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61章 三更合一

第61章 三更合一(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穿越后发现现代和异界连通了 白月光女配喜提首富老公 我被老婆掰弯的那些年 私有月亮 养成三个纸片人后每天都是修罗场 狗血文女配O换攻了 七零嫁男主病弱发小 为储 穿成替身后撩到白月光 男主为我错拿反派剧本

顾凝宸欣然跟康熙交换了手里的图纸, 她低头看了看,发现康熙给的是大纺车,也就是纺纱的机器。

现在织布要分成几个步骤, 先是搅,就是轧棉机, 把棉籽和棉绒分开。

接着是弹, 就是用弹棉弓来弹棉花。

然后是纺纱, 把棉绒纺成线,最后才是织布。

如今纺纱大多是以家家户户为主,然后家里有妇孺再来织布, 而不是工坊的形式。

她们纺纱和织布之后就拿出去卖, 家里自然不大,纺纱机和织布机也就个头很小了。

纺纱机是黄道婆当年制造出来, 大多就是一臂高,一人宽的样子,踩着踏板来纺纱,通常用的是三锭。

手艺精湛的妇人,还能用四锭来纺纱,效率能更高。

康熙显然想继续改良, 做成大的纺车, 几人同时操作,却能增加锭数, 又能加快纺纱的速度。

纺纱的速度快了,织布才能跟上。

他就指着图纸跟顾凝宸解释道:“之前朕派人去边境打退山贼,后来虽说剿灭了山贼, 却也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那边的天气太冷, 士兵很快就要受不住。”

“如今士兵穿的是棉甲,里面是棉花,外面是棉布。但是棉布产量太低,至今还没能让所有士兵都穿上。”

比起盔甲,棉甲就要轻便得多,行军的时候也不会给士兵造成太大的负担。

再就是盔甲是金属,不仔细保养很容易生锈或者坏掉,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在盔甲上,也让士兵更热甚至中暑。

如果是骑兵,穿着盔甲就更重,行走不方便,消耗体力也快,对战马也有负担。

换成棉甲,虽说夏天依旧热,但是起码冬天的时候士兵不会冷。

康熙在平三藩的时候早就发现棉花的好处,下令各地开始种植,如今棉花的产量是上来了,但是棉布并没有。

对战山贼之后,他让造办处再三改良纺织机,约莫两个月才改造得了大纺纱机,也就是大纺车。

增加了棉锭,也能加快织布的速度。

不过康熙看着显然不是特别满意,正琢磨再增加棉锭,加大这个机器。

这样一来,就不能只在家家户户单独来做了,很多家里不大,根本就放不下这个机器。

而且一个人已经操控不了这个机器,需要几个人同时配合才行。

不用说,康熙是打算用工坊的形式,招揽纺织之人来纺纱和织布。

顾凝宸看着图纸上康熙加的棉锭数目,就用铅笔在上面又添了一点:“皇上,这个纺纱机如果几个人一起操控的话,三个熟工能操控四十个棉锭。当然,这也得一流的纺纱工才行。”

她在图纸上添了几笔,四十个棉锭就变成了八十个,这就是后来改良过的珍妮纺纱机。

中间增加一些结构,这架纺纱机就更大了。

康熙看了看,只觉得这张更大的纺纱机确实可行,效率也能更高。

这个纺纱机需要三四个人同时运作才行,就需要纺纱多年的熟练工。

如今织布的都是女子,那么织布工坊招的熟工也就只能是女子了。

未出嫁的姑娘大多是不出来做工的,但是家里条件不好的,也会早早出来做工。

出嫁的妇人出门做工的就更多了,在家织布也是主力军。

康熙点点头道:“那就让造办处把大纺车做几台出来,然后请熟悉的纺工来试着用。”

京城的百姓家里纺织的妇人不少,让造办处出钱请人来熟悉纺织机,回头这些人还能手把手教导后边来的新女工。

纺织工坊就没放在工业园内,毕竟男女有别,纺织女工时常出入工业园也不妥当,就另外圈了一块地作为工坊。

按照顾凝宸的建议,这工坊前面是纺织的地方,后边跟其他工坊一样有住宿,专门给住得太远,不能来回跑的纺织妇人准备。

住的地方也有火炕,连着厨房,她们也是包吃包住。

如果不用住,住宿的钱还能折现到工钱上。

当然妇人白天上工,晚上回家,如果远的话,走夜路就不安全,顾凝宸还是希望她们都住在工坊当中,每月沐休的时候才回家去。

毕竟折现也是很少的一点钱,对自身安全来说都不算什么,真出什么事就得不偿失了。

图纸都出来了,造办处做织布机不是什么难事。

康熙吩咐过后就开始低头看顾凝宸的图纸,半晌后惊诧道:“你这是专门织地毯用的机器?”

