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诱人?这就是突破四级的好处,我希望你们都能突破四级,而这是一道分水岭,也是个门槛,原则上来说,能够为工厂产生利益的,也只有四级以上工匠。”
看到所有人都一脸沉思,陈星辰感觉还可以。
“那么现在我们说一下,怎么能够尽快给工厂盈利?你们短时间内,可能是达不到四级工艺水平,但是,我们合作起来,应该可以做出四级作品!”
“还是刚才那句话,发挥各自的优点,你有什么特长?和泥没有耐心,打泥条呢?围身筒呢?对了,我们都是专业人士,那就说点专业的,围身筒其实就是竖接工艺,接壶底,就是横接工艺,有没有对接胎工艺擅长的?”
“我,我善于接胎!”
“嗯?接胎?说全面一点吧,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哈哈......”
本来严肃的场面,被陈星辰又弄得活跃了起来。
看到这样的陈星辰,陈文哲还真是对他有点刮目相看。
“好,有人善于接胎,应该说接胎工艺,不管是横接还是竖接,看来都十分擅长,这就有一道重要工序,可以做到最好,还有没有擅长其中一项工序的?”
“我最擅长和泥!”就在这个时候,陈青虎有点不好意思的举手道。
没办法,刚开始在家乡的时候,陈文哲最先教的他和泥,而且是从选泥、滤泥、揉泥,一步一步练习过来的。
刚开始的时候,他最先做的就是这些,等这些做好了,才有机会跟着陈文哲学习制作茶壶。
最近这大半年,他在家没少练习制壶,而做的最多的事情,还是和泥。
因为他制作不成功的茶壶,都被揉成团,再次和一遍,接着再做成茶壶。
就这么翻来覆去的,他的和泥,或者说是练泥水平,已经算是可以。
“哈哈,又有一道重要工序将要过关,还有没有?打泥条这个很难?切泥条也不容易?其实制作壶底和壶盖,应该算是比较难的工序了吧?”
“师兄,我来做壶底吧!切泥条、做壶底,其实工艺差不多,我对于切割有点心得。”
“我来做壶把,这可是最简单的塑形,我也有点心得。”
“那我就做壶嘴吧!我的雕刻技术还是可以的。”
“还有壶盖呢?也就多了个壶钮,有什么难的?”
“师兄,这个可不简单,不如你来做吧?涉及到接胎、塑形、切割、粘合等工艺呢!”
“行吧,你们这些小子,就是想要偷懒,是不是壶身最后的修整、塑形,也要我来完成?”
“不用,陈师兄,我感觉自己的接胎工艺还行,最后的粘合我可以帮忙,初步塑形也行,最后修整就只能你来,或者老板来?”
“还将我的军?我们先做一件试试水,让老板也看看我们的手艺,看看是不是达到了一念堂的出售标准!”
说完就做,陈星辰从来都是行动派,特别是执行能力,他是很强的。
要知道,之前陶教授的工作室,后勤什么的就全是有他负责。
再一次开始制作紫砂壶,这一次就有条不紊的多。
从开始的练泥,速度就很快。
集团作业,可不是单打独斗。
就算其他人对于练泥,没有太多的自信,但是该会的还是会。
所以在一些同学的帮助之下,陈青虎的和泥速度还是很快的。
紫砂泥也是有好坏的,甚至有真假之分。
紫砂泥料的好坏,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取决于矿源的品质。
其次,加工、配方、练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更细一点考虑,制作作品的工艺,施工的功力及烧成的条件等,也都会影响到材料的最终表现结果。
有关矿源及配制的大概过程,陈文哲早就教过陈青虎,对于这一点,陈青虎十分自信。
陈文哲的厉害,他已经见识过太多。
至于现在陈青虎选泥、练泥水平的高低,其实可以用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想要知道水平高低,可以把几种相似的作品,从色泽的自然性、颗粒的丰富性、质感的柔和性、结构的致密性等方面进行对比。
之前和之后进行对比,效果一目了然。
当然,这里的都算是专业人士,泥好不好,用手一揉就知道。
总之,鉴别真假好坏的最根本要点,还是在于其可欣赏范围的内涵和机理质感。
这些要制作成壶,才能看到。
其实先前他们制作的那一批,就算还没有烧制,陈文哲也能感觉出其紫砂泥的品质。
他知道,这很可能不是纯正的紫砂,真要说起来,也可以说是假紫砂,但是,这种品质的紫砂,也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按矿物学结构的角度来看,紫砂泥和其他许多陶土一样,主要是含硅、铝、钛、铁及一些颗粒不等的盐类物质,只存在组合比例和颗粒构成上的一些区别。
因此,只要黏土和矿粒级比合适,可塑性大致在可制作的范围之内的泥料,都是可以用传统紫砂工艺来制成杯、壶、盆、罐等器皿的。
因此市场上有许多紫砂产品,所用的泥土,都是采用了当地黄龙山以外的矿料。
当然,其品质是难以达到本山矿的质量指标,不过,也有一些泥质是比较接近的,这让没有深度专业了解的人来辨别,恐怕是很难。
但既然矿质指标都是相接近的原料,那么真与假又怎么能有绝对的标准呢?
任何东西的造假,都是由于市场需求量过大,以及部分商人逐利胃口的膨胀所致。
丁山黄龙山底下,上世纪七十年代勘测,其总含泥量为二百万吨左右。
且这里面,还有许多不能制作茶壶的夹层料。
在台岛掀起的那股,持续了近十年的紫砂第一春(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还是能够富足供应的。
而今天大陆市场的需求量,已远远超过当年。
就目前整个紫砂陶产区的泥料需求量来估计,光茶壶大约每天要消耗三十吨以上。
而杯、盆、罐以及杂件的用泥量,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