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西晋第一纨绔 > 第266章、科举取代九品

第266章、科举取代九品(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七大灾厄之主 庶女本色 盛宠邪妃 诸天之天外降临者 重生从零六开始 我的六边形模拟器 遮天:从吞天魔罐开始 妙手神医 厉少:你老婆又爬墙了 后宫凶猛:臣妾是卧底

陈佐很吃惊,什么东西是他们家创立,又是石凡想要毁灭的?

石凡告诉他答案: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他取代汉代的察举制成为朝廷选官任官的制度,这种做法是颍川陈家的陈群提出来的,大概在前朝魏文帝曹丕时期,距今已经使用七十余年。

它的做法很容易理解,由司徒府主管,选择德高望重的“大中正”去各州郡探查人才,然后给每个人评定从“上上”、“上中”直至“下下”总共九个等级,里面不止有等级还有评语,结果最终转交吏部,作为选拔任用官员的依据。

这套做法看似考虑各地的舆论及周围人的意见,在实际执行以后,还是转变为保障世家大族权势的工具,很好的缓和朝廷与大族之间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石凡清楚的知道,按照原有历史发展的轨迹,他们要面对的不止是朝廷与大族,而是本族与异族,是百姓与大族,是突然起来的小冰期,是各种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他要在荆州推行新的选拔人才的办法,某种意义上并非为了寻找人才,真正目的还是给百姓一个晋升的通道。包括农民、商人、军人,哪怕是奴隶,只要考试到了一定成绩,都可以为官,从而彻底改变生活。

石凡认为,要想控制人心,第一步是让每个人吃饱穿暖有房子住。第二步,那就是掌控自己的命运,虽然那考试可能千里挑一,机会极其渺茫,但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需要的人心存幻想。

科举制是中国独创的选官体系,后来成就了全世界少有的文官群体,如果不是石凡的到来,可能要等待几百年才有。石凡暂时做不了君主,但这种形势他要率先开启,掌控民心从经咒语开始。

用宣传工具聚拢人心,用官位

俸禄吸引人心,用金钱利益引导人心,这是石凡到荆州后要烧的三把火,办报纸、开科举、促商业。

听石凡说完,陈佐是饱读经书的人,里面的道理一点即通,不由感叹道:“世人皆传渤海石家的小郎君多么的厉害,我是远离洛京没瞧见。今日听郎君一番见识,深感受益匪浅。只是…… 我担心郎君考试后择优选官,是不是动了各大家族的奶酪?其中面临的阻力何其大啊?”

石凡冲他竖起大拇指,“颍川多奇才”的说法名不虚传,陈佐果然见识非凡,推科举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者,它无法保障世家大族的子弟顺利做官,更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十三四岁便为官为将,像石凡这种不到二十便位高权重的会越来越少。

但是,正因为这些困难的存在,石凡才决定从荆州做起,它毕竟只是大晋国的一块地方,石凡胆敢任命的除了属官,大概只有各郡县的官吏。

提到吏,石凡遇到的困难就更多了,这时代的官由朝廷任命,但是吏却是聘请的,除了当官的绝对亲信,其他人出自当地的大家族。石凡动这些“官”可能还好,但是如果敢动“吏”,那才是撼动各大家族的利益。

石凡敢烧三把火,同样明白要掌握火候,青蛙在温水里才会愉快的死去,他心中已经有了步骤与技巧。他第一步要动的是“官”,考试上来的人只是补充,然后会安排一些“吏”的岗位,都不是什么重要位置,有可能是他新设置的。再然后,他会得寸进尺,打击一些大族,拉拢一些大族,给他们其他生财的途径,从而彻底整顿荆州的吏治,最终实现这些官员从民间选拔,为民众做事。

这个过程不知要十年还是八年,石凡只掌握一个原则,不影响荆州的经营,不阻碍他们争取更大的地盘。石

凡大概换了套说辞,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陈佐。

陈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郎君不是改变吏治,这是是改天换地啊!”

石凡记不清第几个人说“改天换地”了,实际上他就是这么想的,别看“九品中正制”保障大族的利益,但它却会将社会层级割裂的越来越厉害,不同等级将被严重固化,随着动乱的开始,这些大族只会流离失所甚至身败名裂。石凡的做法奔着“和谐社会”去了,每个人有的吃,每个人有的忙,谁还闲着没事造反去?

石凡说道:“这条路崎岖不可行,但陈家陪我一起走,却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了,我不会为难你们,第一步可以从开办学堂开始,你们的子弟可以参与这项活动。”

陈佐拱手说道:“谨遵郎君的意思,九品制从我们陈家开始,便从我们陈家结束吧!这也是顾及先人的名声,如此甚好!”

石凡搞定了第二家,问旁边的陶侃:“荀家族长到了吗?”

陶侃看了看在座的陈佐与钟彪,用眼神问石凡,这个合适吗?

