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冬梅的婚期定在了阳历十一月份。
日子定下来以后才跟于小丽讲, 害于小丽不自信了很久,拉着郑冬梅的手神经质的问:“我是你的朋友吧,我是你的好朋友吗?”
郑冬梅笑着骂她不正经。
婚期时间不是很久,不过这会儿的人办酒也很简单, 不用定酒店农村的就在农村办, 城里的就去馆子里头吃一顿。订婚、下聘一系列流程下来, 时间定好以后要定好厨师,早几年提前很早就要准备食材, 从82年以后,物资也很齐全了,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那头冼富强准备。
成功定下来婚期, 冼村长见谁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为了婚礼时能更好看点,冼村长的减肥大计除了少吃,还加了一项跑步,于是冼村长难得不穿人字拖,去哪里都是波鞋。
郑冬梅娘家那边的亲戚有些麻烦, 舅舅姨妈都是挺事儿的人,郑冬梅不想请太多人, 便跟她妈打了电话, 问了一嘴要不要来, 那头回复想一想再说,郑冬梅知道她妈什么尿性,八成要把娘家那边的亲戚都拉过来旅个游, 很坚定的跟她讲, 既然是二婚男方家里只打算简单摆个酒, 家里至亲的亲戚过来就行了。
但其实冼家村村长办酒,冼富强没想过只是简单弄一场,下半年重点都在准备婚礼上。
暑假过后,于小丽一直没停下来过,一直都处在极度繁忙的状态。
原因是中秋节月饼爆单了。
元宵节过后,《羊城晚报》又找到她,准备做一期中秋节的采访,在采访中于小丽讲述了上一代人辛苦创业的故事,《晚报》分了几次刊出,这个百年老品牌在本地造成很强烈的反响。
编辑跟于小丽还是本家,名字叫于梦。
她本来是想当个作家,结果作家没能当成,现在在《晚报》的名气却是打起来了,这个半死不活的专栏,从最开始最不起眼的刊位做到现在在晚报中颇占一份名气,元宵节的故事这个题材是一个很显著的起点。
采访过后,她跟于小丽说:“你这个故事讲的很动人,如果还有上一代的故事更好,我想分几期刊载。”
“还能分几期,据我所知想上你这个专栏的人都得排着队来。”
“那也要看东西怎么样。”
“别人都开玩笑说咱们是亲戚了哦。”于小丽半开玩笑道:“你不怕仕途受阻啊?”
打过几次交道,不能算是朋友,起码也算个熟人,于梦经常来店里吃个工作餐,尤其是夏天来店里吃个凉菜,看看电视,简直不要太惬意,现在她的名气也打出去了,虽说还是拿着死工资,但目前
这个栏目,不仅仅是讲羊城风土人情,还有美食推荐,很多店都会找于梦做软广。
但于梦只推荐她愿意推荐的,必须要亲自尝过觉得不错才会推。
未必每次推荐出来都会火爆,但是带点历史沉淀的,有故事性的总能收到读者们的喜爱跟欢迎,现在就连报社的主编都赞她文笔比以前好很多,讲故事的逻辑性跟故事角度也好很多。
“那我就当自由作家去。”于梦说:“以前我也没有想过我能够主笔一个专栏,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写作文,都吓哭了,交了个白卷上去,老师给我打了个大大的零蛋,拿着那个零蛋的试卷我不敢回去,在家门口徘徊到傍晚,直到看着我爸我妈出来找我,找了好久还没找到,我才敢回家。”
于小丽给她倒了杯绿茶,两人刚刚试吃了月饼,嘴里留着甜味儿,一杯些许苦涩的绿茶冲淡的口中的甜腻,不过于梦觉得嘴里甜丝丝的。
“我以前不是最有天赋的那一个,可是我一直都有梦想,尽管以前有人嘲笑我,可是我一点都不觉得揣着这个梦想有什么好笑的,当作家怎么了,我就要当作家。”于梦摇着小茶杯,悠哉哉的说道:“一篇不行我就再投一篇,在我主导这个专栏之前,当了四年的兼职作者,我给全国几乎所有的杂志社,报社都寄过信,一篇投七八个杂志,那是常规操作了,投了很久以后,终于有一家回应我,说不定以后书店里也会有我出版的书,你信吗?”
