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李易来到了徽州。
徽州就是后世的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朱元璋曾作为根据地的地方。就坐落在巍峨黄山的山脚下。
明朝的黄山根本没有名气。不过是旅行家徐霞客说了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五星级点评,才成全了黄山。
当然,徐霞客还写了流传千古的游记名篇《游黄山记》。这游记入选后世的中学课本,黄山真得感激这位代言的老先生。
奇松、怪石、云海、雾凇,是黄山最为吸引人的四大奇景,正月的黄山经常全山飘雪,正是冬游的最佳季节。李易信步从东麓上山,也不见游人。
想后世,黄山仅仅导游,就有好几千人。你想有一段自己独行的安静山路,那是梦想。现在好,李易觉得整座山都是自己的。
走到半途,下起了冻雨。
李易没有穿蓑衣,可是却戴了一顶大草帽。也不惧风雨,顺着逼仄的石径前行。云雾翻滚,一忽在前,一忽在后,奇松从岩隙中挣扎出来,让李易不停的感叹生命的伟大。
行到半山,雨又转成了雪。向下看,是翻滚的云海,向上看,是银装素裹的群峰。李易不由得诗兴大发,看看左右无人,就放开嗓门,嚎叫起来:“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野径无人,大可放浪形骸,再不用故作姿态。叫声实在太过响亮,把头上的松枝积雪,簌簌震落。多日的郁闷,也随着这嚎叫,发泄了出去。
李易正叫得快活,忽然有人赞道:“好诗啊,这唐朝张打油的诗,我以为臭大街了呢,不想还有人记得。”
李易登时脸有些红,这荒山野岭的,怎么有人雅兴这么足?这下自己可有些出乖露丑。
就见山径转角处,出来一个跛脚的中年人,后面跟着
一个黑衣和尚。
这中年人抱拳道:“在下徐弘祖,难得公子有如此雅兴,雪中登山,想是喜欢山水的同道中人。”
“徐弘祖?”李易惊到:“你是徐霞客?你不是去年九月初四登的黄山吗?怎么都过完年了还没走?”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其中的《游黄山记》,因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李易记得清楚:“(1618年)九月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这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怎么这旅行家徐霞客还留在黄山?
徐霞客也有些吃惊:“徐某确是几个月前到此,公子怎知得如此详细?不敢请教公子大名?”
后面那和尚说道:“振之,你这次可说对了,这人可真是大名,大大有名。他就是天下无人不知的李易。”
徐霞客字振之,李易倒是知道。可是这回轮到他和徐霞客一样迷惑:这和尚怎么知道自己名字?
定睛一看不由得惊道:“你,你是廉勇?你怎么这副打扮了?”
原来廉勇作为大明锦衣卫都指挥使,那一日指挥部队进攻李府,结果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亏得他久经战阵,紧急滚下马,但是也被炸伤昏迷过去。
等他醒来,已经是半夜,正躺在一个大坑内,周围都是锦衣卫死去的士兵,等待入土为安呢。敢情他被当做死尸,被民工运出城准备埋掉了。
廉勇脱去沉重的盔甲,挣扎着寻了一个破败的小庙,里面只有一个老和尚苟延残喘。廉勇施舍了几两银子,老和尚很是高兴,也不问廉勇怎么受的伤,悉心照料。
过些日子,廉勇感觉将养好了,讨了一身僧衣,混进京师,才知道大明战败,割地赔款的事情。
论起来,他廉勇战败的罪
责难免,可是大明看在廉勇战死的份上,还是免了追责,还对廉勇家眷多有抚恤。廉勇知道自己捡了便宜,也不敢露头,直接换回当年在少林寺的法名——澄源,云游四方去了。不想在黄山见了徐霞客,一见投缘,两人交情日厚。
九月初四日下天都峰的时候,山势实在险恶。廉勇虽百般看顾,徐霞客还是折断了脚骨,在翠微寺歇息了下来。伤筋动骨一百天,现在徐霞客虽然还瘸着脚,也开始每日走动,舒筋活血,希望早日康复,重新踏上旅程。
廉勇左右无事,也一直陪着徐霞客盘桓在寺内,万没想到在这里碰到李易。
李易问廉勇道:“你好好的锦衣卫指挥使不做,怎么成了和尚了?”
