂鸡的王翠芬抬头看去,见是一个穿着得体,神色慌张的女同志。

“我是,你找我有事吗?

程素只知道王师傅,但不知道王师傅是个婶子,她也顾不得多想了,来到她跟前就问,

“王师傅,你会不会做木棉糕啊?”

她把王翠芬问的一脸懵,

“木棉糕?”

王翠芬像是在哪听过似的。

“你是谁啊?”

“王师傅,我是胡青山的爱人,我叫程素,是这样,我公公快不行了,他一直念叨着啥木棉糕。”

胡青山碍于脸面,不好意思来,为了能满足老人最后的一点念想,程素也顾不得啥了。

整个榕城的供销社,还有百货大楼都没有卖这个东西的,就连厨子也找了,没有一个会做的,有的甚至都没听说过。

之前说做饭很有一手的齐大柱,她也找了,原本过来,都不抱有希望,可她还是想来试一试。

她公公对她这个媳妇很好,她不想让老人走的有遗憾。

胡青山?

王翠芬知道他,上次她去给王秘书还是谁做饭,还见过他嘞,听人喊他胡处长。

“你让我好好想想,我好像听我公公说过,那个木棉糕,都是贱东西。”

不是说东西贱,而是做这个木棉糕的东西,都是些糙东西。

没有绿豆糕松沙,没有栗子糕软糯,没有密糕香甜。

是以前家里穷,又买不起糕点的人发明的,把家里能找到的东西,都掺了一点,做成了木棉糕,这是以前穷人家的吃食。

“对对对,我公公年轻的时候,家里日子难过的很,听他说这种木棉糕,就是用贱东西做的。”

程素见她知道这个木棉糕,心里升起了一点希望,之前那个齐大柱也做了,可她公公没吃,看了一眼,就说不对。

等程素走后,王翠芬把她公公留下的菜谱全都翻了出来,她认的字不多,就喊猫蛋过来一块给她找木棉糕。

家里只有她俩人,虽然知道刚上学的孙女恐怕认的字还没她多哪。

猫蛋翻的很快,在第二本她太爷爷留下的笔记里的最后一页,找到了木棉糕的方子。

“奶,是不是这个,这个老师教过,念木。”

“我瞅瞅。”

王翠芬以前是个大文盲,嫁给周老抠后,周老抠教她认字,学写字,她才勉强有了点文化。

那道菜谱里,十个字里,只有四个字认识,王翠芬急的不行,真是直到用时方恨认字少。

“带壳的糙米一两,黏谷三两……”

猫蛋直接念了出来。

“我的蛋儿啊,你才上几天学,咋认了这么多字?”

王翠芬惊讶的不行。

“有些老师教的,教了一遍我就记住了,还有上次二爹念菜谱,我在旁边看着,也认了一点。”

猫蛋见她着急要这个木棉糕的方子,就扯了个谎。

“天啊,蛋儿,你真聪明……我就说,你像我,以前,你爷教我认字,我也是看一遍就记住了。

我看你们那一个班上的,都没有你小脑瓜好使,他们一看,就是个笨娃的样,你往后还是别和他们一块玩了,他们都是笨娃,咱找聪明娃玩。”

王翠芬已经开始叮嘱孙女了,有了高低眼,觉得那些笨娃会把自己聪明的孙女给带笨的。

猫蛋都不知道说啥了,那些字是她上辈子就学过的。

王翠芬没说两句,就带上钱,锁上了家里的门,带着孙女坐公交车,去城外的村子里找做木棉糕的材料去了。

里面还有一种野菜,要把野菜的汁挤出来。

找了一天才把东西勉强找齐,程素已经往周家跑好几趟了,王翠芬带着这些东西,干脆在自己家做了,程素是个医生,家里的饭都是她侄女给做。

她和胡处长平时忙活工作,王翠芬让她给烧个锅,弄半天,都没烧着,最后还是猫蛋给点着了。

程素也不知道是气的,是急的,站在一旁抹泪,再也没有平时从容的样子了,脸上蹭的都是灶灰。

“你甭急,肯定来的急。”

王翠芬安慰她,像她这样孝顺的好儿媳,就算她不是什么胡处长的媳妇,她也愿意帮她。

“王师傅,你看看我能帮你干点啥?”

