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早考虑过祖父问的问题, 回答他:“我回来时,去吏房找人问过了, 他还给我找了黄册出来看, 人丁的确是在近几十年间增加了很多。他还说,衙门里的胥吏也比他祖父时多了。既然人丁和胥吏都在增加,那取仕的人数和官职应该也要增加才对。”
这个时候, 下人端来了热水,孙知府坐下, 泡着脚,手指轻轻的在腿上敲着。
顾思果然不负他的在意啊, 小小年纪就开始考虑这么深的问题, 也不知道将来是个怎么样的。
孙守说到这里, 有些迟疑:“增加哪些官位这事, 孙儿不敢妄言。利弊的话,取仕与官职同增,应该能更好的管理民众处理事务,缓解读书人间的竞争,但官员太多也有可能导致杂税过多给百姓带来钱财上的负担,时日久了或会引起民变。”
孙守偏偏要从孙子回答不了的地方问:“你考虑一下,要是增加官位, 应该增加哪个。”他也不说这个事情对不对, 只是引导孙子思考。
这种事,哪怕是想, 孙守一时也想不出来啊,孙知府就让他慢慢想:“你可以明天去顾思和同窗聊一聊, 看他们怎么想。”
接着, 他与孙子细聊起这事。
舒家里, 顾名与舒颖说完了话,睡前有些不放心,还是找到了他祖父,想问一下冯家的事。
顾家曾祖父让顾名看那两块玉佩:“见他着急很新奇,就逗他玩的,你是没看到哦,那脾气大的,我还当他没脾气呢!”
“有脾气了好,男孩子嘛,就是得有一点脾气才不受欺负。”顾名放了心,笑呵呵的为自己儿子解释。
“今天我才放了心,知道以前担忧什么了,就是怕他性子太软了,以后遇事撑不住。”顾家曾祖父说起来,就有聊天的兴头了。
顾名就与祖父聊了一阵,才回屋了。
顾思这边高兴过了,认真的看了院试以前的考卷,写了篇文章,检查了一下舒秩的作业,收拾好后,这才睡了。
第二天他才反应过来,被家长逗弄,他应该生气的啊,不生气,下一次他们要是继续逗你,遭罪的还是自己。
于是下了学以后,顾思就不理他曾祖父了。
顾家曾祖父问了顾思两次,顾思应他:“我生你气着呢,几个月都不想理你。”
“几个月?”顾家曾祖父失笑,不觉得顾思能做到。
顾思两天不理人,第三天见他曾祖父问话会吭一声。
等再过了两天,顾家曾祖父的几副药吃完了,重新换了药方,早上要回去老家去时,问顾思:“真不理我?”
顾思吭一声,就是不说话,不过他曾祖父回家时他还是把人送了一段路。
乡试之后,顾思回到了平静的学习生活当中。
有舒家三外公在,顾思不用买历年来的《院试录》,请他三外公在衙门里借一本,好好保存,学完就还回去,再继续借下一本。
省钱还方便!
要是哪一科没刻印院试录了,就借院试题。
刷完了汉中府的六十年来的院试题,顾思就问孙守:“你那里有江苏或南方的院试录吗?有的话借我一点。”
院试录里边是院试时的试题和中了的秀才的文章和个人信息,说白了就是带作者介绍的作文合集。
孙守今年十六,虽然还没有下场考过试,但他聪明学的快,课程已经向着考举人努力了。
人家和人家家长就是这么自信,觉得孙守能连过县试府试院试。对于文风兴盛之地的书香世家来说,小考根本就不是什么事,科试也都不那么在意,要考到科试一等不容易考二等还能难了去?
重要的是乡试!
这里不得不说一声苏贡生才学渊博,能上乡试副榜的人,真才实学与举人也没差别。
就看知府还愿意把孙守放苏贡生这里学习,就知道苏贡生的厉害了!
