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56章 靴子落地(中)

第256章 靴子落地(中)(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快穿:我靠撩人通关 走出十里坊 魔方诸天 假千金她靠学习暴富了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朱砂痣 时繁星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被时间遗忘之无限循环 锦鲤农门崛起日常

高务实头上的标签早已是实学改革激进派,而改革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改革的目的或者说目标是什么。

说高务实的改革就是为了“出海”,这显然不对,出海是手段,是过程,但绝非目的。

改革的目标只有两个字,两个字可以组成一个词,即:富强。

大明在改革之前,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富强的:财富生产能力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百万大军的规模在全世界依然首屈一指。

但这种富强是一种虚胖式的富强,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表现很多。譬如民间的确有钱,但财富集中于权贵阶层,且全国不同地域地区的贫富差距非常巨大——苏州、两京等处城市之中随便打个短工都能月入四两到八两银子,而陕甘川滇绝大多数农民可能一辈子没在手里摸到过“银两”是个什么东西。

至于强大的军队,那就看你要怎么比。论规模,大明的确天下无敌,可惜规模这东西有时候并不代表战斗力。

高务实在约二十年前即隆庆年间有过估计,认为当时大明勉强具备对外作战之野战能力的军队不超过二十万,而这其中真正的精锐不超过一半,也即十万左右——几乎全是家丁或家丁式的军队。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大明的所谓富强,归根结底只是建立在巨大的国家体量上而言,绝非高务实所认同的富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体量巨大而实际效能很差,这就是说国家对于基本国力的转化能力太差。

换句话说,朝廷在制度上有严重的问题,所以高务实选择改制。

改制针对的是当前,他也是依靠皇帝、朝廷对于当前局面的不满意,才得以顺利推进那些改制。然而光面对当前而不面向未来,这样的改制归根结底只是在“末”上面动脑筋,而非涉及于“本”。

这个“本”是什么?换句话说,未来是什么?对于此时被后人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大明而言,当然是工业化。

何谓工业化?不是说他派人开了不少矿,建起了在当前算得上先进的铁厂、船厂之类就算工业化了,那太肤浅太肤浅。

工业化的本质上是建立规模化的市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产业生态。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生态”二字,也就是说这些产业需要成体系,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有机体。

但是,建立规模化的市场,在后世来说,那需要进行昂贵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铁路、公路来降低物流成本。这实际上是一笔巨大的“沉没成本”,而且收益不高,所以这些都不是私人资本愿意干的事。

以高务实的京华这样强大的财力,修一个定南城都差点要勒紧裤腰带,指望他去修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那不是要了老命?

至于铁路,眼下连蒸汽机都没有,钢铁产能也达不到那个地步,根本就是基础产业不过关,现在自然提都不必提。所以此时京华的对外扩张、据点建设全都是依托海港来进行,就是这个原因——高务实付不起这样巨大的“沉没成本”。

按照后世经济学上的理论,要建立和发展产业生态,需要使得实体产业有利润空间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通过资本增密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这其中包括人、财、物的资源聚集。

在后世,通过引进成套技术来迅速建立产业生态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当然这个一般不能算沉没成本,因为这个投入产出还是非常可观的。红朝建国后,从教员时代到改开之初的四次经济层面遇到的危机基本与此有关。

高务实面对的情况与那个时候略有不同,因为红朝建立之时不仅经济一穷二白,也没有对外扩张——当然也不具备那个条件,故不可能通过欧洲列强式的掠夺模式完成资本积累。

好在高务实面对的情况比那时候总好了不少,他可以通过穿越者的技术优势在国内完成资本积累,可以通过身份地位优势结合之前的资本积累拉拢一批旧利益集团,继而形成合力开始对外扩张。

但是,扩张的目的,于欧洲而言只有掠夺,于高务实而言则还有更高需求,他需要的不是殖民地式的扩张,他需要的是“建立根据地”。

这就意味着他不能一味掠夺,他要同化当地原住民,用“归化户籍制”来将原住民转化为可以作为统治基础的“汉人”。也意味着他需要建设当地,而不是只把当地作为“单一原材料生产基地”来建设。

