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银票推出之后骂娘的人不少。
但是叫好的人更多,尤其是工场作坊主。
因为银根紧缩,市场上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致使大多数工场主、作坊主都没有足够的银子购买更多原材料,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此外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的货款也是收不回来,工场作坊的生产运转受到了严重干扰。
比如说徐应伟的大舅哥石久可,在黄坛镇上办了一家剿丝作坊、一家丝织作坊,因为生产的丝绸质地不错,根本不愁销路。
好吧,这跟质地好坏没有什么关系。
而是现在无论大明生产多少丝绸都不愁卖。
因为有利可图,石久可想要扩大作坊规模。
但是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雇佣更多工人,也需要更多的蚕茧,还需要更多的织机以及绣娘织工,但是要想做成这些事情都需要银子。
石久可并不缺银子,可是银子都压在下游丝绸商手中。
但是丝绸商的手里也没有银子,噢,不对,丝绸户头上有银子,但是没有现银,因为所有的银子都存入了银号。
所以,整个商业运转就卡住了。
银号没有银子给丝绸商,丝绸商没有银子给丝绸作坊,丝绸作坊没有银子给剿丝坊,剿丝坊也没有银子给丝商,丝商也没有银子偿还银号的贷款。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银号突然间有了银子,然后整个商业闭环的运转立刻就变流畅,大家突然间就都有了银子,三角债甚至七角八角债都还上了。
正因为这,银票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工商业主的认同。
甚至就连冒家、钱家以及徐家等大小粮商也是争相从户部银号借银票买粮,因为从土财主手中借银子买粮需要付出高额利息,然而户部银号的年利息却低到只有一钱,这么低的利息跟市易所发行的债券也是几乎持平。
随着银票大量进入流通市场,江南的钱荒迎刃而解。
困扰了江南商票将近一年的钱荒,终于得到了缓解。
……
江南的钱荒得到了缓解,但是“粮荒”却并未缓解。
甚于因为流动性的缓解,使得粮荒变得更加的严重。
到正月月底之时,南直粮商已经吃进将近一千万石。
但是粮价也再一次上涨,从元宵节时的六两上涨到了十两一石。
然后二月初二日,也就是龙抬头的那一天,皇明时报第四版头条突然刊载了一条关于米价的消息:龙颜大怒,圣上决定加大粮食供应。
钱谦益看到这条消息之后,整个人当场懵掉。
因为这篇文章说,从年前内务府就一直从湖广往南直调粮试图平抑南直的米价,然而南直粮商一直暗中作梗,将内务府运来的粮食全部都吃进,致使南直米价仍居高不下,由是惊动了圣上,决定一口气从湖广官库调粮两千万石来南直!
这篇文章一发出,南京米价应声下跌。
仅仅三天,米价就从十两暴跌到五钱。
南京的百姓纷纷拍手称快。
感念圣上的恩德。
……
“熬了三个多月,终于结束了。”
“百姓终于不用再承受高米价。”
崇祯又问汪平山:“汪卿,账目呢?”
汪平山和胡仁之已经捐了内务府员外郎。
“回圣上,账目在这。”汪平山赶紧拿出账本。
崇祯接过账本,只是扫了一眼,就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汪平山用的还是老式记账,就是用的汉字,而且竖着记,这样的账本崇祯看着就头大如斗,内务府现在已经全部改用阿拉伯数字记账,而且横着写。
当下崇祯又把账本还给汪平山:“汪卿,还是你来念给朕听吧,另外也不用事无具细什么都说,只要挑重点念给朕听即可。”
“臣领旨。”汪平山打开账本然后说道,“先说湖广的粮食霸盘。”
“以每石三钱五分到每石四钱之间购粮一千九百七十万石有奇,共计支出银七百四十八万六千两有奇。”
“之后为了打压粮价,先后卖出粮食九百万石有奇,作价每石三钱,共计收入纹银二百七十万两有奇。”
“借支湖广粮商一千五百万两。”
“因粮价暴跌至每石一钱五分,湖广粮商付不出本息,只能拿粮商作抵,共计收到粮食七千万石有奇,共计折银一千零五十万两。”
“湖广粮商仍欠我号四百五十余万两未曾偿还。”
“领旨。”徐应伟和阎应元拱手一揖,转身要走。
“欸,别急着走啊。”崇祯招招手说,“今晚朕要在六必居宴请西洋来的那批学者,到时候你们俩也一块去作陪。”
然而,徐应伟和阎应伟听了却直摇头。
“圣上,我们就不去了。”徐应伟说道,“有这时间,我们还是先重新绘制一下北直以及辽东的舆图,以免到时误事。”
中国其实自古就有舆图,也就是地图。
只不过,古代中国的地图都是抽象派。
意思是,对着地图看个大概是可以的,但你若是照着地图行军打仗制定作战计划,那就是自己找虐,铁定会被舆图坑得怀疑人生。
去年发兵去云南,新军就吃了这个亏。
所以回到南京后,徐应伟他们就开始重新绘制舆图。
这次就不是抽象派地图,而是实地勘测后绘制的近代标准地图。
“北直还有辽东的舆图你们怎么绘制?”崇祯讶然,“又没去实地勘测过。”
徐应伟笑了笑说:“因为无法实地勘测,所以无法绘制精确舆图,但是到过北直以及辽东的人不少,根据他们对北直以及辽东地形的讲述绘制一份概略地图却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即便是概略地图,也比之前的舆图精确得多。”
“好吧。”话说到这,崇祯也不能拦着两人。
送走了徐应伟和阎应元,崇祯又问两个儿子:“旋刀车床能用了吗?”
