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都市言情 > 杰出媒体人 > 第4章 改革风暴来临,老编辑邓林准备投毒

第4章 改革风暴来临,老编辑邓林准备投毒(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民调局奇闻录 重生爆宠王妃太甜了 太子甚宠:太子妃超甜 空间也开挂:养的崽子不一般 鬼扯 师父,别打了,我只想低调 神玉 古之来者 重塑鬼主 人间天子

时间回到武阳大地震前一年的金秋10月。

刘平原从清水市副市长的任上调回报社做社长、总编辑。前任社长、总编辑年龄到了,正常退休。

48岁的刘平原,血脉偾张。

刘平原1982年2月从京华大学直接分配到清江日报,在经济部做记者。3年后,由于业务拔尖,被提拔为副主任,是特殊年代后进清江日报的大学生中第一位被提拔为中层干部的。上世纪90年代初,升为主任,后又调到时政部做主任,同时升任编委,90年代末期,升为社委、副总编,干了几年副总编,被调到地处省会的清水市,做了4年多的副市长。家则没有搬,仍住在报社。

刘平原分配到报社的第一年,同时分配来的一些大学生采写新闻练手都没有练熟的时候,便迅速上手,采写了《清水市火柴脱销原因何在》。这是一篇经典的新闻调查。当时主要还是计划经济体制。 采写这篇新闻的起因,是清水市火柴脱销了,市民意见纷纷议论纷纷。刘平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题材,一头沉下去,采访了一个星期,终于把问题搞了个一清二楚,原来并不是真正的火柴短缺,而是某些人责任不到位,导致了供应链的断裂。报道一炮而红,被评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问题也在报道出来后,很快便得到了解决。

京华大学一位著名的新闻学教授认为,这个报道有3大特点:一是有很好的新闻敏感;二是调查研究功夫不一般,材料扎扎实实;三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这篇报道,后被编入一部大学新闻专业的教材。

刘平原在超过20年的新闻生涯中,写出了相当多的优秀新闻作品,其中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两次,二等三等奖更是一大堆。

刘平原的第二个一等奖作品,是系列报道《富裕县的简陋县委大院》。一看标题便可以看出角度刁钻且正能量爆棚。这是他在做编委兼时政部主任时采写的作品。有评委后来爆料说,这个作品深受评委好评,全票通过。某位新闻界大牛评委甚至说:这个作品,就是在当年一等奖的作品中,也鹤立鸡群。

刘平原是奔做杰出媒体人而来的!

刘平原还以善写历史大散文著称,享誉全国,他的历史大散文收在一本厚厚的集子里,书名叫《大风起兮》,由京华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个集子在散文界有相当的影响。

刘平原在清水市副市长的岗位上也表现得很是抢眼。他负责城市建设管理这一块,同时兼管过一段时间的教育。

他的前任为了所谓的市容市貌,寒冬腊月里,不但把流浪汉等从桥洞里赶出来,而且,放肆将他们往城外赶。刘平原接手后,处理流浪汉等的作派与前任截然相反。在寒冬腊月里,不但不命人把流浪汉等从能遮点风避点雨的桥洞里赶出来,还派人到城市的各个桥洞等流浪汉聚焦的地方,动员他们到收容站过冬。收容站比之桥洞等地方,条件显然好很多的。对于不少怕不自由,不愿去收容站过冬的流浪汉等,则发给棉被和一些饼干一类的可以保存一段时间的食品。

他还在数个瑞雪纷飞的深夜,带头去查桥洞什么的,把温暖送给都市里那些最卑微但也最需要关心的人。

眼光犀利的新华社清江分社的记者得知此事后,进行了采访,写出了通讯《一座城市的温度》,感动了无数人。刘平原开始是不愿接受采访的。他不愿做事太张扬,引起同僚的嫉妒什么的。但拗不过记者的死缠烂打,同时,他也做过记者,知道记者的甘苦,体谅他们不容易,因之后来接受了采访。