顾凝宸不意外他能很快看出来,笑着点头道:“是,我看手工编织地毯实在太慢了。虽说这机器做出来的毡毯不如手工来得漂亮,却也结实耐用,一般人家也能用上。”

手工编织那些大多都进宫里来了,都是作为贡品用的,其他人就没能享受到。

她又说道:“听闻上等的羊毛做了毡毯,次等的一直堆在库房里头,实在是浪费了。人工编织这些次等的羊毛,工时太长,却也不太划算,如果能用机器就要好一些。”

这样做出来的毛毯不如手工的漂亮,但是用的羊毛就是次一些,用机器做要快,价钱也能下去不少。

还能跟宫里用的毡毯区别开来,不至于让宫外的人都能用上宫里的毛毯,显得宫里的就不值钱了。

康熙看着这图纸,已经相当完整,根本没有需要修改的的地方,就颔首道:“不错,这样一来,库房那些次等的羊毛就有了着落,不必浪费了。”

这样做出来的毛毯是不能送去拍卖会上,送去互市那边却是可以。

甚至各地也能建起地毯工坊,还有纺织工坊。

如此,各地的妇人也有了上工赚工钱的机会,而不是只依赖丈夫来养家。

顾凝宸想着,一家子有两个能赚工钱,那家里就要比以前富裕一些了。

就是农业不能荒废,毕竟粮食还是重中之重,各地的工坊规模就不能太大,不过也足够用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把纺织机做出来,供给各地的纺织工坊。

再就是棉花这个各地种的多,一般就是自产自销了。有些地方很适合种棉花,产出多了,纺织跟不上,就很容易压在手里。

多了纺织工坊,就能尽快把棉花转化为棉布然后卖出去换钱。

这样也能周转起来,让各家各户种了棉花换成钱,也就让人能够继续积极多种棉花。

而不是因为棉花压在手里换不成钱,而不再继续种,这样就违背了当初康熙让各地大量种植棉花的初衷,也有了良性循环。

棉布的产量上来了,价钱也就能下去,那么军需方面购买各地棉布做棉甲就能划算许多。

百姓们只要努力攒攒钱,家里人也能穿上更舒服的棉布衣服了,过年过节都能扯更多的新布。

康熙的意思是先开京城这边的工坊,运作方面没什么问题了,再考虑其他地方。

毕竟要直接让各地开工坊,不说织布机的问题,就是如果运作这个工坊,利益怎么分配,纺织工又如何安置,没有章程就很容易乱来。

得让京城这边工坊运作成熟了,各项规矩都立好,没有遗漏,这才写成章程让底下照着做,就不容易出差错。

造办处那边加紧开始做纺纱机,他们也学会了流水线作业。

工坊里请了很多木工师傅,然后每个人只做一部分,拼接起来就是完整的纺纱机,每个工序因为熟练就尤为快。

一个月下来,就已经做了十几架纺纱机。

另外招纺织女工的事也很顺利,毕竟这会儿谁家不想多挣点银钱。

妇人能做的很少,大多就是在家织布,或者绣帕子拿出去卖,换来银钱补贴家里。

如今有这个纺织工坊在,工钱不低,还包吃住,如果做得又快又好,还有另外的打赏,不比在家里吭哧做那么点布拿出去卖要挣的银钱多吗?

但是工坊由谁来负责管理,就是个问题了。

其他工坊可以用太监或者小吏,但是纺织工坊全是妇人,这就不合适了。

顾凝宸就提出了一个建议道:“皇上,何不让她们自个选出一个人来管着?”

这个建议还挺新奇,康熙就问道:“自己管自己,你就不怕她们互相隐瞒吗?”