石凡道:“无妨,事情谈成,我们便是一条船上的人,大可以直言不讳!”

好吧,陶侃便如实道:“杨朝夕去抓了,顺利的话应该快带来了。”

荀家族长未到,庾家的族长却赶来了,此人名为庾琛,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石凡早听说此人年轻,却没想到他不止年轻,长相俊秀挺拔,是一个可以与刘琨、卫玠媲美的美男子。

钟彪以为石凡不知道,介绍道:“子美虽年轻,却举止稳重、品性极佳,在他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前任族长直接指认他接班,认为子美可以带领庾家走向兴盛。”

庾琛谦逊道:“这都是外面谣传,说的严重了。我们颍川庾家比不上另外三家,论学问、论官位、论田产都自愧不如,想投

身买卖又不如郎君之九牛一毛。今日之所以来迟,正因为聚集家中老人商议,大家意见并不一致,因此耽误了一些时候。”

钟彪与陈佐笑了笑,两个大买卖都被他们接了,庾家的迟疑不决,可能真耽误了大事。

石凡问:“不知你们最终商议的如何?”

庾琛是个谦逊的人,也是个挺实在的年轻人,他并不避讳的说道:“不瞒郎君说,能与渤海石家联姻,对庾家至关重要,我的妻子刚刚在生养后过世,尚未续弦。不知,郎君以为能否堪配石家女郎。”

在这个时代,贞洁没有被拔高到那么重要的高度,二婚乃至三婚并不受什么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魏文帝娶甄姬,那就是抢了人家袁绍的儿媳妇,至于大才女蔡文姬,嫁了好几位呢!即便是在渤海石家,大伯石统家的堂姐石玉,不是也与太子司马遹离婚。

堂姐倒是与庾琛很般配,都是俊俏佳人,生出个娃得多漂亮。石凡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总觉得还有什么不妥,堂姐也未必会答应。石凡只好说:“若是如此,我需与家里商议一下。”

庾琛道:“无妨!亡妻死了不到两年,我们感情很好,要不是为了孩子庾亮,我也没打算再娶。”

石凡被他震撼了一下,心想怪不得庾琛长得这么漂亮,原来他是庾亮的父亲。这话说的有些不合逻辑,但石凡是先神往庾亮的风采,然后才见到庾琛的。

史书记载庾亮姿容俊美,美到什么程度,从一个事例便能知晓。当时,庾亮把持东晋的大权,因为作恶多端被人围攻,不得已从京城跑出,到了陶侃的军营。陶侃在之前咬牙切齿的要杀他,结果见了庾亮后顷刻间改变主意,这么俊俏的男子只应天上有,怎么忍心暴殄天物呢?

那是原本的情节,现如今陶侃是石凡的属下,

而且就在眼前。庾亮还是个不满两岁的娃娃,石凡在某个瞬间动了念头,他女儿石旗与庾亮年纪合适,等她长大了一定喜欢美男子,要不嫁卫玠的男子,要不嫁庾亮,岂不是很好。

随之,石凡摇摇头,替别人包办婚姻似乎不好,勉强的苦笑两声。

庾琛不知何意,问道:“郎君,怎么了?即便不能与渤海石家联姻,庾琛愿意追随郎君去荆州为官。”

这份诚意很足,石凡自然满意,当即允诺道:“子美的名声早已传到洛京,若去荆州至少可担当县令之职。”

职位不高,但庾琛很高兴,刚才在家中商议的重点,便是要不要与渤海石家扯上关系。很多人担心,石崇交游满天下,石凡又是青年才俊,石家的关系网极为庞大,庾家这个点去投靠,恐怕不受重用。但庾琛坚持自己的观点,当今天下朝廷式微,到了需要站队的时候,庾琛遍观天下英豪,觉得石凡是最好的选择。县令的官位虽然不高,但给了他足够施展的空间,未来大有可为。

石凡向各位敬酒,成大事者,不能不来颍川。魏武帝(曹操)倚靠颍川人才,到魏文帝(曹丕)还是陈群等颍川人辅政。哪怕是当朝,荀瑁也是开国八公之一。完全可以说,若想逐鹿中原,没有颍川大族的支持,如同少了左膀右臂。

石凡今日与钟家、陈家、庾家达成一致,算是走出成功的重要一步。美中不足的是,颍川首屈一指的荀家没来,难道杨奕本领不够?

喝酒说话间,杨奕扛着一个人到了,放下后大家望去,是一位白胡子老头,看起来七八十岁的老者。杨奕为了方便,还找了根身子给捆了起来,老头一把鼻涕一把泪,手指哆哆嗦嗦指着杨奕骂。

杨奕说:“就是他!不老实!差点被他家里人发现,只好捆来!”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子大婚选白月光,王爷我要君临天下 打造最强边关 天命败家子 红楼之江山多娇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三国:王业不偏安 论恋爱游戏与虫族的适配度 神明,但十级社恐[西幻]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