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之时,涪州通仙楼,一位二十余岁的白衣公子正坐在靠江的一桌,久久举着空杯,似乎在欣赏江景,又似乎在沉思。
这时候酒保敲了一下锣,对座中众客朗声宣布:“我通仙楼历史悠久,历代东家都是文人雅士,喜好诗词歌赋。文人墨客常聚于此,豫章先生(黄庭坚)都曾在本店题字。东家有言,客人每作诗词一首俱可赠酒一壶。若是上上之品,倘肯留下墨宝,本店将裱糊于此,另有巨额馈赠。”
那白衣公子见酒店墙上竟真有黄鲁直的墨宝,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迹。此时便有书生开始吟诗,但多是些俗作,不过骗壶酒喝而已。
白衣公子想起近日游历武陵桃花源,看兵乱过后、满目苍凉,此时见滔滔江水,更是颇有感怀。叫酒保拿了文房四宝,笔走游龙,写下了一首《临江仙》: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花流水潺潺。
可怜仙契剩浓欢。
黄鹏惊梦破,青鸟唤春还。
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
玉人何处倚阑干。
紫箫明月底,翠袖暮天寒。
店东家也凑过来看了此词,大声吟诵,周围通文墨之人大声叫好,其余人等也怕被人看不起,自然跟着叫好。这偏远山城,出一首好词不容易。何况这武陵山桃花源正是附近名胜,如此应景,店家正欲宣布今日这头彩归了此公子。
忽然座下又一位身形高大的公子站了起来:“小生也有一词想献个丑!”说话之人正是欧阳潇潇,好不容易又有背诗的机会了,特别还在自己这位美丽的师姐面前,那必须得显摆显摆了。当然他不敢拿文房四宝,因为他的字在这个时代实在是见不得人。
只见他朗声说道:“这位兄台写了一首《临江仙》,那小生也吟一首《临江仙》吧。”
于是一边踱着方步,一边摇头晃脑地吟了起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曲吟罢,满座皆惊。那位白衣公子所作之词是伤春悲秋,感叹世间繁华易逝,颇有晏几道之风。而这位身形高大的公子词却是高洁、旷达,令人荡气回肠,不输苏东坡之气概。
郭襄也惊呆了,虽然她素喜武学,对文学一道只是马马虎虎,但在母亲的熏陶下这点鉴赏水平还是有的。听得这词比起父亲喜好的辛弃疾似乎都不输半分,暗自对这位师弟刮目相看。
店东迎上来对欧阳潇潇抱拳说道:“公子此词沉郁悲壮、慷慨激昂,仅凭此词当可留名青史,不知公子高姓大名。”欧阳心中洋洋得意,却是假装谦逊:“无名小辈不足挂齿,小生复姓欧阳,名潇潇。”
店东满面春风,拱手道:“不知公子可否见赐墨宝,裱于小店,当令小店蓬荜生辉。”欧阳答道:“某不会写字。”这话一出可就尴尬了,能吟诵出此等千古名篇,却说自己不会写字,谁信啊。
欧阳见店东面色难堪,着急的说:“小生的字真的很难看,东家不要难为我。”
旁边那白衣公子上前一揖,说道:“欧阳公子若不嫌弃,小生愿代笔。”欧阳正不知道怎么找台阶,赶紧说道:“如此多谢仁兄!”
店东见是这位白衣公子,连忙说道:“公子的词也请见赐。”
那白衣公子哈哈一笑,将刚才写的词揉成一团,说道:“欧阳公子珠玉在前,小生岂敢再露丑。”
说完就铺好宣纸,提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了那阕《临江仙》,他记忆力也是甚好,仅听一遍便一字不差。
店东吩咐人换了一桌酒菜,并拿出一小锭银子给欧阳以作酬谢。欧阳也不拒绝,欣然收下招呼白衣公子同桌而饮。
白衣公子又拱手自我介绍:“小生姓张名弘,保州人士,游学四方来到涪州。不意竟遇兄台如此大才。”三人寒暄,郭襄也是豪爽江湖儿女,也不忸怩,作了自我介绍。这张弘或许不知道郭靖与郭襄是何关系,并没有吃惊。
这白衣公子真名其实叫做张弘范,出身河朔地区的汉人世侯家族。河朔地区为金国所占日久,汉民也自认金人。蒙古灭金的时候其父张柔曾组织地方武装抵抗,后投降。这张弘范虽是汉人,但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归顺了蒙古。
张弘范在张家诸子中天分最高,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早年师从大儒郝经,文采出众。又得蒙元高手霍都指点,武功在诸子中也是最高。
十八岁上下,全真教教主李志常起兵反蒙,他就跟随父亲前往平乱,却遇到一桩天大的机缘。
当日,他与全真教道兵激战,部队被冲散,几名全真高手对他紧追不舍。他仓惶之中,跌入一汪水潭。追兵渐近,他也不敢露头,只得深潜。哪知水下的潜流竟把他冲到了一个甬道。
张弘范爬上甬道,只觉得像是一处墓道,四通八达。胆气颇壮的他也不惧怕,只留下记号四处乱转,竟给他误打误撞进了一个墓室。他见到几口石棺,却是空空如也,既不见殉葬的财宝,也没有骨骸。他仔细搜索发现棺材盖内侧竟刻有十六个大字:“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后面是一行行小字。
他知道王重阳乃是全真教创教真人,这后面的小字必是练功秘诀,当即仔细辨认,牢记于心。出墓之后,他潜心研究终于悟得这是一门高深的绝学,但他并不知道这就是当年江湖人士为之癫狂的《九阴真经》,只不过这只是一本残卷。
数年的潜心修炼,张弘范将所学武功融汇贯通,已然大成。曾与蒙古境内的江湖人士多次交手,无人能敌。虽然仅仅二十出头,但隐然已是蒙古年轻一辈第一高手。
这次,正是他父亲派他前来与程聪交涉,却不料频生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