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朱棣的话后,三兄弟也不好再过多追问,只能逐个退出奉天殿。
奉天殿外。
汉王朱高煦一脸笑眯眯地靠在朱高炽的身旁:“老三,看来我们得提前恭喜老大,他就是未来的皇帝喽!”
说这话的时候,朱高煦的话中带着几分不屑。
此刻,他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必须得让朱瞻基死在山东。
要不然,真等他从山东回来被册封成为太孙,那一切都将成为定局。
这些年来,朱高煦之所以对皇位和太子之位还有所期望,就是因为皇孙之位一直都没有册封。
文武百官虽然称朱瞻基为太孙,但那也只是给朱高炽面子,没有明面上的册封,一切就还有转机。
可一旦被册封的话,跟随在朱高煦身边的一些武将,说不定都会动摇心思。
朱高炽听着朱高煦的话,眉头紧锁在一块,一言不发的向前走去。
对于自己父亲的举动,朱高炽感到非常的奇怪,但又一直琢磨不透。
朱高炽离去后,朱高煦又回到朱高燧的身边:“父皇说的话你也听见了,你的那些锦衣卫就别藏着掖着,不能够让那小子活着回来。”
朱高燧听着朱高煦的话,也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杀那小子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杀了之后该怎么让我们摆脱嫌疑,这才是最主要的。”
朱高燧生性谨慎,他也清楚,想要杀朱瞻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杀完朱瞻基,怎么让自己全身而退?
“这个我到时自会安排,我会让一部分遗孤出来,山东巡抚不是老大的人吗?”
朱高煦心里早就有了完整的计划,脸上的笑容非常的阴狠。
他只是不善于朝堂斗争,并不代表没有心计。
能够带兵打仗,心眼这一块怎么会少呢?
朱高燧听完了朱高煦的话后,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朱永乐这边在操办好了一切事情后,便也是启程出发前往山东。
对于朱瞻基的随行,朱永乐并不感到意外,像这种事情是机遇和风险并存。
在和朱瞻基接触的过程中,朱永乐能够很明显的察觉到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小子。
因此,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一次山东之行?
山东之行如果能够出色的解决,少说都是官升三级。
“我说你个大姑娘,不老实在小院里,非要跟着我出来做什么?”
但是对于孙若微的跟随,朱永乐却显得有一些无奈。
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是好,本来他是想要把孙若微留在小院中,但却遭到了孙若薇的反对。
最后孙若微更是直接从后院牵了一匹马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不管咋样都得跟着朱永乐一起去山东,看见孙若微果断的态度,朱永乐也不好在说什么。
只能够带着她一起前往山东。
“要你管我,我就是想去山东看看,不行吗!”
孙若微听见朱永乐的吐槽,俏脸上顿时多了几分不乐意。
在场的其余人看着朱永乐和孙若微的斗嘴,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这两人才刚出发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斗了很多次嘴,可以算是压根没停下来过的样子。
“朱大哥,你想怎么解决这次事情?”
朱瞻基策马来到朱永乐身边,询问着这一次的事情该如何解决。
毕竟他也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事情,先前虽然有随军出征,但对付的都是外敌。
这一次虽然是镇压叛乱,但毕竟都是大明的子民,如果手段过于残暴,反而会不得民心。
必须得控制在一个恰当好处的尺度,在来之前他也询问过自己父亲。
朱高炽给朱瞻基的回答很简单,一切听从朱永乐的计策。
所以朱瞻基想看看朱永乐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解决这一次的叛乱。
听见朱瞻基的询问,朱永乐微微一笑。
“想要找到解决这一次叛乱的方法,你就得先找到这一次叛乱的源头。”
朱永乐谆谆教导的说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已经算是朱瞻基的半个师傅。
“一条鞭法吗?”
朱瞻基听见这话,也是有些不解的问道。
他只知道这一次的叛乱和一条鞭法有关,至于更深层次的他并不了解。
“一条鞭法只是表面因素,你要知道山东巡抚是太子一党的人,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接下来绝对会有人借着平叛不利的理由,将他拉下来。”
朱永乐有情报机构,可以搜集情报,因此对于这次山东叛乱已经有了实质性的了解。
表面上看起来是地主世家,因为一条鞭法承受到利益损失,从而煽动流民造反。
可实际上呢?
讲白了,还是太子和汉王党派之间的斗争。
一条鞭法只是他们借题发挥,不过对于汉王党派的这种举动,朱永乐有些不喜。
党派斗争归党派斗争,但为了争夺利益故意让人造反,这就有点过分了。
所以这也让朱永乐彻底下定决心,如果真的要选队站边的话,太子会是他唯一的选择。
毕竟历史长河,最终的结局也是太子取得了皇位,朱高煦最后只落得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原来如此,那我是太子党的人,我跟着你一起去,会不会…”
朱瞻基听见了朱永乐的话后,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随后语气中多了几分担忧。
害怕因为自己的跟随,会让朱永乐遭到更多的针对。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带上自己家仆的原因,这两千锦衣卫我要没猜错的话,估计是从赵王那边调动过来的!”
朱永乐回过头来看了一眼身后的两千锦衣卫,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把保护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两千锦衣卫之上。
随后朱永乐拿出了两件防弹衣,分别丢给了孙若微和朱瞻基。
“这又是什么新奇的东西?”
孙若微接过朱永乐丢来的防弹衣,如同好奇宝宝一般的抚摸。
“看上去好像是贴身护甲,但那么薄,我看连剑都抵挡不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