程素看案板上这些东西,和之前那个齐师傅做的完全不一样,齐师傅做的时候,她也在旁边。

齐师傅用的是白面,好大米啥的,不像王师傅的这个,案板上都是些平时不怎么见到的糙东西,还有带泥的杂草,以及劣质的红糖。

“王师傅,我要不回我家再拿点红糖吧,这个糖看着咋……”

程素不知道咋说,这种糖就像放了一两年似的,颜色没有她家的好看,也没有她家的细,看着不咋好。

“就要用这种放了一两年的粗红糖才行,你帮我用碾子把那个粘谷子给碾了。”

王翠芬一边和面一边支使道。

“这个谷子不脱壳吗?”

真不知道这个王师傅从哪找到的这种谷子,和粮食站那些白花花的大米不一样,她甚至没见过。

“不脱不脱,脱了就不是木棉糕了。”

这个带壳的粘谷子是王翠芬费了老鼻子劲才找到的,附近村子都没有,最后在一个老大姐家里找到了,说是逃难的人,用一碗这个粘谷子和她换了仨窝窝头。

等木棉糕蒸好后,程素尝了一口,脸色顿时皱巴了起来,带着那包糕,死马当活马医的拿到医院她公公的病床前。

这算啥糕啊,就是一个染了颜色的杂粮馍馍罢了。

“爹,你快尝尝,看是不是你想吃的木棉糕。”

程素打开了布包,露出了里面还热腾腾的木棉糕。

原本意识有点不清醒的老爷子,立马睁开了眼,被胡厂长搀扶着坐了起来,用颤巍巍的手指着那几个糕,

“就……就是它,这就是木棉糕,这味……”

老爷子一闻到这味,不用尝就知道是它。

“爹啊,那您快吃。”

胡处长擦了擦脸上的泪,把媳妇拿过来的木棉糕递给了他这快要走的爹。

老爷子接了过来,就往嘴边塞,啃了一口,忍不住红了眼,热泪在眼眶里打转。

……

“那胡老爷子,吃的是啥木棉糕啊,其实说白了就是个念想而已,人走了走了,就想到以前年轻时候的事,年轻时候的人。”

王翠芬吃不惯这木棉糕,刚刚蒸的那一锅,忘记都让人家拿走了。

猫蛋坐在板凳上,啃着手里的半块糕,这木棉糕,绿油油的,掰开里面啥颜色都有,黏糊糊的,口感绵,带着微甜,有些拉嗓子。

周老抠他们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尝了尝老爷子要吃的木棉糕,他们还没吃过啥木棉糕哪。

用周老二的话来说,这木棉糕就比窝窝头强点。

胡处长的爹啥好点心没吃过,到如今好惦记这一口,有点让人唏嘘。

几天后,程素俩口子拎着东西来了周家。

“王师傅,你让我爹在临走前吃上了他心心念念的木棉糕,我们一家人都不知道要说啥好了,这次真是要感谢你。”

胡处长说着,还正式的给王翠芬鞠了一躬。

要是让他爹带着遗憾走,他这后半辈子想起来都会愧疚难受。

“胡同志,你这是干啥,快起来……”

王翠芬连忙把人给拉了起来,

“不就顺手做了老人家想吃的几块糕吗,这值当的啥。”

胡处长都听他媳妇说了,这个王师傅为了做这几块糕,跑了好几个地方,回来的时候,脚上沾的都是泥巴。

“王师傅……”

“胡同志,啥话也甭说了,真就是顺手的事。”

胡处长心里说不出的感激,王师傅,帮了他们家的大忙。

“王师傅,我在咱城医院里当医生,往后你们要是有啥事,能去那找我,可千万别和我客气。”

胡处长两口子临走的时候,程素和王翠芬说。

程素这个人平时有些清高,这种话,她还是头一次说。

王师傅的木棉糕,让她公公没有遗憾的走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比啥都好。

要是早知道王师傅会做木棉糕,应该早来找她的,这样就不用瞎耽误功夫了。

两口子带来的东西,王翠芬说啥也不要,是两口子非要留下的,说是谢礼。

周老二下午回来的时候,就见家里的桌子上摆着一些东西。

其中最打眼的是一瓶茅台酒,还有几块布啥的,剩下的都是些寻常的糕点。

要是都送好东西,这反而有点想和王翠芬他们撇清的意思,这送的有好的有一般的,也不会让人多想。

这个时候的茅台酒,三块六一斤,胡处长两口子送的这一瓶,估计要值个七八块,八九块。

“那是好酒,留着过年你们爷俩再喝。”