这段时间崇祯也没有闲着,而是一直扑在大明兵工厂参与旋刀车床的制作。
车床其实早就有,只不过没有机械动力,而只有人力,天工开物里边就记录了好几种以脚踏提供动力的车床以及磨床。
旋刀车床,顾名思义就是旋转进刀车床。
崇祯之所以要亲自参与这款车床的研发,就是为了给铳管拉制膛线。
正所谓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当燧发枪的标准化生产工艺逐渐成熟之后,就可以考虑制作线膛步枪。
从火绳枪到燧发枪是革命性的进步。
那么从滑膛枪到线膛枪也是革命性的进步。
线膛枪相比滑膛枪,精度的提升不是一点半点。
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充其量也就五十步八十米,而且必须排队开火,如果单支滑膛枪射击,有效射程就只有三十步不到五十米。
换言之,滑膛枪超过五十米精度就断崖式下降。
但是线膛枪的有效射程却可以轻松超过两百米。
这意味着装备线膛枪的军队能于两百米外开火,足可以碾压滑膛枪。
其实线膛枪并非新生事物,早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就已经出现线膛枪,但是由于制作费工费时再加上装填弹药太过麻烦,因此并未得到推广。
直到步枪从前装填进化到了后装填,线膛枪才真正成为战场的主宰。
但是作为穿越者,崇祯其实知道有个办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前装线膛枪不容易装填与气密性不可兼得的难题。
这就是底凹弹,又或者说是米尼弹。
将弹头从圆形改成圆柱形,底部做成内凹的圆锥形空腔。
这样枪膛里的火药爆燃后,就会对凹形空腔的薄圆边形成巨大压力,然后薄圆边就会扩张紧紧的贴住枪膛,使气密性大大增加。
但是米尼弹要跟线膛枪配合才有用。
如果没造出线膛枪,就算有米尼弹,也只能够增加射程,精度反而会下降,因为圆形弹头的飞行稳定性显然优于圆柱形的弹头。
圆柱形弹头出膛之后必然产生翻滚。
一旦翻滚,射击精度就会惨不忍睹。
所以实际杀伤效果并不比圆形弹头好。
所以米尼弹必须与线膛枪配合才有用。
因为有了膛线之后,米尼弹就会在膛线催动下高速旋转,出膛之后仍能因为高速旋转保证稳定性,因而其精度远远超过圆形弹头。
但要想拉制线膛枪就必须实现铳管标准化。
总不能给每根铳管专门做一把拉刀,是吧?
现在大明兵工厂的铳管加工标准化工艺已经日趋成熟,就可以尝试制作线膛枪。
由于拉制膛线非常的耗时耗工,在蒸汽机投入实用之前想大量装备肯定不可能,但是制作少量线膛步枪装备精锐部队却是可以办到的。
这样一支精锐部队,是可以起关键作用的。
而要想拉制出膛线,就必须得有旋刀车床。
崇祯亲自设计的人力旋刀车床,拉杆上装有四把削刀,一个进程就可以同时拉出四根阴膛线,但是对拉杆的强度要求也就相应的提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