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论政大会1
在临淄众多的城门中,有一处城门被称之为稷门。而齐国君王设立的学宫,就设立在稷门附近。所以稷下学宫的名称,也因为此门而得。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
它作为此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此时的稷下学宫容纳了“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为后人所熟悉的就有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正处在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更为可贵的是,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因此,稷下学宫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在临淄,没有人不知道稷下学宫,也没有人不关注稷下学宫的论政大会。每隔一段时间,稷下学宫的论政堂,就会举行一次论政,士子们除了发表自家学派的学术观点,还对当今天下的实事进行点评。
有时候齐王也会在一旁作为旁听,不过他是不会发表什么言论的,更多的是听取各家士子的意见。以方便自己在施政之时有个比较!
在卫鞅的等待中,这一次的辩论终于开始。来到临淄的第三天,早上卫鞅就起床准备了一番,跟着其他的士子,向着稷下学宫赶去。
齐国君臣对于士子门的安排,还是很人性化的,出了驿馆没多久。稷下学宫几个苍劲的大字,就出现在了卫鞅的眼前。
说实在的,卫鞅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齐国,来到临淄了。早在进入魏国之前,卫鞅就来过稷下学宫。那时的他,锋芒无比,在稷下学宫也喜
欢和别人进行争论。在士子中间还是有一些小名气的。
而这次来,他更多的是以一种学习的态度,希望自己在进入秦国之前能再一次的听听各家所长。跟着人流,卫鞅就向着论政堂走去。
在通往论政堂的路上,路边百里老者在自己孙儿玄英的陪同下,不断的打量着过往的士子,当目光落在白衣卫鞅的身上时。眼神里面就是一亮。对着自己的孙儿说到:“玄英去,把那白衣士子给我叫过来!”
顺着百里老者的目光,玄英看到了卫鞅。急忙跑过去:“先生,先生。等等,我爷爷想和你说说话!”
卫鞅正低头赶路呢!听到喊声,回头好奇的看着玄英:“小兄弟,你是叫我?”
玄英点头:“是的,先生那是我爷爷。请跟我来吧!”玄英说话的时候,还用手指了指百里老者。
卫鞅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到笑呵呵的百里老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急忙走过去行礼:“晚辈卫鞅,参见前辈!”
百里老者摆手:“你还记得我?”
卫鞅恭敬的说到:“岂能不记得先生!只是,晚辈没有想到,能在齐国,在这稷下学宫见到先生。感到诧异而已!”
百里老者抚摸着自己的胡须:“你不用感到诧异,老夫出现在这里。其实是专门等你的!”听到说等自己,卫鞅就是一愣:“前辈!专门等我?”
百里老者点头:“是的,老夫就实话和你说了吧!当初在安邑的时候,老夫受上将军庞涓所托,对你进行过考校!对于你的才华,老夫还是很欣赏的。所以就极力向上将军举荐,希望你在魏国能够得到重用!只是没有想到,你最终还是离开了魏国!
前些时日,上将军的部下找到老夫,希望我能动用我的力量,在齐国除掉你!老夫当然不会同意做这样的事情。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找到你。提醒你一下,前面的路并不是什么光明大道,还有很多危险啊!”
百里老者的话,先让卫鞅想到了在安邑的时日,在白家的酒楼偶遇百里老者,双方进行了一番谈论,大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却没想到是庞涓安排的试探。不过,卫鞅也没有放在心上。倒是现在百里老者的提醒,让卫鞅心里就是一沉。
卫鞅还是向百里老者
行礼:“前辈,安邑之事就不用再提了!晚辈感谢前辈如此的坦承,在下和前辈也算是故交,对于前辈的提醒,在下感激不尽!此行,在下只是想到齐国看看,今日辩论赛完成之后,晚辈就离开齐国!安全方面,前辈放心。”
百里老者看到卫鞅的从容,微笑着点头:“不错,如此的青年才俊,果真是不一般。老夫倒是希望看到你大展宏图的一天。好了,老夫的目的已经达到。辩论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先进去吧!”
卫鞅看着已经渐渐稀疏的人流,马上行礼:“前辈,那晚辈就告辞了!有机会咱们再好好的聊聊!”然后,就向着论政堂走去。
百里老者看着卫鞅离开。轻叹一口气,向着稷下学宫外面走去。玄英跟着百里老者,好奇的问到:“爷爷,您在这等了半天,难道就不想去论政堂听听?每一次论政堂可都有很多精彩呢!”
百里老者摇头:“不用了!这还有什么好听的!本来今天就是为了卫鞅而来,既然已经见到。那咱们也就准备一下,离开吧!”
玄英好奇,就为了提醒卫鞅,自己的爷爷愿意在这等半天,现在却有准备离开!倒是让人有些无语。卫鞅来到论政堂,大堂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偌大的论政堂,成圆环形,层层叠叠向着上,越到后面坐的人越多。此时的论政还没有开始,士子门都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卫鞅找到了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坐下之后就观察起大堂的众人来。
论政堂,每一次的论政都是两家学派为主,其他学派旁听!同时在士子们,所坐的位置后面,是一个空中走廊。虽然没有座位,可是一眼的站满了人。这些人不是什么各家学派的弟子,也不是什么单独的士子。而是一些临淄城内的商贾百姓。
稷下学宫有自己的包容,就算一般的百姓都能进入里面旁听论战。但是其中的花费可是不小,一般人可承受不起!在空中走廊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姚卫国在那默默的看着越聚越多的士子!既然是东出寻找大才,那姚卫国自然还是要在稷下学宫看看的!为了进来,他可咬着牙花费了不少的金子!
今天即将论政的学派,就是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道家
和儒家两派。
道家,作为百家学派靠前的大派,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他们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
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
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等等。
总得来说,道家的思想以无为为主,道法自然!
而儒家儒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此时,的影响力还是没有那么大的!儒家所设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的文化核心。
儒家信奉由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
真正的儒者知天时;知地形;事至而断,有君子温文儒雅的翩翩风采,儒家深刻体会到文之美、明之亮,儒家眼里没有死亡,没
有世界末日。
儒家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辉光、日新。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其主要内容:互敬互信,仁而有序,微言大义,重义轻利,格物致知。
儒家注重 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的代表性主张。
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仁政易行则提倡分清不能与不为之间的区别,即做不到与不去做之间的差异。而其无恒产,因无恒心体现了 民本思想。
儒家的 格物致知专门从事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体现此时的儒家也是很重视抓专业人才的!
儒道两家,一家主张无为而治,一家维护周礼,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君主作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冲突。自然,两家学派的学子,在稷下学宫这样一个地方,都在积极的倡导自己的主张!
在众人都进入论政堂之后,儒道两家的代表者到了论政台上!此时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而道家,代表人物则是没有那么出名。(因为,此时的庄子,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年纪方面也还很小!)
像这样的论政,自然会有主持。能够在这样的场面主持,其本身也是非常有名望的人物。
论政堂安静的场面,慢慢的被打破。一名穿着齐国官场的官员走到了论政堂的正中心,看着四周端坐的士子,大声说到:“诸位,诸位远道而来的学子。按照我稷下学宫的规矩,凡是学术,政见有不同者。都可约定时日进行激辩。
此次,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在论政堂进行辩论,其他诸家。进行见证,对错与否,在各人的心里。在下受齐王之命,特来主持。现在我宣布。此次论政,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