刚刚王翠芬正在和孙女讲胡老爷子的事,这个胡老爷子之所以想吃木棉糕,就因为胡处长早死的娘给他做过一次。

俩人那时候互相喜欢,可家里不同意,俩人就私奔了,在外面日子过的艰难,胡老爷子的媳妇给他做了一次木棉糕后,就病死了。

撇下个儿子,也就是胡处长,胡老爷子没有再娶,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拉扯儿子。

那个木棉糕,对于胡老爷子来说,不仅仅是糕点。

“要说那个程大夫也是孝顺,胡老爷子临走的时候,还交代儿子好好对人家。”

这是胡处长两口子在这说的,胡老爷子把程大夫当成了亲闺女,程大夫把他当成了亲爹。

要是关系没到这一步,她一个当儿媳的咋会到处找会做木棉糕的人啊。

猫蛋听的都入迷了,被隔壁的吵架声拉回了思绪。

“这隔壁家,咋三天两头的吵啊?”

王翠芬忍不住和孙女一块出来看了看,两口子也不知道是为啥,最近吵架和喝水一样寻常。

“孙治文,你个王八蛋。

我是把家里的钱借给我老姑了,哪又咋样?我和她是亲戚,他是我的亲老姑,都张口了,我借她点,咋了?”

“你那是借一点吗?

你他娘的借了整整三千块钱,你没有和我商量一下,就把折子上的钱给她。”

孙治文气的一脚踢飞了家里的板凳,板凳摔在墙上,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

那三千块钱里面有两千五百块是他爹娘给他的,那是他们攒了好多年的积蓄,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攒的钱全给了他这个儿子。

剩下的那五百块,有大多也是他攒的。

她借给旁人钱,为啥不和他说一声,要不是他想买辆自行车,找她要存折,她吞吞吐吐一个劲的不给他,他也发现不了。

“咱的钱,放在折子上又不花,我没和你说,不是怕你不愿意吗,你这个人啥样,我还能不知道吗?

我老姑家想买个大彩电,需要三千多好像,她家的钱不够,都和我张嘴了。”

亲戚间能帮就帮,更何况她小时候,她老姑对她不赖。

“啥咱的钱,那里面有两千九百块钱是我的,你凭啥把我的钱借出去?

她家买大彩电?她家买彩电钱不够,关你啥事,一个大彩电三千多,朝你就借了三千……没钱买啥大彩电。”

孙治文被气的脑门青筋直跳,合着用他家的钱去买大彩电。

“啥你的钱?孙治文,你现在和我算这么清楚,你是想干啥?那里面也有我挣的工资啊……”

张大姐又气又委屈,她上了这么多年的班,咋可能就存下了一百块钱。

孙治文回屋拿了一个小本本出来,上面记的清清楚楚,几月几号,张大姐发了多少工资,又支出多少钱。

“你自己好好瞅瞅,这些年,你把钱借给这个,借给那个,这都算在了你工资里,家里的开销,咱俩平摊,我也不让弄多摊,你这些年,就攒下来,九十一块三毛二。”

他把自己记得本本扔在了张大姐的身上,像这种本本,他屋里还有一筐子,都是这些年记下的。

“孙治文,你啥意思?”

他竟然记的还有账,张大姐有些不敢置信。

“我啥意思?你去把钱给我要回来,除掉你的九十一块三毛二,你把属于我的,二千九百零八块六毛八给我要回来。

你自己的钱你爱借给谁就借给谁,但我的你不能动。”

孙治文受够了她,他自认为他自个的脾气够好了。

平时她愿意把钱借给谁,就借给谁,他不是没有说过,一说对方就理直气壮的说往外借的反正是她的钱,他管不着。

“孙治文,你真是长能耐了,行,我把钱去给你要回来,你后半辈子就和你的钱在一块过吧。”

张大姐用离婚威胁他,她老姑好不容易找到了门路,不用花票证,就能买到大彩电,这机会多难得,她帮她一把咋了?

