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崇瑾解释道:“宜园原本就是三个大宅子合在一起的,听说也是祖上发达了,才陆续买进了隔壁两个宅子扩建。其中西面的宅子是梁家女儿的住所,不过先前被南宫璃安排的宫女一把火给烧了,要完全重建好,最快也得半年后。
东面还有个宅子,有朝东开的大门,和南边祖宅的格局,与这边一样,中间有墙隔着,中间开了月亮门互通,南边的祖宅,也自有一个朝南的大门进出。我与娇娇商量过了,你们就住东边的宅子,我和娇娇住南边。咱们住在一起,互相之间有个照应,娇娇也离不开你们。”
李氏与徐昆有点儿心动。
“这行吗?”李氏看向徐毅问。
徐毅托着脑袋,用手挡着脸上的一块乌青,移开了视线。
心想着,我这样子能有话语权吗?
李氏生气的撇撇嘴,又看向易雨,“你觉得呢?”
易雨说:“我们听娘的安排。”
薛崇瑾看他们还在犹豫,又继续说:“行的,那宅子很大,单独一个都比面厂那边大,我与娇娇只住南边的宅子都显得宽敞呢。”
李氏与徐昆互相商量着,“比面厂还大呢,那应该确实挺大的。”
薛崇瑾又道:“主要是我与娇娇,没岳父岳母不行。我拿那宅子,收那俸禄,不是白收的,我得上朝,得天天帮他们干活。回头娇娇还要去医馆,咱俩都出门了,小猴子怎么办?万一有刁奴欺负小猴子都没人知道。”
听他这么说,李氏与徐昆就有点儿坐不住了。
他们的小孙孙才那么小,还不会说话,没准儿真能被刁奴欺负了去。
“再说,家里那么多下人,我们也不会管啊,还是得岳母去,才能镇得住。”
这话在理,说到了李氏的心坎上。
先前秋月的事儿她可没忘记。
万一再来个长得有几分姿色的丫鬟,又惹那么一出,不得气死个人?
不成,她得亲自去盯着,至少得先把闺女和女婿家那帮丫鬟婆子们调教好了,她才能放心。
“唉,但凡娇娇有个婆母,也不至于这样啊。”
众人:“……”当初你同意这门亲事,不就看中人家没娘?
“老头子,不如咱们就搬去?”
徐昆赞同的点头,“家里没个横的确实不行,那咱就一起搬去。”
李氏偏过头去,这老头怎么说话的?
唉,算了,这两日她够生气的,口水都快骂干了,懒得再骂他几句。
……
转眼到了孩子满月的时候,这一天,也是他们搬家的日子。
东西在昨晚就收拾好了,在天没亮时就开始安排人搬。
大件的家具都不用搬去,衣物也有限,所以东西不算多,也就拉了三个马车。
天大亮时,他们一家便已经到了新宅子里,等着宾客上门。
郡主一大早就来了,这些日子,也一直是她在帮着忙前忙后。
搬家的规矩,孩子满月宴的规矩,以及用些什么菜式,怎么收礼怎么回礼,一件件的事都得她来安排。
就怕他们从没处理过上层社会的宴会,不懂得京城贵族之间的交往方式,将搬府的第一宴给办砸了。
徐娇娇换了身衣服,原本也想出去帮着接待宾客,不想被郡主拦下来。
“虽说今日是你们搬家,可也是孩子的满月宴呀,哪里有正坐月子的娘出门接待的?”
“啊?那我……就待在房间里?”
“是啊,你就待在房间里休息,守着孩子,等着女眷们来探望你就好了。”
哟,这敢情好啊,省事。
“那就多谢郡主了。”
郡主笑道:“怎么还叫郡主?你跟崇瑾一样,叫我阿姐便好。”
“阿姐。”
不管郡主是不是亲生的,但她对他们夫妻的好真是没话说,当得起这声阿姐。
话说相公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姐姐缘倒是挺好的。
据说当初薛柳儿也十分疼爱他。
郡主微笑着应下,又拿了一个精致的抹额出来,亲自给她戴在头上。
“坐月子,要多注意保暖,这个抹额你戴上,才像个坐月子的样子。”
那抹额很宽,能将额头加半个脑袋都遮住。
装饰相对简单,确实是为保暖而设计的。
“多谢阿姐,确实很暖和。”
“嗯,那你好好休息,我就出去了。”
临走时,她又看了看小床上的小猴子,见他睡得正安详,便没有打扰他。
不一会儿李氏进来了,笑得合不拢嘴,显得十分激动。
“哎哟,你瞧了没?瞧过没?这园子那是又大又漂亮啊,比曹家的园子大得多了。这还不到二月,天气还冷着,那园子里怎么就开了好些花呢?我看那红的黄的紫的绿的,什么色的都有,我就一个都叫不出名字。”
徐娇娇哭笑不得,“娘,先前来过宜园,张院使借了这园子宴请过我们。”
“哦,就那次呀?你和你嫂子一起来的?”
“是的。”
“那你那些花都见过了?”
“没有,这样的园子,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我上回来的时候不是这个季节。”
“成吧,那你好好休息,等过几天你出了月子,跟娘一起去逛园子。”
“好的。”
到了巳时,宾客们陆续而来。
男客被邀请到一个园子里,女客们有女客待的内院。
不过每个前来参加宴会的女客,都会亲自来看看徐娇娇与婴儿床上的小猴子。
她不用起身,靠在床上就好,这感觉就跟亲戚朋友前来探病似的。
也不说多的,就几句话,主要是慰问下她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看到她气色不错,再夸赞一下。
这些夫人中,许多徐娇娇都不认得,于是她只能微笑着应和着。
这半天下来,真是脸都快笑僵了。
直到薛崇瑾前来,将小猴子抱走见男客,她才能揉着脸包子休息一下。
到了午饭时分,宾客们都吃席去了。
徐娇娇继续待在病房,哦不,卧房里,自会有丫鬟们端着饭菜给她送来。
他们刚搬过来,新的丫鬟都不熟悉,也不认得,主要还是春花在安排。
一个丫鬟端一个盘子,一个盘子上一道菜,这一串人有十几个,也就是说,得有十几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