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州晋王行台。晋王大宴众文武。虽然晋王连连举杯,却颇有忧色。李嗣昭拱手道:“大王,今日欢宴,因何不悦?”
李存勖道:“二哥不知,周老将军命丧疆场,而幽州迫近契丹,为其觊觎久矣?怎不让本王忧心啊?”
李嗣昭道:“末将建议可命大哥李嗣源前去镇守,绝不会差池。”
李存勖摇摇头道:“我也深知副总管前去,可保无虞。然本王需要魏州、河东两头奔忙,而朱梁日思举兵复仇,还需大哥坐镇魏州,随时迎战梁军。”
“都营使李存审贤弟智勇双全,可往镇幽州。”李嗣昭再次建言道。
李存勖再次摇摇头道:“河上防务要紧,存审贤弟岂可擅离。本王有意让二哥权任卢龙军节度使,坐镇幽州,如何?”
李嗣昭拱手道:“如大王命我移镇幽州,愚兄定当遵命。但潞州昭义军乃是要害之地,大王必须改派他人代替我。”
“不行。潞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河东的屏障,我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得以保住,断不可失。这样吧,二哥代本王巡视幽州卢龙军及塞北各镇,然后折返潞州。”
“谨遵大王谕令。”李嗣昭再次拱手道:“卢龙军乃天下大镇,末将建议大王亲自兼任卢龙军节度使为上。”
“好吧。就由本王兼领这卢龙军帅吧。中门使李绍宏听命,跟随李侍中奔赴幽州,代行军府之政。中门使之职,则由郭崇韬负责。”
李绍宏、郭崇韬急忙出列道:“谨遵大王谕命。”
“本王任命李存审将军为藩汉内外马步军总管,驻军德胜渡,筹谋灭梁之大事。”
李存审躬身道:“多谢大王信任,末将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存勖点点头,对众文
武道:“灭梁兴唐,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本王打算半年后再次渡河南下,诸位以为如何?”
李嗣源道:“末将愿为先锋,为大王开道。”
李存勖点头不语。李存审进言道:“大王,胡柳坡一战,我总共十五万大军,丧失过半,短时间内实在不宜大动干戈。”
李存勖忧虑道:“朱梁乃先父和本王的心腹大患,一日未除,本王寝食难安,又怎能拖延呢?”
郭崇韬进言道:“我军的确如大总管所言,需要休整,重新招兵买马,训练雄师。然天下拥护复唐大业者,大有人在。凤翔岐王李茂贞暗弱;但朱梁东南那扬州吴王虎踞江淮,秉政的徐温父子兵多将广,况且扬州与朱梁乃是世仇。那朱梁多次与扬州征战,也多次唆使杨吴的南邻吴越钱氏兴兵进犯,形成夹击之势。大王何不下书扬州,请那吴王出兵北上,即使不能消灭朱梁,也可予以重创;我军得以休整,或渔翁得利,一战而灭之。况先王故部李承嗣将军在杨吴多有功劳,尚且健在,可派人入见李将军,劝那杨吴发兵朱梁。”
“好。此计甚好,何人前往扬州下书?”李存勖高声问道。
书曹赵岳趋前请命:“大王,先王在世时,下官曾奉命出使扬州,面见杨吴开基者杨行密,并见到李承嗣、史俨二位将军,但未能完成先王所托;下官心中抱憾,因此再次请命前往。”
“好好好。赵先生轻车熟路,定会马到成功。郭大人,立刻拟好文书,加盖王印,交付赵先生。”
“遵命!”
2、扬州吴王府堂。吴王杨隆演端坐王堂,淮南军副使李承嗣领着赵岳进来参见。李承嗣费力地躬身道:“末将拜见吴王,祝吴王千岁福寿
安康。”
杨隆演急忙站起道:“老将军免礼,您抱病在身,不在府中好生将养,来此何干?您身后何人?”
李承嗣道:“末将深感来日无多,最后再来见王一面。末将此来,有两件事,请王爷恩准。”
“老将军但讲无妨。”
“第一件,末将病重,不能再理军务,我要辞去淮南副使之职,推荐内外都军使兼同平章事徐知训大人接任。”
“感谢老将军拥戴。本指挥使就不客气了。”徐知训哈哈大笑。
“好。老将军,第二件何事?”杨隆演问道。
李承嗣指着身后的人道:“这是末将河东故人、晋王驾下书曹赵岳,奉命前来下书。”
赵岳急忙躬身道:“下官赵岳参见吴王,奉大唐尚书令、河东河北大盟主晋王殿下之命,前来下书,请吴王千岁一观。”
“赵大人免礼,将书信呈上。”
杨隆演接过书信,打开看了看。李承嗣躬身道:“晋王殿下约我们淮南军南北夹击朱梁贼军,万望吴王千岁为了复唐大业,发兵北上。”
杨隆演不敢决定,将书信递给徐知训,恭声道:“徐大人,您看看这晋王来书,是否兴兵,望徐大人定夺。”
徐知训拿过那书信看了一遍道:“朱梁本就是我淮南世仇,灭我之心不死;既然晋王相邀,我军岂可落后。本指挥使愿挂帅出征,为大唐复兴建功立业!”
