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的秦兵发现, 他们的统领蒙武将军突然有一天,加入了朱襄公和公子子楚的队伍,一同围着朱襄公做饭的锅大口吃饭。
以前蒙将军虽然会去蹭饭, 但都是捧着碗在一旁单独吃。
蔺贽对蒙武勾肩搭背:“欢迎你加入我们。”
蒙武闷头吃肉, 不想搭理蔺贽。子楚忍俊不禁,也加入了蔺贽打趣蒙武的行列。
刚离开咸阳时, 子楚就试图和蒙武处好关系。但蒙武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 虽然对他毕恭毕敬, 但没有表示出任何亲近。
子楚只是秦王的孙子,不能显示出拉拢秦国将军的态度,所以子楚也对蒙武敬而远之了。
没想到,蒙武还是“栽”了。
不过如果没有蔺贽这个面厚心黑的人在,他们也不可能因为一席话就与蒙武交好。
朱襄对子楚的判断有异议:“有没有一种可能,蒙将军早就想和我们交好,但没有找到机会?如果蒙将军真的不愿与我们交好, 蔺贽那开玩笑的‘上贼船’说法没有任何用处。他只忠于秦王,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话都可以被秦王知晓,他上报秦王也没关系。”
子楚本来不信。但没几日, 蒙武就缠着朱襄,听朱襄讲故事。他信了。
子楚对蔺贽吐槽道:“蒙将军围绕着朱襄,就像是蝴蝶围绕着花朵。朱襄有那么香?”
蔺贽笑道:“蒙将军看来特别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偏偏朱襄心中奇异的故事特别多。如果不是朱襄认识的人我都知道,还以为朱襄什么时候又和小说家勾搭上了。”
子楚也笑道:“估计快了。朱襄不是答应蒙将军,要将他腹中故事写出来, 刊印成书吗?”
蒙武不仅喜欢听故事听八卦, 身为武将, 对吃的执著也很深。
以前朱襄不好指使他, 在成为朋友后,他们俩就不客气了。上山抓野兔,下河捕鱼,向村庄城镇换取鸡鸭,蒙武每日都给朱襄提供新鲜的食材。
朱襄一边拔鸡毛,一边思索,他这是在赶路,还是在野餐?
蒙武绕着朱襄转来转去,等吃等得焦躁极了。
子楚和蔺贽在一旁对蒙武指指点点,被朱襄横了一眼。
“你们这么闲,不来帮我?”朱襄道,“烧水,淘米,摘菜,别闲着!”
子楚和蔺贽只好挽着袖子,也加入了做饭的行列。
护卫的秦兵中有专管做饭的伙头兵。他在一旁欲言又止,不知道该怎么对长平君争取自己做饭的权力。
最后他还是失去了做饭讨好贵族的机会,只能给同僚做饭。
在又一次离开赵国边境,即将进入秦国的时候,朱襄让蒙武买来酒,对着东方拜祭。
他告诉蔺公,自己这次离开赵国,恐怕在秦国统一赵国之前,不会再回到赵国了。
祭奠完之后,朱襄看着倒在地上的酒,舍不得这么浪费珍贵的粮食酒,把酒泥挖出来,准备做叫花鸡。
现在池塘中荷花已经开放,朱襄取来荷叶荷花莲蓬,将从农家买来的鸡用盐腌制好,鸡肚子中放入荷花莲子,用荷叶包裹起来,然后用酒泥封住,生火烤制。
朱襄又让蒙武将硬邦邦的肉干砸碎,和干粮、新鲜野菜放在一起熬煮成糊糊。
当他们喝完糊糊,垫好肚子时,简易版叫花鸡也烤制好了。
简易版叫花鸡鲜嫩多汁,虽然只抹了盐,但荷花、荷叶、莲蓬的香味与酒气混合,嗅觉的刺激带动了味觉,让舌头产生了错觉,好像鸡肉的味道也多了许多层次,美味许多。
“这道菜我居然没吃过!”蔺贽大为不满,“我家有酒有荷花,你居然没给我做过这道菜!”
子楚也点头。朱襄真是不厚道。
朱襄道:“酒水珍贵,和泥浪费。你们又不缺好吃的,别这么浪费。”
蔺贽眼珠子一转,笑道:“这么说,你还有更浪费的吃法?”
朱襄道:“有啊,用几十只鸡熬的汤煮烫青菜,鸡和鸡汤丢弃不用,只吃青菜。”
蔺贽疑惑:“……好吃吗?”
朱襄道:“就是普通鸡汤里煮青菜的味道。”
蔺贽更疑惑:“那这样浪费有什么意义?”
朱襄摊手:“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富。”
蔺贽拍着子楚的肩膀道:“等你当了秦王就去试试。”
子楚提脚就踹。你是想让我当昏君吗!
不过他也好奇,这吃饭还能多浪费。
朱襄给他们举例豆芽塞肉、鸡豆花、开水白菜等功夫菜,还有什么将海鲜汤冷却成汤冻做成花朵再将花朵融化在开水里变成海鲜味的汤这种意义不明的吃法……
蔺贽大为惊叹,不断拍着子楚的肩膀,让子楚当秦王后去试试。
子楚白眼都翻得疼了。
他怀疑蔺贽入秦不是想帮他和朱襄,若是想当奸臣从内部灭亡秦国。
“所谓奢侈的菜肴,就是用一堆昂贵的食材变着法子折腾。好吃不好吃另说,重要的是费事。”朱襄在那里胡扯,“我给你擀一张面皮,切得比头发丝还细,用油炸好后淋上蜂蜜就是一道贵族菜,比直接炸面皮高贵。”
蒙武忍不住插嘴:“听长平君这么说,我怎么感觉这些贵族就是自我感动的傻子?”
