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那个写《少年说》的侯爷入狱了。”
“听说了,报纸上都写着呢。”
“你什么时候还认字了?”
“不认字不会听认字人说啊。”
长安的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样的事情。
今天的报纸格外的多,因为是免费的。
李治算是下了血本了。
用十天用量的纸印了一天的量。
只要有人想要就能免费得到一张。
很多的人在听说是免费的报纸后都纷纷过来领取。
甚至还要排队才能得到。
只是因为免费。
而那些因为免费而来排队的人一般都会多嘴问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
一个排在一个老婆婆前面的汉子惊呼。
好像老婆婆是问了什么不该问的问题一样。
“大唐的镇海候被冤枉入狱了,老婆婆你不知道吧,这镇海候可是个好人啊。”
“城外的杨家庄子知道不,就是他家的。”
“每年都会从各地招收吃不起饭的人去他那里干活儿。”
“可以一个侯爷家能有多少活儿?”
“还是个刚当上侯爷没几年的年轻人,家里的地都没有多少,能用得上多少人?”
“这不就组织吃不起饭的人給人造房子。”
“造完房子还送给人家,只要那人再干几年活
儿那房子就是他的了。”
“后来人越来越多,造房子也不用那么多人。”
“要不说这位侯爷败家呢。”
“上好的钢铁做成什么铁轨,铺到路上。”
“那东西能有什么用?还不是给那些人找点活儿干,好让人觉得不是在吃白饭的。”
“就这侯爷一个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这么好的人现在被冤枉入狱了。”
“唉!”
汉子说完还叹了口气,好像是在表达自己的态度。
周围人听见他说话的人不少,都开始对这件事表达自己的态度。
“你少说了。”有人还要补充一下。
“那杨候可是个少年英雄呢,十几岁就带着骑兵去北方草原平叛。”
“对对对,记得前几年北方突厥叛乱嘛?据说就是这位侯爷带人把突厥人打怕了。”
“是不是就是那个皇家书院的先生?”
“对对对,书院也是他建立的。”
“我说的嘛,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我儿子就在书院读书,每次休沐回来都要嘟囔个几句什么杨先生,杨先生的,原来是他啊。”
这时候那个老婆婆又好奇了起来问道:“下了大狱是不是就要杀头了?他是犯了什么罪过啊。”
也不知道这老婆婆是不是耳朵不好,之前有几句话没听明
白。
“不能!”汉子特意大了嗓门喊着:“咱们陛下圣心独裁,一定不会冤枉好人的!”
说完之后汉子就从队伍中走了出来,也不要那免费的报纸了。
能说李世民圣心独裁的人还能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汉子?
这人不就是楚厚嘛,被武媚教了一通后到城里来表演的。
有一个演技突出的侯爷,就有演技同样突出的手下。
差点就穿帮了,还好跑的快,楚厚这样想着。
在地上捡了些泥巴,抹了一点在脸上,好让人看不出自己。
还要去下一个地方呢。
这样的事在长安各处都在发生,为的就是将杨凡曾经做过的事让更多人找到,希望能获得一些支持。
民心这东西不只有帝王能够控制,有些人想要也可以。
本就有着帝王之姿的武媚自然会一些手段。
长安城皇宫中,武媚抱着李不凡在长孙皇后面前挤着眼泪。
可惜就是哭不出来,实在是因为长孙皇后一脸的风轻云淡,一点感觉都没有。
“现在知道害怕了?”长孙皇后嗔怒道。
“嗯。”长乐低声回答,手上却不闲着,轻轻地将正在熟睡的李不凡掐醒了,希望他能让长孙皇后有些恻隐之心。
“这孩子和他爹一样不省心。”长孙皇
后说着将李不凡从长乐手里抢了过来。
“不哭不哭,奶奶抱。”
李不凡喜欢长孙皇后的怀抱,只要一被长孙抱着,再能闹也不哭。
掀开小被子看了下瞪了眼长乐,再次怒道:“小孩子能让你这么掐吗?都红了,这可是你儿子。”
长乐一脸倔强地说道:“这时候不哭,等他爹死了之后哭嘛?”
这话更是把长孙皇后给气笑了:“他爹死了我们也不哭,有奶奶疼,要那个闹事的爹有什么用?”
“母亲,我夫君到底是犯了什么事啊?”
长孙没想到长乐连杨凡干了什么都不知道就过来求情。
这时候听到动静的李世民来了。
“犯了什么事?还不是他自己闹的。”
“改革什么工部,改革改得倒是不错,可是之后就撒手不管了。”
“现在好了,狗变成了狼,反咬他一口,看他怎么办吧。”
长乐还是不知道原因,只能用求助的眼神看着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肚子里的蛔虫,看见李世民这个样子就知道杨凡一定是没什么事了。
“观音婢,这小子是来给他爹求情的?”
长孙皇后是什么人,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现在的李世民心情本就不错,要顺着他。
“这小子是来看他
爷爷的,关他爹什么事。”
“这小子长大之后可不能像他爹一样,做事顾头不顾尾地,等着朕帮他擦屁股?”
长乐在听见李世民的这话后才放下心来。
奈何城内的动静闹得有点大,惊动了中枢的房玄龄等人。
还没等李世民抱着李不凡玩闹一番,就被前来报告的宫人打断。
“陛下,房相和程大将军求见。”
“真不让人消停。”
李世民看着手里的孩子,也不想放下,抱着李不凡就走了出去。
这一幕出现在人精程咬金面前就让他知道杨凡没事了。
不过房玄龄则是为了别的事情来的。
“陛下,从中午开始,书院的学子聚集在宫门之外,拉着条幅,说让朝廷释放杨凡。”
“人数有上千之多。”
李世民听后一惊,书院什么时候有这么多的学子了?
“都是书院的学生?”
“还有长安中的少年郎,都因为杨凡是《少年说》的作者前来。”
“《少年说》啊,那却是一篇好文章,不过也不应该是他们聚众闹事的理由。”
“给朕差,是什么人在背后唆使。”
“那陛下,聚众的学子应该如何处置?”
李世民笑道:“既然他们要救自己的先生,那就应该做好了以身饲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