“好。本王任命徐大人为淮北行营都招讨,起兵五万,征讨朱梁。”
“好!本帅请淮南诸道副都统朱瑾随我出征。”
“愿意效命。”朱瑾拱手道。
(吴军北征之日,李承嗣病逝家中。)
3、颍州城外吴军大营。徐知训对朱瑾道:“朱老将军,颍州梁军坚守不战,我军久攻不
下,难道本帅第一次领兵出征,就无功而返吗?”
朱瑾道:“招讨大人,不必急噪。颍州守军是在等待梁庭大兵来救,我军击退梁庭援军,颍州之敌自然不战而降。”
正在这时,探马来报:“启禀大帅,朱梁开国公、宋州节度使袁象先率大军两万前来救援颍州,距此不到五十里。”
“哦,梁庭的援军来了,不过区区两万人马。好,刁彦能将军留下围攻颍州。朱老将军、众将,随本招讨带领精兵三万,前去迎战袁象先。”徐知训站起道。
“遵命!”
4、颍州城东北三十里处。两军相遇。徐知训见梁军风尘仆仆,颇显疲惫,不禁有些大意,高声道:“梁贼,淮南都招讨徐知训在此,你等还不下马投降?”
“你就是徐温的儿子徐知训!你不是本帅的对手,换你父徐温前来!”对面一员大将马打盘旋,捋须断喝。
“你就是朱温的外甥袁象先!本招讨正要取你狗命,敢与本招讨大战三百合乎?”徐知训大言道。
“小子,放马过来!你如果胜得过本帅手中这杆大刀,本帅即刻退兵,颍州任你攻取!”袁象先朗声道。
“好啊!本招讨来也!”徐知训催马抡枪要战袁象先。
朱瑾赶忙拦住道:“招讨大人慢来!袁象先久经沙场,招讨大人不可以身犯险。”
一旁遥领泰宁军节度使米志诚催马抡枪,抢先杀出,大喊道:“袁象先,大将米志诚会会你!”
二人马打盘旋,战在一处。十几合之后,袁象先虚晃一刀,拨马败退,口中喊着:“好厉害!退军!”
梁军跟着袁象先往北败退。
徐知训见状,举起大枪,急欲挥军追赶。朱瑾进言道:“招讨且慢!袁象先败得蹊跷
,恐怕有诈!”
“有诈?不会吧?”徐知训疑惑道。
两旁亲将却争先言道:“大招讨追吧!再不追,那袁象先跑远了。”
“追!”徐知训一马当先,率军急追。
朱瑾无奈,跟着追击梁军。
追着追着,进入一片大树林,袁象先部忽然一转眼不见了。吴军兵将正在诧异,忽听得两边杀声大作,箭如飞蝗射来,很多吴军都中箭伤亡,吴军大乱。袁象先指挥着梁军,兵分三路呐喊着冲杀过来。吴军大败,死伤惨重。朱瑾拼死征杀,保护着徐知训撤退。
袁象先率军紧紧追赶;徐知训、朱瑾等人带领残兵败将好容易返大营,三万人马剩下不到一万。
袁象先率军开进颍州。
5、颍州城外吴军大营。徐知训对朱瑾道:“我军大败,袁象先真乃劲敌也!颍州得到接济,已经难以攻克。如何是好?”
“招讨大人,胜败乃兵家常事。目前战事,对我军极为不利,唯有暂时退扬州,才是上策!”朱瑾应道。
徐知训点点头道:“也只有如此了。事不宜迟,传令,即刻拔营撤退!”
“招讨大人慢来!我军仓促撤退,如袁象先率轻骑追杀,我军危矣!我们可以白天击鼓操练,夜里留下营寨,悄悄而退,可保无虞。”
“好吧。请老将军安排!”
“遵命!”
(第二天,吴军三更造饭,五更出发,连夜撤扬州。袁象先也班师
6、扬州城外。徐知训率军来到扬州城北,对朱瑾道:“本招讨初次征讨,损失不少兵马,如领败军进城,会惹人耻笑。莫若朱老将军率军驻扎城外,整军训练,除去晦气,再返牙军大营不迟。本招讨先率亲军进城,如何?”
“愿意效命!”朱瑾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