顾思与孙守会一起讨论一些问题,学习的进程却不一样。顾思会跟着孙守后边听课,但不做这方面的练习。
“有的,我回去找一下明天给你带来。”孙守考虑了一下东西放在哪里,答应下来。
“谢谢。”顾思笑了,认真道谢。
“你别这么有礼,咱们都熟成什么样了。”孙守失笑。
“不是谁都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你愿意,我当然想谢你。”顾思笑着说。
谁都愿意和感恩的人交往,也乐意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可,孙守听了后心里高兴,与他说起了院试的事。
“其实题做多了也不好,太累人了,主要还是在破题上。要是没破好题,后边就写不好。”
“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房子也盖不高一样是不是?”顾思知道这一点,他也不是每一道题都写出文章来,主要心思用在了构思破题上。
“是这个样子。”孙守点头,讲了一点院试的故事。
“截搭题其实还是考人的思维敏捷不敏捷,能不能从两个毫不相干的事情上想到好的破题方法,不然没有亮眼的地方,出不了彩,就不容易就选中。”顾思说着的自己的想法。
孙守很认可的点头:“你多看一些也有好处,时间长了反应就敏捷了,就是要注意劳逸结合。”
顾思点头,高考时狂刷过题的人都知道,题做多了条件反射会快过思维,总之多刷题总没错。
“也不知道下一位学政是谁,要是个老学政,我做过他的题,就好了。”
三年一换,只做汉中府的院试题,顾思也做过二十位学政出的院试了。
他还从左惜时那里借过几本外省的院试院试录,还从别的同窗那里借过他没见过的几本。
再加上从孙守这里借的一些南方的,也有二十多位学政了。
有些学政是隔几科就又出来做学政,那么顾思对他的风格就更熟一点。
说起这个,孙守也有些担忧:“也不知道我明年会遇到什么样的学政。”
孙守明年要连考县府院试,他和家里人自信是一回事,没有考中秀才到底还是不安心。
“我怕说了会让你有心里负担,但还是想要说,你学识好,定能一次过童试,别担心太多,认真学习才是正事。”顾思安慰。
童试指的就是县试府试院试,又叫小考,小比。
孙守是南方人,考试要回原籍,不能越籍冒籍,就一直没有下过场。
顾思其实有些不懂,也不知道孙家是不是有什么事,孙守一直在北方念书。其实在南方上学更好啊,或许孙家人有别的考虑吧。
孙守听说认真学习,立刻收了心神,与顾思聊起了自己看的书来。
时间飞快,很快天冷了,十二月也到了。
顾思这天放学后,找到舒颖说:“娘亲,你能借我三两银子吗?”
舒颖会给顾思一些零花钱,顾思一般用不上,都攒了起来。
这问题让舒颖惊讶:“你要钱做什么?”这还是孩子第一次主动向她要大钱。
“衙门放了假,孙守就要回老家了,可能不再来了,我想送他一个礼物。”
舒颖听了是送孙守的,觉得钱少了能买到的好东西不多,很大方的找了五两银子给他:“要是不够,还可以再给你一点。”
“够了,我还攒了点钱,买个好砚台送给他。”顾思主动告知,省得他娘问了。
礼物买好,腊月十九这天,顾思就带去了学堂。
中午,孙守对顾思道:“今天衙门落锁,我明天就要和祖父回江苏了,若是幸运的话,小考过了,就会去书院念书,等下次见,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古代通训不方便,顾思想起孙守这一走,两人运气都好了,他们还能在京城会试时遇到,运气不好了,这辈子都不会有再见到这第一个朋友面的机会,情绪一下子复杂起来。
孙守把一个帖子递给了顾思:“这是我家的住址和我画的地图,要是我祖父以后不在汉中府任职,你就把信寄到这里,要是……”
他想了想,不出意外,顾思短时间内也去不了江苏,这辈子应该也去不了。除非他中了举到江苏的书院念书,或者中了进士要做官,途经苏州,否则也没有机会以去江苏,可那也不知道是十几年还是几十年以后了,就把下边的话隐下了。
顾思沉默的接过来,孙守忍不住又道:“里边还有京城江苏会馆和苏州会馆的地址,你以后要是去了京城,可以去会馆里找我。我应该会在苏州会馆里,万一没在你就去江苏会馆找我。”
顾思点头,突然觉得这约定遥遥无期,心里难受起来。
直到这时,他才懂了那些送友诗里的情谊和滋味。
他拿出了自己选的礼物给孙守:“知道你什么都不缺,但这是心意。”
孙守笑着接过来,道了谢。