他被称道的政绩还有不少。此前,清水市的城建也如全国大多数都市一样,这里那里到处拆房子建高楼大厦,还有,一条条古老的街道被扩宽,一些街道被开膛破肚拉直拉通。都市,这里轰隆轰隆,那里也轰隆轰隆,成了一个永久的大建筑工地。对古城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扰民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像永远也没有尽头。

到了刘平原手里,这事儿也彻底变了个样儿。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主要领导,改变了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古城核心区尽量少动,城区快速向四周发展。核心城区既有的重要商圈,不是强化而是弱化,而在周边新城区努力创建多个新的商圈。核心城区商圈弱化了,拥堵状况明显好转,而新商圈群的崛起,又为都市外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发展趋向于均衡化的良性循环。城市的整体发展不但没有放缓,而且是大大地加快了。这种发展模式被善于总结的新华社记者誉为“清水模式”,用大篇幅的报道向全国作了推广。

刘平原调回报社后,没有下车伊始即指手划脚,而是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毕竟离开报社4年多了,有些情况不是很清楚了。

一天,刘平原正在处理稿件,科教部主任苛国庆走了进来,递上了辞职书。刘平原与苛国庆与私交很好,问起原因,苛国庆告诉他,清江时报社长朱厚道近期多次游说,想让他去给他做副总编辑,主管新闻采编业务,年薪25万,待遇跟他现在的待遇比,翻了一番,他动心了,准备到清江时报干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对他的选择,刘平原表示理解。刘平原竭力挽留,并许下诺言,给他一些时间,他不仅能让他的年薪不低于朱厚道给的,还能让他大有用武之地,才能充分释放,如果做不到,到时再走不迟。苛国庆碍于刘平原的面子及他的许诺,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刘平原到任一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召开社委会,讨论改革问题。

总编室主任范大为列席会议并做记录。

会议室是新装修的,中间一个空心的长条型桌,两头是半圆形的,暗朱色的漆发亮。周围围着一圈皮椅,约有20张。再外围,靠墙又围了大半圈皮椅。长条型桌的空心处,特意放了4盆生机勃勃的美人蕉,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叶子,加上红得如火一样的大片大片的花儿,透出一些热烈的气氛来。第一圈进门靠讲台一头的位置,一般是一把手坐的。刘平原坐在这个位置上。

刘平原先让大家议一议要不要改革?

大家七嘴八舌议开了。

赵超群说:“我们这张报纸,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臭鱼烂虾爬上了版面,新闻却少得很,说得轻一点,是报纸可读性差,说得重一点,是老鼠药。我老婆就曾对我说,他们的同事,清江时报、清水日报来了抢着看,清江日报丢在那里,谁都不去看一眼。作为办报人,我们脸往哪里放?再不改革,完蛋了。”他的老婆在清水市委办公厅工作。

张火说:“老鼠药可以药老鼠,报纸没人看,卫生纸都不如。改,改得越快越好。”

社委们问题讲了一大堆,改革愿望迫切。

刘平原要求大家接着议议改革目标。大家觉得,扭转颓势,非常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改革目标,但议来议去,都不到位,刘平原提出将目标定为——办最好的省报。有人摩拳擦掌;有人担心目标太高,怕做不到,但刘平原没有让步的意思。

当下清江报业的格局是:清江日报社的清江日报及属下的清江都市报与省出版局办的清江时报、清水市委办的清水日报同城竞争。清江日报办得较为死板,缺少叫响的新闻,缺乏可读性,在与清江时报和清水日报的较量中,明显处于弱势,总收入、利润、员工年薪等重要指标,差距很大。清江日报的订数,多亏了各级宣传部门强制订阅,不然,发行会相当困难。报摊上的清江日报,根本卖不出去,而清江时报与清水日报则卖得比较火。清江都市报虽好一些,但与前两报比,也明显地处于弱势。

接着,刘平原说:“刚才,我们讨论了要不要改革及改革目标等问题,下面,开开药方。”