她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孙治文和她扯证这么多年,压根就没有把她那边的亲戚当一回事。

张大姐说完话,不解气,随手拿过一个陶瓷碗,朝孙治文砸了过去,孙治文没来得及躲,脑门被砸出个血窟窿来。

在堂屋门口正哇哇大哭的孙小武,见到他爸脸上都是血,吓的连哭都不敢哭了。

张大姐也吓傻了,怔怔的站在原地。

孙治文用地上的毛巾捂住了头上的伤,一言不发。

“你滚,你滚,你把我爸的钱借给旁人,还打我爸,你不是我妈……”

孙小武捡起地上的洗脸盆,朝张大姐砸了过去。

孙家一片狼藉,地上是两口子吵架踢翻,砸碎的各种东西。

“小武,妈不是故意的……”

张大姐有些慌了,看着儿子仇视她的眼神,她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自打她从娘家回来,肚子里就憋着一股子火,因为孙治文没有去娘家接她回来,没有像以前那样和她服软道歉。

她自个回来后,总感觉面子上过不去,她那天对儿子领回家的猫蛋态度不好,猫蛋走后,孙小武都不愿意搭理她了。

可她还火上浇油,勒令儿子往后不准和隔壁家的孙女在一块玩,她家里的人都不咋好,她还记着要饭的那件事。

人家要饭的敲开了隔壁家的门,那个小姑娘的爷一点东西都不愿意施舍给人家要饭的。

要饭的多可怜啊,当爷的这样,那个小姑娘肯定心地也不咋好。

孙小武不愿意听她的,好多天都没和她说话,还不愿意吃她做的饭,她就拿着自己蒸的馍硬塞到儿子嘴里。

巷子里有好几家人都出来看了,汪虹跟着刘大娘也出来了,凑到了猫蛋身边。

站在孙家门口的人议论纷纷,王翠芬和刘大娘她们说着,要不要进去劝劝架。

从里面传出吵架声和孙小武的哭声。

“孙小武真可怜……”

汪虹都忍不住心疼孙小武。

最后还是刘大娘出面,进去劝了劝。

后面张大姐把借给她老姑的钱要了回来,还给了孙治文,然后拿着衣裳,又回了自个的娘家。

这都是孙小武在外面和猫蛋她们说的。

他不喜欢他妈回来,家里就他和他爸两个人过日子也挺好的,即使他爸做饭没有他妈做饭好吃,他也不想让她回来,他就爱吃他爸做的。

巷子里的大娘她们,有的时候,会来孙家指点孙治文咋蒸馍馍好吃,咋炒菜香……孙治文本来就会做,只是做的不好,被大娘们一指点,蒸馍炒菜,越来越差不多了。

虽说做的饭比不上做的好的,但好歹算了个一般了。

他做饭洗衣裳,越来越是样,没有张大姐在,他们父子俩这日子想咋过就咋过,家里也没有吵架的,耳边也清净了。

孙治文这些天一出门,整个人都带着一股子精气神,和之前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

……

上次王翠芬做出了胡老爷子想吃的木棉糕,整个榕城会做饭的师傅没有一个能做出来。

齐大柱这个曾经鼎鼎有名的大师傅,做出来的也不是,当他听说王翠芬给做出来了,胡老爷子吃过后,安心的走了……

这让他大为震惊,好多天都恍恍惚惚的,百思不得其解。

他很想知道那个乡下野路子出身的王翠芬,是咋做出胡老爷子想吃的木棉糕的,难道是他做的不好吃吗?

明明他用了最好的白面,白面用筛子过了好几遍,最好的大米,最好的红糖……他做出来的,旁人都说好吃,他自己也尝了,味不错。

但就是搞不懂,胡老爷子看了一眼就说不是木棉糕,在胡处长的劝说下,尝了一口,还是摇头,剩下的就不肯吃了。

他也给木棉糕染了色,不过用的是他好不容易找到的菠菜,把菠菜揉碎,用细网兜子,把菠菜汁挤出来。

都说好吃,但胡老爷子就是一个劲说它不是木棉糕,不是他想吃的木棉糕。

他都把木棉糕做成这样了,真不知道他想吃啥样的,难不成那个王翠芬用的东西比他还要好吗?

