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之后, 大理寺卿、五军都督、各部左右侍郎等也俱向郑汝璧递交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众人本以为,吕旻得了王国光首肯, 此次这礼部右侍郎之位恐怕会落到他头上。
然而会推的情形却出乎众人意料。
票数位列第一的竟是柳贺。
待郑汝璧计完票,他赫然发现, 柳贺的票数竟是吕旻的数倍, 此时票数已计满, 柳贺为正推, 吕旻为陪推, 其余则交由天子定夺。
绝大多数情形下,天子并不会驳回会推的结果,毕竟这是由京中大员共同推选的, 即便天子摒弃正推而择陪推,或正陪皆不选,此人就算任了官,恐怕也难获百官认同。
何况柳贺与天子的关系非同一般,天子还在东宫时,柳贺便是他的讲官。
吕旻在隆庆朝时也是天子讲官, 排名甚至在王希烈之前, 但不知为何, 他之后的官途便不如张四维顺畅, 想必是少人提携的缘故。
“未及弱冠便官至部堂, 实在是后生可畏啊。”
“这般算来, 柳泽远恐怕是我大明朝最年轻的部堂了。”
“当年于少保任刑部右侍郎时年方三十二,今日这柳泽远竟比于少保还要年少。”
“眼下会推虽定了柳泽远, 然而官位究竟落在谁头上, 恐怕还要待元辅决断。”
一些官员此刻正感慨着柳贺的年轻, 但也有人细细琢磨着方才的会推。
张居正、张四维、马自强与申时行四人中,两人选了吕旻,两人选了柳贺,然而谁选了谁,此时着实值得玩味。
“今日我等在会推上选了柳泽远,再过几日,少不得要称他一声少宗伯了。”刑部尚书严清感慨道。
严清为人最是方正,六部尚书中,唯有严清不攀附张居正,柳贺虽是张居正的门生,但严清等官员知晓,若为削藩计,必得挑出一位肯干事的官员,年岁轻是柳贺的缺点,然而削藩事却需要一位年轻气盛的官员挑起担子。
但柳贺这官也着实升得太快了。
与他竞争的吕旻比他早了足足六科,余有丁中进士也比他早了三科,他的同年们甚至连展书官也未当上,柳贺却已将迈入部堂的序列。
细细想来,也是因为翰院中无人可选。
礼部侍郎通常由词臣选任,但词臣办实事的经验却并不多,翰林们最多出趟京册封王府而已,选来选去,有可能压制住那些骄横藩王的唯有柳贺一人。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张居正的门生,若事情真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张居正必然是会出手的。
……
会推的结果刚出,郑汝璧就使人送至柳贺这边,翰林院中同样有消息灵通者,柳贺刚接到郑汝璧的口信,王家屏、于慎行等人就到他面前道贺。
“恭贺学士,如此喜事,学士定要请我等喝杯酒。”
柳贺刚来翰林院时,众人就觉他并非常人,可谁也没有料到,柳贺竟在八年内一跃升至京官三品,还是各部侍郎中分量最重的礼部侍郎。
虽眼下柳贺只是右侍郎,但由右向左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会推的消息刚传来时,翰林们都十分惊讶,但也有人在心中琢磨,以柳贺这般的升官速度,不久之后他恐怕就能位列部堂,甚至入阁办事了。
就如申时行,虽申时行的入阁与张居正归乡有关联,可申时行万历二年时才是左春坊左庶子,如今才过四年,他却已是阁臣之一,只要张居正肯提携,这官晋升起来可以非常快。
柳贺并非没有那样的才干。
尽管柳贺这礼部右侍郎是为削藩而设的,然而俗语有云,一个萝卜一个坑,不管将来如何,先将这坑占住才是最紧要的。
柳贺晋了三品官,距离他回京不过一年。
他在扬州知府任上的行事先不必提,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任上,他核审《大明会典》可谓十分细致,自申时行入阁后,翰林院院事无人接掌,柳贺却依旧兢兢业业,将分内之事办好。
若非出了张居正夺情之事,京中官员恐怕还不会注意到他。
在詹事府少詹事任上,柳贺为人十分低调,丝毫不见傲气。
但他作为门生敢劝张居正,又敢出言奏劾言道,加之他在扬州知府任上办了不少事,在京中许多官员,尤其是年轻官员眼里,柳贺正是敢想敢为、不畏艰难之人。
……
柳贺并未等候太久,这日他正在翰林院中读文卷,圣旨就在此时来到了。