赵超群说:“我看,大幅度提高编辑记者待遇是主药。”

赵超群的本意不得而知,但这正中刘平原下怀。

也确实,清江日报员工的工资,是同城报业中最低的。据了解,他们人均年薪只有7.5万元左右,而同城的清水日报,达到了11万元,清江时报更达到了12万元。报社的效益比同城的两家竞争对象差了一大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员工提薪欠债较多!报社大报这一块,编辑记者有120多人,非采编人员70多人。总共大约200人。目前的年度薪金总额为1500万左右,人均年薪具体到人,大概情况是这样的:社长、总编辑20万元,社委、副总编辑17.5万元,编委14万元,部主任12万元,副主任10万元,编辑记者人均7.5万元,非报道部门人员人均7万元。

刘平原说:“大幅度提薪是主药,赵总说得非常到位。我觉得,大幅度提高编辑记者待遇,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稳定队伍防止人才流失,二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三是极大地激发编辑记者的工作积极性。”

对人才流失与吸引不到优秀人才加盟,以及没能激发现有人才的积极性等,大家忧心忡忡,觉得大幅度加薪,确是牵住了牛鼻子。

刘平原说:“近几年,由于比较待遇越来越差,我们的好些极为优秀的人才,被清江时报等媒体高薪挖走了,令人痛心。我来报社不久,便又有一位优秀人才,在对方高薪的诱惑下,向我递交了辞职信。我好说歹说,才暂时稳住了他。如果我们的待遇不能迅速大幅度提高的话,他还是会走的。”

有人问是谁。刘平原说,这是人家的隐私,恕我不能告诉大家。大家便不问了,各自在心里猜测着。

刘平原说:“看来,大家对大幅度加薪意见比较一致,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赵超群说:“我们的蛋糕就这么大,要拿出更多的钱来给员工做收入,有困难。我们可以走这样一条路子,精简30%左右的人员,然后大幅度提高在岗人员的收入。”

赵超群也是特殊年代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于著名的震旦大学新闻系,一毕业便分配来了清江日报,其资历,与刘平原半斤对八两,一点也不逊色。他的能力也不错,抓新闻是他的拿手好戏。只是,他的创造性才华远不如刘平原。赵超群也是以高中应届毕业生的资格考的大学,上大学时19岁,比刘平原大两岁。

省委如果不把刘平原调回来,从内部选拔一把手的话,他是很有希望的,李青春、张火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谈不上是他的劲敌。如果刘平原不社长、总编辑通吃,另配一个总编辑,那赵超群也是大有希望的。做二把手虽然没有做一把手爽,受制于人,但大小也是个正厅,结结实实上了一个台阶!

大家接着议。

精简人员,在许许多多单位,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谁碰这个地雷,谁就有可能被炸。有心计的改革者,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是不去碰这个地雷的。这个道理刘平原懂,因之他说,精简人员的事儿以后再说。

之后,刘平原丢炸弹了,说:“大幅度加薪,我非常赞成。我考虑了一下,能否加薪一倍,一步到位。”此事他早已琢磨好了。

众人哗然,质疑有没有这个财力。

赵超群也吃了一惊,但没有吭声。

刘平原提出了保障措施,报纸扩版50%,即每周扩版48个。他说:“我们现在的年利润,大约是5000万元,在同城几家媒体中是最低的。扩版50%,可以增加1.1亿元左右广告收入,除去成本,可增加6000万的纯利,支付增加的约1500万工资成本,还剩4500万。我提议把报社明年广告年利润指标定在9500万。”

刘平原不但有提薪百分之百的设想,还有年利润一举追上甚至超越同城对手的雄心壮志!

李青春颇为担忧地说:“胃口太大了太大了,简直是鲸鱼胃口,得考虑风险。如果哪个环节不到位,比如说,广告有限,收入没有预期的好,而成本又居高不下,那就会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到那时,你会很难堪的!”