廉勇道:“阿弥陀佛,我本一僧,误入红尘,如今迷途知返。即便没有施主你在京师一闹,我也要离开红尘了。回想这些年贪恋红尘,真是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李易想了想道:“当和尚也不错,大明这浑水不趟也罢。”
李易和廉勇虽然搞过一场没打成的比武,也进行过没见面的战争。可是严格说来,两人没什么私怨,还有些渊源。如今看廉勇低眉垂首的模样,真的宛如一个高僧。不禁想起那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来,深感此言不虚。
转而一想,忽然醒悟:这下明白了,以前读徐霞客游记一直奇怪,徐霞客的游记里,有个游方的澄源和尚,天都峰奇险无路,都是他先攀登上去,再接引徐霞客。下山更难,也是他探路接应,徐霞客才能安然脱身。
想徐霞客是旅游达人,擅于爬山。而且刚刚30来岁,年富力强。这样人登不上去的险峰,澄源为什么就能登上去?原来,澄源竟然是号称天下武功第一高手的廉勇。怪不得啊怪不得!
这时徐霞客倒是激动莫名,道:“你,您,您就是李
易啊。这天下多有百姓念你的好处,真是万家生佛啊。久仰久仰!”
李易也对徐霞客拱手,发自内心的连道:“久仰久仰。”
澄源道:“咱别这么久仰了,不如回翠微寺内,喝盏热茶实在。”
翠微寺建在翠微峰下,是唐朝时候一个天竺和尚所建。 寺院所处环境清幽别致,寺周有翠微洞、青牛溪、探水石、袈裟地等胜迹。倒是名副其实的古迹。
这翠微寺虽然是一座小庙,可是旁边的青牛镇,可是一个大镇。信众不少,日子大可过得下去。
李易、廉勇、徐霞客几人,都有话问对方,自然聊得火热。
李易问徐霞客道:“都说您颇有家财,才能游览天下名山大川,怎么不见伺候你的仆人?”
徐霞客叹道:“不想我的名字,能进大人耳中。我家中不过有几亩薄田而已,谈不到富贵。这一路行来,多是各地同好资助。雇的仆从都是临时的。就是这样,也摔死过两个,摔伤的就更多,赔付了不少银子。不登山的时候,自然要尽力节约,怎么还敢雇仆从?”
李易道:“您的游记,价值很高,为什么不成书出售,也能赚些旅费?”
徐霞客摇头道:“当今时世,都讲究的是八股文,我这些随笔,哪里有人愿意看?印刷成书,那就是亏本的买卖。不知您哪里知道我的游记的?”
李易敷衍道:“听说,听说而已。不过我倒是有个门路,让您不乏游资。”
李易知道徐霞客旅途困窘,由于太过艰苦,保养不善,50多岁就死了,真是一大损失。
徐霞客是华夏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可称千古奇人。如今李易不仅想帮徐霞客,而且想让华夏人的探索精神,求知精神,有一面大旗。
徐霞客听说居然有支持旅游的赚钱办法,立刻心底火热,急问道:“什么门路?
”
李易道:“您想必知道,我们开荒团旗下有一份报纸,《中华日报》的。”
徐霞客道:“当然知道。”
李易道:“我们《中华日报》可以开辟一个探索栏目,就以您的游记为主。您的游记按字数,给您润笔之资。”
徐霞客急问:“那价格呢?”他现在可是急缺银子,总是伸手四处要钱,脸面上真过不去。
李易想了一下,徐霞客写的可都是古文游记,言简意赅。比如举世知名的《游黄山记》,才不过700字而已。稿费可不能按后世的千字计算,只能按百字付酬了。
徐霞客可是千古名家,他的一生,“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科学价值极大,哪是游记那么简单。后世的华夏旅游日,就是《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这稿费怎么算?
思考再三,李易觉得,也不能给的稿费太多。万一徐霞客灌水怎么办?万一他干脆娇妻美妾,沉醉温柔窟怎么办?高稿酬就害了一个杰出的旅行家了。
李易道:“就按百字酬金一两白银,这样如何?”
徐霞客垂下了眼帘不说话。李易登时觉得自己给得少了。比如名传千古的《游黄山记》,才万把块钱,徐霞客可一路赶来,要人吃马喂的,成本就不够。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徐霞客说的是:“一言为定!”。李易说的是:“百字二两!”
两人说完,都面面相觑,有些后悔。
李易后悔自己说早了,对于徐霞客来说,钱多害人。徐霞客后悔的当然是再晚说半句,自己稿费就翻倍了。徐霞客刚才不言不语,他是在暗中计算,他的游记已经有十五万字了,这15万字能卖多少钱?整整1500两银子,这下,自己未来游历十年的经费都有了。哪里是什么觉得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