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生母是谁, 朝野上下皆知。
先皇初登基时,承平国一片混乱,杀良除贤, 时局动荡。
接下来的时间里,都在收拾之前留下的烂摊子, 那位是撒手死了,承平国都快完蛋了。
所以那会先皇后宫有多少人, 有谁,朝堂也无暇顾及。
就连先皇本人也不在意的,他跟皇后年少情谊, 根本不需要第二个人陪伴。
接下来做的事更是多。
看武侯跟林大学士没有多照顾自己儿子就知道, 他们身负天下大任,怎么会在乎家中事。
所以等先皇,等朝堂反应过来,时间已经有些晚了。
如今太后主动纳妃等等这种自不必说, 基本满朝皆知。
而先皇在当今圣上出生后头一天,便把孩子抱到皇后宫中这件事,更是没有避讳。
再说,皇后身为六宫之主, 名义上她是所有孩子的母亲。
那生母是被先皇下令不许随意出自己宫殿的。
到徐九祥登基的时候, 也有人小声提过。
但徐九祥对太后的感情不亚于他人对于生母, 他是在父皇母后慈爱中长大的,自然不会在他处寻求亲情。
所以纵然见过生母几面,也只是客客气气, 让她的生活更好了些, 至于其他的, 徐九祥并未多想。
说白了。
一个从小父母疼爱的孩子, 纵然知道母亲不是生母,他也是不缺爱的。
不缺爱的孩子就不会把爱寄托在没有感情的人身上。
而且他受的是正统教育,他受过太后真心疼爱,并不在乎其他。
延续父皇的做法,更是徐九祥觉得正确的。
现在有人说,他错了。
因为他错了,所以才会让暖冬出来。
所以纪炀提前预防病虫灾。
身边人刚要说话,徐九祥冷笑:“借着上苍来降罪于朕,降罪于纪炀,是吗?”
伺候的内侍从未见过皇上这般冷笑。
他印象里的小皇帝,总是温和,谦逊。
帝王一怒,勤政殿自然跪倒一大片。
徐九祥坐在龙椅上,脸色并不算好。
“宣纪炀。”
纪炀很快进宫,在他也听到传言的时候,就知道皇上要见他。
只是没想到,徐九祥看到他,眼里竟然有些泪光,随后很快隐去,开口道:“近日之谣言,冲着你我。”
纪炀叹口气。
刚过十八的皇上,确实难免为这种事生气。
毕竟把天灾归结于一人身上,很少有人能扛得住这种压力。
但能迅速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症结,也算不错了。
这件事,确实冲着他们。
准确说,冲着他们查土地,查粮仓。
纪炀拱手,认真道:“皇上,臣有不同看法。”
见皇上点头,纪炀继续道:“他们着急了,正说明我们作对了。”
“若我们做的事,不痛不痒,那他们就不会以此反扑。”
“如今要面对的事确实很多,但多,就怕了吗?”
纪炀越说,徐九祥表情越轻松。
对啊。
那些人为什么着急,为什么急哄哄推他的生母出来。
不就是因为他们做的事,让这些背地见不得光的人着急,生气,从而昏招频出。
他们越这样。
自己等人就要越不在意。
但不孝这个名声,还是太过骇人。
“纪大人,可有什么解决方法?”
纪炀善智谋,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
纪炀却反问:“敢问陛下,道家老子有一法,您可知?”
“顺其自然?”