赵超群很是兴奋,他说:“李总,总是这也担忧那也担忧,还能干成什么事?”

刘平原说:“李总说的也是我最担心的,为此,我觉得首先得把报纸办好,增强吸纳广告的能力。其次,应该公开招聘广告部主任,选拔最优秀的经营人才,签订责任状。广告超额完成年利润指标的,超额部分重奖,部主任奖5%,其他员工也有相应的奖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要有详细方案。”

看到刘平原说得滴水不漏,李青春知道刘平原可能是深思熟虑的,也就不说什么了。

分管经营的副社长李川则主张分两步走,先争取提薪30%至50%,这样财政压力更小一些,如果财力允许,到时再加到100%也不迟。

李川说的分步走的意见,刘平原先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他觉得不如一步到位,那样,更能产生激励作用,一鼓作气把报纸搞上去。

清江日报虽是事业单位,但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只要财力允许,大幅度提薪没有任何问题。

刘平原提出的提薪建议,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赞成的为多数。

刘平原说:“人尽其用,也很重要。能不能搞一次编辑部的大规模双向竞聘,中层及以下干部全部重新洗牌,将最适合的干部聘到最适合的岗位上。普通编辑记者也自由选择岗位,选择自己的头头;头头也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手下的员工,双向选择,并强化考核。广告部也纳入竞聘范围。”

赵超群说:“这想法好,能把合适的人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来。”

张火也说:“是个好办法。”

李青春说:“这个把戏怕不好玩,弄不好会出乱子的。”

李川说:“报纸要翻身,必然要有大的改革举措出台,竞聘还是有必要的,”

刘平原说:“竞聘要善待老编辑记者,人家老了,弄不动新闻了,一脚踢开,那不人道,也不得人心。50岁以上的老编辑记者如果没有聘上,一律由报社安排工作,一时无法安排的,薪水照发。”

大家都说这样好。而后议到了要有一个严格的考评方案。

领导活动、会议新闻报道是个老问题。

一些社委认为,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报纸形象,败坏了读者的胃口。

赵超群接口说:“我认为大家说得有道理,天天版面上充斥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读者厌恶。”

刘平原没有顺着赵超群的竿子爬,对这个问题,他已深思熟虑,他说:“我认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与重要会议新闻,不但不应该看成是我们报纸的负担,有丝毫削弱,而且应该看成是优势所在,大大地加强。我们现在坐在金山上而不识金山,而同城的清江时报等媒体,则削尖脑袋拼命想搞这类新闻。一些省主要领导的活动与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会议不让他们的记者参加,他们还意见很大,找人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说情。我们的问题不是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多了,而是我们没有把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报好,从中挖掘出富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来。”

还有句话他没有说,那就是这些不铆足劲报,那省委还要你这个报纸干嘛呢,歇菜去吧!当然,这话不便明说。

有人提出,应该把毫无新闻价值的臭鱼烂虾赶出版面,抓取更多的真正的新闻送上版面。大家都很赞成。

有人还提到了取消记者拉广告吃回扣的事,说这一方面腐蚀了那些码头好,有能力拉广告的记者,他们搞新闻报道心思不足,而挖空心思替广告主搞报道,以致广告新闻泛滥成灾。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其他没有拉广告便利的记者采写新闻的积极性。

之前,编辑记者拉广告,可得到10%左右的回扣。拉10万元的广告,可得到1万元左右的回扣。广告额打折多一些,回扣率则相对低一些。一些肥水码头的编辑记者,赚得盆满钵满,一年搞个几十万元,还是没有鸿鹄之志的。有夸张的传说说,某某记者用书包装回扣,书包撑得像胖猪崽一样。

还有社委提出来,能不能改变目前按部门划分报道区域,部门的编辑记者再分一条几条线的报道方式,每个报道部,确定两三个人跑日常的领导活动、会议等新闻,而其他的编辑记者则腾出手来,打破战线、部门杠杠,八仙过海,抢抓各种各样的鲜活新闻?

