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邹, 我要写信给宋妍。你有什么话要和邹彦说吗?有的话一会儿来写。”方立华抽出一张信纸对丈夫说。
邹志远问道:“怎么又写信?有什么话好说的,我没有。我看是你们妇女同志的话格外多一些。”
方立华不乐意了,拧眉道:“你这是对妇女的偏见吗?”
“我又没说话多是坏事, 我只是在陈述我看到的部分事实。你总不能不承认, 你的话比我多, 宋妍的话比邹彦多。和亲人多交流肯定比话少更好。”邹志远丝毫不慌。
夫妻二人相处了几十年,互相了解得不得了,他还能留下语言上的漏洞吗,必须不能。
“你狡猾,我说不过你。”方立华不与他争论,坐下写信。
他们终于可以有离开首都的行程了。两人一致决定在首都过年, 年后天气暖和一点开冻后去怀省。邹志远高低有些地位,出行要谨慎, 因而他们打算先出首都, 然后走水路南下。
这样一来,如果邹彦有假期小两口可以回宋妍的娘家过年。毕竟宋妍刚嫁到他们老邹家, 肯定很想念娘家人。邹彦没假期的话小夫妻俩就在部队单独过年, 组成小家庭的第一年自己过也别有一番意义。
方立华知道宋妍在学校上班,故而在信中说大院子弟上学的情况。有的孩子复课后加倍认真学习,有的孩子却把一套胡搅蛮缠的理论挂在嘴上。
“我这里是如此, 想必你学校的学生们也是这样?初中的孩子有十四岁左右,有些小伙子长得怕是比老师还要高大些,不知道你有没有受他们欺负?有什么事都告诉邹彦, 让他给你做主。要是邹彦敢欺负你你就拍电报告诉我和他爹,看我不教训他。”
见她越写越起劲, 脸上都带着笑, 邹志远道:“前些日子他们问我装不装电话, 我说用不上就给拒了。要不还是装一个,这样你偶尔可以给他们的后勤联络处打个电话,听着他们的声音直接交流。”
方立华停笔道:“那感情好,装一个方便。可惜他们不能在自家也装上电话。”
“电话是迟早要普及的,说不定到时候家家户户都拉电话线路。到那个时候邹彦应该也不用长期住部队,要回自己的小家。”
“那时候邹彦肯定调回首都了,住家里就行了,干嘛出去住。”方立华不赞同地说。
“年轻人的想法和老一辈可不一样,他们要自由。和我们老头老太太住一块他们放不开。”
方立华被提醒,有一出新想法:“你说得不错。我想到一件事情,我们只有这一个住处,是不是应该提前帮他们准备一处住房?”
邹志远想了想,认同地说:“可以,不过得等这件事过去。要是买个住宅被人盯上倒不划算,而且万一买下宅子被什么外部变故牵连收走了,岂不是白花钱。”
“你说得对,我们先把买住宅的资金准备好,一旦时机来了就给他们准备一套。我得把这件事记到咱家账本上,免得到时候忘了。”
聊天结束,方立华继续写信。她告诉宋妍,他们年后去怀省,但时间还没确定,等快出发的时候会给他们发电报。到那时如果宋妍想来首都玩可以和他们一起回来。
她还把要装电话的事情写在信里,表示以后又多一种联系手段。
最后她又问了小田和邹彦的情况。
这封信显然完全是写给宋妍的,儿子和外孙都只是顺带问候。
带着好奇和期待回到家的宋妍读完来自婆婆的信,隐隐约约产生一个念头——这封信不是为了交换重要信息而写,是普通的家常话。
信中的内容很琐碎,就像朋友之间的聊天一样,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分享心情。
没想到邹彦的母亲会主动和她交流感情,她有点惊讶。她要好好想想怎么回信。
她把邹彦父母年后要过来的消息告诉他,邹彦不太意外。
毕竟他爹娘早就说了,会尽快过来接小田回去一起生活。如今又恰逢他和宋妍结婚,只要有机会他们肯定忍不住赶过来。
宋妍道:“爹娘来了肯定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我们得再去定做一张床放到书房。”
邹彦道:“你一个人去可以吗,我把地址告诉你,我抽不出时间。”
“没问题啊,我又不是小孩子,有什么是我不能一个人做的。”她觉得很好笑,邹彦未免太不放心她了。
得知她要去找匠人定一张床,钱圆圆也要一起去。
“我想再打个五斗柜,明明不怎么添置东西的,家里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放不下了。”钱圆圆很苦恼。
“那走吧,我们赶快去。听说人家很忙,早排队早拿到手。”
到了木匠家中,宋妍提了要求,要做一张一米五的床。
木匠用一支很粗的铅笔把她的订单记在墙上。前面已经有很多完成后被划掉的订单,因为写订单的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字用的是谐音。板凳、桌子、火箱,甚至还有锅盖。可谓是包罗万象。
木匠的媳妇在整理运来的木料。她把一摞拆下来的打包带拢到一起问木匠:“这个要不要?”