她听着就笑道:“皇上之前不是提出,谁织的布又快又好就给奖赏,这管着的人也不是固定的。谁做得最为出色,做的布匹又是最多最好的,那就换人上。”

康熙立刻就明白了顾凝宸的意思,抚掌而笑:“确实,这真是个好法子。”

做管事的人原本就有了管事的工钱,另外做的布匹越多,布匹按照数量来算工钱,做得越多越好的,工钱也多。

那么谁争了这个头筹,成为新管事,那么月钱就比之前要多了,哪里会互相隐瞒包庇呢!

反而她们只会更为努力,希望能成为新的管事。

顾凝宸又道:“就怕她们为了成为管事不择手段,皇上还可以让工坊立下规矩。底下人用了不入流的手段来当这个管事,以后就不录用了,还打发出工坊。”

“成为新管事后,要是没能管束底下人,也就立刻恢复原来的身份,换别人来当这个新管事。”

这样一来,谁都不敢私下乱用手段,而是用正大光明的方式赢了其他人成为新管事了。

新管事上去后,比谁都要紧张自己的位置,自然更加会管束底下的女工,不让她们乱来。

这不比康熙特地让人去工坊盯着,还要省事吗?

康熙笑了笑:“果然有爱妃在,让朕省了不少功夫。”

顾凝宸也笑道:“皇上,我也有私心,盼着妇人们的日子能好过一些。”

妇人们手里有钱才有底气,在家里的地位才会提高一些。

姑娘家也能给自个攒一份嫁妆,都不必担心家里揭不开锅,连嫁妆都凑不出,回头嫁人的时候在夫家就抬不起头来。

顾凝宸刚才说的也是实话,自己的确有私心。

其实这个纺纱机还可以不用人力,直接用水力来带动纺纱机,效率会更高,而且可以日夜不停。

但是这样一来,纺织的妇人就要失去这份活计不说,自己在家织布,布匹拿出去卖的价钱也会被压得很低。

水力纺纱机的效率更高,织布再跟上,自然数量也就多了。

产量一多,价钱就低了。

妇人们在家还用原始的脚踏纺纱机,花费的时间要多,回报率却降低很多,等于是白费十几天的心思织的布不值钱了。

不值钱她们自然不会继续做,那就更没有收入。

纺纱织布,妇人们还能学一学,刺绣这种却大多需要天赋,未必能学会,家里就少了个进项。

想当初欧洲那边的第一代珍妮纺纱机刚出来的时候,用了这个纺纱机的工坊做得是又快又好,其他没用这个机器的人纺纱速度跟不上。

竞争不过,工坊也就很快倒闭,里头的女工也跟着失业了。

所以才会出现很多人冲去工坊,把珍妮纺纱机给砸了个稀巴烂的事,因为这断了很多人的营生和活路。

这个年代妇人生活已经够艰难了,暂时没必要拿出这个超越时代的机器出来,让她们过得更难。

再就是水力纺纱机非常大,几乎是两层楼那么高,还必须建在水边才能用。

地域限制很大,没有河流的地方根本用不了。

而且河流还受季节影响,产量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时高时低,这样对产出也十分不利,还不如暂时以人力为主。

毕竟水力纺纱机这个机器是需要人来操作,因为机器太大还需要不少人,又都是技术人员。

如今技术人员不像纺织女工,很快就能找到上百人,可能一巴掌的人选都凑不出来。

等纺织工坊建好,让第一批纺织女工住进去的时候,四阿哥也该搬去阿哥所了。

顾凝宸实在不舍得,特地过去看看收拾好的东西,大件的其实已经搬过去了,余下大多是贴身用的。

她亲自看过单子,又添了些药膏,都是常用的药,平日也能用上。

比如伤药,还有蚊子叮咬后止痒的药膏,另外有雪玉膏,冬天脸颊被冷风吹得掉皮泛红,擦上这个也能舒缓一二。

顾凝宸还从偏殿挑了一箱子书,让四阿哥带去阿哥所。

虽然他如今这个年纪,读这些书还是太早了一点,但是长大之后就能读了,暂时就当是放在书架上的收藏。

顾凝宸摸了摸四阿哥柔软的小卷毛,又把人抱在怀里,下巴蹭了蹭他的额头道:“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要是哪里不舒服要告诉高嬷嬷,或者派身边的小太监来告诉我也行。”

