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鼻涕眼泪流了一脸,凄凄惨惨的哀求着,秦慎明从来不是什么铁石心肠之人,见到这一幕,怎么可能不心软。
“这事情你有错在先,我若是不罚你,让你继续留在这儿,那又怎么对那些学子交代,你我虽然有过几天师徒情谊,但我不能因为你无视整个书院的学子……”
秦慎明微微垂下眼眸,眼底露出一抹疲倦。
“我有错在先,但是如今书院也没出什么大乱,求秦先生怜悯我,你若是将我的身份揭发了出去,只怕我这样下半辈子就毁了,您当真如此狠心吗?”郑明抬头直勾勾的看着秦慎明。
因为他的身份隐藏的好,所以郑其昌抄家,诛连三族也没有牵连于他。
可若是他是郑其昌儿子的身份一旦暴露出来,只怕不出一天,这抄家的官差就要把他抓去了。
为奴……
他养父母也算是小富之家,自小没吃过什么苦,若是真的一朝成了奴隶,对于郑明来说,那绝对是生不如死的一件事。
“你是性情聪慧,与读书一道上,确实很有天分,如果所料不错,你三年之内一定会高中进士,但是……你喜好投机取巧,玩弄心
机的旁门左道之术……终究不是正途!”秦慎明提起这话,心里更觉得遗憾了。
当初郑明来这里进学,因为过不了入院考试,所以郑其昌亲自出面说情,原本想定又是个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谁曾想竟然是个颇为聪慧的人,然而,再怎么聪慧,这书院终究是容不下他了。
“学生自知有错在先,只是不认同先生说我是投机取巧之辈,他以生父的身份压我,我如何敢不从?学生也有学生的无奈,若是这个节骨眼上,我被赶出了出院,只怕……也没有其他书院愿意收我了!”
郑明想到自己一旦被赶出崇新书院的后果,不由得眼前一黑,不要!他不能让自己被赶出书院!
“不是我要赶你出书院,而是你自作自受!”
秦慎明终究是狠不下心来说出那句赶人走的话。
郑明以为自己还有机会,跪着字字铿锵保证道:“只要先生给我一次机会,我绝不会犯类似错误,先生,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先生是当世大儒,难道连个改过的机会也不愿意给我吗?”
秦慎明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其他狠话……他人越老心越软,怎么也说
不出来。
“若是把我赶出书院……让学生以后如何在士林之中立足?”
郑明直到书院之前有个被赶出去的例子,那叫苏泽的学子,因为品行不端被赶出学院,如今,不过是个普通的学子。
即使天性聪颖,也没有好的书院愿意收他入学,求遍了整个京城的书院,人们只会讥讽苏泽的品行不端,完全看不到这人聪明好学的一面。
即使再聪慧好学,如今苏泽只能在偏僻乡村下和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举人研究学问。
有了前车之鉴,他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书院!
“先生,子曰有教无类,学生知错,还请先生给个机会!”
话音刚落,只听书斋大门砰一声被推开,白玉堂大步流星进来:“你说的没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圣人也说过有教无类,但是圣人也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白玉堂在秦慎明下方左侧边落座,讽刺说道:“你养父母家皆健在,对你也是关爱的无微不至,可你被郑其昌国公爷的身份给诱惑,自认为能够一争世子之位。
所以置养父母一家不顾,一心要回到国公府,这才答应了帮郑其昌做内应!像
你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留在我书院,只会带坏了学子的品行,如今我这里,是万万留不得你的!”
白玉堂没有揭穿他的身份,已经算是非常善良的了。
秦慎明在一旁听着不说话,只是眉目间透着几分赞许。
白玉堂看着这个满脸都是泪的郑明,淡漠道:“我们不揭穿你的身份,但是你从今以后也不可再留在书院,你自己离开,还是我们亲自把你除名?”
无声的寂静弥漫在书斋内,白玉堂冷冷看着他。
最终,郑明艰难开口道:“我自己离开!只求先生千万不要将我身份说出来,如此,我感激不尽!”
他颤抖着身子从地上站起来,脸色惨白行了个礼,踉跄着离开了书院。
白玉堂看着一脸不忍的秦慎明,叹了口气说:“先生如此心软,已经是他的福分了,何必要为这种事情挂心?”
秦慎明看着郑明离开的方向,叹了口气说道:“原本以为这学子天资聪颖,之前只不过是被庸碌之辈耽误了,如今看来……耽误他的人,就是他自己。”
“原本我还想把他收做亲传弟子,如今看来,我这看人的目光还真没有
太白你来的准!”
白玉堂可当不起这个夸赞,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她直来直去惯了,所以喜欢直白点的,再者说了,她之前也在这个社会的底层摸爬滚打过,对于看人,她也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
秦慎明就是心太软,这才让他看人的目光有失偏颇,细微处看人品不行,但是白玉堂不得不说,秦慎明看一个人是否有真本领,还是看的很准的。
“先生,天下杰出之才何其多,我们书院就有不少人才,需要你教导的人还多着呢,何必为这一个人忧虑?”
白玉堂这次来书院,主要就是看看书院如今恢复了正常没有,如今看来一切正常,只有秦慎明,似乎情绪过于低落了。
白玉堂知道他这是内疚,陪着他开解了好一会儿,秦慎明这才重新打起了精神。
送秦慎明回去休息后,白玉堂才回到了后舌中自己的小书房。
韩清来信,白玉堂仔细看了好几遍,信中说,皇帝把他的长子交给了韩清扶养,白玉堂看到这消息后,心里略微思索了一番,联想到历史上他封韩清为皇后,白玉堂大概就明白了皇帝这么做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