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披挂整齐的赵登达收回了思绪,“传令给各个城门的校尉,严防死守,不可大意!”
那副将领命立刻纵马飞驰而去,而赵登达却一改往常冲动暴躁的脾气,并没有着急前往城墙处。
赵登达回身到房中,拿起桌上的墨笔洋洋洒洒的在一张纸上写了起来,这是一封给石城的求援信,写罢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就找人送出。
而是把这封信塞往铠甲的夹缝衣兜内,赵登达虽然怀疑西夏这一次来袭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在真正确认之前,是不能够将这书信送往石城的。
万一这次金锵只是一个小袭扰,这封信要是送到石城,导致大军来援,搅乱了齐国在北境的部署,要是其他城池没有事便罢了。
倘若西夏这时候对空虚的石城发动总攻,趁虚而入,那么他赵登达就成为了齐国的罪人。
这样的罪名丝毫不亚于叛国,所以赵登达并不是不想求援,而是不到万不得已,确实不可以轻易送出这封书信。
不过赵登达在听到金锵这个名字时,仍然是带着很多怒气的,当年自己带兵追击的那支西夏军队,据说将领就是这个金锵。
他对此可是恨之入骨,当时虽然那支西夏军队撤走,但是自己的严重失职,再加上受伏遇袭,损失惨重,不仅军中威望一度跌落谷底。
甚至齐国朝廷之上很多官员纷纷上书弹劾赵登达,更是有一个言官,竟然列举出了赵登达十八条罪状,编列成册。
可是反观刘渊反应却很是平稳沉静,虽然也将赵登达召回王都,当庭斥责,但是面对这堆积如山的弹劾文书,他对此不闻不问。
甚至连翻看都没有过,赵登达是一名老将,对于他的能力,刘渊从来没有怀疑过。
刘渊这个人向来都是秉持着一个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赵登达是一位历经两朝的功勋老将,刘渊对于他的忠心,也从未怀疑过,有其坐镇北境,本来就是刘渊的安排和谋划。
北境此刻战乱不休,局势不稳,这时候更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坐镇边关,况且又是北境的梁关城这等重要的地方。
这个梁关城可是齐国境内向北境输送粮草的必经之路,一旦丢失,那么石城、铁岭城都将面临着中断后勤补给的危险。
而西夏占据梁关之后,切断了齐国的粮道,那么甚至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围困住剩下二城,围而不攻,守城的军队水尽粮绝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所以刘渊心中有数,表面上做做样子将赵登达关押入狱,以平复朝廷众多的官员情绪,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力排众议,亲自提调赵登达。
当赵登达得知重新担任梁关城守将的时候,忍不住笑了,时隔多日重新看见太阳的他,分外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老死在狱中,没想到会被重新启用。
赵登达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连夜策马赶往了梁关城。
并且随后的一场战争中,也没有辜负齐王刘渊对他的信任。
赵登达重新赴任之后,就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一次精确完美的反击战役,面对灵活机动的西夏军队,必须要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而这个机会就几乎像是送到了他面前一样,有一天一名斥候来报,说是在梁关城外十几里地的景宁附近西夏军活动密切。
对于西夏军化作小股数量,四处活动的这件事,整个齐军上下早已经见惯不怪了。
可是赵登达却极其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于是命令斥候多加探查这片区域,行动尽量小心隐秘,千万不要引起西夏军的注意。
在后面接连几天的斥候汇报中,赵登达更加笃定了自己的猜想。
西夏军近日打算对齐国北境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袭击,而目标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所在的梁关城。
然而还有一个细节引起了赵登达的注意,斥候说在景宁附近的一片树林之中,发现了大量车辙痕迹,并且十分清晰。
这说明西夏军队在景宁这个地方源源不断的运送了很多东西,并且马车在其土地上留下了深的车辙印。
赵登达心中冷笑一声,这样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西夏军队一定是将大量的粮草提前运输到了景宁附近,所以斥候才能在附近的林中发现大量的车辙痕迹。
赵登达并没有轻举妄动,他明白这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不过还必须要再等一等。
根据斥候探查的情况分析,西夏军目前还只是在景宁一带活动密切,说明打算袭击梁关城的大军并未集结完毕。
那就是意味着往景宁一带偷偷运送粮草的只是少量护送的西夏军队。
不过由于上次吃了一个大亏的赵登达,就是因为疏忽大意,才着了金锵的道,损失惨重。
这一次赵登达让两、三名斥候化妆成樵夫,进入景宁附近的山林之中。
赵登达只交给了他们一个任务,那就是摸清林中车辙的轨迹,并且在地图上标出密集、稀疏的地方。
这两、三名斥候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平安归来,他们常年在敌军附近密探侦查,仅仅是这一点小事当然不是问题。
赵登达看着地图上面的勾画之处,陷入了沉思,从斥候在景宁林上画出的标记来看,车辙最密集的地方集中出现在了林东。
而林西处的车辙痕迹就很轻,并且极为稀疏。
赵登达沉吟了半晌,眼眸一亮,这个西夏军当真是狡猾异常,这个景天密林的东侧很有可能就是一处极大的陷阱。
表面上看,林子东面车辙痕迹重且密,而林子西面车辙痕迹轻且稀疏,可如果这样猜想,贸然率军突袭的话,可就正中了西夏军队的下怀。
赵登达正是看破了其中的奥秘,不禁有些感慨,这一手瞒天过海,如果是一些较为年轻的将领,恐怕真的就着了他们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