为什么后世在二战后独立的绝大多数国家最终都不能完成工业化?因为他们的经济基础就是“单一原材料生产基地”,不具备全面性,不能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没有所谓产业链这种东西。

他们的一切生产,实际上都是由米帝所安排的,是米帝自身世界帝国体系内的一部分,只要米帝对他们的表现有所不满,或者到了该割韭菜的时候,米帝就可以轻易卡住他们咽喉,而他们只能任人宰割。

红朝之所以能摆脱这种最悲催的局面,原因是红朝在被称为立国之战的朝战打完后,虽然很快面临鹰、熊两大势力集团的孤立,几乎成了世界孤儿,但偏偏坚持住了,没有崩溃,结果成功的完成了“去依附”,形成了自己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至于后来毛熊崩溃,红朝以极大的战略智慧,韬光养晦加入米帝体系,在默默承受双重剥削的情况下,假意达成与米帝的所谓“战略互补”,以至于当时米帝金融集团兴奋到公然宣称什么“中美国(注:即Chimerica,又译中美共同体)”,什么“G2”……

但那种模式显然不能长久,不可能我红朝负责赚钱而你米帝负责花钱,因此十年后……大家都知道了。

高务实面对的情况也比当时的红朝好了不少,至少他不必面对一个真正的霸主级对手,更不必因为暂时无法挑战而只能先委曲求全。他的背后,大明依然拥有这个世界最为巨大的体量,而他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这种体量。

但是,出于对大明特色政治的担忧,他很难全心全意将自己的力量完全与大明融为一体,他需要拥有自己更加独立自主的力量,于是“南疆”这个概念就出现了。

南疆概念的出现,不代表高务实认为南疆已经能够自外于大明体系,且不说大明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本无可替代,就只看看南疆各国的汉人人口比例,高务实也绝不会现在就接受什么“赐国”,去做什么定南都护。

好在皇帝也不是真打算现在就这么做,因此在等到皇帝与内阁达成妥协之后,高务实也算是松了口气。要知道,现在京华在南疆的统治看似稳固,但这其中可不仅仅只是京华本身的武力在发挥作用,大明“百万天兵”本身就是一种对南疆各国的强大威慑。

原先的大明,那是它不插手南疆各国的事,它要真插手,哪一国的人自认为真的能够抵挡?所以京华现在的统治,虽然不能说是狐假虎威,但仗势欺人那是真有的。

不过皇帝这一手也给高务实提了个醒,他觉得既然已经被皇帝、太后关注,而且恐怕还免不了要被朝廷其他派系官员惦记,那么继续武力扩张看来暂时是不能为之了。就算要扩张,也只能另外想办法。

他和黄芷汀、刘馨、高陌商议了一番,三人都提出了一些建议。

黄芷汀的提议有点意思,她认为可以组建当地民兵剿匪——南疆各国的统治制度大多是学的中国历代,也一样是“皇权不下县”风格,所以民间豪族和部落式土匪相当普遍。

因此黄芷汀建议,通过遴选民兵并派遣他们作为剿匪主力清剿一些地方势力是两全其美的。这样做既可以强化京华对各地的统治,使统治力量渗透进南疆各国根部,又可以在这些小规模战争中培养先进分子,让他们获得“归化汉人”地位,强化统治力量基本盘。

刘馨或是早就考虑到黄芷汀会偏向于军事方面进行提议,因此她的提议则偏重于政治经济层面,她有三条建议:

首先是借皇帝的势,放出皇帝“差点”封高务实为定南都护的消息,让南疆各国上上下下先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然后京华则悄悄开始进行着手在南疆建立统一的行政体系——名头可以定小一些,但实权方面要开始布局,总之就是提前先把“定南都护府”的架子实际上搭建起来,等将来皇帝真的册封,南疆可以直接变成定南都护府,一刻也不耽误。

接下来是建设任务。既然将来迟早有一天要变成“定南都护府”,那也就是说“南疆一体化”,那么同样可以提前布局。

比如说南疆各国之间乱七八糟的道路体系,就可以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一个合适的道路交通网。

她和高务实都是长在红旗下的,当然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再加上她这一世又是出身将门,自己还曾亲自领兵征战南疆,对于南疆的情况十分熟悉,故而很快在地图上当场规划出了几条“骨干道路网”供高务实夫妇参考。

高务实问她资金怎么办,她更是提出了一个乍看让人匪夷所思,细看却让人拍案叫绝的方案,她道:“为何京华要自己出钱修建?修路难道不是证明臣服、证明自己向往归化的一种投名状么?

