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 第245章 后世番外一

第245章 后世番外一(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尚了帝卿后我想休夫(女尊) 谢邀,死对头真的很香[女A男O] 淡水人鱼的赶海日常 开国之君 反派说我是她女朋友 劳动最光荣[无限] 浮图关 庶妻(穿书) 夫君他总想和离 当女主有了读心术

何殊也没想到, 她前世早亡,这辈子竟能高寿,而且是与沈卓一起, 一直头脑清醒的活到八十三岁, 夫妻二人都没出现她所担心的那种晚年生活不能自理等伤尊严的现象。

退位后的十八年里, 她与沈卓很少回宫, 哪怕发现孙女虽然继承了她的政治理念,但在施政风格方面更为强势,她也不曾试图干涉。

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 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各种局势与挑战, 对此, 何殊当然是深有体会。

只是她因自身的经历, 谨慎周全惯了,早已形成固有的执政风格, 再加上她早就认清一代人只能对一个时代负责, 连大安朝未来都不一定能再传多久的现实, 所以坚持将精力放在夯实国家基础,打造民族思想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 没想过要多扩张疆土。

毕竟受前世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影响, 何殊自己打骨子里讲, 一直是个热爱和平,尤其敬重生命的人。

所以她在这辈子被命运推上这么一个位置时,哪怕受身份与大局形势所迫, 不得不做出某些看似冷酷的决定, 也会尽量秉承刚柔并济的风格。

宽仁, 可以说是几乎刻到她骨子里的本能。

即便她也确实下过一些在部分后世人看来, 有些残忍的旨令, 却无人敢光明正大的指责她什么。

因为设身处地的想想,没人敢自信能比她做得更周全,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何殊而言,她也确实做到了一生竭尽所能、问心无愧。

而后世对何殊的评价,也没有辜负她的一生辛劳。

作为华国历史上的首位女帝,在何殊执政的后期,她就已经成为举世所公认的承华大帝,不再是之前的承华女帝。

大帝与女帝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涵义却是大不相同,影响也更为深远。

在世人对男女性别存在某些固有印象的大环境下,女帝意味着特例,才会特意强何殊是女帝。

大帝则代表着无上威严与绝对地位的象征与认可,是由当时的异邦在呈给大安的国书中,率先将何殊尊为大帝。

“……这才是承华帝被尊为大帝的由来,纵观世界历史,能有资格被尊为大帝的统治者,本就屈指可数,像承华大帝这般,不是由自家自封,而是由全世界共尊的大帝,只有我们承华帝,这才奠定了承华帝在世界史上无人可撼动的地位。”

圣贤祠内,听到带队老师的讲解,有学生忍不住提问道。

“老师,中正大帝派大军配合水师,将当时的大安近邻,与西方各国杀得闻风丧胆,被尊为大帝也就算了,执政风格以沉稳保守著称的承华帝,为什么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更为崇高的威望与影响力呢?”

站在承华大帝的塑像下,带队老师神情严肃的为学生耐心解释道。

“因为在承华大帝的指挥下,大安接连大胜当时的西方霸主古赤罗大军,让古赤罗败得彻底,在后来再也鼓不起想要东征的勇气。”

“而当时的古赤罗四处征战、殖民各国,让无数人都深受其害,却接连东征失败,让古赤罗损失惨重,国力大降,从此走向没落,直到彻底结束他们在西方称王称霸的历史。”

有听得的热血沸腾的学生迅速接话道,“老师,这么说来,也就相当于当时的大安是踩着古赤罗的威名,成就世界第一强国的威名和地位?”

带队老师笑着点头道:“也可以这么说,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打败古赤罗,固然能让大安因此而名震全世界,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当时的大安,所展现出的先进生产力,盛世繁华景象,征服了所有怀着各种目的到访大安的外国人。”

“所以说,当时的大安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只是硬实力,可以让大安扬名一时,真正能让大安在全世界范围内,奠定强大地位与影响力的,却是软实力,也就是我们代代相承的安文明,也是从正宁、承华两朝开始,大安文明开始在世界各域遍地开花。”

有学生笑着接过话道,“所以我们安语,才会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吗?”

“是啊,会安语,走遍世界都不怕,不会安语,出国寸步难行,所以我们要永远铭记和感谢伟大的先祖们。”

带队老师的话,让一群十二三岁的中学生们,都听得郑重其事的点头。

他们基本都是从小就听着先祖们的事迹长大的孩子,知道什么是代代相承的大安文明。

这是他们上初中,开始正式学习历史课后,必上的一节课,就是被老师带到附近的圣贤祠内祭拜圣贤。

这种圣贤祠在华国境内,如城隍庙般,是各地区的标配,不仅方便附近百姓过来祭拜,官方也会在重要日子来此举行祭拜活动,同时也为方便教育学生。

在这些圣贤祠内,都供奉着许多史上明君、贤臣与名将的灵位,拥有塑像者,只有不到十人,其他人都是雕像,每位都曾在华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说这圣贤祠本叫先贤祠,是由承华大帝退位后,各地百姓自发为承华大帝建造的生祠改建而来,即便后来历经朝代更迭与战火,这些圣贤祠也大多都被保存得很好。”

有学生好奇地问道,“老师,为什么要改建呢?”