在医院里,等齐大柱走后,胡老爷子才和儿媳程素说,他想吃的木棉糕用的都是便宜东西。

齐大柱错就错在,用的东西太好,太精细了。

胡老爷子就想吃一口,他那个早死的媳妇,用家里仅剩不多的贱东西给他做的木棉糕,当时只够做俩的,他们一家三口分着吃。

那个时候,日子虽然苦,但感觉不到苦,和她在一块过日子,就是天天吃麦麸子,他都觉得好吃,都觉得甜。

“齐师傅,你刚刚放进去的是糖。”

钢铁厂食堂,有人提醒齐大柱,他把糖当成了做菜用的盐,挖进了锅里,锅里正在炒土豆丝。

也不知道齐师傅是咋了,这几天都有点魂不守舍的样子,像有啥心事的。

“唔,这个菜就应该放糖,我今个做的是甜口的。”

齐大柱回过神来,又往锅里放了半铁勺盐,然后翻炒着锅里的菜。

这些天,找他做菜的更少了,赚的外快也比不上以前了。

原本以为过一阵子,那些人还会再巴巴的跑过来请他,可事情和他想的有点不一样。

等他从食堂下班回家后,她媳妇吴蓉,就指着家里桌子上那几个烂苹果,

“毛巾厂的请你下周六去给他们做饭,瞧瞧这拿的啥玩意,几个赖猴子苹果,磕碜谁哪?

你知道,他就给多少钱不?才四块钱。”

以前来请齐大柱去做饭的厂子,都拎过来一些好酒好烟啥的,给的钱也丰厚,态度也巴结的很,可今个来的这毛巾厂的人,态度也变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过来的是不是马大国?”

齐大柱曾经是他挑厂子,像毛巾厂的马大国每次来,他压根瞧不上,因为他们那个厂子太小了,他都是先紧着给榕城排的上名的大厂子做。

“可不就是他嘛。”

吴蓉其实不想收东西应下的,可家里已经好几天没有肉吃了,之前齐大柱隔三差五去给旁的厂子做饭,带回来的肉都吃不完。

这段时间,请他做饭的厂子不仅变少了,就是那些请他去的,做好饭后给的肉也少了,缩水到以前的三分之一。

“把他送来的钱和东西还回去,我齐大柱好歹是个大师傅,还没落魄到要去给一个小厂子做饭的地步。”

齐大柱不肯将就,还拿着榕城第一大师傅的架子。

与其说是拿架子,不如说是他还没从以前抽出来,没有看清楚现状。

以前架子拿的有多高,现在就有多抹不下来脸,已经被人捧的从高处不好下来了,主要是他也不愿意下来。

“要不,还是去给他们做一顿吧,苍蝇再小也是肉啊。”

吴蓉劝他。

没想到就是这句话,恼了齐大柱,他这几天,心里本来就有郁气。

……

“不去就不去,你冲我发啥火啊,我是看家里没肉吃了,这才让你去的。”

被齐大柱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的吴蓉,见他这样生气,怯的不行。

“没肉不会拿钱和票去买吗?我平时是短你吃短你喝了,你就这样没出息,稀罕这四块钱和几个烂苹果。”

齐大柱摊在沙发上,气的脸色涨红,胸口起伏。

“我这就去把东西还给他。”

吴蓉拿上马大国带来的几个苹果,就脸热的出了门。

以前家里从来没有买过肉,她都习惯了,这不是想着,让他去一趟,既得钱,又能带回来点肉吗。

眼瞅着还有三个月就是七月份了,往年上面那场联谊会,请的师傅都是齐大柱,这对于一个做饭的师傅来说,那可是极为有面的。

就因为齐大柱年年都去那场联谊会,给那些团长,参谋之类的做饭,他才能一直坐稳榕城第一大师傅的位子。

齐大柱从上个月就开始准备起来了,每年他整出来的菜都不一样。

只要今年去做菜的人还是他齐大柱,那他在榕城这一行的位子就不会变。

齐大柱没有多想,往年去的都是他,今年不出意外也是他。

那个王翠芬虽然做饭有点名声,可那种场合,还待他齐大柱这种正儿八经的老师傅。

……

王翠芬做出了齐大柱没有做出来的木棉糕,这几天,越发的忙了,请她做饭的人,更多了。

刘小娥跟着她,吃的身子都有些发福了。

周家人都把周杜娟给忘了,再听到她名字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后了。

一个陌生的乡下女人,带着一儿一女,跑到了周家,跪在了王翠芬面前。

这事还要从周杜娟和会计王安离了婚,带着闺女进城投奔李继工开始说。

离婚后的周杜娟她们来到城里后没有来找王翠芬她们,而是直接住在了李继工的家里。

平时李继工出去上班,她在家里洗衣做饭收拾屋子,过去短短的一个月,母女俩人脸上都有了肉,面色也红润了些。

穿的和刚住进李继工家时候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刚来那会,穿着乡下的衣裳,打着补丁,说不出来的土。