直到这一刻,柳贺这礼部右侍郎的位置才算真正稳当了。
他接过圣旨,宣旨的内侍道:“陛下听闻消息后十分高兴,他与咱家道,这天底下就没有柳先生办不成的事。柳大人,入宫谢恩时,你可得好好谢谢陛下。”
柳贺笑道:“谢公公提醒。”
眼下在翰林院正堂,柳贺不好道谢,不过私底下他已派顾为往这内侍府上送了些字画文卷。
柳贺不与太监交好,却也怕太监坏事,毕竟他们是每日与天子最近的人,纵使柳贺英明神武,也扛不住有人天天在天子面前说他坏话,洗脑的威力还是很强的。
接到圣旨的第二日,柳贺身着三品官袍进宫谢恩,正如那内侍所言,天子对他升官这件事的确十分高兴:“柳先生之才天下皆知,朕也是十分信赖。”
自成婚后,天子一日比一日稳重,情绪也不似以往那般外露,柳贺偶尔会有一种陌生之感。
但今日见了天子这副模样,柳贺也不由露出一丝笑容:“臣谢过陛下恩典。”
“不必谢朕,柳先生是会推选出的侍郎,朕只盼先生能多为朕、为张先生分忧。”
柳贺心下不由感慨,天子果真是长大了。
待柳贺进宫谢了恩,又将自己翰林院的官牌交出,之后领了礼部的官牌,圣旨既下,柳贺日后就不必在翰林院中办公了,为官八年,他总算能挪一挪地方。
交出官牌时,柳贺心中还有些不舍。
翰林院与詹事府都围绕着玉河桥而建,翰林院前是工部与兵部,再过一条街才是礼部衙门。
京官三品,礼部侍郎,这个职位是无数官员的期盼,它意味着柳贺正式迈入了廷臣的序列,成为了朝廷重臣中的一员。
三品以上重臣方可参加会推,有权推选官员,尽管只是一票,却令无数外官趋之若鹜,遇上会推巡抚、总督时,柳贺这礼部侍郎家的门槛恐怕都要被踏破。
今日柳贺归家,家中早已堆满了贺礼。
柳贺不是海瑞那样律人律己的清官,但不该收的银子他从来不会收,然而自任日讲官以来,柳贺便常常收到贺仪,刚任日讲时,九卿衙门的官员与他交情并不算深,贺仪也简单,可今日他升了侍郎,从吏部尚书王国光起,人人都送了贺礼,就连他的顶头上司潘晟也是如此。
汪镗卸任礼部尚书后,潘晟自南京礼部尚书的位置上转至京城,二度出任礼部尚书,张居正着力削藩,除了要有一专人办事外,礼部尚书也必须不能拖后腿。
柳贺为道谢这事就忙碌了许久。
六部尚书中,与他最熟的无疑是吴桂芳,其余如张学颜、方逢时皆是靠军功进位,是铁杆张党,柳贺虽是张居正的门生,却并未被张居正引荐给这二人,这二人自然也不会与柳贺私下有交情,免得生事,反叫张居正心中猜疑。
……
将这些事忙完,柳贺才有空到礼部衙门去报道。
升了三品官,官袍当然也要重做,俸禄也稍稍有所增长。
柳贺如今虽不差钱,可俸禄能涨一些是一些,到手的薪水叫人心里踏实,虽说他这俸禄微薄到心酸,养自己一个或许够,养全家还是有些难的。
二月末时,天气已渐渐转暖,柳贺乘轿往礼部衙门去,天色还早,一路上寂静无声,柳贺便眯着稍打了会盹。
和去扬州治河不同,他名义上是扬州府同知,实际上却并不干涉扬州府的庶务,这一回他任礼部侍郎,主业的确是削藩,但礼部的部务他也有所涉及。
礼部有尚书一人,为正二品官,左、右侍郎一人,为正三品,有司务厅,专管部事,下设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管仪制、祭祀以及科考等事务,从所辖事务来看,礼部的重要性只是平平,然而礼部尚书多由翰林官担任,嘉靖以来更是如此,因而礼部尚书入阁者多,获三公之荣者也最多。(注)
柳贺今日上衙不似以往那般早,他需先见过礼部的司吏,还要面见潘晟。
礼部各司的郎中多为隆庆二年与隆庆五年的进士,如礼部主客司郎中李逢阳便是隆庆二年的进士,科第比柳贺早一科,柳贺却已官至三品侍郎,各司郎中心情自然格外复杂。
见到潘晟时,柳贺恭敬行了一礼:“见过部堂大人。”
隆庆五年时,柳贺尚是进京赶考的举人,潘晟那时便是礼部尚书,殿试时,潘晟便是总提调官,在那时的柳贺眼里,潘晟无疑是高不可攀的,却不想今日他竟在潘晟手下任职。
“泽远不必客气。”潘晟道,“泽远你今日应当已见了各司官员与书办等,元辅虽令你主办削藩事,然而你既为我礼部的右宗伯,部务同样推脱不得。”
“下官还需部堂大人多多提点。”
柳贺这般客气,潘晟当然也是受用,他和柳贺无仇无怨,柳贺还是张居正的门生,自是不会为难柳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