“对,就是顺其自然。”
如今暖冬初现,这些人便迫不及待出来。
因为他们怕,怕错失“暖冬”这个天灾之名。
所以不如顺其自然,看看老天到底给个灾年还是给个丰年。
给个正常年份,那他们那些谣言自然不攻而破。
倘若真碰上灾年,他们提前准备,自然会减少许多损失,不是真的束手无策。
纪炀继续道:“如果按照他们的步伐,真的去解释这件事,真正陷入其中。”
“那带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他们总能提出无数借口跟诽谤,而我们,总不能把所有精力放在跟他们缠斗上。”
“不如顺其自然,让老天给我们出题。”
“而不是等着他们出题。”
徐九祥觉得豁然开朗。
是了。
他们这些人散播谣言的目的,就是阻止他们年后进行最后的土地清查。
更是阻止深查下面粮仓。
真要为这些事伤神,那事情还做不做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
有工夫愁眉不展,伤心难过的内耗。
不如打起精神。
徐九祥这时好像才真的看出纪炀的一二分。
他从来都是不屑用谋略的。
都说他擅谋略,其实他所做的所有事,都会有清晰明确的目的。
从未陷入到真正无休止的政斗当中。
政斗,从来不是他的目的。
所以他在灌江府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用宗室的徐铭,到了汴京,文学士等人老实做事,他也从不针对所谓政敌。
连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跟金家争权的时候,他跟金家似乎又达成微妙的默契。
徐九祥更是明白,为什么父皇说纪炀可信,可尽信,但不忠心的原因。
有这样的臣子,他可能不会达到每一个帝王想要的忠心。
但帝王却可以信他,特别是想做事的帝王可以信。
他的目光,永远在承平国的山川河流当中,永远在庙堂之外。
如果用佛家的话来说。
徐九祥觉得,自己像是顿悟了。
“好,顺其自然。”
“所有人不敢做的事,我们敢做。”
“所有人觉得不能为之事,我们还要做。”
纪炀抬头,看着这个年轻的,正在迅速长成的君王。
外面许多人等着窥探的目光,等着皇上着急生气的目光渐渐失望。
之前还不是在生气吗。
怎么突然不气了。
纪炀到底说了什么。
他又想到什么方法来对付他们?
这才让小皇帝都不怕了?
肯定又有什么损招!
一时间,谣言竟然散了些,生怕这个时候起哄,会让局面更难看,会让清算的时候死得更惨。
这些人若是一拥而上,那他们跑得比谁都快。
要是让谁冲锋,这怎么可能。
因为不义聚起来的小团伙,逃跑的时候,总是更让人生笑。
这大概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不管他们再怎么愤怒害怕。
纪炀乃至皇上这边,依旧在做年前定好的事。
泰安三年,正月初。
承平国进行全国范围内最后的土地清查,中原一带,乃至辐射的一圈粮仓,全都要看到账本,看到粮仓。
被派出去的林启,叶锡元,韩潇,陈子云,庞家,穆家等等,赶在年都没过完,便已经出发。
更有先皇在的时候提拔的一众年轻官吏,他们被朝中忠心老臣带着,全都在路上。
但纪炀知道,这些人暂时被吓唬住,不代表还没消失。
这个冬天确实过于温暖了。
滋生土地里的害虫,也滋生朝中的害虫。
但不管这个天气要如何发展,他们该做的准备还是一定要做。
而这个温暖的冬天,还是有好事发生的。
林婉芸那边的培育青霉素甚至已经到了相对稳定的地步。
她所用许多工具,甚至跟现代较为简陋的实验室差不多。
当然,这实验室花费的金钱,说出来让人咋舌。
其中也有韩家韩大夫的帮忙。
估计再有一年半载,这东西就可以真正用到人身上,甚至是注射用。
纪炀对他们研究的进度已经看不懂了。
可知道一点。
这东西做出来,那婉芸就能造福全天下的人。
正月之后,又有许多消息传递过来。
北面被汴京杜家接手的屯青崖,又有派过去的新知府合力,再加上去年关市税偏向他们一些。
屯青崖已经被正式接手,卒伍已经被清查得差不多了,吃空饷确实很严重,地方的粮仓也空得差不多。
怪不得北面的“邻居”们敢对他们虎视眈眈。
杜家除了杜老将军之外,自己的儿子,以及两个孙儿也被带过去。
这才能迅速掌握情况,奏报里的详细经过,虽然没有纪炀在灌江府那般惊心动魄,可也是动了刀剑。
但想想杜家带回去的火炮,那什么刀剑都要变钝。
这算个好消息,留在屯青崖的前指挥使见此,就算再不甘愿,也没了翻身的可能。
谁能想到天降个纪炀,做出火炮这种改变战场的东西?
