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估计总数在二十三万左右,其中男性占六成......”看着手里的统计数据,卢谌的话音变得非常艰难,虽说从道义的角度来看,应该接受这些汉族流民,但是,这可是整整二十三万啊!而且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董闰的脸色也很不好看,虽说他只是个将军,但他也知道突然增加二十三万无依无靠的流民,会对整个辽西的安全产生多大程度的冲击,如果处置不好,是会严重影响到辽西目前“平稳”的社会治安。
跟卢谌一样,董闰早已经实实在在的融入了冉闵的团队当中,事实上他比董闰知道的更多,毕竟在西北面,渔阳和上谷那边的真正情况,董闰比卢谌知道的更多。
“主上,我看要不将这些人分化开吧,一部分引导去渔阳和上谷,那边也需要人,一部分去北平,正好参加新城的修筑工作!”董闰见冉闵一直没有开口,便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的想法得到了冉闵的肯定。
“你说的没错,其实我也是这样打算的!”冉闵脸上带着微笑,看着眼前这一文一武两个手下。要说治理辽西,现在看来,董闰和卢谌也的确算的上是不可获缺的人才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流,渔阳和上谷那边大概需要三万的战士和技工、农夫,算上他们的家庭人口一共就是八万人左右,剩下的人全部去北平,不管现在筑城还是将来开展农耕,都是需要这些人手的。”
冉闵一边安排着流民的去向,一边心中默默估算着这些人口进入辽西之后,对辽西粮食储量的影响。
“我们现在手中储存的粮食,能够坚持到明年收成的时候么?”冉闵将头转向卢谌问道。
卢谌的眉头皱了起来,他吸了口气,随后摇摇头,“不可能的,若是没有这些流民倒是没有问题,就目前我们的粮食储量来看...”
摆摆手,冉闵打断了卢谌的话头,他并不需要听到一个准确的数字,他只是需要一个结论而已,既然辽西粮食的储量不够,那么他就需要找人去购买了,哪怕是长安、洛阳那边买不到,也可以不在赵国境内买。事实上因为气候的影响,加上石虎大量征伐民夫,整个赵国目前的粮食都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当中。
“其实,我们可以向成汉国购买粮食,只是运输起来有些麻烦。”董闰才开了个口,随即就摇头,他一想到要将粮食从成汉运输回到辽西,恐怕一路上民夫和护卫队吃掉的,就比他们能够送到的还要多,这种生意完全是在赔本而已。
“你们不要那么着急,其实我们可以向鲜卑人购买嘛,那些草原上的傻瓜们手中有足够的牲口,而他们需要的紧紧是食盐、茶砖和生铁。”冉闵心中有数,有时候没有粮食可以用牲口来代替,而对于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汉人生产的食盐和茶砖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仅这个时代如此,事实上即便到了明朝,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跟汉族之间的大宗交易还是集中在这两样生活必需品上——那些游牧民族的主食就是肉类和奶,没有茶叶这种东西,光是吃肉会造成极其严峻的后果。
“跟鲜卑人交易?”
卢谌的一
双老眼顿时放大,在他看来,既然冉闵已经将胡人当中不可并存的敌人,又怎么能够跟敌人进行交易呢?这就是思想境界的问题了,作为来自后世的灵魂,冉闵并没有想过对鲜卑人采取经济封锁的手段,要知道任何时候动用经济手段来对付敌人,都是伤敌一千、自伤八百的烂帐,是不可取的。一边打仗,一边贸易,尽量不让战争破坏自己的国计民生,这才是一个有远见的主权国家应该做的事情。想想后世的美帝,人家为何如此热衷在世界各地挑起战争?不仅仅是因为国内军火商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国内经济输血。
虽说现在的世道还谈不上经济,但是冉闵相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并不会影响到民间的贸易,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在贸易天平弱势一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难道打仗他们就不喝茶不吃盐了?
流民们终于被放行了,在辽西军队的引导下,进入辽西的流民们被分开,一个浪头向着北方,另外一个浪头涌向东北方向。
无论是哪个方向,这些流民身边都有军队士兵在控制着,按照冉闵的要求,无论如何都不准这些流民脱离控制,这些饿疯了的人若是冲击到当地的郡县,就会成为致命的灾难。从现在算起一直到后世的满清,为何农民一旦形成流民,是最为可怕的?流民本身是一群不事生产的蝗虫,而他们到达任何一个人类聚居点,就会彻底的破坏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从而造成更多的流民,若是任由其发展,最终流民就会成为席卷全国
的力量,再也无法阻止。
所以不让这些流民进入郡县等任何人口聚居点,就是这些士兵的任务。
当然,若是仅仅依靠武力,冉闵并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可以使唤,有棒子还得有胡萝卜,而冉闵的胡萝卜就是一早一晚两顿粥加上每人一个馍,最后就是分配的良田——冉闵承诺,只要能够安定的到达目的地,每户人将会免费分配到至少十亩土地。
是的,是十亩土地。
在冉闵口中说出来的是土地,可是听在那些流民耳中,土地就被他们自动替换为“良田”,这个时代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自然就是土地了!只要有足够的土地,再加上勤劳的耕耘,除非是像羯人朝廷那样的横征暴敛,否则足够一家人幸福和美的生活下去。
有时候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他们只是需要活下去而已。
在大棒和萝卜的双重作用下流民们非常自觉的按照要求,加快速度向着两个方向前进,甚至有些流民已经在开始规划,要如何抓紧这个秋冬的机会,将土地捣腾的更加肥沃一些,如此一来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就可以顺利的播下种子,等待收获了。
说起耕种,胡人就是骑上传说中的千里马,也撵不上以农耕为主业的汉人,那些口口相传的经验,并不是简单一两代人就能积累起来的。
......
对于冉闵来说,流民只是他需要处理的事情当中,极小的一件事情,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来处理。
比如说,鲜卑人的使者,已经出现在渔阳城当中。
不用奇怪,草原上民族的生活习
性决定了他们永远不会是铁板一块,即便是草原民族最强盛的时候,也要分成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势力。事实上慕容鲜卑目前只能算是鲜卑人当中强势的一族而已,但整个鲜卑人却不仅仅是只有慕容鲜卑。
所以有鲜卑势力的人到达渔阳,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渔阳城的崛起,对于冉闵来说是件大事,对于那些急需食盐和茶叶的鲜卑人来说,同样是件重大的事情。事实上这些鲜卑人势力的使者拖到今天才出现在渔阳城,冉闵已经是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只不过有些时候为了占据谈判桌上的优势,耐性是必须的。
这一点,哪怕是不识字的鲜卑人,也是懂的。
在经过了去年一个冬天的交易之后,渔阳城以北的那些鲜卑人势力,就已经深深的“爱上”了渔阳城, 不仅仅是因为渔阳城有着充足的贸易商品,更重要的是,在渔阳这样一个属于汉人势力的城市当中,主持对外贸易工作的,竟然是个鲜卑人!
对于这些头脑有些简单的鲜卑人来说,既然渔阳主持对外贸易的是个鲜卑人,那么在渔阳做生意,就肯定比在其他地方做生意更加安全和有利。
这种逻辑固然有些诡异,但事实上,在看得见的地方,慕容秋一总是遵照冉闵的嘱咐,尽量让鲜卑人感觉获益,以保证渔阳城在鲜卑人心中的份量。这样一个要求在最初并没有什么好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鲜卑势力的使者逐渐汇聚在渔阳城时,总算是显现出来了。
所以冉闵又必须赶往渔阳城,他要亲自跟那些鲜卑势力的使者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