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之后,扶余城城门口。
杨凡终于是通过各种方式送走了尉迟宝林。
能让一部分人先回到大唐,这是他能做出的最大的努力了。
留下一部分人保护他,其余的人跟随高句丽的使团前往长安。
尉迟宝林本来不想把杨凡一个人留在扶余,奈何杨凡多次的说明利害,才让这个一根筋的汉子转变了思想。
一是为了告诉大唐自己人还活着,二是尉迟宝林怎么说也是尉迟恭的大儿子,分量上更足一点。
相比于尉迟宝林,渊盖苏文也更想杨凡留在高句丽。
等到尉迟宝林和随行之人消失在远处,渊盖苏文也从城门中走了出来。
“如果尉迟兄弟此次能让大唐和高丽两国建立长久的友谊,杨兄弟也不用着急回去了吧。”
“我不是苏武,苏文兄也不是匈奴王,应该不会让我去牧羊吧。”杨凡笑着说道。
“杨贤弟真会说笑,如果杨贤弟能展现出济世之才,说不定能在高句丽有大作为。”
杨凡说道:“我吧,其实没什么能耐,也不知道苏文兄到底是看中我哪点,非让我留在这里吃白饭。”
渊盖苏文笑道:“杨贤弟倒是会自谦,带领五百骑兵深入
草原搅得处月部人仰马翻,你说这不是能耐?”
“高建武放心能把军队交给一个外人?苏文兄的境遇也不怎么样吧。”杨凡说道。
“高句丽顽疾已久,高门大族的危害不亚于大唐,为兄空有一身报复却难以施展。”
“我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帮助一下苏文兄。”
“一言为定。”
两个人各有心思,说的话都不能让对方完全相信。
迫于压力和生存,杨凡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和渊盖苏文的合作。
杨凡并没有想在高句丽长久大待下去,想办法回大唐才是他最重要的事情。
尉迟宝林一行人离开之后,杨凡顺理成章的住进了渊盖苏文私人的府邸,算是一个谋士的身份。
比起大唐那些华贵且舒适的建筑,高句丽的建筑就没有那么让人舒服了。
尤其是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杨凡只想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的舒适一些。
不拿自己当外人的他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住所进行了改造。
先是找人打造了一组炉子,可以让室内更加温暖。
加上排烟系统后也不至于在室内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
而后找了几口大锅,准备自己做饭食用。
高句丽的食物
比起大唐,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他们还没有学会怎样烹饪美食。
作为客卿,杨凡做好第一道菜的时候就邀请渊盖苏文来品尝一下。
虽然条件简陋,但是凭着见识,杨凡还是用美食让渊盖苏文对杨凡产生了一些改观。
“杨贤弟对于食物这样热衷吗?”渊盖苏文再吃完一盘子肉后对杨凡说道。
“其实从食物上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很准确的一部分。”
“只有人们有了空闲和多余的财产才会去在嘴上抓挠,就像是苏文兄家的食物,是不是要比平民家中要好上不少?”
“如果人人都如此,那岂不是平白耗费国力?这样下去国还怎能支撑下去。”
“苏文兄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当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之后,我就会想要更好的生活。”
“这样我就会想办法赚到更多的钱,用来换取我想要的东西。”
“人们有了欲望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国力才能蒸蒸日上,否则贵族再强大都没有作用。”
“一座建在高空的楼阁不用推早晚都会自己掉下来的。”
杨凡的目的很明确,渊盖苏文早晚都会实行他的铁腕政策。
他想加快这个进程,
加剧渊盖苏文和高句丽贵族之间的矛盾。
渊盖苏文对杨凡的话虽然认同,但是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提升国力。
“杨贤弟有什么好办法能尽快让我朝国力上升吗?”
杨凡说道:“高句丽比起大唐来说,地域小了许多,也更加便于管理。”
“其实很多不必要的管理阶层早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再就是人员的不密集才导致的管理困难,我想苏文兄应该有了应对的法子。”
“只是这样如果被进攻,岂不是会让敌人轻松的占领大片的土地吗?”
杨凡笑道:“建造坚固的城池以保护人民,敌人就算一时间能占领,能长时间的一直袭扰吗?”
此时的杨凡真的像是在以高句丽人的角度看待如果未来大唐的进攻。
“这件事我会和陛下商议,还要多谢杨贤弟的饭菜。”
“苏文兄,我在这里住的是不是有些不方便?毕竟我还是一个外人。”
渊盖苏文笑道:“如果杨贤弟能把这里当成家里就没有什么不方便的了。”
杨凡也就不再说这件事,自己离开了。
辽东半岛的气候不能比较长安,较为靠海的位置让这里的水汽更多,空气也更加湿
润。
只是偶尔和渊盖苏文交流的杨凡更多的时间都是无所事事的。
漫无目的的在扶余城里行走。
莫宁陪着尉迟宝林离开了,身边只剩下老杨和林峰两个用的比较顺手的人。
从渊盖苏文那里借到些银两,杨凡准备在扶余城中逛一逛,反正都有人看着自己。
扶余城的城墙不高,居住的人也不算多,只有一些有钱人家才能住在这里。
往来的人都有一种吃不饱饭的感觉。
城中的酒肆甚至都没有能让老杨看的上眼的。
当地的特色又是少之又少,闲逛了一阵的杨凡实在是没了意思只好打道回府。
回到住处的杨凡也不安生,让杨志林峰离开后在渊盖苏文的府邸又逛了起来。
闲逛中杨凡终于找到了能排解时间的事情。
在不知道哪一处,一名身着劲装的女子正拿着长刀练习。
上下翻飞的模样十分飒爽,精钢打造的长刀划破空气的声音十几米之外都能感受。
好像是感觉到有视线在看着自己一样,那女孩脚下一个踏步,提着长刀,几步来到杨凡面前。
此时那把刀距离杨凡的脖子只有零点零一公分,杨凡也不知道应不应该说出那最著名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