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人乘着车马前往宣都,一路上有说有笑,时常可以听到文老太爷爽朗的笑声。
偶尔文鄞问到文鸿朗这些年的遭遇,他只好推说自从复活后,从前很多事情都不太记得了,文鄞若继续追问,自己便装头疼,惹得文老爷子心疼斥责阿兄。
阿兄还寻找机会偷偷检查过他手臂上的胎记,这一切,都被文鸿朗收在眼底。好在,这副身体本就是原主人的,文鸿朗也并不怕他查。而且似乎并不反感。
文鸿朗心里想的很清楚,自己本就是借尸还魂的穿越者,现在所得到的一切,本就不属于自己,抢了别人的东西,还不容别人父兄略有怀疑地查证几番吗?况且文鄞阿兄对自己是真的好,所以他觉得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阿父阿兄说,要选一个黄道吉日,让他正式认祖归宗,原是没这个必要的,只是因为原主人认了养父,入了浥熟柳氏族谱。再有,文老爷子想借这个机会,让文桢现现身,在家族里露露面,在各族老面前混个脸熟,以后总是要相见相处的。
文家是一个大家族,可文老爷子这一脉人丁稀薄,膝下惟有两子二女,若不是身份显贵,怕早已式微。这也是为什么文老爷子定要寻回文桢的主要原因。这些年,文家老爷纳了不少小妾,可奈何这些小娘的肚子不争气,竟一个都没有怀上。膝下只有一子不免感到有些苍凉。两女虽然说知书达理,美貌如花,但迟早是要嫁人的。
眼瞅自己这里没有办法,便给儿子那儿塞了不少通房。可不知为何,文鄞房内却迟迟没有动静。他还私下询问过那些小娘,是否和儿子同房。可她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是自己无能,与将军无关,其他只字不提,就算老爷子假意恐吓也没用。
种种怪事让文老爷子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莫不是……是自己儿子的问题?有一次文鄞战场负伤,倒也不是什么大伤,当然郎中是肯定要请的。文老爷子抓住了机会,偷偷收买了那个郎中,暗示他给儿子把把脉,望闻问切什么的,反正他也不懂,总之看看身体那方面行不行。最后得到郎中的诊断——没有问题。这才放下心来。但同时温柔警告这位郎中不可对外乱说,并且在宣都不必看见他了。
只是既然儿子没有问题,难不成是自己塞给儿子的女人不行。这也好像不可能,这些女人都是妙龄女子,正值青春年少。且又不止一个,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十个女娘。怎么可能都有问题。这种事情他也不好当面质问儿子,只是文老爷子只盼家族兴旺,子孙满堂,既然儿子是无望再抱,但孙子可以啊。
文鄞自从找到阿桢,心情一日比日好。就连往日不太亲近的女娘,这几日也被他叫至身边陪侍,奋战到天亮。
文老爷子听说此事,高兴坏了,赏了不少银钱下去。自己的儿子终于开窍了,如今两个儿子都有了,又看着大儿子这几天春光满面,看来抱孙子指日可待。等举办完认祖归宗的仪式,就是时候给小儿子议门亲事了。
终于到了认祖归宗的那一天。文鸿朗已回宣都近一月了,府里虽说很大,但上上下下差不多都被自己摸明白了。府上的人对自己都很客气,严格来说是尊敬。只是有一点他十分不喜欢,就是不管他走到哪里,总有人跟着。据说是文老爷子下了死命令,必须要时刻保护小少爷,要是小少爷丢了一根汗毛,这些下人提头来见。所以跟着文鸿朗的这些人,怎么都甩不掉。不管他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是假装发怒,这些人都始终不离他半步。
他若是斥责几句。下人就会立马跪下,说些什么,让自己息怒,这都是老爷的命令,让他不要为难他们这些下人们这类话。说着说着还愈发可怜起来。
他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就只好让他们跟着。文老爷子原是不允许他出门的,可文鄞说一个大男人整天躲在家里算怎么回事儿啊,至于阿桢的安全,他会全权负责。
“阿兄万岁!你真是太好了。”文鸿朗感激地看着文鄞。
文鄞原本也很高兴。可突然意识到什么,神情严肃地说:“阿桢,万岁可不兴乱说,下次可不能这么口无遮拦了。”
“哦,好的好的。阿兄,吾知道了。”文鸿朗一时太过欣喜,竟忘了这是一个架空的古代时空,但文字和封建礼仪制度却与原来时空的古代大抵相同,尤与西汉类似。文鸿朗还记得,前世曾在一本野史古籍中看到,有一次汉武帝去登华山,说听到了华山神灵,对自己山呼三声“万岁”,从此臣民百姓都自觉地对汉武帝称呼“万岁”,什么神灵不神灵的,文鸿朗自是不信,若此事是真的,也定是统治者为愚弄臣民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罢了。虽然自己身上出现的事情格外神奇,但他始终不相信鬼怪神仙,认为那些都是封建迷信,文化糟粕。
可还没等文鸿朗高兴多久,他才终于明白,阿兄口中的,由他全权负责自己的安全是什么意思了。
文鄞阿兄调来了一队训练有素的兵士,一天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地盯着文鸿朗,就连上厕所洗澡换衣服,他们都不曾离开,美名其曰:吾等皆是男子耳。一切为了文家。
并且阿兄还给他们编了一个专属口号,口号是这样的:请老爷和将军放心,文家军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坚决捍卫文氏家族,誓死保卫文桢少爷!
