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学费张绯领着张雯雯进了供销社的门。
站在前台的女销售员正打着毛线,看见人进来眼皮都没抬一下。
“姐,”张雯雯扯了扯自家大姐的衣服:“咱来供销社干嘛?我们又没票。”
张绯没说话,她看了一圈,视线划过好几次学习文具区,可是这些东西都得要票。
可是就像张雯雯说的,她们没票,张绯只能挪开视线,从随身的篮子里掏出来一打鞋垫:
“同志。”
销售员看了眼伸手接过那几个鞋垫数了数,从柜台里找出六毛钱放在了柜台上。
张绯也没说话,小心翼翼把钱铺张开再叠好收进口袋里。
张雯雯看着钱来了兴趣,回去的路上一直缠着张绯问。
张绯也不嫌烦细细给她说:
“村里妇女赚钱的路子也就那么几条,比如做这种鞋垫子,一毛钱一个,队里还有草席队,我听他们说过,一张草席可以卖五毛,不过自己做工序太多了,像我和你二姐现在就是在草席队做,一般一天手快的话有个八个工分,手慢点也有六七个工分。
你个小孩子家家别一天天想着钱,好好学习,我们养得起你的。”
张雯雯别过脸。
不,她不能接受。
倒不是觉得被人养难为情,只是她没有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习惯。
人总是会变的。
今天她大姐信誓旦旦说会养她。
可后天可能她就会碰上个心怡的人,也许结了婚她还是会管她,可是生了孩子呢?
没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张雯雯唯一能相信的也只有她自己。
只是,想赚钱也不容易。
鞋垫子一个一毛,草席子也才五毛一张,而她既不会做草席,也不会纳鞋垫。
上辈子她学的是文科,唯一好一点的也就是她笔杆子耍得还不错。
张雯雯心里有了成算,虽然这个时候的文学作品要求比较严苛,但是只要还能写就不怕。
不过她不清楚这个年代投稿的规则,得找个时间去趟市里摸清楚底才行。
“大姐,”张雯雯接着问:“除了这些,咱们还有什么法子赚钱啊?”
张绯皱了皱鼻子:“除了地里的粮食,咱们家能卖钱的也就那三只鸡了,队上倒是多些,比如队里的猪,村里还有个池塘,等再过段时间会组织捞鱼,这些鱼卖了每家大概能分到几块钱,这个也说不准。”
难怪都说农民苦,这能不苦吗?
两姐妹去的早回到家的时候也才□□点的样子,张绯进了屋放东西,放完又急匆匆出来:
“走吧,屋里没人,我带你上草席队那去。”
村里编草席队的妇女不少,哪间屋子也塞不下这么多人,大家只能在外头做活,夏天一般是聚在村口的树下,冬天在晒谷场。
这一张席子五毛钱,做起来可不容易。
做席子用的是河边的芦苇,秋末冬初,村民会收割芦苇,这用来做编织的芦苇收割的时候很有讲究,要在适时收割,要在芦苇叶片干枯,茎干脱水变硬以后才是收割的时机。
若是收得太早,芦苇水分太多很容易发霉腐烂,可若是收收得太晚,过于干燥的芦苇干燥易断,同时极易发生火灾。
这个合适的时间,只能由村里有经验的老人来把握。
收割下了的芦苇要选过,提前一晚泡水,第二天早用石磙碾压,一般是一大片芦苇铺在地上,像碾压麦子稻谷那样。
但不同于麦子和稻谷可以用牛去拉,这碾压芦苇,只能是人上,因为牛蹄子会把芦苇给踩断。
这个碾压的过程要进行二三十分钟,累人得很。
不过这些苦力活妇女们一般是不干的,她们也没这个体力。
到妇女们手里的活,主要是破篾片和编织。
这两个也不是什么简单的活计。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不少,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来草席队做活。
原因就是手不够巧。
破篾片就是把芦苇破成一根根均匀的芦苇片,这一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草席的质量。
镇上供销社的人看了这么多货,眼都毒着呢,太差的货人家是不要的。
而且破篾片的时候得万分小心,这芦苇割手得很,万一把手割得太严重,明天可就没法来草席队上工。
但比起地里的农活,这草席队还算是轻省的活了。
不过这活也不是天天有的,每年能收上来的芦苇就那么多,她们忙上一个冬天,春天最多再折腾两三个月,就又得回到地里忙活了。
但能轻松几个月是几个月,左右这会是集体地,都是吃大锅饭,即使你不下地,地里的活照样不会耽误。
张绯到了地方,去跟计分员张叔打了声招呼,就挑了些芦苇,带着张雯雯跟张珍张阳坐在了一块。
草席队就是这样的,只要不耽误手里的活计,你想做什么都行。
不过拿芦苇回家编不行,这可是队里的财产,万一被私吞怎么办。
所以大家伙也只能在外头熬着。
不过都是做惯农活的,她们也不觉得苦,三五个相熟的坐在一块,干着活聊聊天,倒也还算惬意。
张阳看见两人过来,手里的活没停,嘴上打了个招呼:
“你们去还挺快啊,小五小六不在家吗?”
