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人间的病房,大医院床位紧张,出院一个病人,立刻有病人住进来。
朱连志客套的和各床病人、家属打着招呼,到这个病房的都是同一种病,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临床是一位中年女人,看精神状态特别好;另一张床上的病人正挂着点滴。朱连志很快和大家就熟络了。
中年女人快言快语:“我下周也出院了,这几个月成天躺着,胖了得有10斤。”
一定是看到自己上床小男孩出院,女人羡慕了。朱连志想。
其实,如果知道小男孩出院的真实情况,她就不会这么想了。
因为,就在这不久后,从医生那听说,小男孩已经去往没有病痛的另一个世界。
医生说的很平静,在这,因为职业,看惯了太多的人来人往,生老病死。
第一天住院,大姐怕朱连志心里有负担,一直陪着他。
天已黑了,还下着小雨,朱连志催促姐姐回家,他送姐姐到外面坐车。
一场秋雨一场寒,往住院部走时,朱连志打了个寒颤。
第一个疗程还算顺利,没有异常反应。第二个疗程开始,看着大姐送过来的饭菜,朱连志就有点吃不下,只觉得胃里翻滚,一直干呕。
原本大姐白天陪着他,现在担心弟弟身体吃不消,晚上也留在医院。
“大兄弟,不管啥样,你都得吃东西,肚里有食才有精神。”临床女人说。
大姐朱连欣知道这是化疗反应,真恨不能替弟弟受这份罪。
朱连欣守着弟弟,又喂饭,又递水,不时拍打着背部。
不到一周,朱连志就仿佛跌到人间炼狱,脾气也变坏了。
刚住院,朱连志不知道该怎么和王桂云说,他对媳妇的担心胜过对自己的担忧。
他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姐姐。
现在姐姐看着短短十几天被病魔折磨的不像样子的朱连志心痛不已,背着朱连志没少流眼泪,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弟妹说。
住院期间,护士每天重复的为朱连志量体温,血压,定期的抽血验指标。医生每天早上都要来查房。每次朱连志都想听到医生说,恢复的很好,很快。
可每天,只觉得医生脚步匆匆。
朱连志心情很复杂,刚住院时扬起的希望被一点点的磨灭。
他问过医生,整个疗程治疗下来得上万块钱,还不一定能治好,现在又遭这么大的罪。
晚上,他难受的睡不着,辗转反侧,让姐姐扶着到走廊坐会。
“姐,不治了,回家吧,这要治不好人财两空,给桂云扔个烂摊子,她和两个孩子可咋活。”他想放弃了。
这些天的压抑,大姐朱连欣瞬间泪崩,姐俩抱头痛哭。
“你不能这么想,医生说了这是化疗反应,挺过来就好了,想想老婆孩子你也得坚强”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化疗朱连志有自己的了解。当时信心百倍,没想到这么快就想当逃兵了。
临床大姐看出朱连志心思,也出来劝说:“我当时反应比你还严重呢,简直是扒了一层皮,这不坚持过来了,坚持才能胜利。”
病友的话比朱连欣的劝慰管用。
朱连志需做四个疗程的化疗,看病情控制程度再考虑其它治疗方式。
两个疗程下来,朱连志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人也更虚弱了。
看着弟弟日渐消瘦,胃口也越来越差,每吃一口饭,翻天覆地般,意志和药物在朱连志身体里做着激烈的斗争。
朱连欣变着样给弟弟做吃的,除了吃饭时强迫弟弟多吃,贴心的照顾,也无能为力。
一个月熬过去,已经化了三个疗程,再次抽血,结果很乐观,但朱连志体重降了很多,原本150斤的汉子现在瘦的让人心疼。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情绪的好转,朱连志气色逐渐好起来,每次不用姐姐操心,自己强迫自己多吃东西。
临床大姐出院了,临走时还嘱咐朱连志坚定信心。
马上住进了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儿子陪着。
看穿着家庭条件应该一般。在这里没有门第观念,多好的家庭也架不住疾病的拖累。
朱连欣白天医院家里两头跑,一日三餐都是在家做好拿过来,为保证弟弟的营养,她一天奔波数次。
看着弟弟一天天逐渐的精神,朱连欣也不觉疲惫。
临床老太太儿子连续几天都是每餐买些馒头、粥和咸菜,这样下去怎么行。
大姐找机会和老人儿子说“老人是需要营养的时候,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低,会带来很多问题。”
“大姐,谢谢你。我也知道,但没办法,为了给母亲治病,已经家徒四壁,还欠了很多外债。”这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因病致困,因病致贫,比比皆是。
此后,朱连欣每次做饭都多做一份,带给老婆婆。
不久,母子二人也出院了,他们实在没钱交住院费。
四个疗程结束时,医生对朱连志各项指标数值很满意,可以出院。
住院三个多月,花了将近七千元。朱连志带的两千元还剩五百多,其它都是姐姐拿的。
要不是姐姐资助,朱连志也治不起。
姐姐为他付出的太多了,朱连志心里感激不尽。
11月的北方进入冬季,外甥和外甥媳妇给朱连志买了好几件冬季的衣服,给舅妈王桂云也买了。
晚上朱连欣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一样的吃食在不同的环境里能吃出不同的味道,这餐饭,没有医院消毒水的味道,这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味!
朱连志最爱和姐夫聊天,姐姐在姐夫一穷二白的时候嫁给他,又在姐姐的支持鼓励下读完大学,分配在铁路局工作。
朱连志羡慕姐夫的学识和见解,啥事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科学种田的观念就是姐夫灌输给朱连志的。
姐姐和姐夫刚结婚时,姐夫对还是青年的朱连志说:“人要干啥琢磨啥,你知道你应该琢磨啥吗?”
“我一个种大地的有啥琢磨的?种地谁不会,有种子就能种出庄稼。”
“你想想,为啥同样种一亩地花生,有的产量500斤,有的产量1000多斤?”
朱连志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产量差一半,算经济账,收入也差一半呢。
此后,朱连志就用心琢磨种地的事,越琢磨越想琢磨。
高兴,朱连志陪姐夫喝了几口,也感悟人生无常,鬼门关走过一遭,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