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中很愁。
这几日里长安城里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他都不用打听,出个门就能听一耳朵。
中书侍郎杨中衡好逸恶劳,饱食终日,还善于钻营,阿谀奉承,讨了吴王欢心,举荐他出任中书令一职的事情越传越开,可谓是人尽皆知。
后来又有小道消息在坊间传开,说幽帝轻信吴王,竟然答应了此事,为此还和满朝文武闹得僵持不下,已经连续数日都不曾上朝了。
民间百姓自然不敢大张旗鼓的骂幽帝昏庸无能,只能把火气都撒在了杨中衡的身上,一口一个狗官,一口一个酒囊饭袋。
甚至还有人暗中拾掇了一群脑门发热的,暗中埋伏在杨府外面。只要那门一打开,他们就把准备好的烂菜石子朝着门口砸去,口中高呼狗官,待到杨家人一出来,又一哄而散,害得杨家上下几天都闭门谢客,连负责采买的仆役都是大半夜的悄悄出门。
民怨沸腾,流言四起。
这无不是指向一件事情,杨中衡要倒了。
不但做不成他痴心妄想的中书令,甚至连中书侍郎的位置都得丢了。
可杨中衡不能倒啊!
至少在柳大中现在的心里,杨中衡是万万不能出事的。
不说前几日他才和杨烨谈妥了一笔生意,收了杨烨的一千两银子,就说三日前,杨烨的贴身护卫就又来寻过他,还给了他一叠手稿,让他加急刊印。
柳大中一开始自然是不愿的,他是个买卖人,和杨烨做买卖想的就是赚些钱财,可不敢牵扯到那等事情之中,生怕被殃及池鱼。
可那护卫是个不讲理的,说他若是不愿配合,那就要抓他去见官,说他偷了杨烨的一千两银票。
一千两,按照大幽律法,都够砍头的了。
柳大中心里苦,明摆着是被人坑害,但又不敢吱声。
杨中衡说要倒了
,可这不是还没倒嘛,自古民不与官斗,他哪里敢和堂堂中书侍郎为敌啊,就算最后打赢了官司,怕也是伤筋动骨。
而且还得防备着这护卫暴起伤人,暗中给他来一下子。
柳大中身不由己,只好不情不愿的答应下来,随后那护卫就又给他送了一些东西过来,还叮嘱他千万小心,绝不能让外人知晓。
柳大中一开始不知晓是何物,心中并不在意,可等见过实物,又听那护卫细说之后,顿时惊讶不已,爱不释手。
但这东西是杨家的,柳大中可不敢私吞,好在那护卫允诺,待到风平浪静之后,会让他优先使用一个月,绝不外传给他人。
别小看了这一个月的时间,以柳大中的精明,自然算得出这其中能带来多少利益。
就在这威逼利诱之下,柳大中终于是把心一横,心甘情愿的跟着杨烨干了。
这不,今日就到了要交接的日子,他苦等了半晌,却还没见个人影,心中难免有些惴惴不安,总不能是杨中衡出事了吧。
柳大中背着手,在大中书局里来回踱步,一连喝了三碗茶,还是觉着不够解渴,心里毛焦火辣的。
恰在这时,一道人影从外面进来,定眼一瞧,这不就是杨烨的贴身护卫嘛。
他赶紧挤出一张笑脸迎了上去,就见阿大挥了挥手:“柳掌柜,我家少爷交代的事情可曾办妥。”
“阿大兄弟放心,老夫都办妥了,全都在后院放着呢,老夫这几日一直都亲自守着,绝对没让人外人知晓。”
“那好,你叫上你的伙计,把东西都带上,马上跟我走。”
“阿大兄弟,这是要去哪儿啊。”
柳大中局促不安的问了一句,可回应他的是一道冷冰冰的眼神,他赶紧闭上了嘴,跟着阿大就朝着书局后院而去。
……
……
国子监。
作为大幽朝最高学府,自然是牌面十足。
此刻本少百姓都围在国子监外,里三层外三层的堵的水泄不通,身子雄壮的不停的往里挤,个头不够的则是拼了命的踮起脚跟,朝着最里面望去。
那是一个书摊。
书摊上却没有摆放任何东西,倒是站着两人。
其中一人身着绯色官袍,腰悬鱼符,儒雅随和,泰然自若。
在他身旁,则是站着一个年轻男子,生的细皮嫩肉,笑起来人畜无害。
这正是杨中衡杨烨父子二人。
今日一早,杨中衡就被杨烨给催促着换上了朝服,又让宋雨柔给他束发修面,好好的拾掇了一番。
然后,就被杨烨给拉来了这里。
其他的,杨中衡是一概不知。
反正杨烨就给他说了一句话,让他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只要保持淡淡笑意,镇定自若,做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但看着这么多的百姓聚集于此,杨中衡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
毕竟他现在的名声,确实不怎么好听。
“这位大人,我们听说这里有人送书,是不是真的啊。”
“是啊,大人和这位小公子站在这里,到底要干嘛啊,要是不送书的话,我们可就走了啊。”
“家里的事情还多呢,哪有时间一直耗着啊,究竟送不送,大人给句准话啊。”
人群中,终于有人鼓起勇气喊出口了。
送书!