“因为承华大帝一心为民,百姓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承华帝的感激与尊崇,才会自发地为她修建生祠。”

“但是承华大帝并不支持这种劳民伤财之举,又不忍辜负百姓的心意,便提出由她的私库出资,为各地建造先贤祠,在祠内供上当地百姓共推的明君、贤臣与名将。”

“承华大帝驾崩后,第一时间被请入大安境内所有先贤祠,先贤祠也从此正式改名为圣贤祠。”

有反应快的学生迅速回道,“难怪我知道的几座圣贤祠中,除了都供奉的有三圣和沈皇夫外,供奉的其他先贤并不全都一样。”

平时只要不忙,但凡路过圣贤祠,都会习惯性地进来上炷香的何文彬与他的室友郑杰,在一旁将这段现场教学活动,听了个大半。

两人往外走时,郑杰笑着说道,“也不知道那位老师自己,知不知道咱们承华大帝出资修建这些圣贤祠的真正目的?”

那位老师所讲的那些与圣贤祠的来历相关的内容,可以说是世人皆知、代代相传的常识。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真正研究历史,而且是研究大安史的人而言,这些常识背后所蕴涵的某些政治意义与历史影响,才是他们的目标。

何文彬不以为意的回道,“知不知道都无所谓,事实证明,承华大帝的此举甚为成功,确实达到了她想要的目的。”

郑杰闻言,深以为然地感慨道。

“也是,想想真是高啊,仅通过这一座座圣贤祠,就成功达成凝聚民族精神与信仰的目的,也让那些蛊惑人心的教派,在华国境内失去生存空间。”

这是直到近代,国人才发现的一个事实,当外国百姓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与控制,进而出现各种动乱时,纵观华国史,就会发现,华国从不曾因宗教信仰问题起纷争。

当外国势力试图派人进入华国境内传教,吸收教众时,华国百姓的关注重点永远是信你有什么好处,发现没有切实的好处可拿,迅速让人有多远滚多远。

即便华国人也喜欢烧香求神拜佛,却都很少会听信那些道士与和尚的话,甚至连部分道士与和尚本身,都未必是虔诚的信徒。

但是华国人对先祖们的敬畏与尊崇,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那些代代相传的道德与规则对华国人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

只有真正用心钻研过某段历史的有识之士,才会发现,所谓国人天性,都不过是来自后天无形的培养与驯化而已。

何文彬开玩笑道,“话说回来,就像是我们当年做的那些阅读理解,说不定承华大帝出资建造这些圣贤祠时,想的只是不欲让百姓们为她建生祠,从而才会出现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呢。”

听好友提及那些年做过的阅读理解,郑杰就条件反射般地感到头大,但他还是语气肯定地回道。

“不会,综合目前已经得到肯定的史料看,完全可以排除你说的这种可能,无数证据都已表明,承华大帝最显著的一个做事风格,就是奉行一举多得的原则,从不做无用功。”

见好友这么较真,何文彬笑着摇摇头道。

“行了,我只是随口这么一说,但是谁都无法否认的是,这也是一种可能,你这么激动做什么?”

郑杰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道,“明知道承华大帝是我的偶像,你还在我面前说这种话,开玩笑也不行,哎呀,差点忘了一件事。”

说完,刚走出圣贤祠郑杰连忙转身,对着深处正对着大门的三圣像施礼祈祷道。

“求诸位圣贤保佑,这次去文山考古,可以发掘出传说中的正宁帝手札。”

等对方祈祷完后,站在一旁的何文彬才有些无奈地问道。

“都是些丝毫不可信的小道消息而已,都这么多回了,就没一次是真的,你怎么次次都这么当真?还次次求圣贤保佑,你这不是在为难圣贤吗?”

郑杰赶紧嘘了一声,“当着圣贤祠,你这家伙怎么说话的呢,怎么叫为难,我又没有强求,就是想要从诸位圣贤这里汲取些力量而已,说不定这次就实现了呢?”

何文彬瞥了他一眼,有些费解地问道。

“那不知真假的正宁帝手札,就值得你这么上心?”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 太监皇子 穿回前清,守国门万载 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 云王 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 重生1882年,从困难山区起家 我承认很好色,但绝不是下流皇子 无双权臣:我在古代建立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