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郡,黄治接到了张虎、文钦他们的书信,兖州各地已完全落到了黄治的手中,文钦、文鸳、文鸯,则带着大军赶来支援黄治,张虎和文虎则去了沛国,要把那里的最后一点曹操守军给剿灭,之后,整个豫州便都落到了黄治的手中。
点了点头,黄治很满意他们的安排,现在兖州和豫州全部落到了他的手中,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休养兵马,然后让兖州和豫州的民心彻底的向着自己,之后再考虑下一步进军,是先攻打荆州,还是司隶州,或者江东等等。
不过,眼下还是要把收服的城池里的事情给处理了,不能够留下一堆烂摊子,芝麻绿豆的事情太多了,就会产生内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内忧不除,又怎么能够安心的去开疆拓土?
黄治把在汝南郡的所有参军和将军都叫到了自己这里来,将文钦和张虎送来的书信给他们看了一下。
现在兖州城已经全部落到了自己的手中,豫州也只剩下沛国的守军还没有剿灭了,剿灭了之后,也全部落到了自己的手中,所以下一步还是派人去处理那里的民生事务。
法律条令都是按
照其他各州郡的来,只要拿着法律的书籍去上任就行,改革也是如此,但是处理民生这种事情,必须由可靠的人负责,还有华夏的各种厂子,也必须由有商业才能的人去负责。
黄治让他们举荐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推荐,就只能从其他的厂子和办事处调人过来了。
工厂的事情,必须要有商业才能的人负责,管理民生的事情,也必须让勤快的人负责才行,不然的话,懒得像狗屎一样,都懒得动,他们又怎么可能会为人民服务?
不过有执法船的监督,倒是能够减少这些腐败无能的事情。
贾诩和司马懿都举荐了一些合适的人,黄悟等人也举荐了一两个。
黄治点了点头,让他们把举荐的人,明天都带来这里看一看,自己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考核,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够胜任这个职务,之后再委以重任。
贾诩和司马懿等人都举荐了一些人,剩下的人,黄治只能从自己的其他州郡调过来了,那些人的处理这些事务已经很久的时间,早就有丰富的经验了,所以可以调过来,重新建立新的事情,负责新的事务。
比如
华夏纸厂,可以从其他的华夏纸厂调有经验的人过来,到这里当厂长,把新厂子给办起来。
黄治并不会垄断所有的生意,因为也得让别人有一口饭吃,所以他只在每个郡设立了一个厂子,比如下面的县城,甚至镇上,可以有商家卖纸张等等物品,他们只需要在华夏纸厂进货就行,黄治不会从大到细统统负责,统统包办。
不然的话,每个小卖部都是他的,他得招多少人来打理这些事情?想管也管不过来。
工厂和去赴任的官员的事情解决完了之后,黄治要招来了执法团的总负责人,如今他的大军越来越庞大了,兵马城池越来越多,所以执法团的人需要再次扩建,才能够满足需求。
他命令执法团的总负责人,把执法团的人数扩充到一万五千人,这样可以解决就业,也能够让执法团的人监督各地官员和厂长的工作。
当然,执法团里面的人都要经过训练只有经过最终考核的,才能够派出去委以重任,不然的话,都要打回原籍,为自己的家乡,该干嘛干嘛。
执法团的人除了需要一点纪律性的基础训练,剩下的主要是要懂的
识字,懂的忠义仁孝之类的,都会给他们教导知识,学岳飞传之类的东西。
执法团的人考核,会由黄治亲自安排人过去,或是特种兵里的人,或是骑兵里的人,或是步兵里面的人,一切都说不准。
因为考核官要不了什么水平,主要是看看执法团里的学员,人品对不对。
考核内容都是由黄治出,只要他们去照办就行。
执法团的人解决了,黄治又把特种兵的大队长牛兴叫了过来。
自己的兵力壮大了,特种兵也可以扩容一下,扩充到三千人。
牛兴仍然担任特种兵的大队长,只是特种兵的人数,由以前的两千人变成现在的三千人,至于人数的挑选,由牛兴到各个兵种里面去选择,只要是合格的,就可以选入到特种兵里面。
黄治本来想让牛兴担任特种兵的大队长,再把三千的特种兵人数分成三个队伍,每队三千人,但是想想,还是算了。
三千人的队伍也不是特别多,集中起来也好管理,真的要在特种兵里面再分成几个小队伍的话,可以等以后人数再多一点,再来分成几个分队。
事情都安排妥当了,现在非常重要的
事情也需要商量,洛阳皇宫被迁到长安之后,现在又到了许都。
黄治不想定都在许昌,因为那是曹操的老家,如果自己不换地方的话,有一些老百姓说不定会睹物思人,到时候会给曹操翻盘的机会,所以黄治决定迁都。
洛阳是暂时不能够回去的,长安也不行,所以他和手下的文臣武将商量,迁都到哪里比较合适?
黄治想过后世的北京,北京在现在的广阳郡,但是广阳郡离边境太近,而定都北平郡的话,那里倒是自己的老巢,但是北平郡也不是太安全,主要是担心北方的游牧民族突然杀来,到时候天子落到了他们的手中就不好了,所以黄治必须选一个稍微安全一点的地方,暂时定都在那里,至于以后还要不要迁都,可以再做考虑。
“主公,我觉得渤海和河间郡都可以。”贾诩建议道。
渤海和河间郡都属于冀州,那里好像的确可以,而且,渤海国郡有张辽在那里打造水师,那个地方早已经稳定了,归属自己,有了水师驻扎在那里,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而且,黄治的政策也不差,让渤海国等地一片繁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