于梦的眼神里面充满了陶醉,那么多人尝试过,可是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于小丽也笑了,她也是个有梦想的人:“偷偷告诉你,我插队的时候,也有个梦想,我想当百万富翁。”
两个女人相视一笑。
“或许你能够成功。”
“或许你也能成功。”
于梦的专栏连刊三天,第一天讲中秋节的来历,第二天讲中秋节的小故事,第三天讲鼎记的百年往事,这种应景的题材刚刚刊登出来就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而且于梦的文(hu)笔(che)不错,把一个个道听途说的小故事讲的跟真的一样。
结果很明显,软广告做的羊城人民都买账。
中秋节钱本来说请于梦吃个饭,最后因为没时间把这件事给搁下来。
鼎记的员工们都习惯了。
于小丽决定改变休假的模式,鼓励员工把假期放在淡季修掉,意思是等过完中秋节再休假。
“等过了中秋节,咱们把休假算一算,旺季不休的,到淡季补贴百分之二十五的假期,攒四天假送一天,攒两天假送半天,怎么样?”跟算加班费一个道理。
几个员工一听就乐了:“那能连休吗?”
于小丽一听:“店里不超过两个人请假,你们自己协商安排,我是不反对连休的,你们出去走走玩玩也好。”
年轻人嘛,谁还没个约会的时候呢。
由于中秋节这段时间忙,于小丽都没时间去厂里,等到了中秋节杨浩过来谈定月饼的事,才跟她说起来厂里的货都铺到北方去了,厂里又拉了几条生产线,现在规模是越做越大,不但有了固定的渠道,还有几个养殖场,老杨的养鸡场成了厂里的专供,杨浩还嫌不够,又在附近几个村找了个地皮,还在盖厂房。
杨浩得意洋洋道:“知道我去别的村子盖厂房,和平村一下子就急了,村长还专门来找我,刚开始我还以为来找茬,谁知道他来了就跟我谈合作,我跟他谈个屁的合作,在他们村开厂,就排挤外村的人,我让他连地租都收不到。”
和平村那些喜欢闹事的员工们只能闭上了嘴。
于小丽见他红光满面,心知他小子肯定过的不错。
“我店里收不了那么多鸡爪子鸡翅膀的,你弄到哪里去了?”
说起这个来,杨浩更是滔滔不绝:“说起来就有意思,我现在准备做几条熟食生产线,你听我说啊,我听一个四川的哥们儿跟我讲,做泡椒凤爪不错,然后我找人试了试,那味道确实不错,我现在还在弄质检,弄好了年底就能上市,你说这些个零食做好了,也拿去给经销商卖怎么样?”