现在母女俩都穿的好的很,很城里人没啥两样,尤其是周杜娟,身上穿着李继工给她买的浅红毛衣,下面穿着卡其裤子,脚上瞪着带跟的皮鞋。

头上梳着一个辫子,垂在身后。

整个人焕然一新,更加的俏丽妩媚了。

李继工把他的工资,现在全交给周杜娟了,也不知道她使了啥手段。

那脸上抹的都是雪花膏,手上是蛤蜊油,家里的卫生纸被她买回来了一堆,像是在报复曾经没有卫生纸用的苦日子似的。

“回来啦,快洗手吃饭。”

周杜娟那苗条的细腰上系着围裙,李继工一下班回来,她就温柔体贴的过来帮他把手里的提包接了过去。

整个人贤惠的不行,李继工这些天,别提多那个啥了,在厂子里脸上都是挂着笑的,每天恨不得长在家里,不去上班了。

家里有了个这样的美娇娘,李继工哪见过这样的啊,天天心里都想着,出门上班的时候,拖拖拉拉的,舍不得走。

“娟子,看我给你带啥好东西了!”

李继工从手提包里,拿出来一罐子肉,巴巴的用来讨好周杜娟的欢心,

“这是我在供销社专门给你买的。”

“这要花不少钱吧?继工,你甭为我浪费这些钱。”

周杜娟把那罐头肉接了过来,放在手里打量,眼里止不住的笑。

李继工从后面抱住了周杜娟,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为你花钱,那就不叫浪费,我挣钱以前不知道图啥,现在有了你,我知道了,就是图你开心的。

我往后好好挣钱,都给你花,谁让你是我媳妇哪……”

周杜娟整个人娇羞的不像话,两个人在堂屋里腻歪着。

王小杏拉着一张脸子,端着碗筷进来了,瞅见这一幕,脸子更难看了。

“小杏进来了……”

周杜娟连忙推开了李继工,被闺女撞见,她整个人都有些尴尬。

“小杏真懂事,李叔叔也给你买东西了,看,这是手绢,城里的小姑娘都用手绢。”

李继工把提包里买来的手绢拿出来给王小杏,王小杏脸上不见半丝高兴,也不来接手绢。

周杜娟怕李继工难看,连忙替她把手绢接了过来,

“我看看你买的手绢……这手绢挺好看的,你眼光真好……”

周杜娟把李继工夸了一顿,

“继工,你去灶房把我烙的葱花油饼拿过来吧,我知道你爱吃,专门给你烙的。”

周杜娟把人给支使走了,脸色猛地变了,把王小杏拉到里面,压低声音,冷着脸子问她,

“你李叔叔回来,好心给你买手绢,你给人甩啥脸子,你甩脸子给谁看的?

你要是不想在这,就给我回玉林公社,找你爹去。

不准给我哭,憋着,要是让你李叔叔看出来,给我丢人现眼,你给我等着瞧,我看你也不饿,在屋里甭出去了。”

周杜娟说的王小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忍不住的淌了下来,嘴巴委屈的咧着,被她娘瞪的不敢出声。

周杜娟把她关在了屋里,走了出来,正好李继工把烙的焦香,散发着葱花味的油饼拿了过来。

“小杏哪?”

“我烙的时候,她吃过了,说想睡觉,咱吃咱的,不用管她。”

周杜娟端着碗,给他舀了一碗杂粮糊糊,她晚上炒了俩菜,一个炒鸡蛋,一个炒白菜。

李继工非要把罐子里的肉热热,让周杜娟尝尝,等肉热好后,俩人这才坐下。

“好吃不?”