其他益宁府等地,已经按照要求开始修官道跟驿馆。
再有更多的粮食收获情况也传了过来。
江南江西一带比之汴京更适合种稻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所以送到那边的稻子,江南江西当中,除了最让人震惊的一亩七百斤之外,其他的产量基本都在五百五十斤往上。
这大大出乎众人的预料。
有些地方甚至能稳定六百斤。
仔细调查之后发现,除了良种的缘故,自然还有土化肥的推广,再有这些年里各处兴修水利的原因。
以后良种稳定适应之后,估计一亩七百斤不再让人震惊,而是属于平常。
这更是那些豪强大户们急着要良种的根由。
越是这种时候,纪炀越是不松懈。
不过还是有个消息,是能高兴的。
那就是正月二十六,玉敬泉就要到汴京了!
虽说他要先到吏部述职,但接下来肯定要来跟纪炀见面。
当初的,玉敬泉,凌俊鹏,卫蓝,那都是跟着他的人。
那时候为了他们更好的前程,纪炀只能让他们离开,但要说官场上的情谊,自然跟他们最是深厚。
算起来也有三四年没见了?
凌俊鹏自然还在做指挥使,只是不在灌江府,去了别处换防。
卫蓝则留在灌江府做捕头。
几人经常通信,对彼此近况都了解。
但通信跟见面还是不同,纪炀早早让人准备好院子,只等着玉敬泉过来。
别管背后的人为什么让他来,来就来了,至少升官了?
纪炀想的一直很开。
等见到玉敬泉的时候,见他依旧精神奕奕,别看五十多,但头发没几根白的,见到纪炀头一句便是:“知县大人,许久不见。”
在玉敬泉他们心里,纪炀还是那个知县大人,带着他们致富的知县大人。
不过以前带着县里,带着灌江府致富,现在是带着天下百姓一起。
纪炀也笑,听这个称呼反而还挺踏实。
韩潇自然也过来了,韩潇跟玉敬泉关系一直算不错。
当初纪炀“坑”他做事的事,玉敬泉总是在帮忙。
众人叙旧,最后自然又聊到背后让他带过来之人,纪炀心中已经有数,此刻并未说出来。
朝中翻来覆去,不就那几个老熟人。
等聊到应对之策。
纪炀只笑:“等着吧,今年暖冬之象到底有个什么结果。”
说到底,他们靠天吃饭,那些人也靠天闹事。
天到底给个什么情况不好说,但纪炀是不怕的。
玉敬泉摸摸自己胡子,笑着道:“放心,纪大人的能力,大家还不知道?”
“而且我从下面过来,路过的中原各地已经做好准备,纵然真的发生个最差的结果,咱们算是有准备。”
最差的结果,无非是蝗灾。
但时间进到二月,天气的异常似乎比想象中更要夸张。
进到二月,春雨只下了一两场,每场都不大。
到了三月,倒是有场暴雨,除此之外,连片乌云都没有。
此时,中原田地全都靠平时兴修的水利设施灌溉,可到底有顾及不了的地方,今年纵然种了良种的地方,麦子也是干瘪干瘪的。
放在下面管辖不及的时候,可能朝廷还不会那么快注意到灾情。
可从纪炀注意到暖冬之时,已经做了许多准备,各地的奏报自然如实且准确。
毕竟突然发生天灾,他们还想着为了政绩要不要瞒着,就跟很多年前凉西州雪灾一样。
现在早有预警,又早有准备,各地没了顾忌,自然能说就说。
甚至还盼着多拨点救济粮。
这甚至都不是后话了。
而是一场被他们看在眼里的灾祸就要发生。
冬日少雪,正月无雪,二月两场雨,三月一场雨。
各地不少龙王庙香火鼎盛,各地祈雨的活动也盛行。
依靠水利的灌溉,如今还能行,如果到了四月,五月,还是无雨,只怕附近河水,井水都要干枯。
毕竟再好的水利设施,也只是调节。
大旱这种事,就算放在有人工降雨技术的现代,那也是要看天时地利的。
何况现在。
满朝上下全在为这事奔走。
祈雨的法子想了很多,皇上也去祭祀过。
纪炀则在周边默默运粮,以及让各地先保证人的饮用水,甚至在商议移民的事。
中原人口本就过多,这几年的发展更是堪称拥挤。
土地承载不了那么多百姓的时候,流民跟不安就会增多,干脆借这个机会,迁徙一部分人去益宁府,去江西,去岭南。
以如今粮食会越来越多的情况,江南跟中原这块地,绝对会人口过多。
趁着旱灾人口迁徙,倒也能行。
可想而知,纪炀这事一提,身上诸多罪名又加了一条。
怂恿中原百姓离开故土?!
