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古三新,便是以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为基础,通过新的唱法、新的编曲这么一个新概念完成的歌曲。便可被称之为国风歌曲。”
麦哲侃侃而谈。
“其实很简单,如果你们做过尝试就会知道,仅仅只是把我夏国那些古典歌曲通过R&B的形式重新演绎一遍,或者加入一些新的旋律,你们就会发现,这完全不一样了。我也是在一次心血来潮的尝试中偶然发现的,那种全新的效果,真的是让我震撼,跟你们今天的表现并没什么两样!”
麦哲说的这些绝非空穴来风,早在1997年,陶喆就尝试过在歌曲演绎上用R&B形式。他发表的源自邓丽君的《望春风》,仅仅只是翻唱,没有改编,效果都非常棒。2002年陶喆又在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半的新旋律,使其成为一首新的原创作品,他展现的依旧是新唱法R&B,整个行业都对他的这种大胆尝试颇为震撼,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玩法。
无独有偶,两千年十一月,周董第一张个人专辑里有首歌《娘子》,便是用充满中国味道的词搭配着西方R&B的曲,给人古代现代
时空交错的感觉,其中高难度的配唱,二拍竟唱了11个字。
周董更是在过场的吉他用了琵琶的轮指奏法,非常具有中国音乐特色,造就出了别具东方特色的R&B音乐。
《娘子》本来应该出现在地下乐团,但是周董和方文山两人通过独特的包装颠覆了观众的观感,让人们意识到到中国元素也可以进入流行市场。
此外还有,02年7月,胡彦斌在他的第一张专辑《文武双全》中推出了《和尚》和《超时空爱情》两首歌,前者虽然在编曲和演唱方面还是更偏于hip—hop说唱,但歌词已经写的很有禅意。而后者在编曲和歌词以及唱法上就更接近中国风的定义了,扬琴的开场,二胡的缓缓淡入,营造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大唐氛围。这是较早的几首R&B和民族乐器融合的尝试。
所以说中国风音乐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正是通过这些人的不断尝试,才有周董最后《东风破》的彻底成型。
而麦哲却是干脆,一步到位!
他总结道:“流行的节奏,能够把古老的旋律变得更加现代。
最主要的节奏变化是现代节奏讲究低音,如地鼓,贝斯,这些节奏点强的乐器。
而中国音乐
“戏剧、民乐”历来是没有低音这个概念的,就算节奏乐器也是高音的“嘀嘀嗒嗒”,加入低音的节奏点后,让歌曲显得更加富有张力和融合性。
新的节奏,新的低音点,这就是中国音乐全新的包装!
Loop的音色,也能成为中国风的节奏。
试想将一首昆曲加Loop,效果应该就会让人耳目一新!”
“那这么说不单单是昆曲,咱们夏国六大戏剧派别都能用啊!我的天······”阿峰双目放光,像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一般激动狂喜。
“喂,兄弟,你们不能这样,我们是一起玩音乐,一起吃饭,一起睡觉,总之你们不该这么对我,不该丢下我一个人······”
罗伯特见他们几个讨论的热火朝天兴奋异常,自己却被晾在了一边,自然不满,
抱怨一通后又见他们拿莫名其妙的眼神看向自己,忙弱弱地住口,“至少,至少让我知道什么是六大戏剧好吗?”
“说了你也不懂,”所有人里阿峰跟他关系最好,被他打断后,没好气地一挥手,一句话便把他打发。
反倒是白优若有所思地给他科普。
“所谓六大戏剧分别是京剧、昆曲、豫剧、川剧、粤剧、晋剧。
其中京剧
是近代夏国戏曲的代表,被世人广泛喜爱。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直到今日,有“国剧”之称。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所以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麦哲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不厌其烦地跟罗伯特科普这些知识,但说实话虽然他对这
些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但绝不如白优这么透彻,更做不到如数家珍一般侃侃而谈,便耐心听下去。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这个我知道!川剧变脸!”
好不容易涉及到了自己的知识点,罗伯特忍不住惊喜插嘴。
“对,”白优微笑点头,继续说道:“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