李继工打开肉罐子,用筷子挑出来点肉,喂给周杜娟。

“好吃,很香,你也吃。”

俩人互相喂着,李继工看了一眼王小杏睡的房间,有些迟疑,

“要不,把小杏也叫起来,咱一块吃吧。”

“不用,她下午有些发热,喝了药,这困劲上来了。”

周杜娟给李继工卷了一个葱花油饼子,还给他剥了两个大葱。

李继工咬了一口酥的掉渣的油饼子,喝了一口热乎的杂粮糊糊,舒坦的叹了一口气,

“这有女人才是家,我到现在才明白。

以前我一个寡家孤人,屋子冷清,人也冷清,没有一点热气,吃的也都凑合,哪有现在这样滋润。

娟子,有了你,我拥有了一个男人最想拥有的幸福。”

李继工说着酸话,周杜娟给他夹了一筷子鸡蛋,笑着道,

“继工,等啥时候咱俩去登记吧,我也来了这么长日子了,等咱俩登记后,咱好好过咱的小日子,到时候我再给你生个孩子。”

登记的事,周杜娟这已经是第三次提了,上两次都被李继工找理由给拖延了。

“行,登记,等我忙完这段时间,咱就去登记。”

李继工眼底闪烁了一下,继续打着马虎眼。

周杜娟见他一直不给她个准话,心里生了疑,但面上没有露出来。

屋里的王小杏,躲在被子里淌眼泪,来到城里后,她以为她娘要带着她去她姥娘家里,往后她们住在姥娘那,和姥娘姥爷一块过。

可谁知道,她娘直接带着她来到了这个男人的家里,还让她喊他李叔叔。

她当时就感觉这个李叔叔和她娘之间的有些不清不楚的,后面发现果然是这样,夜里她娘都是等她睡着后,蹑手蹑脚的走出去,然后一夜不回来。

后面她娘见她发现了,干脆就不掩饰了,光明正大的和那个男的睡在一个屋里,同进同出。

她娘这样做,在她心里,无疑是背叛了她爹,她娘就是村子里那些人说的不检点的女人。

她想她爹了……她不想在这个家里,不想让她娘和那个男人生活在一块,她娘怎么能做对不起她爹的事啊。

吃完饭后,周杜娟来到了屋里,看着用棉被蒙住头的闺女,并没有哄她,而是觉得她越来越不懂事了。

她们娘俩住人家李继工的房子,吃人家的,穿人家的,人家李继工对她就像亲生父亲一样,那个王安恐怕都没有给她买过手绢吧。

她还给人家难堪,以前她觉得这个闺女挺懂事的,可自从她把她从村子里领出来住到这后,成天的拉着脸子,生怕旁人不知道她不高兴。

“我和你说,再有下次,我就把你送回去。

你李叔叔对你多好,对你娘我多好,以前,你爹可没有这样对过咱,你身上穿的这好衣裳,都是你李叔叔给你买的。

你要是想回去继续过以前的苦日子,你就说出来,我送你回去,省的你留在这有怨气,丧着个脸。”

以前在村子里的时候,因为王安的爹娘重男轻女,不待见女娃,成天让她干活,不是去割猪草,就是在家里洗衣裳,她婆婆整天不是说她就是骂她。

王安是个会计,按理说家里应该比村子里其他人过的好点 ,可张桂花两口子把的严,家里的饭桌上,都是窝窝头,地瓜。

有点啥好吃的,他们一家子都背着她们娘俩,偷偷的给吃了。

有的时候,那饭桌上连窝窝头都不够吃,有的时候,一天一顿饭,饿的受不了的时候,她就带着她回双水村的娘家。

之前她和王安离婚,这个闺女,人家王家压根不愿意要,都把她仿佛破烂似的赶出来了。

在这好吃好喝的,她真不知道她有啥不知足的,非要闹幺蛾子。

她说完后,见这个闺女不吭声,她又站了一会就走了。

后面几天,她乖乖的喊人了,也接受李继工的示好了。

周杜娟这才放下心。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辜负我真心,离婚你后悔什么? 恶毒女配抢走男主光环 什么!你让我去偷军防图? 热搜预定[娱乐圈] 首辅家的兔兔只想种田 我的学长是鬼怪 嫁入五条家吧!夏目君 华娱:从怪兽电影开始 权臣他夜夜想害我 勾引主角的事我全干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