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盛夏,某日,刘某夫妇骑着小三轮去果园。经过村中心的老榆树,热情的和榆树下乘凉的村里人打招呼,村里的人也都热情的回应着。
不想等刘某夫妇俩行远,麻子脸就朝地上吐了口痰骂道:“得意个什么劲,不就是有两个臭钱吗!”
有一人马上附和道:“就是,占着我们的地,发了财!现在比我们过得都好,要我看就应该把他家的果园分给我们!”
这人这么一说,其他的人就更来劲了,呼啦啦的站起来说道:“平分!平分!”
麻子脸看这情景,看了一眼端坐的王太公说道:“太公,你看这事能办不?”
王太公睁开养神的眼睛说道:“我老了,现在是你年轻人的事世,能不能办,你自己琢磨。”末了又添了一句:“一村人都是你的后盾!”
第二天晌午,王二杆进了果园,就远远的叫道:“刘哥,刘哥。”
刘某正给果树修剪枝条,他回头看了一眼说道:“二杆呀,你先到房子里喝茶,等我把这个树剪完就过来。”
王二杆急道:“等不急,那边的三蹦子有问题,让你过去给搭把手。”
刘某说道:“那走。”说完就放下大剪和王二杆出了果园。
这是辆老式三蹦子,车厢翻起,底下撑着两木棍子。麻子脸远远的看见刘某就热情的打招呼:“刘哥,听说你懂机械,你给看一下到底咋回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不行了。”
刘某上下看了看,试了试三蹦子说道:“应该是下边有什么问题。”
麻子脸忙说道:“刘哥,你给修一下,我们都不懂。”
刘某回答道:“没问题。”说完用手试了试两侧的木棍,然后就钻到车底。他挪到位置上,就见车底贴着两张东西,感觉怪异,像是什么符咒。他用手摸了一把,手上沾了些红泥。他感觉不对,急忙想要爬出来。
但就在这档口,麻子脸和王二杆却同时踢掉撑着车厢的木棍,车厢就这么直直的压住了刘某。
刘某痛苦的审吟,苦苦哀求让他们把车厢抬起来,旁边站着的四人都无动于衷,就那么静静的看着他。
等到刘某出的气多,进的气少时,忽从旁边涌出来四五个小孩。这几个小孩也同麻子脸们一样,静静的看着压在车厢下的刘某。
等了片刻,其中一个胖小孩转头对麻子脸竖了个大拇指说道:“麻子叔,高!”
麻子脸气的踢了胖小孩一脚说道:“跟谁没大没小哩!小小年纪不学好,跟谁学的,给别人起外号。”
胖小孩委屈道:“麻子叔,我不敢了。”
麻子脸又踢了胖小孩一脚说道:“还叫。”
旁边的王二杆拉了麻子脸一把说道:“你跟个娃计较啥哩,先办正事要紧。”
麻子脸看了一眼胖小孩说道:“以后再乱叫,踢死你个碎崽娃子。”说完就蹲下身来在刘某鼻子下试了试说道:“死透了!”
几人掀起车厢,把车底的符咒撕了,又把木棍折断仍在一旁,最后吩咐胖小孩,去刘某家里报信,说是刘某修车时不小心被车压了,让刘妇过来。
刘妇过来时,这里已经围满了村里人。刘妇趴在刘某身上豪豪大哭。村里人在旁边是七嘴八舌,纷纷谈论事情的经过。说是刘某经过此处看麻子脸在修车,说是他能修好,最后议定修好三十块钱。不想刘某修车时撑车厢的木棍折了,压死了人。村里人说的有鼻子有眼,起初刘妇也有些疑惑,但说的人多了,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
王二墩他妈心眼多,上前扶起刘妇劝道:“命该如此,你还要好好的活下去。咱两家是对门,你有啥困难尽管来,我也会让二墩常去你屋里照看一下。”
刘妇悲从心中来,只叫了一声:“大妈!”就昏死了过去。
此事风平浪静,但总有风言风语传出。老刑警得知后,来过一回,问了些话。但人早已下葬多时,村里人都口径一致,最后只得作罢。
这之后,王二墩就经常去刘妇屋里,死皮烂脸,说些话,做些活计。刘妇对王二墩无感,但她脸皮薄,不好闹翻,只是推三阻四的应付着。
王二墩无计可施,只得请老妇出马。一日,老妇来到刘妇家里。坐定喝茶,喝了一杯,再续一杯。忽的抬头说道:“娃子呀,你看你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得赶紧再寻个男人,青春耽搁不起!”
刘妇又羞又气只说道:“大妈,这说的是什么话。我现在就好着哩,我有我娃子就行了。”
老妇吃了个闭门羹,也就直接了当的说道:“你看二墩经常来你家帮衬,村里也都传开了,说你两关系好。二墩这娃心眼好,心地善良。跟你又一般大,正合适。”
刘妇听了这话忽的站了起来说道:“不知道是谁乱咬舌头,我家人现在尸骨未寒,我咋能干出这事!大妈,这话你以后不要再提,也不要让二墩再到我家来,我耽搁不起你娃。”
老妇听了忽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脸上一阵红一真白,最后只说道:“我娃也是个实实人,给你屋干了活计,不能两手空空,让村里人笑话。”
刘妇只说道:“你看给多少钱合适?”
老妇盘算了一下说道:“一天算三十,最少有个八九天。”
刘妇进屋取了取了三百块钱说道:“算三百,多出来的算是我的感谢费。”
老妇拿了钱出了门,从此以后村里传出闲言,说是刘妇克夫,还给其取了个外号叫“刘扫把”。更有些胆大一点的孩子,会直接在刘妇背后朝其大喊:“刘扫把。”
刘妇至此非得必要也就不再出门了,还在家里养了条大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