最后,刘平原交待范大为,根据社委会议的讨论结果,3天内起草一个报纸改革方案,交社委传阅审稿修改后,报省委宣传部并省委审批。

范大为是刘平原的死党,多年前关系就很好。

一个神秘人物的一个电话,把邓林招了去。

邓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清江日报社时政部工作,他内向,社交能力一般,智商也平平,不过,年轻时还是写过些有份量的报道的。但年过50以后,中老年病顽固地缠上了他,什么高血压,什么冠心病,什么糖尿病,一个也没有少,弄得很痛苦。更要命的是,他的脑动脉硬化严重,记忆力、思维都大不如前,再也难以采写或编辑出好的稿子。

他还是报社的老困难户,妻子蔡丽下岗多年,每月只发有很少的生活费。儿子才考上外省的一所二本大学。

按理说,穷人家的孩子应穷养才是,但偏偏邓林是个特别疼儿子的爸爸,他把穷孩子当富二代富养,别人家的儿子有什么,他也想给自己的儿子什么。别人家给孩子星星,他也想着给孩子星星,别人家给孩子月亮,他也想着给孩子月亮。儿子呢,也不怎么懂事,看着别的同伴有什么,眼馋,不时要这要那。他身上脚上穿的,都不是低档地摊货。别人有手机,他也要手机,别人有平板电脑,他也要平板电脑。

邓林自己有一个抽烟的习惯。他曾想过要把烟戒了,但戒了几次,最后都败下了阵来。也许,烟瘾,是他烧愁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吧。他那愁苦的灵魂,或许能从烟瘾的满足中飘出些许的快乐。不过,他抽烟从来不敢放肆,一般只买最便宜的香烟,而且,一包烟要均着抽两三天。如果放开来的话,他一天一包烟还少了。他抽烟时,为了多吸几口,烟蒂不烧到极致烤痛了手指,是决不肯丢弃的。

儿子上高中时,便在校寄宿,只有到周末,才回来一天,上大学了,只有放假了才回来。儿子不在的时候,他把生活费压低到了最低程度。他买菜,都是选择到下午下班后,这时,菜市场一些摊贩开始大甩卖,他则选中间最贱的菜买,花很少的钱便能买一袋菜。不过,儿子回来了,他便立即给买好吃的,生活水平一下从杨白劳升格为黄世仁。

前不久,儿子打电话回来,要钱买手提电脑,说是寝室里人人都有手提电脑,只有他没有,很不方便。邓林知道儿子还有个很没面子的理由没有说,但知儿莫如父,他能感觉得出来的。他丝毫没有犹豫,答应尽快寄钱给儿子买手提电脑。但凑来凑去,只凑了六千来块钱。本来,买一台很普通的国产手提电脑,六千块钱绰绰有余了,但儿子提出想买苹果或三星手提电脑,要万把块钱。他没有劝儿子降降电脑的档次,他想给儿子最好的。

也不知邓林与这个神秘人物谈了些什么,回来后,邓林心境越来越差,进入了抑郁状态。他想,自己也曾经有本事过,为报社写过不少有份量的报道,现在老了不中用了,他刘平原就想把自己一脚踢开,太绝情了吧!他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气愤。他到地摊上买了一包毒鼠某藏在柜子里,心想如果刘平原做得太过火,不惜与他同归于尽。他连步骤都想好了,先在刘平原的茶杯里下毒,他观察过了,那很好下手的,等确定刘平原被毒死之后,自己再喝下一杯毒水,一了百了。这个灰暗的世界,他没有什么好留恋的!