她特意给四阿哥选了两个小太监,年纪比他要大上好几岁,很是机灵,作为跑腿就不错,还能在身边培养,以后能当心腹来用。

四阿哥点了点小脑袋道:“定额娘,放心。”

顾凝宸摸了摸他的小脸,再也不好继续耽误,就看着四阿哥牵着高嬷嬷的手坐上外头的软轿去阿哥所了。

四阿哥一走,她感觉重华宫都比以前要空荡了一些。

康熙看出顾凝宸这几天有点心不在焉的,时不时会从窗户看着外面发呆,看的方向自然是阿哥所的地方。

他就知道顾凝宸开始想四阿哥了,只好转移她的注意力,这天忽然提道:“朕收到消息,船队已经返程了。”

顾凝宸这才回过神来,又十分愕然道:“这么快就回来了?”

康熙点头道:“是,他们一路顺风顺水,这就快了一些。按照时间一算,约莫半个月后就能回来了。”

这半个月,顾凝宸还得忙碌册封仪式之事。

原本是去年年底该册封的,拖到了开春,再也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册封仪式由礼部和工部来操持,顾凝宸压根不需要费心,唯独需要穿正式的礼服。

因为早早就准备年底册封,所以绣娘已经费了小一年的功夫把礼服做好了。

顾凝宸只需要试一试,看哪里不够合身改一改,这就足够了。

佩戴的配套首饰也得准备妥当,从头到脖子到手上戴的,都要一一检查好。

还别说,这礼服好几层,特别重,压在身上沉甸甸的,就尤为压身。

册封仪式是由礼部和工部把册和宝做好送去内阁,再有礼部凑请,尚书为正使,侍郎为副使。

前一天礼部还会派人先去太庙,恭敬禀明一二,再用绸缎的锦盒小心托着回来。

原本册封仪式该是在太和殿内举行,如今太和殿被烧毁,尚未建成,暂时只能换到了保和殿。

册封当天一大早,金桂就把顾凝宸叫醒,洗漱后吃了点东西垫垫肚子,就开始层层穿上礼服。

四五个宫女围着顾凝宸,穿好礼服后还要梳头,戴上各样饰物。

装扮停当,重华宫前还设了香案。

宫外銮仪卫的仪仗正候着,只等礼部在保和殿前叩拜后,再奉金宝和金册过来,在宫门前交给太监奉册宝到重华宫来。

顾凝宸难得有点紧张,等太监高举册宝过来,就开始宣读圣旨。

身边就有女官引导她到宫门右边,向着北边的方向跪拜,然后接过了册宝。

礼成后,女官领着顾凝宸坐上轿子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叩拜,再去乾清宫给康熙叩拜,这册封仪式就算是成了。

顾凝宸就是懵懵懂懂听着女官的话,让起来就起来,让跪拜就跪拜,换地方就换地方。

这一通拜完,她都有点头晕脑胀,被康熙扶着的时候还晕乎乎的。

康熙也没留她,毕竟顾凝宸这一身太沉,穿着难受,还不如回去尽快换下。

顾凝宸行礼后就回到软轿,重新到了重华宫。

宫女们飞快给她脱掉这沉甸甸的礼服,顾凝宸才感觉身上松快了起来。

难怪册封仪式不是年底就是年初还不热的时候,要大夏天穿着这个,还没进行完,嫔妃们就得中暑晕过去了。

而且走在外头还一身汗,想想册封的时候虽说只有送册宝的太监和引导的女官在,那一身的汗味熏人,她想想就感觉尴尬。

顾凝宸哪怕这一年来时不时就起来走动,算是稍微锻炼一二,加上吃的也健康,但是这一通仪式下来还是有点累。

换了轻便的衣服,她倚在软塌上喝了两杯茶水,这才感觉缓过来了。

等到夜里,顾凝宸早早就睡下。

第二天起来,阿哥所那边就有宫女过来。

顾凝宸一边用早饭,一边听着宫女禀报四阿哥搬去阿哥所之后,吃的如何,睡的怎样,一天又做了什么之类的。

高嬷嬷知道她不放心,刚搬过去,就打发机灵的小宫女过来给顾凝宸说说,也能安心一些。

不得不说高嬷嬷这安排十分周到,每天来说说四阿哥都吃了什么,睡得好不好,顾凝宸听着就安心,就连早饭都能多吃两口。

金桂每天最盼着的就是这个小宫女过来,每次都让小太监小银子在外边候着,人到了就赶紧带过来。

顾凝宸听着四阿哥吃得不错,胃口挺好,没有因为吃素的关系而挑食,晚上睡得也不错,早早起来去尚书房听课。

她又随口问了一句:“三阿哥就住在四阿哥旁边吧,搬过去这几天如何了?”

