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枣核形的耳坠,朱慈烽顿时灵感如同清泉喷涌而出。
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去找琴岛城的玻璃匠,开口便问,
“在欧巴罗有人用玻璃做笔尖吗?”
对于这种没头没脑的询问,不管朱慈烽满脸的兴奋,玻璃匠照实回答。
“笔尖?在欧巴罗大家都用鹅毛笔,您不知道比起毛笔来……”
对于他的解释,以及对毛笔的偏见,朱慈烽没兴趣听。
他收了脸上的兴奋之色,扮出将军大人的威严来,
“不必你说,我知道欧巴罗人主要用的是什么,现在给我做这样的东西!”
说着话他从怀中掏出张纸来,那上面画着一棵如同子弹相仿的东西。
不过它是玻璃的,而且看得出来,它上面的条纹在玻璃液还热着的时候进行了旋转。
因此它有旋转的螺旋形条纹,并且还有个圆润的圆笔尖。
摸出着下巴的红胡子,玻璃匠用思索的语气说,
“这……用铸造法的话……”
对于他的回答,朱慈烽并不满意。
他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应该会更加迅速且简单。
他先使用失蜡法取得精确的笔尖模型,然后加工成带水冷壁的两个半模。
将溶胶状的玻璃液滴入模具、加压,冷却后半模分开,就得到一个近乎完美的玻璃笔尖。
然后交给玻璃工匠,对笔尖进行细致打磨。
至于笔杆相比简单,不过就是个细细的适合握持的“木钢”管。
将笔尖装入“木钢”管里压实,就可以在管子中灌入靛蓝。
因为玻璃上那些细微的螺旋形条纹,墨水会慢慢自管子中渗出。
不至于一下渗出太多,造成钢笔“吐水”的毛病。
当这世界上第一枝玻璃硬笔完工,朱慈烽迫不及待的,展示了下他的硬笔书法。
幸亏当皇子的十年他没少练字,因此写出来的字虽不是龙飞凤舞,但也别具一格,很有气魄。
才在纸上写下蓝色的文字,突然一旁就传来夏芷嫣的叫声,
“呀,这……这是笔么,这笔尖真好看!”
此刻靛蓝的蓝色,正顺着螺旋形条纹缓缓下落,没有沾染墨水的地方,水晶玻璃绽放出首饰般,近乎璀璨的反光。
只看了一眼,夏芷嫣就被世界上第一枝玻璃笔吸引住。
“将军哥哥,这是你做的笔么,它……它真漂亮!”
看着夏芷嫣大眼睛里,对于玻璃笔尖毫无抵抗能力的喜爱模样。
心中一动,朱慈烽含笑把笔递到她手中。
望着她的大眼睛,欣赏着她绝世容颜的同时,语气中饱含感情,
“这是世界上第一枝玻璃笔。芷嫣这是送给你的礼物,以感谢你于将军府日日夜夜的操劳。”
“真的,这么漂亮的东西是送给我的么?”
大眼睛充满喜悦的看着朱慈烽,手紧紧握着那杆笔放在胸前,似是怕它突然飞走一般。
“哎,将军大人,虽然芷……蓉丫头替你管着将军府,可本小姐还替你上阵打仗呢,也没见你送什么东西给人家!”
听着贼狐狸夏芷媗酸溜溜,且又响又亮的叫声,朱慈烽反问,
“蓉姑娘一天要写许多字,所以本将军送她一枝笔。你么……怎么想去读书了,还是想去科学院当学生了?”
读书?
当学生?
读书是不可能的,当学生什么的更加不可能,只是……
看着夏芷嫣有礼物收,自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心中不免要酸溜溜一下。
把她的神情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只能把她的期待先放放,下面要解决的是纸张问题。
毕竟“琴岛报业”是他进行宣传的主要工具。
因此报业的需要,必须第一优先级解决。
其实古代造纸术已经相当发达,只可惜缺了未来工业化的手段。
改变这些,当然要从最初的纸浆手段处理开始。
与传统造纸术,把原材料扔在池塘里,一泡三个月不同。
他直接把“琴岛板业”用来编木席的刨花拿来,泡进大号高压锅。
这是个圆柱形的大铁缸,下面有琴岛城的沼气炉,顶部顶着个两公斤的安全阀。
这是一个能产生两公斤压力的压力锅,里面用烧碱水浸没那些刨花。
然后在高压、高温状态下,溶解木素只留下纯正的木质纤维。
完成蒸煮工艺,清洗掉残留的强碱溶液,然后用硫磺作为漂白剂,对纸浆进行漂白。
最后加入淀粉作为胶合剂,形成可用的纸浆。
用铜网捞取纸浆形成湿纸层,再经过机械挤压,加热除湿,最后形成大卷的白纸。
说起来都不难,甚至做起来,尤其手工做起来,更加容易。
然而真的想要大规模生产,那就必须形成机械化。
好在朱慈烽此刻有崂山,因为高度差提供的强大液压动力,自己本身又精通机械。
整整折腾了半个月,才把李信与琴岛科学院院长施罗宝盼望的纸笔的,生产流水线搞定。
而且造纸流水线的开通,给了琴岛科学院里的那些学者们,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方向。
此刻琴岛生产的产品,倘若都能流水线化,那么……
当在教室里看到教师们,用着石膏粉笔,在玻璃黑板上写下教学内容时。
当看到学生们在作业本上,用玻璃钢笔写下蓝色的作业时。
甚至包括造纸厂采用不同材料生产出厚度、硬度不同的纸张时。
天性喜欢激动的施罗宝,甚至激动的拥抱了朱慈烽,
“将军,我的将军大人。我没有想到,我完全没有想到,你居然只用了半个月,就在琴岛打下科学发展的基础!”
科学发展的基础无非是两样,第一是记录,第二是传播。
好用的笔与本子,足以学者们记录下他们,每个灵感与实验过程。
与印刷机配合的足够纸张,预示着传播知识的书籍可以大量印刷。
从此知识变得廉价,更多人会因为这种便利获得更多知识。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那时便是科学大发展的时代。
“嗯……这……施罗……施罗宝院长,您能先放开我吗?”
直到这时施罗宝才发现,他行了个汉人不喜欢的拥抱礼,
“抱歉,我太激动了,有了这些纸张,我们可以翻印书籍,再也不必小心翼翼的翻看古籍,我们可以一次印它成千上万本,使世界上每一个人……”
琴岛城边长五公里的城墙,就是朱慈烽答应施罗宝的,当世最大的“图书馆”。
而施罗宝的梦想就是,那里应该被不同的科学书籍所填充。
听到他如此有“普世情怀”,朱慈烽不得不提醒他,
“施罗宝院长,您得记得,我们琴岛的书籍是不对外的,您知道那会造成我们……”
作为当世最先进的科学城,琴岛的书籍不对外。
外面的人不但一个字都别想得到,甚至有人悄悄事给他们,这件事也会交给军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