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此刻的长安城里,掀起了一场猪肉盛宴,整个的大唐帝国都以长安为模仿对象,而此刻的长安却是一天一个变化。
大唐的富人不少,但是穷人还是更多,当初大家不吃猪肉是因为不好吃,有股子膻味,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丢人,大家都不吃猪肉,你居然吃,买不起羊肉吃居然买猪肉吃,真是没品了,肉就这么好吃么。
而此刻的长安,大家都在吃肉,吃猪肉,连皇帝都吃,大家自然都去吃了。
再也没有人去说猪肉是污秽之肉了,皇帝陛下说了,吃猪肉就是好样的,是大家学习的对象。
而也是因为大家爱上了吃猪肉,也需要吃猪肉,聪明的长安人也开始了研究怎么样去吃猪肉,怎么才能让猪肉更好吃。
而太子爷的养猪场也推出了很多的菜系和养猪办法,但是最强养猪人张龙依然在太子养猪场里不断的上下求索更好的养猪办法。
太子爷的名头和实力,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来这个大型养猪场买猪肉,买猪苗,这时候也没有人来说这是与民争利了。
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谁若是敢说来反对,那报纸一登录,好家伙,那就可以换个城市生活了。
吃肉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只有大家喜欢吃肉,慢慢的去创新做猪肉菜的办法,这猪肉才会越来越被大家接受。
这是皇家掏钱去创新去完善,也是皇帝下旨全民吃猪肉,这才能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但是农耕文明毕竟是农耕问题,吃肉是好事,提高全民体质,但还是得一步一步来。
而在帝国的西边。
歇武城上,李承乾看着一言不发就默默离开的禄东赞,还是情不自禁的赞叹一声。
要知道这禄东赞的儿子早就被自己这边俘虏了,但是这做爹的居然一次来索要或者和谈都没有,今天的和谈也是想让两个国家不要再打了。
先有国后有家,这禄东赞还是有点魄力的。
李承乾和李道宗看着这队人马慢慢走远,却也没有去阻拦,在古代这城墙还是相当有作用的,若是能等来李靖,和自己这方配合围剿那肯定是万无一失,但是自己这点人马若是冲出去,那可真是脑子不好了,头铁了。
李承乾知道打不起来,今天穿上自己喜欢的青色长衫在这吐蕃帝国的歇武城的城墙上,唱起了歌曲,哼起来小调。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李道宗也在城门上视察,虽然李承乾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办事有分寸,但是自己该做的事情,自己还是要做的。
当李道宗听到李承乾唱的这个歌曲,一开始觉得没有什么,和大唐帝国流传的诗词歌赋实在是相去甚远,完全不一样,但是随着李承乾慢慢的哼唱,再陪上那一袭青衫,配上摇扇,活脱脱的一个纨绔公子。
但听的久了这可不就是一个侠客的情怀嘛,李道宗再联想起李承乾的高超武艺,心里不自觉的咯噔一下,难不成这小子要仗剑走江湖,不然他为何学那么厉害武艺呢?
而李承乾的五感相当强烈,当他察觉到有人来了的时候,看的是李道宗那不断变化的表情, 从开始的不解,到后来的赞赏,再到最后的那一丝丝惊恐。
李承乾觉得好笑,自己可是未来要成为整个大唐帝国的王,如何会去想当一个侠客呢。虽然李承乾确实很想当个侠客,自己这一身的本领,只要是人能去的地方,他觉得自己应该都没问题。
但是自己这不可能放着皇位都不要了,去浪迹江湖吧,自己的这一番畅想不过是身为满级大佬的自己一时感慨罢了。
但是听到这歌曲的不止有李道宗一人,还有城门口的守卫也听到了。
这一刻大家都想策马扬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但是这并不现实,还是在敌国的疆土上奔袭来的痛快吧。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随即李承乾又开始了练武,在城门上开始左右横扫。
在城门的不远处,有一群本来今天准备来投降的这歇武城吐蕃军。
但是听说禄东赞带人来了,就一时间没有去,想看看情况,若是禄东赞大相可以攻破这大唐守军,夺回这歇武城,那咱们这宁死不降的气节,说不定还会被禄东赞这位大佬赏识。
但是现在傻眼了,这禄东赞待的还没有小半天,就又溜回了玉树城了,这不是让自己这些人错过了最佳投降时间嘛。
看到城墙上正在舞刀的李承乾,大家想起这少年在面对自己军队时候的风采,大家都有点害怕,自己是因为对禄东赞大相怀有念想,才在人家离开之后再投降的吧。
而在吐蕃的民众里面,在松赞干布还有他爹的渲染下,大唐都是一群实力强悍的土匪,有很多老吐蕃人对于大唐人都不友好,对于大唐的将士就更加没有好感了。
一群吐蕃军人还在犹豫要不要投降的时候,李承乾好像是感觉到了什么,随即转头看向了这个方向。
这支残军的队长赶忙的躲了起来,他没有去上呈降表。
人家都没有把自己当回事,占领了这歇武城之后没有清剿也没有发布告示劝降我等,只是默默的看守城门,对于城中的百姓也没有多少管教,只要不惹事就好。
但对于敢直面大唐帝军且面露凶芒的吐蕃人,都已经去了该去的地方了,而且李承乾的态度已经表现出了不在乎的态度。
杀一人是杀,杀十人百人千人也是杀。
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李承乾就明白,这里的人永远不会和长安城里的百姓一样,不给大唐找麻烦就不错了,多一个少一个没有多重要。
若是对于大唐心怀敬畏之心,还有活命的机会,不然...
就在李承乾望穿秋水的时候,李靖带着他的大军到了,李承乾有点激动了,歇武城这样的小城根本没有挑战性,只要玉树这样的大城,以万人为单位的军队,横刀立马才有意思。
李承乾的心态已经慢慢的变了,本以为以和为贵,本以为以后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就可以让吐蕃的普通民众对大唐怀有好感。
但是这里一些人的眼神告诉他,这样的过程至少得四五代人,而想要加快这个速度,那就只有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