你安得什么心!
在去年年末暖冬事件时,那会流言四起,甚至直指皇上。
眼看皇上不接招,纪炀也很淡定,那些人以为他们有什么招数,气势也就低了。
随着几个月的无雨,谣言瞬间卷土重来,来势更加凶猛。
还是那一套,天降罪责,都因为承平国的不孝之风。
皇上不敬生母。
臣子不敬生父。
所以老天爷不给下雨。
除非罪人们诚心悔过,这才能行。
京中假借儒释道三家之名,更是说的有鼻子有眼。
皇上那件事他们都知道。
臣子又是谁?
臣子不敬生父?
自然是纪炀。
纪炀自从回到汴京,亲弟被赶出汴京,亲爹被送到庄子里,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伯爵府。
这种骨肉相残,不敬父亲的人,怎么不让上天震怒。
还有人亲耳听到过,说他爹其实很想回伯爵府住,还跟纪炀商量过,却被他断然拒绝。
要知道这是伯爵府!
却不让自己爹住!
有这样的人吗?
这种逆人伦大道的行为,但凡懂礼的门户都可以指责唾骂。
谣言四起,比之前更要凶猛。
也露出真面目。
之前说皇上不尊生母,就是为了引出他不尊生父。
毕竟皇上性子好,他们只是“威胁示警”而已。
而自己,才是他们欲除之而后快的人。
上次没理他们。
这次明明中原各地干旱,他们还在说这些乌七八糟的。
随着四月到来,天空还是滴雨未下。
朝中让皇上跟纪炀去请罪的消息更甚。
纪炀安排第一批灾民前往岭南后,看着文书上定下的,必须沿路开仓放粮,借官道让百姓通行。
这样既能让迁徙的百姓少受苦,也能最大限度保证沿途各地的安全。
其中事情之繁杂,让纪炀及手底下的人忙到连轴转。
忙完之后还要看看这个谣言。
看来这些人是要先逼他,然后再逼皇上。
让他们认错,让他们承认如今中原无雨,是他们的过错。
一边是繁重的公务,一边是无形压力的威逼。
看看这些人,在下面的时候,还是明刀明枪的恶意。
到汴京之后,这些人的手段显然高出不少。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纪炀身边做事的一个官员,也就是去年的状元,竟然掩面哭了起来。
纪炀惊奇,见他哭得实在伤心,反而笑道:“怎么哭了?”
这个状元看向纪炀,见他丝毫没有疲惫,甚至还带着笑意。
“这些人,丝毫不知道纪大人你为天下百姓做了什么,他们只知道争权,只知道一己私利。”
“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原的干旱吗?就不怕百姓死在这场灾情里?”
状元的话,既带着愤怒,也带了悲悯。
更说出身边其他翰林想要说的话。
凭什么好人在背负这么多,恶人却在背后使阴招。
纪炀看着他们,笑道:“明天,明天让你们看出好戏。”
“他们不是说我不敬生父吗?”
“明日我的好父亲,可是会主动上朝的。”
状元不哭了,眼神更是疑惑,其他翰林也一样。
纪炀挥挥袖子,挑眉道:“今日不公务了,等着看好戏。”
看来,很多人心中的郁结要消一消,不然怎么能更好做事!