张绯摇摇头:“没见人,估计上山打猪草去了。”
村里的孩子除了三岁以下,不会走不会说话的,或者父母很宠的,一般到了四五岁就得帮着干活了,队里也还真有他们的工作。
像张绯说的,上山去打猪草,放牛之类的,都不是多累的活,工分也不高,一天多的五六个,少的也就三四个,但是聊胜于无。
张雯雯看着她们干活无聊,听到打猪草眼睛亮了:
“大姐,要不我也打猪草去。”
张绯想了下,没同意:“下午吧,等下午叫小五小六带着你。”
张雯雯没办法,只能继续在这给她们当小童工,她负责看着三个人的芦苇片,如果不够了她就去再抱些来。
可芦苇片也不会一直缺,抱过来以后她又只能看着三个姐姐忙活。
无聊,这可太无聊。
张雯雯的视线在人群里晃了一圈,忽地锁定了坐在一边拿着报纸看的张叔。
“姐,”张雯雯乐呵呵:“我去找张叔看报纸去。”
张绯看了她一眼没反对,也没问她能不能看懂报纸,只说:“去吧。”
“张叔,”张雯雯凑了过去:“看报纸呢?”
张叔看得正认真,让她吓了一跳:
“咋?你也想看?”
“我今个儿去镇小学报名了呢,”张雯雯找了个借口:“这不是准备去读书,想看看报纸熏陶下嘛。”
“嘿。”
张叔乐了,他是个好脾气的,听完张雯雯的话也没说什么难听话,只是把报纸斜了一点:
“你要看就看呗,不过可别碰了,我这可是借的,还得还呢。”
“借的?”张雯雯问:“谁的呀?”
张叔:“我堂哥家的儿子在外头当兵,他给寄回来的,说是要多读报纸,紧跟时事,你说说,当了兵他这以前大字不识一个的,现在也知道学习上进了。”
张雯雯:“可是…他爸妈应该看不懂吧?”
张叔:“那不是有我吗?我就负责念给他们听,顺便也能看看这不要钱的报纸。”
张雯雯动了心:“那我能不能厚着脸皮旁听啊?”
张叔想了下说:“去他们那可能不合适,但是以后你上学识字了看得懂了,我可以拿出来给你看看。”
张雯雯点点头,开始认真看报纸。
她对这个年代没什么了解,对于现在的思想文化也没了解,再加上现在局势敏感,如果她想写小说,首先得了解这些东西。
要不然搞不好小说写完了,人也进去了。
本来她还在想要去哪了解,结果真的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简直没有比报纸更合适的东西了,重点是还能从报纸上看出点目前局势的情况。
张雯雯不说话了,张叔也就重新开始看报纸了。
张雯雯生得晚,她出生的时候早就流行电视手机那些了。
她就没看过报纸,这乍一看还挺有意思。
按照这篇报道的重要性来排列大小,就跟一个个方块格子似的,不过有些大点,有些长些短些。
他们俩看得正认真,旁边有个大婶注意到了张雯雯,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打趣了一句:
“你这小娃娃识字了吗?你就看报纸。”
张雯雯的眉头拧了起来。
她是真的很烦这些家住在海边,管得多,事还多的中年妇女。
张叔头都没抬,毕竟不是说他。
张雯雯报纸还没看完,也懒得理她。
可有些人就是不会看脸色,或者说她们看见了也装作看别人,只做梦想着全天下都要看她们的脸色咧。
“我说你个小娃娃,大人讲话你听不到吗?这哪家的孩子啊,这么没礼貌。”
张雯雯话里藏针刺了句:
“我还想问问您是哪家的长辈,这么大方?跟我一个五岁的孩子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