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如果直接从农民的手里收购玉米的话,孙瑞能够进一步的压低成本。
但他不能这么做,也不敢这么做。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80年代,农民外出打工的很少,大多都在种地,一家人的收入基本就指望卖粮,那个时候,粮食只能卖给粮站。
因为在当时来说粮站是唯一的收储单位,私营企业是不能参与到粮食收购之中,这个政策得等到83年政策开放了才能收购。
王开石当时之所以能够放开了手的倒卖玉米,是正好赶上国家政策变动,但提早穿越三年的孙瑞,是不能完全复刻他的发家史,至少他现在不能直接从农民的手里收购玉米。
如果孙瑞敢这么做,那“投机倒把”的大帽子一准得扣到他头上。
但如果是从粮站收购,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从粮站收购等于是给国家创收益,就不存在什么投机倒把了。
至于正大康地那边,如果孙瑞没猜错的话在80年初期他们已经在深圳大肆收购玉米了,但当时南方的玉米产量不怎么样,粮站的存储量更是少得可怜,所以这才有了后来王开石的发家史。
不得不说孙瑞这身港商的身份放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好使了。
吴站长没有过多的犹豫,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
“如果您是按照一分五厘
收购的话,那可以,我们粮站的玉米您随时可以拉走。”
开玩笑,全部收购粮站的玉米,这得多少钱?这得给国家创造多少收益?
说白了,孙瑞这个“港商”找上门来提出收购玉米,吴站长还巴不得呢,给国家创收,这可是政绩,这么好的事儿,上哪找去?
一听这话,孙瑞顿时喜出望外,这么一来,货源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
至于他说有多少收多少,也的确有些夸海口的成分,要知道就算按照一斤一分五厘算,静安粮站玉米存储量如果是一万吨的话,那就是三十万。
他现在手里头只有一万块,这点钱当然不能把粮站全部的玉米给收购。
不过做生意嘛,讲究的是手段,夸大其词的给对方画大饼也是生意的一种手段。
上一世身为商业奇才的孙瑞对于这一手,自然是玩得贼溜。
“行,不过这趟我主要是先过来考察价格,我回头把情况汇报给公司,到时候怎么样再跟您联系。”
吴站长也客气的说道:“好,我们粮站随时欢迎您。”
“那就预祝咱们合作愉快。”
孙瑞笑着伸出手,再次跟吴站长握了握手。
处理完一切,孙瑞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消息,等长毛那边的消息。
办完了事的孙瑞先去供销社买了几斤猪肉牛肉,又买了一条活鱼和一些
佐料,最后再去商店给团团买了一只洋娃娃。
这是昨晚他答应团团的。
回到村里,跟往常一样,村里的那些长舌妇又一如既往的聚在村头的歪脖子树下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
看到孙瑞一身西装革履,又带着个蛤蟆眼镜,手里头又提着大包小包,寡妇李艳又打趣道:“哟,孙瑞,上哪发财了?买了这么多东西,穿得像模像样不说,连蛤蟆眼镜都带上了,你还真别说,看着还挺帅的。”
对这位是非特别多的寡妇,这副身体的主人以前没少跟她打情骂俏,但现在的孙瑞,对这种女人是敬而远之。
也懒得搭理她,随便敷衍了几句就想往家里赶,他还想赶在林秀芸下班之前,给娘俩做顿好吃的。
“姐跟你说话呢,怎么不搭理姐?”
李艳挺了挺胸脯,像是一只狐狸精,朝着孙瑞身上腻了过来。
换了以往李艳认识的那个“孙瑞”,这种时候可没少在她身上揩油。
但孙瑞今天的表现却极其反常,面对李艳靠过来的身子,孙瑞非但刻意避开,语气也是冷漠得紧:“李姐,我没闲工夫跟你唠嗑,我还有事,先走了。”
李艳感到有些错愕,但还是朝着孙瑞抛了个眉眼:“买这么多好东西,不打算分姐一点?要不,上姐家里坐坐?”
“没空。”
孙瑞冷冷的说了
句,随后不再理会李艳,径直朝着家里走去。
看到李艳吃了瘪,一群长舌妇纷纷取笑。
“李艳,这村里还有你搞不定的男人?我可算是开了眼了。”
“哈哈哈,那可不,孙瑞那小子就没吃你这套。”
“看来咱们村出了名的李大美女,也有吃瘪的时候,这可真稀奇。”
长舌妇们的取笑让李艳颇为恼怒:“你们再取笑,小心老娘把你们家的男人都给勾上炕!”
李艳一双丹凤眼里隐约露出一抹不甘,望着孙瑞远去的背影愤愤嘀咕:“我李艳就不信了,这天底下还有不偷腥的猫儿,孙瑞,你等着,老娘还真就不信拿不下你了。”
孙瑞并不知道,自己这些天的变化,让他成为了李艳的下一个目标。
回到家里的孙瑞闲来无事,距离林秀芸下班还有一段时间,现在做饭也还太早。
孙瑞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百无聊赖的他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问题。
他现在的所有规划,都是针对商业方面,但他现在也迫切的需要一个身份,一个能让他登堂入室的真正身份。
港商的身份说到底,终归是假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归是飘渺虚无的,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那在这个年代,除了商人,还有什么身份是令人值得敬仰的呢?
孙瑞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作家!
如果能够进入省一级的作协,拥有了“专职创作员”的头衔,那可就要爽死了!
八十年代再也没有比专业作家更好的职业了,当上了“专职创作员”比当了大学教授还爽。
大学教授还要给学生上课呢,创作员可以啥事儿都不干,真正地当一个“坐家”。
同时,各种待遇比起大学教授来只高不低,还能成天到处游山玩水地参加各种笔会、研讨会,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至于如何当一名作家,这点对孙瑞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前世阅读各类文学著作,也是他的爱好和兴趣之一。
他的记忆力很好,后世具有影响力的名著,基本上他都记得框架。
孙瑞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在这一刻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说干就干,找来笔纸,孙瑞开始闷头创作。
他选择写的作品,是90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1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白鹿原》。
这个时代没有电脑,但得益于前世经常签署各种文件,孙瑞手写的速度也还是极快。
不出三个小时的时间,他就把《白鹿原》两万多字的开头给写好了。
“砰砰砰。”
就在孙瑞奋笔疾书的时候,家门被人敲响。
孙瑞停下笔,以为是王麻子要账来了,便起身去开门。
却不曾想,打开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清纯的俏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