“我也这么认为。但蒙武,你结识朱襄这么久,都不肯叫他一声朱襄,朱襄真的好伤心。”蔺贽对朱襄道,“快,抽噎几声。”
朱襄虽然觉得蔺贽脑子病得不轻,但他还是配合地抽噎了几声。
蒙武脸上表情扭曲极了。子楚撇头,显然也被这两人恶心得不轻。
子楚吐槽:“你们与其装模作样恶心人,不如威胁他,如果他的称呼再这么客气,就不让他吃朱襄做的饭!”
蔺贽道:“对战要势均力敌才有趣,碾压就无趣了。”
子楚反对:“碾压才最有趣,最好是不战而胜。”
蒙武松了口气。好了,注意力不在他这里了。
不过看着蔺贽和公子子楚争吵的模样,他心里生出一丝羡慕。
秦王严厉,贵族很少互相宴请。蒙武的父亲是由齐入秦,就更注意当个“孤臣”。蒙武身边没有可以互相打闹的友人。
“蒙将军,明日捉鱼吃烤鱼如何?”朱襄无视两个又吵起来的挚友,嘎吱嘎吱咀嚼着鸡软骨道。
蒙武:“啊,好。”
在蒙武被蔺贽不断戏弄,犹豫要不要真的对朱襄直呼其名的时候,朱襄等人回到了秦国。
朱襄拿出了纸和炭笔,开始记载沿路土壤、水源、植被的情况。如果见到有问题的农田,朱襄还会找上那家农人,手把手教导他们解决问题。
“我是长平君朱襄,秦王命我巡视田地,指导你们种田。”朱襄拿出秦王的诏令,还真把出秦的借口当工作认真做了。
子楚提醒他,那只是一个借口。朱襄摇头道:“君上既然下了诏令,就算我中途做了其他事,工作也要好好完成。”
子楚道:“或许君上更想你早日回咸阳?”
朱襄继续摇头:“君上厚待我,我更该好好做事。”
子楚:“……”行吧,晚点回去也好。等回到了咸阳,他们就没这么自由了。
蔺贽十分支持朱襄。虽然已经做好了当秦臣的准备,但六国人都知道当秦臣有多了压抑。能再逍遥一段时间,何乐不为?
蒙武看着朱襄拿出了秦王的诏令,秦王又没有新的诏令下发,他便只好配合朱襄。
他也很好奇,早就听闻长平君对种田颇有心得,仿佛神异。究竟要有心得到什么地步,才能叫有神异?
很快,他就赞同了“神异”这个评价。
朱襄只要看一眼地里的情况,就能把问题说得七七八八,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他口中的土壤酸碱度,植株病毒和真菌感染,授粉疏苗增加结果率等话,在蒙武耳中仿佛天书。但他用这副拗口的话,总能让农人心悦诚服地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朱襄的指导,有的短时间看不出效果,有的第二日就能获得成效。
于是朱襄在回咸阳的路上,名声节节攀高。之后朱襄还未进入村庄,村中宿老就早早等候在村口,将村中田地问题整理妥当,就等朱襄来解决。
大部分问题朱襄其实解决不了,但即便解决不了,朱襄也能告知农人问题是什么,以后要怎么尽力避免。
很快,各地郡守县令也出城相迎。如果没有其他大事,县令多会跟随朱襄一同去往田地,用膜拜的神情听朱襄与农人交流。
会种田或许没什么大不了,但对土壤、植被和所有农作物了如指掌,知道农田所有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本事就堪称神迹了。
蒙武不懂农事,但他发现,朱襄恐怕是能带兵的。
凭借朱襄对地质地理天气情况的把握,以及极其恐怖获得别人信任和依赖的能力,已经足以做一个优秀的将领。
朱襄展露地只是他一贯的种田技术。他也没认为自己能了解一切农田的问题,只是说了些笼统的东西。
比如植株被病毒感染,但不知道是什么病毒,这不能叫了解问题吧?
只是在这个时代,他如此笼统的回答,也算是见识惊人,让别人神化了他而已。
朱襄不仅在指导农田,也在观察秦国的民间情况。
秦国的社会很压抑。农人种田后只能归家,其他什么都不能做。赵国的田埂上,经常有游侠,有小商贩。在秦国是绝对看不到的。
农人的脸上都没有笑容,仿佛只会种田的机器。城镇中也没有活力,连商品交易的每个细节都被秦法约束,一旦违背就是肉刑。
这个无比压抑的秦国,难怪在天下一统后迅速衰败。哪怕秦始皇还在世,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也会摧毁这个庞大的帝国。
但朱襄又察觉到,此刻的秦国压抑到麻木的神情中,居然能看出一丝幸福感。
思索之后,他明白了原因。
秦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郡县制,哪怕封君对封地也没有太大的行政权力。所以比起其他国家的包税制,秦国的赋税更加稳定,只要不遇到荒年,农人能保证青壮年不被饿死。
秦国又十分强大,哪怕偶然有战争失利,腹地基本不会遭遇战乱。在这个乱世中,不经历战乱幸福感就已经提升了不少。
就算农人遇上荒年,食不果腹,他们还有当兵立功这个能养活全家人的选择。所以他们不会因为饥饿而绝望。
所以现在的秦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他们也认为,秦国不断对外发动战争是正确的事。他们支持秦王,认为这样会让他们生活更好。
但秦国统一之后辜负了他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