社委会一个星期后的上午9点钟左右,改革方案还正在社委间传阅审看,刘平原正在办公室审看一篇社论,突然,姚茜茜闯进来报告说出事了:老记者邓林倒在了办公室里!刘平原的办公室在2楼,时政部的办公室在3楼。

刘平原心里一惊,马上跟着姚茜茜咚咚咚来到时政部办公室。

邓林斜靠在沙发椅上,脸色惨白,显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口里的涎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额头上挂着细细的汗珠,右手捂着左胸口心脏的位置,人已半昏迷。

办公室乱做一团,但没有人去动邓林,因为大家知道,此时随便乱动病人,有可能弄巧成拙,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宋晓斌已分别拨了报社医务所与120的电话。

这时,医务所的谭所长旋风一样提着急救箱冲了进来。谭所长一看便知,病人很可能是心肌梗塞了。他很专业地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打开急救箱,取出硝酸甘油片,迅速往病人嘴里塞了一片。而后,嘱人帮忙,一起把病人轻轻地抬着移到了旁边的长沙发上躺着。谭所长毕业于清江大学清雅医学院,已在报社服务10多年,不仅医术好,而且很敬业。

这时,楼下传来了尖利刺耳的警报声,120车到了。等候在门口的由宋晓斌派出的记者,把扛着担架的急救医护人员引了上来。于是病人在做了必要的处理后,放上了担架,抬下楼,送上车,一路呼啸,直奔省会最好的医院清江大学清雅医院而去。谭所长随车而去。

旁边办公室的苛国庆闻讯也来了。

刘平原知道他跟院长很熟,忙交待说:“快给清雅医院院长打电话,告诉他报社一名记者突发重病,可能是心肌梗塞,正在赶往清雅医院途中,请他们急诊科做好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救人。我们随后就到。”

苛国庆立即拨了电话,按刘平原说的说了,并告诉院长,他和报社社长随后赶来。苛国庆长期搞科教报道,医院是他们报道的部门之一,久而久之,与清雅医院院长成了好朋友。

院长很买账,立即打了招呼。

清雅医院在报社的北边,离报社一站地,约1公里。救护车几分钟便到了。到医院时,病人已昏迷。

刘平原、宋晓斌、苛国庆等随后也乘车赶到医院。

权威的心内科教授杨明亲自接诊,他根据病情判断,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心肌梗塞,果断地在第一时间便打上了溶栓吊针。

苛国庆与杨明也很熟,他向刘平原介绍了杨教授。杨明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而后继续忙他的。名教授,矜持一点最正常不过了,如果过于热情,反而不正常了。他能来接诊,已是天大的面子了。像杨明这样的名教授,一般是不出面的,只有特殊人物如省级领导人等,才有可能享受到如此待遇。这一点,刘平原与苛国庆都心知肚明。

邓林的妻子蔡丽接到宋晓斌打的电话后,随后也赶了来。蔡丽在市检察院办公室工作。

后经心电图、彩超等检查,充分显示,病人系心肌梗塞。最后诊断,心肌梗塞。

刘平原与宋晓斌、苛国庆、谭所长守在急救室的病床边。

两个来小时后,邓林终于苏醒了过来。看着坐在病床边的刘平原等人,浑浊的老泪从眼角慢慢地滚了下来。护士发现邓林醒了对着刘平原等人流泪了,告诉刘平原他们,病人病情有了好转了,但还没完全脱离危险期,请他们到外面椅子上休息,以免影响病人情绪,造成病情反复。

刘平原等便出了急诊室,在走廊的椅子上坐下来。

又过了一阵,苛国庆对刘平原说:“刘总,你事情多,先回去,有我在,该做的我都会做的。万一有什么事,我会立即电话告诉你的。”

刘平原确有很多事等着处理。他叮嘱苛国庆等一番后,方才离开。

邓林的病迅速好转,4天后,转到了普通病房。

赵超群也到医院看望过邓林。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就邓林那脑子,能考上名校,凭的是苦读。

两个星期后,邓林便出院了,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医生开了医嘱:全休3个月。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暗夜潮涌 朕就静静看你们表演 夫君,给我贴贴 爆红,从正确使用黑料开始 绿茶女配有什么坏心思呢 恐怖游戏,但在酒厂 嫁给注定早死的反派 无限流,但当BOSS老师 普通人,但怪物之母 be小说求生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