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要上战场,和谁殊死搏斗呢?有了这群兵士,自己倒是的确可以出门了。可是,自己所行之处,街道皆被清理,见不到一点烟火气。
文桢这一天举行完仪式。自己的名字被再次写入族谱,之后就是行冠礼,因为今年自己正好二十岁成年,届时文家会大办宴会,宴请各大家族和名臣武将,甚至连皇后皇子都会代表皇帝屈尊来此恭贺。
文桢五岁时便失踪了,一直并未取字。就算在浥熟柳庄,柳氏族老也从未真正承认来历不明的柳季,所以并未加冠礼,赐字,更何况此子出生之日不明,也无法得知何时可行冠礼。
文桢送葬之时,路边百姓之所以称文氏鸿朗,皆因文老爷子觉着桢儿几月之后便要及冠,虽死,也要赐字,因此便有了鸿朗之称。
鸿朗,取鸿运当头,清风明朗之意。这其实是文老爷子早就为文桢想好的字。当是时,此字虽不免悲凉讽刺,但也全了老父亲的一番心意。
很快到了行冠礼那一日。文鸿朗,如今已适应文桢这个称呼。自己的父兄长辈皆唤桢字,文鸿朗并未介意,只当纪念那逝去的人吧。
这日,文鸿朗早早起床,沐浴之后换上盛装礼服,跟随父兄,前往家族祖庙。此时正是二月,宣都已一片银装素裹。长安国的城墙如琼楼玉宇一般如梦如幻,就连城墙上的红灯笼也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俏丽了许多。
文家老爷命管事先行卜筮一番,卦象显示吉兆。而后文桢跟随父兄阿姊祭奠天地、祖先。古人行冠礼至关重要,此礼可联络感情,加深沟通,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所具备的强烈的社会意义,行完冠礼,意味着年轻男子性成熟可婚配,也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的深切思考,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徳,寿考惟祺,介尔景福。文家第十二代子孙,文承弼之子,文韵臣、文育双、文慧君之弟,文桢,赐字鸿朗,及冠礼。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庄重宣布冠礼开始。
文桢走上台前,对老人庄重一礼。老人点头微笑。紧接着,老人取了一顶黑色麻布质地的缁布冠,文桢低下身来,老人为他戴上。
“一礼成,文氏鸿朗往后可入仕参政,文家子孙仕途通达,风禾尽起。”
老人为他取下黑色布冠,又给他小心戴上白色鹿皮军帽。文桢戴好后,向众人拱手问礼。
“二礼成,文氏鸿朗此后可沙场立功,文家子孙皆应保家卫国,身怀楚囊之情。”
最后老人又为文桢戴上第三顶帽子,乃称爵弁。
文桢戴上这顶帽子后,向皇宫方向庄严跪拜。
“三加之礼成。祝德行增长,步步高升,愿汝承志,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既以修德,又以正容,守卫家族,衍嗣繁茂。”
接下来是醴冠者的仪式。各位正宾纷纷向文桢敬醴酒,致祝辞。文桢一一按照礼节饮酒。而后起身离席,拜谢正宾,各位正宾也答拜还礼。
文桢,文鄞一母同胎,皆为嫡子。文桢冠礼完毕后,要拜见尊长。文桢一一拜见亲友后,又换上玄冠、玄端和雀色的蔽膝,手执一只雉,去拜见了国君、乡大夫、乡先生。
自此,文桢及冠之礼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