小宫女露出点尴尬的神色来,小声答道:“回娘娘的话,三阿哥刚去阿哥所的第一天吃不下饭,跑到四阿哥这边来一起吃的,夜里也要跟四阿哥一起睡。”

不用说,四阿哥脾气好,就留下了三阿哥。

顾凝宸一愣,听出端倪来了:“所以这几天,三阿哥都跑去四阿哥那边一起用饭,一起就寝了?”

小宫女轻轻点头,高嬷嬷来之前说了,定贵妃问什么就说什么,不问就不必多说。

果然高嬷嬷厉害,就猜出定贵妃会问起这个来,小宫女自然不敢隐瞒,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

顾凝宸听得想笑,又是无奈道:“四阿哥得守孝吃素,三阿哥也跟着吃了?”

总不会是三阿哥带着他那边的饭菜跑到四阿哥那边去,当着弟弟的面大鱼大肉吃,那就很过分了。

小宫女忙不迭解释道:“高嬷嬷跟三阿哥提了,三阿哥就说要留下,会跟着四阿哥一起吃素。”

顾凝宸一听,就明白高嬷嬷是让三阿哥吃素几天,受不住他自然就会回去了。

但是前后好几天了,三阿哥还没回去,倒是挺坚持的。

小宫女怕顾凝宸担心,又说道:“娘娘放心,三阿哥吃饭和就寝都很安静,没有闹腾,夜里两位阿哥都睡得挺香的。”

晚上自然有人守夜,估计高嬷嬷也担心三阿哥白天那么闹腾,别是晚上睡觉也不安分,就让人多留意一些。

如今好了,三阿哥睡着后安安静静的,就是喜欢抱着四阿哥。

这天还有点凉意,两人抱在一起睡觉特别暖和。

想到三阿哥只大上一岁,两个小团子一起睡得小脸红扑扑的样子,顾凝宸都想过去看一眼了。

康熙过来的时候见顾凝宸难得露出笑容来,自从四阿哥搬走后,也就册封那天她露过笑容:“这是出什么好事来了?”

顾凝宸见是他,连忙起身笑了笑,把宫女的话简单说了一遍:“我就想着,两兄弟一起搬过去,果然感情就越发好了。”

三阿哥跑去扒拉着四阿哥不放,吃饭睡觉都在一起的事,康熙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无奈摇头道:“小三这性子,估计夜里害怕一个人睡,又嘴硬不肯说,就跑去跟小四一起睡了。”

康熙忍了忍,到底没忍住说道:“当初朕把小三从荣妃身边挪出来,就是这孩子晚上怕黑,不敢一个人睡。不是让奶娘陪着,就是荣妃亲自陪着。”

这都三岁了,还不能一个人睡,而是要人陪着睡,他就忍不了,才把三阿哥挪去阿哥所住。

顾凝宸听得诧异,毕竟四阿哥从小就一个人睡,可没有让人陪着睡。

康熙就道:“等小三适应几天,就让他自个睡去,总扒着小四不放是怎么回事?”

她听得笑了笑,看来三阿哥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起初让三阿哥去四阿哥那边住几天,估计康熙也是担心四阿哥年纪太小,换了个新地方可能不适应,索性让两兄弟一起吃睡。

等适应几天,也就差不多了,康熙就要把三阿哥提溜回去他原本的住处去。

三阿哥还以为能扒着四阿哥一起住,毕竟夜里抱着暖呼呼的四阿哥,他感觉睡得比以前更香了。

他还觉得康熙不知道,就能一直抱着四阿哥这个弟弟睡觉。

哪知道几天过后,李德全就过来告诉自己,不能在四阿哥这边继续呆下去了。

三阿哥抱着四阿哥哭丧着一张脸,说什么都不想走。

四阿哥被他抱得紧,脸贴着脸,肉嘟嘟的小脸都给蹭得变形。

李德全看不过去,让奶娘抱着三阿哥回去,三阿哥在路上哭得稀里哗啦,吓得鸟都飞了一大片。

四阿哥想了想,吭哧吭哧回去,把放在榻上的一个软枕拿出来,交给李德全道:“李伴伴,这个给三哥。”