依我之见,可以让那些投靠我们的大小势力,通过修路获得诸如‘归化积分’之类的东西。只要经过我们京华基建的验收,就给他们记下积分,等累积到若干积分,便可以按照标准获得归化汉人资格。”

高务实眼前一亮,但很快想到一个问题,问道:“可是一个家族所需要归化汉人总是有限的,比如一个当地贵族,他可能只需要自己一家几口人或者几十口人获得归化汉人资格,麾下的农奴根本没有必要。这就不至于需要太多‘归化积分’,那他自然也就不需要修太长的路。”

刘馨道:“这却不然,归化户籍制下,南疆各国的征税又不是无上限的按户降低征收比例,我们大可以调整出很多层次。比如户主是归化汉人,减税百五(5%),而如果他家有一百名农奴可以获得归化汉人身份——当然归化汉人不能为奴,他们至少得提升为佃农——此时我们根据这一百名归化汉人佃农的比例,再给他家减免百一(1%),那这个贵族户主能不乐意吗?”

这真是个好想法,高务实当即答应下来。不过,高务实也提出了一个补充,即这种按比例减免所需的“归化汉人佃户”比例必须是递增式的,比如额外减免1%-5%,按照100户一跳,到了6%-10%这个层次,就要加码到200户甚至300户一跳。

同时又加了两条限定:其一是最高减免比例为15%田赋,商税是另外的,不计其内;其二是规划汉人佃农户籍是可以自由变更的,也就是说佃农是可以自行脱离原户主的,脱离之后的次年,该户主就不享受此佃户带给他的减免效用。至于自行脱离的具体办法,南疆方面会制定指导办法。

刘馨的第三个建议,则是重构南疆的经济结构,尤其是“新兴产业”结构——也就是高务实在大明境内搞的那些。按照刘馨的说法,是既然迟早要自成一体,那现在就该提前建设,不能始终依赖于大明本土。

不仅如此,她还建议高务实考虑一下,让京华瓷器派人去南疆各地考察,看看哪里有优质的高岭土适合做瓷器基地,建立南疆自己的瓷器产业。至于纺织方面也是一样,看看能不能在大明之外再搞个南疆“副中心”出来。

不过,这一系列建议高务实暂时只接受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也就是瓷器丝绸部分,高务实表示还要审慎考虑,但他对于建立棉纺织、麻纺织基地这一部分表示同意。

等到高陌做建议,他表示夫人之前提到葡萄牙可能被迫移交马六甲城,这件事一旦真的成功,南疆或许可以利用大明原先在南洋的影响力,在无须动用武力的情况下进入南洋群岛,不说立刻全面占领,至少可以先取得几个桥头堡。

这个思路高务实也比较赞赏,他自己也曾经思考过这种方式,但目前由于京华的扩张太快,他又一时想不出一个适合掌总南洋群岛攻略的主将,因此才没有主动提出。

高陌此时却有个建议,他认为台湾攻略的早期攻略到此基本已经完成了,接下去基本上都是建设任务,故四爷(高务俭)可以南调,负责南洋攻略——南洋和台湾颇有类似之处,四爷的相关经验正好可以发挥作用。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klauszx”、“曹面子”、“云覆月雨”、“小小小狂人xfz”的月票支持,谢谢!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家父是康熙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寒门:我靠娶妻走上巅峰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我哥是冠军侯,我说话大声点怎么了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功高震主要杀我,兵临城下你后悔啥! 县令之子,从郡县到帝都 甜婚蜜意 假太监:我帮女帝管理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