木匠咬着铅笔看了一眼,先摇头,然后努嘴。他媳妇立刻就明白了:“行,那就扔到柴房去。总是舍不得丢掉,但是留着又没用。柴房都被你那些破玩意儿堆满了。”
宋妍拦住木匠媳妇说:“嫂子,能让我看看这个吗?”
“这有啥,喏,你拿去看。你要有用的话拿回家也行。”
“不,我不需要。”宋妍有点不好意思,“我觉得这个东西挺有用的,嫂子你家有很多吗?”
“那可不,家里每个月不知道要拉多少车木料过来,都是用这个捆的,柴房里多得是。”
钱圆圆好奇地问:“阿妍,这个有什么用?”
“你等会儿看。嫂子,能借我一双劳动手套吗?不嫌弃的话我可以用这个帮你们做点东西。”
“瞧你说的,我只有谢谢你的份,怎么可能嫌弃。等着啊,我进屋拿一双。”木匠媳妇回去找了一双新手套出来。
宋妍搬过一把小马扎,戴上手套整理打包带。
钱圆圆坐在她旁边看,期待地盯着她手里的东西。相处了这么久,她对宋妍的手艺有些了解。除了不会种菜,她简直全能。
宋妍打算用打包带编篮子,就像用竹篾编竹篮那样。
她挑了十几根没有被折断的打包带用来做篮子的底部,将其中的一半一条一条并列摆在地上作为经线,用脚踩住固定。
再将铺好的经线隔一根挑起一根,拿起旁边剩下的一半的打包带穿插着编进去。这样交错地将剩余的一半全部编进去作为纬线。
不消片刻,打包带就被编出四四方方的篮底。
木匠媳妇道:“同志,你可真机灵,我就没想到过还能这么用,不然早就送到旁边篾匠家去换东西了。你家里老人是篾匠吗?”
宋妍道:“对,我爷什么手艺都会一点,我从小跟着看,多少也学到一些。”
木匠媳妇由衷地说:“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同志文质彬彬的,皮肤又白,我还以为你是干部,没想到手艺这么好。你长得这么标致,人又聪明,你家男人娶了你可真是有福气。”
“嫂子过奖了,不过是农村人过日子的手艺罢了,和做饭插秧没什么区别的。”
钱圆圆捧着脸赞叹:“阿妍你太谦虚了!我认识的人不少,没有一个像你这么厉害,他们不也都是普通庄稼人。可见你不是一般人,你就是有本事。”
宋妍手里的活不停,笑道:“行了快别说,让人笑话呢。”
这次就连木匠都说:“这位同志说得对,篾匠手艺可不是什么人都会的。”这个干活的女同志一看就很麻利熟练,瞧那用脚踩着东西的熟练架势,不看人还以为是几十岁的老师傅呢。这反差着实让人惊讶。
宋妍专注手里的东西。她起身去废料堆里挑了一根扁长的木片,沿着对角线将篮底卡住,好让它们固定不乱跑。
然后翻过来,让带木片的那一面贴着地面作为篮子的外底部,将打包带扶起作为四壁的经线,同样用刚刚编篮底的压二挑二的方法放纬线。
带着劳动手套的灵巧的手指熟练地在打包带之间穿梭,快得让人看不清。
几圈过后,大概二三十公分高的篮子四壁成型。
现在篮子的样式是这样的——从底部竖起来的打包带像花篮那样炸在四周。
宋妍在旁边看了一圈也没找到合适的东西弯成圈作为篮口,更别提能弯成提手的铁丝之类的材料。
于是她只能放弃做一个完整的篮子。她拿起旁边的剪刀,将多余的打包带剪掉,只留下十来公分的一截。她将这一截沿着篮壁的缝隙插回去收边。
不多时,一个没有提手的篮子就做好了。她将底部的木片扯出来扔回原处,把篮子递给木匠媳妇说:“嫂子,做好了。可惜缺了材料没有做成成品。你们之后有合适的可以自己加上去,木匠师傅肯定能做到。”
木匠媳妇接过精巧的篮子,翻来覆去地看,忍不住再次夸赞:“同志你小小年纪手艺真好。要是你是男同志的话我肯定去旁边篾匠家说好话,让你在他家干活赚点东西。”
“谢谢嫂子的夸奖,我没那个那本事靠手艺吃饭,只能做点小东小西自家用用而已。”宋妍有些汗颜。
她只会理论和技术,比起老师傅们的实用主义差远了。让她偶尔玩玩这些还行,真要吃这碗饭就太难为客户了……
别忘了她还因为做笤帚让小田帮倒忙被邹彦狠狠罚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