李德全接过,让人问过康熙后,就把软枕送去三阿哥的住处。

三阿哥原本还哭得厉害,听说四阿哥送来软枕,他一看就知道,夜里能抱着睡,软绵绵特别舒服,于是才不哭了。

李德全不由感慨,果然四阿哥最是能管着点三阿哥,这送个软枕就让三阿哥不继续哭了。

他回去禀报,康熙听后也是哭笑不得。

想了想三阿哥暂时抱着软枕睡觉也没什么,就是不能习惯了,不然以后没能抱住点什么就要睡不着,出远门怎么办?

两个小阿哥挪出去的事总算是办成了,为了转移三阿哥的注意力,康熙就让他们跟着大阿哥和太子去两人的田地看看。

开春了,也该开始新的一轮耕种。

三阿哥果然不再时不时哭,蹲着看大阿哥挑种子,然后开始扒拉田地。

先一寸寸仔细翻地,还要晒一晒,然后再翻翻,才能开始放种子。

每个种子之间还要留差不多的空位,不至于互相挤在一起。

还是一行一行种,前后左右都有空位,也方便走动。

三阿哥看得目不转睛,四阿哥也是,只感觉特别稀奇,两个哥哥知道的也多!

大阿哥还是第一次跟两个弟弟这么亲近,尤其被他们亮晶晶的眼神看着,小胸膛都挺直了。

小太子也不例外,他做得比之前还要仔细,盯着田地就怕有什么差错,说什么都要给两个弟弟带个好头!

两人吭哧吭哧干了好几天,才算是种好了。

然后四个小阿哥就跑到康熙那边的田地,看着自家皇阿玛干活更加利索,田地也更大,转眼就翻好然后种上了。

康熙看着田边四个小阿哥盯着自己干活,一个个双眼亮晶晶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对三阿哥和四阿哥说道:“等再过几年,你们两人也会有一块田地,到时候得自个耕种,知道了吗?”

三阿哥兴奋点头,四阿哥也跟着点着小脑袋:“知道了,皇阿玛。”

大阿哥接话道:“皇阿玛,其实两个弟弟这时候有田地也行,我可以帮着翻地,他们负责种下就好。”

小太子看了他一眼,大阿哥真是惯会做好人,也说道:“大哥这样不妥,翻地确实难,但是后边要捉虫,要除杂草,还要施肥。三弟就算了,长得高大,力气也大,勉强可以,但是四弟就太小了,还没有施肥的勺子高。”

施肥为了不弄脏脚,用的是一臂长的长勺子。

大阿哥比划了一下,四阿哥还真是没有勺子高,这就尴尬了。

四阿哥还懵懵懂懂,三阿哥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康熙也跟着笑了:“保清这想法不错,不过就等两三年,你们都熟悉了,也能教导这两个弟弟一起种田了。”

等两个小阿哥五六岁的时候,再有一块田地,也不会等太久。

大阿哥和小太子都答应下来,保证这几年努力多熟悉,回头教导弟弟才能种得更好。

三阿哥有点惋惜没能立刻得到一块田,不过想想他可以比四阿哥早一年拥有,就不怎么遗憾了。

收拾完田地,康熙就让孩子们各自回去沐浴。

哪怕在田地旁边围观的三阿哥和四阿哥,身上都沾着一点泥巴,得洗一洗换一身衣服才行。

康熙刚沐浴出来,就听李德全禀报道:“皇上,海商的船队回到天津港了。”

他点点头,第二天就收到港口那边送来的单子。

上面用表格列明了带出去的货物,后边跟着卖出去的价钱,又是卖给了什么人,这些人的身份地位和国籍是什么,完全是一目了然。

这表格确实好用,康熙扫了一眼,感觉这次海商简直是满载而归。

带回来的金子都快要放不下了,塞得满满当当回来的。

这上面卖得最好的就是怀表和小时钟,如此精巧的小东西放在屋里不占地方,怀表还能带着出去炫耀,各国贵族都极为喜欢。

他们争相竞价,把价钱拔高了许多。

当然这第一批货物,谁能拿到,就能炫耀好几个月之后,才会有其他人可能拥有。

下一回这价钱可能未必有这么高了,毕竟头一茬确实稀有。

不管如何,这次真是赚了盆满钵满。

康熙让人誊抄了这份单子给户部送去,户部尚书王谈拿到单子看了一会,激动得手都开始抖了。

那么多钱,国库这次是真的要满了!