“可以啊,做成熟食溢价高多了。”
现在市面上卖单独的鸡件的少,也只有火腿肠工厂里面,需要用鸡肉比较多,才多出来凤爪。
杨浩也不是没想过,直接运到菜市场卖得了。
但菜市场还是停留在只认肉的年代,如果不是加工成熟食,卖不起价格出来。
所以能做熟食,但做出来熟食在哪里卖是个问题。
于小丽灵机一动:“火车站,我去找王福全谈一谈,让列车员卖,另外火车站自己也会做熟食,鸡腿可以当做交换,批发给他们。”
杨浩一听也觉得行,一拍桌子:“就火车站好了。”
于小丽一忙起来,就没空管孩子。
早上把孩子们送去学校以后,大部分时间是韩学礼接。
为了方便接孩子,现在韩学礼干脆自己骑车上下学,晚上在食堂吃完以后,琪琪跟萌萌一起坐着韩学礼的车回家。
琪琪说:“我跟二丫姐姐说,周末在她家玩过家家。”
最后孩子们迷上了煮糖的游戏。
二丫家旁边有处空地,上面堆着砖头,堆到大概半层楼高,孩子们最喜欢溜上去玩家家酒,还有些孩子在上面搭了石头灶,偷偷煮点东西吃。
过家家嘛,能够过到自己做吃的,也算是极致了。
萌萌从家里偷过红糖,用家里不要的小锅子烧糖水,第一次自己做好的糖水让这群孩子简直找到了宝藏,可是这个礼拜萌萌又藏了好东西。
“我妈妈买了方便面。”萌萌说。
“那咱们就煮方便面。”琪琪刚说完,就被方便面吸引住了,拖着萌萌的手摇晃啊摇晃:“是真的方便面吗?”
她好激动呢,从来都没试过煮方便面!
妈妈有个柜子,里面放着很多吃的,自从上次地震以后,妈妈在家里放了好多吃的,萌萌伸手拿到了一包方便面,就被妈妈发现了,她小心翼翼的把手抽出来。
“你在干嘛?”一进门就看见个像做贼一样的小崽子。
小崽子若无其事的拍拍手:“没有干嘛拉?”
今日份偷方便面计划失败。
王明明最近有些忙,于小丽把雯雯也接过来了,雯雯躲在小姑姑后面,她准备吓吓姐姐。
“萌萌!”雯雯从姑姑后面蹿出来。
“雯雯,你怎么来拉?”没有惊吓,只有惊喜。
快到中秋节,连买凉菜卤味的生意也好很多,不少人走亲戚或者家里聚餐,添个菜都愿意买卤味,王明明也比平常忙好几倍,店里面又请了个杂工,可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来。
现在不光总店生意好,拿货的代理比以前要足足多了一倍。
王明明是这样,一个锅里只能煮十斤,就绝对不多添一斤,要煮四十分钟浸泡四个小时的,绝不减少一个小时的浸泡,是以做了这么久,生意一直都很好,尽管后来还出了不少卤味摊子,但生意都比不上她这里好。
缺点就是每个人都更忙了。
雯雯来了,萌萌就有伴玩了,也就忘记了周末要煮方便面这回事。
她把雯雯安排在自己房间的抽拉床上,抽屉一拉出来就是个床,虽然雯雯以前睡过,但是萌萌每次展示自己的小床的神奇,雯雯都很捧场的“哇塞”一声。
“晚上你就睡在这个抽屉里面。”
“哇塞!”
姐妹两个虽然天天见面,但是不一定能天天睡在一起,依旧兴奋了一个晚上,到大半夜还睡不着,一会儿萌萌爬下床跟雯雯一起睡抽屉床,一会儿雯雯又跑上去了,等于小丽听到动静过来检查两人是否睡好,两人又装模作样的闭上眼睛。
第二天是周日,吃完早饭琪琪来找萌萌。
萌萌正在跟雯雯玩侠女的故事呢。
萌萌小时候有个粉色的蚊帐,罩住摇篮小小的那种,是从小玩到大的,破了洞就补一下,再破大一点就撕掉一块,现在能勉强做成一条双层的小裙子。
雯雯把裙子围在腰上,上衣是萌萌的白衬衣,也不好好穿着,打成对襟塞在裙子里,萌萌把雯雯装扮成了侠女的样子。
雯雯长得再好看,也经不起萌萌这一折腾,奈何小孩子的审美本来就很迷,萌萌觉得雯雯就很好看,标准的小仙女。
“我宣布,雯雯就是咱们家下一代圣女。”
“剩了什么?”琪琪饿极了,还以为萌萌拿到方便面了呢,一脸疑惑:“剩菜了还是剩了饭,我饿了。”
琪琪的脑回路永远跟别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