这是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有人在坊间传出的消息,他们这些人一开始不信,听过施粥,听过送粮的,这送书还是头一次听闻。
不信归不信,但人嘛,总爱凑个热闹,看到有人不停的朝着这赶来,他们自然也蠢蠢欲动起来,下意识的就跟着来了。
更何况万一真有人送书,他们若是来晚了,岂不是就错过了这个好机会,日后想起定然会捶胸顿足,
怄气不已。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书,很贵。
不是不便宜,而是贵。
早年间在大幽就有官吏传出这么一句话——千钱购书一卷。
而大幽的一石粮也不过千钱而已。
也就是说,一本书就相当于一百二十斤粮食。
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可谓是天价,就算是对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吏而言,同样也是不小的负担。
得一卷书,就相当于得了一石粮,这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谁不稀罕。
你有我没有,那亏的是一本书吗,那可是一百二十斤粮啊!
杨中衡也是才知道杨烨催他过来竟然是要送书,杨家虽是富足,但也还没有阔气到这个地步啊。
他不解的看向杨烨,下意识的想说什么,但却发现杨烨故意避开了他的目光,而是朝着身旁的宁兮颜和阿二看了一眼。
就见阿二拎起手中的铜锣,用力的敲了一记。
“咚”的一声脆响。
原本吵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纷纷朝着杨烨看去。
杨烨正了正声,双手抱拳,微微一弓。
“诸位乡亲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小子感激不尽,在此先行谢过。”
“我说你这小公子,我们都是俗人,就不用什么礼数不礼数的了,你赶紧给我们说说,今日是不是真要送书啊。”
“就是,要是你们不送,我可不陪你胡闹了,还要赶着回去干活呢。”
人群中,立马有人急着发问。
杨烨目光一扫,就见杨家的两个仆役混在人群之中,嘴角上扬。
“这位老伯问得好,那小子也不耽误诸位乡亲的工夫,今日小子和家父在此,就是给诸位乡亲送书的!”
一听这话,原本有些等不及的赶紧站得稳稳的,生怕旁人挤开了他的位置。
“小公子,你说送书,怎么就见你和这位大人在此,却没见
到书呢。”
“对啊,书呢。”
“诸位莫急,书早已备好,无需片刻就会送到。”
这时候,一道急切的声音从人群后面传来。
“真的,真的,这位小公子说的是真的,我刚刚看到大中书局推了两个大车出来,车上满满的全都是书!”
这一下,围观百姓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纷纷目光炯炯的看着杨烨,口中还不忘高呼。
“这位小公子言出必行,老夫佩服。”
“就是啊,这年头一本书多贵啊,我家那小子一直想要一本蒙学的书,可家中拮据,人都吃不饱了,哪有闲钱给他买书啊。”
“谁说不是呢,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一年劳作,才将将养家糊口,可家中孩子日渐长大,总该是要读书的,总不能一辈子都跟着我们在田间劳作吧。可别说私塾乡学的学费了,就连束脩都拿不出,这要有本书,也能让他跟着看看,好歹要多识几个字吧。”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但无不是对杨烨说的送书充满了期待和感激。
你们这会欢吧。
你们这会感激吧。
马上,你们就……
他朝着人群中使了一个眼色,就听有人问道。
“小公子和这位大人慷慨解囊,造福一方,我们还不知小公子和这位大人的名讳呢,日后就算想感激也不知大人和小公子是谁啊。”
“对啊,大人此举让人心生佩服,小民敢问大人尊讳。”
这一刻。
杨中衡真的是看不透了。
他当然认的人群中那两个杨家下人,也想明白了杨烨这是打算送书来博取一个名声。
但为何,要故意多此一问呢。
这不是……
他想不明白,可杨烨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再度抱拳。
“小子杨烨,见过诸位乡亲。”
“小子身边这位便是家父,中书侍郎杨中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