自然这部分的钱有些是其他商人,但是起码一半是属于康熙的。

王谈麻溜让人算好,一箱箱金子直接就从船上抬下来,让确认好身份的商人带人拿走。

商人自然还带着不少镖局的人,不然带着这么多金子回去,路上就危险了。

王谈也很贴心,如果这些商人觉得带着金子走太扎眼又危险,还可以直接换成银票,换一半也可以。

港口在拍卖行临时做起了钱庄的生意,几大钱庄都在,自然很乐意做这个买卖。

两边算是双赢了,商人有的直接就把金子全换成银票,也有只换一半,然后带走一半的金子。

不管如何,船上的金子一天就卸完了,一半送到京城来,余下还有从西洋带回来的东西,一并送上车带回来了。

出远门的水师们又是疲倦又是欢喜,也跟着上京禀报一二。

水师提督进京后拜见皇上,没多久就开始夸赞起布莱来:“皇上,布莱这个翻译极好,而且相当敏锐,发现不对就提醒属下,避开了不少危险。”

他们带着那么多的货物去欧洲做买卖,路上是挺顺利,危险大多是从登陆之后开始。

贵族们表面上笑脸迎人,私底下却有想要不给钱,扣下货物的。

他们蓄养了不少私卫,在自己的领地里面是合法的,人数就不少。

水师们在海上确实给力,登陆后就不好抬着神机炮到处走,这就不是做买卖,是要来打架了。

所以水师一部分留在船上,一有不对劲就赶紧跑,也是守着这些神机炮,绝不能落入别人手里。

另外的水师身上不好带着火木仓,就只能带着匕首等能能藏身的物件。

有布莱这个万能翻译在,确实避开了很多麻烦,做了不少买卖。

水师提督遇上硬茬子没有正面来,却记在小本本上。

谁打算私下抢货物不给钱,虽然失败了,他全都记下来,以后就绝不会跟这些人做买卖,什么都不会卖给他们!

还不止如此,水师提督让布莱找了当地几个嘴皮子利索的懒汉,甚至找了几个诗人,让他们到处含糊说出那人想抢货物,以后海商不敢再过来之类的话。

这么一说,其他领地不少贵族就要不乐意了。

毕竟海商要不来,他们岂不是买不到东西,得被其他人捷足先登,还要被嘲笑追不上潮流了吗?

不给钱就想抢货,简直没天理!

都不必水师出手,这个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当然提督也没那么傻,以为这些人义愤填膺是为海商打抱不平。

实际上估计这些人心里想着,那人没得手还打草惊蛇,简直是个废物。

废物没有用,还不如干掉,给水师们当做缓和关系的礼物,以后他们还能继续买到东西了!

管他们怎么想,只要给钱买下东西,提督就一直笑眯眯收钱。

最受欢迎的一些货物,水师提督也记下来了。

御糖和钟表是最多的,法兰西国王几乎买下大半的御糖,给的价钱也相当惊人。

法兰西国王还派使者过来,告诉提督,以后他们如果还有御糖,不管多少,他们都能吃得下!

显然,法兰西国王想要包下所有的御糖。

提督没敢立刻答应,只说要回来禀报皇帝,法兰西那边也没有为难他。

如今他一说,康熙就笑笑道:“很好,这几个月,御糖的产量也上来了。”

甜菜之前收获后,都放进制糖机变成御糖,小部分送去拍卖场,大部分都存起来了,全卖给法兰西国王也不是问题。

提督又说道:“皇上,微臣在回来的路上遇到扶桑国的船只,说是幕府派来,想要跟咱们也做买卖。”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雪中:人在北凉,觉醒败家子系统 末世轮回转世之前世爱人都爱我 把小师弟当白月光,我变强你后悔什么? 上古补天决 重生之不被书写的人生 九零家属院:和闺蜜一起嫁糙汉 医神重生:星际大拯救 猫猫拥有了吃瓜系统 [猎人]充电宝成精后暖翻全世界 逍遥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