纪炀啧啧几声。
大家还是见的世面太少。
明日,就让他们看看,他的好父亲会怎么对付这些人。
纪炀说不公务,还真不公务了,直接坐车出了汴京,到了庄子。
说这是庄子不如说是个较为豪华的大宅院,纪炀进门便把纪伯爵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中拉了出来。
待这位纪伯爵醒了之后,纪炀自然跟他深谈一番。
等纪炀离开,他的好父亲已经清醒,看着纪炀背影半晌没说出话。
四月十五,早朝上吵吵嚷嚷,一会是旱灾,一会是天降罪责。
等照常说到纪炀不尊生父的时候,纪伯爵脑海里闪过昨日听到的那些话,立刻大喝一声:“谁说纪炀不尊敬我!”
这声音洪亮,让朝中寂静片刻。
徐九祥,状元,以及那些憋屈的翰林们,再有那些扇阴风的,齐齐看过来。
等会,纪伯爵不是一向不上早朝,今日怎么来了?
而且他说的话,丝毫不是指责纪炀?
有人赶紧问道:“他都把你赶出伯爵府了,难道还不是不尊你?”
“对啊,我们在帮你讨回公道。”
“纪伯爵你别怕,我们帮你做主。”
“等纪炀认罪了,你就有一个听话的好儿子了。”
“是啊,人伦之道,谁敢违逆!”
还人伦之道。
当他纪伯爵傻吗。
把纪炀定罪了,他家怎么办?指望他?
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拿他做文章处置纪炀?
他才不做这事!
纪炀依旧淡定,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而周围翰林们却发觉这出戏有多妙。
纪伯爵生怕这些人给纪炀定罪,毁了他家的前程,毁了他接下来的享乐,立刻道:“我儿,对我孝顺有加。”
“住到庄子,那是我想住,外面风景秀丽,远离城内的污浊之气,跟纪炀有什么关系。”
“你们这一个个人,家里子弟哪个成才,竟然指责我纪家。”
“你,你小儿子不是因为一个娼妓闹着要分家?”
“还有你,你爹还在老家呢。”
“你家孙子,是不是害的兄长残疾?”
“一个个家里多少事,用得着来说我家!”
“我告诉你们!我儿!纪炀!天下第一大孝子!”
“我家,比你们谁家都要和睦!”
周围人纷纷噤声。
人家爹都说儿子孝顺,他们还能说什么。
不过纪伯爵这模样他们算是认识了。
想武侯是人物,纪炀更是英才。
怎么偏偏他这么无耻。
也就是场合不对,若要纪炀说,那无耻对无耻,岂不是刚刚好。
这种胡搅蛮缠的人,就要胡搅蛮缠的人对付。
他可早就知道纪伯爵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要不耽误他享乐,那什么都好。
耽误的话,他必然跳脚。
这些人只觉得自己跟纪伯爵是一体。
怎么就没想到,纪伯爵才是要依附他的人。
来找他的麻烦。
绝对错了。
纪炀对自己手下翰林抬抬眼。
怎么样,消气了吧。
消气了赶紧干活吧。
赈灾,救济,哪个都不能少。
既然干旱已经成定局,他们这些人必然会倾尽全力减少损失。
让更多百姓活下来,才是他唯一的心愿。
至于这种唱大戏的局面,还是交给无耻之人吧。
朝中不少人看着纪炀淡然轻松的表情,甚至有些恐惧。
难道,他真的就扳不倒?
他真的就能如此坐得住?
纪炀对这些人反而微微一笑。
也就是腾不出手收拾你们,等这次旱灾结束,咱们再来一点点算账。
这会,还是先给他干活吧。
不喜欢他?
不喜欢也要干活,哭着也要做事!
韩潇瞧着,又想想自己当官的经历。
怎么办,好像自己就是被这么卷起来的。
不过立场转换,看着怎么那么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