左惜时也过来,送了自己的礼物。学堂里的不是有心的就是和守有关系的,都拿了自己的礼物。
学堂里的人早商量着给孙守送行,苏贡生也知道,干脆上午就放了假。
孙守就叫大家一起去吃饭。
临离别了,大家都有些感慨,边吃边喝,一个个的回忆着学堂里的事,说着祝福的话。
本来商量着他们一起出了钱,结果店家硬是要给免了,不要钱。
他肯定是认出来了孙守,知道他是知府的孙子。
他们本就选的小店,一是大家经济有限,主要还是怕大店被免单,结果还是遇到这事了。
众人自然不同意,正拉扯着,顾思便道:“饭钱不收,喝的饮子和果酒的钱还是收了吧,这又不是你家自己做的,可别落了我们对同窗的一番心意。”
“顾思 你这不对了,饭钱也要收啊!咱们怎么能做这种事?”左惜时还不同意。
顾思望一眼孙守,无奈了。他也想店家全收啊,这不是店家一文都不敢要吗?全收与收一点,他肯定只敢收一点啊。他这不是给店家挽回损失嘛 。
孙守本来早就习惯了这种事,看到顾思的眼神,也不想在同窗前留个不好的印象,再次认真的对店家说:“钱全收了吧。”
他这次态度有些冷淡,店家有些害怕,想了一下,就全收了钱,却送了大家一人一张半价的牌子。
这下子,皆大欢喜。
吃完了饭,车夫就来接孙守了。
孙守坐上车时,同窗们忍不住又跟他道别祝福。
“一路顺风。”
“早早考上举人。”
“祝你考个小三元。”
“谢谢了,也祝大家前程似锦。”孙守道完别,坐车离开了。
顾思晚上有些睡不着,第二天早上早早起来就蹲他刷牙的三外公旁边 :“你送知府是不是?我也想一起去,我想再送一下孙守。”
舒家三外公笑着同意了。
结果到了衙门,遇到了左惜时和霍昌平。
三人一见,都笑了起来。
孙守他们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四人又在一起聊了一阵,要启程了,大家又一起坐在车上聊。
眼见着要到城外,车子停下,再不能送了。
几人下了车,左惜时说:“早早考上进士,我还等着你到我们陕省做学政,到时候一定要录我做举人!”
孙守鼻子有些酸:“你就这点志气!”
“我也等着啊,谁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考上举人啊。”霍昌平接话。
“多用公筷,与人说话时远着点,对健康有利。”顾思叮嘱。
孙守鼻子更酸了:“你也注意身体。”
“一路顺风平安。”顾思此时说不出什么脱俗的话来,这平凡简单的话里却是他真诚的祝福。
“好好长大,到时候京城见。”孙守叮嘱顾思,又叮嘱了另两个,上了他曾祖父的车,与大家挥手告别。
顾思他们也挥手告别,一直看车子走远消失,这才各上各家车离开。
衙门里落了锁,学堂里放了假,就要回家过年了。
顾思就帮着舒颖收拾东西,和准备好的舒家人一起回了老家。
顾名还忙着,要过几天才能回去。
到了家里后,顾家曾祖父见到顾思回来自然高兴,故意哼道:“说几个月不理我,还真几个月不理我!”
顾思呵呵笑:“我把你回家这几个月算在里边,可不就是几个月不理你?”
顾家曾祖父里人笑了,问起了他学习的情况。
长辈长时间不见他们,都很热情,顾奶奶望着顾思不住说:“长高了长高了。”
大人们一番亲热的问候过后,顾思就被弟弟妹妹们围住了。
他的姐姐们都大了,不再像两年前他第一次从府城里回来时那样围着他了。
顾思过了九岁生日。
过年还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变化。
大年初二,顾思和爹娘去外公家走亲戚。
顾思的舅舅舒仕就劝舒颖:“姐,我那房子已经修整好了,过了年就搬进去,到时候你住我那里去吧。”
“就是啊姐,和我们一起住。”顾思的舅母也跟着劝。她娘家远,又常来往,今年今天就没去娘家。
“你那住处太远,离学馆还没咱三爹的近呢。”舒颖嫌远。
舒仕便道:“我的宅子好了,你住我那里去嘛,你成年住在三爹这里这也不行啊。”
“他过几个月就要考试了,突然换了住处,我怕他不适应,影响学习,这事等考完试再说。”顾思有自己的考虑。
舒仕还想再说离院试还有好几个月呢,又想着万一真影响了外甥考试,到时候他姐还不得怪他?
他真担不起这责任,只好把这心思收回去,不能再劝:“那行,那到时候就住我们那。”
元宵节过后,年就过完了,顾思和爹娘舒家人一起回了府城。
他又开始念书,最期待的就是新学政上任的消息了。
盼望中,新学政上任的消息终于从他三外公那里传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