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边的炉上文火煮着水。桌上的茶具早已备下,只等客来。
余映寒向壶里瞧了瞧,水面颇不平静,不时有气泡从底部缓缓升起,逐渐变大,最后在水面绽开,释放出积蓄已久的热。提壶,以热汤淋洗茶具,使其冰清杉妮,纤尘不染。而后把煮沸了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低些,以不温不火的水泡茶恰到好处,泡出的茶色香味也是俱佳。用小茶匙把茶叶投放于小杯中,此时的茶叶干瘪憔悴,似沉睡千年。在开泡前,先冲水至茶杯七分满,将沉睡中的青叶悄悄唤醒,如此,具有润茶的效果。接下来,提壶注水,清水自壶口如泉流般倾泻而下,水流载着一道长虹跃入杯中。青叶在杯中上下翻腾跃舞,甚是可爱。有节奏地三起三落,犹如凤凰向客人点头示意,如此恰好一杯。他将其中一杯递到高先生面前。
先是浮在水面上的茶慢慢沉入杯底,荡漾着微波的水面上倒映着男子温润如玉的容颜。
只见高先生轻拂袖口,用那双好看的手捏住杯身,中指抵着杯底,拿近眼下细观茶色,又在鼻前轻晃而过闻香。
余映寒亦携起一杯。
杯中茶汤碧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徐徐展开,尖尖的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透着春日的气息,清幽淡雅间,蕴含着清醇悠远的意境。小酌一口,回味无穷,满口清香。
饮茶毕,高先生放下杯盏,开口道:“十日之内,七份飞鸽传书将我叫来,应该不只是请我喝茶这么简单吧。”停了停,扬了扬宽大的衣袖,继续道,“说吧,有何事相求?”嘴角上扬,眼神中透着邪魅地挑逗。
余映寒仍有些犹豫,毕竟那是他的私事,又未得师叔应允,但见他先开口,便坦言道:“不瞒高兄,今日请高兄前来是想托高兄为我寻一人。”
“哦?”高先生正好奇那是何人,余映寒便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上取来一卷画轴,松开捆束的丝带,在他面前徐徐推开。
随着画卷被缓缓开启,画中伊人的容貌也逐渐清晰。只见佳人面容清新纯透,柳眉如烟,一双通灵的眼中泛着粼粼微光,桃唇微抿,巧笑怡人,撩人心怀;一袭白衣出尘,纤腰尺素,云鬓轻挽,风姿绰约,如空谷幽兰,较人不自觉多看几眼。
高先生见画中人,眼前仿佛闪过一道光。
——竟然是前日在何家村与那少年一道除妖的少女!
余映寒介绍说:“这位是我的师妹,凌若萱,因半月前藏书阁起火含冤离开苍河院,如今我已寻出罪魁祸首,却失了她的音信,高兄游历各地,人脉甚广,若是见到她,还请劳烦将她带回,在下不甚感激。”说罢,起身端起双手,弯腰,向高先生深深一拜。
见他如此隆重,高先生很是诧异,连忙起身扶住余映寒,道:“我们之间还用如此客气?”
说到底,余映寒依旧是埋怨自己,恼自己那日若是留在藏书阁,守着她一夜,便不会给人以可乘之机;怨自己在阿萱被冤是纵火之人时没有为其辩解,在她受罚时没有为她分担痛苦,更在她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没有守在她身边;恨自己没有早些查出真相,以致如今,江湖飘渺,杳无音信,也不知她伤恢复得如何了。他早已默默下定决心,不论天涯海角,若是能寻回她,定然要看顾她一世,护她一生无虞。
休养了近一月后,凌若萱的伤已近痊愈,易子殊也打算离开,凌若萱送他前往码头,为他送行。
天气回暖,江堤两岸已颇有春意。红桃恬静盛放,一朵一朵在枝头紧紧地挨着,粉中透着些紫意,如珍珠般晶亮圆润的晨露还依依不舍地停留在那娇嫩的花瓣上,江风轻拂,送来阵阵淡雅花香。岸边杨柳刚冒了嫩黄的新芽,纤细修长的枝条如瀑般泻在江上,如少女柔软的发丝,撩拨着泛着朝阳粼粼波光的江面。如此精心绘就的丹青画卷,却少有往来行人闲情驻足欣赏,清晨的码头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但凡有商船靠岸,便会下来几个强壮的大汉,与码头专门卸货的伙计一道,肩扛手搬,将船上的货搬到岸上,再用马车拉走。或是客船暂倚岸边,有行人从船上下来,与久候的亲人相拥,含泪互诉相思,而后一同穿过码头两边小贩聚集叫卖的集市,有的上了马车,有的上了轿,也有的徒步离开。另一边,也有客船停泊岸边,静候行人登船。
凌若萱一路缄默不言,只是到了码头,停下了脚步,望着少年的背影,揪着自己的衣角,用尽全身力气,开口唤出他的名字:
“子殊……”
娇柔的呢喃,被码头嘈杂的喧闹掩得似有若无。
易子殊隐约听见身后少女唤他,转身走到她面前:“怎么了?”
少女见他向自己走来,脸上忽地泛起了红晕,赶忙将头低下,不让他瞧见,眼睛不自觉地在地上一阵翻找,缓了缓,才重新抬起头,问他:“你接下来要去哪里?”
“前些日子家中寄来的书信,叫我回去一趟。”少年回,滞了滞,转而温柔地问她:“那你呢?还是留在这里吗?”
凌若萱想了想,回:“或许,会去别处走走吧。”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再抬眼时,发现少女通灵般的杏眼正望着自己,脉脉含情。
他二人就这么站在码头,四目相望,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码头上的匆忙与喧闹,在一瞬之间都化作无限宁静。他们屏住了呼吸,静静望着彼此,仿佛是在等着对方先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