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唐小宝很忙,大概他是历史上最为忙碌的一个帝王了。好在,唐小宝也是乐此不疲。
终于有人能够和自己分享这些,分享自己所熟知的一切知识了。
可他又不能完全的普及,这会使得这个时代的人世界观崩塌的。比如说唐小宝说脚下的大地是圆的,可是天上依旧是有神仙的。
这些学生们,会在课堂上喋喋不休的问个不停。到了下课的时候,又会缠着唐小宝解惑。
所以说,唐小宝的一天工作是忙碌且充实的。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总算能够清闲下来了吧。嗯哼,没那么容易。
首先这个时代的人都是闻鸡起舞的主儿,不敢说每个人睡的比狗晚,可所有人都是起得比鸡早。
他们认为只要天刚蒙蒙亮,就是该当起床的时刻了。
晨起神清气爽,他们所谓的晨起,大概就是夜里三四点钟的样子。四五点钟起床的,那都是懒虫。
早朝也是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所以唐小宝也不能睡得太晚。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了。
董七七就缠了上来,当然恩爱的小夫妻之间这是正常不过的事,唐小宝也是心下喜欢的。
可他怕就怕在,董七七会和太学的那些学生们一般,对着唐小宝喋喋不休的问个不停。吃饭的时候问,聊天的话题三句离不开这些文明知识,就连睡觉的时候也问个不停。
为什么蒸汽会带动活塞运动,转而带动齿轮从而实
现动能的。为什么水银加热会变成红色的粉末,继续加热又会变成水银。这些,到底是为什么呢。还有,唐小宝你为什么知道这么多,你是怎么知道这些道里的?
这也是古代炼丹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他们认为水银的这种变化,暗合长生不老的秘诀。于是,水银就成了炼丹家们的宝物。
而后来炼丹家们也发现了水银的毒性,于是他们又别出心裁的用伏火法,加入各种东西降低水银的毒性。殊不知,这依旧是等同于慢性自杀。
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帝王痴迷于丹药,结果服用丹药而亡的皇帝也是不计其数。不管是明君昏君,概莫若是。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个难得的好皇帝,他励精图治,广开思路,开创了“贞观盛世”。但老年的唐太宗却开始变得平庸,生活比较放纵,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结果毒发身亡。
唐高宗曾于开耀二年服食丹药,武则天在晚年也曾服用道士胡慧超配制的“神丹”,唐玄宗李隆基甚至在安史之乱退位后,仍然念念不忘炼制丹药的事。
号称大唐中兴之主的唐宪宗基本平定藩镇割据后,开始自我放松下来,在历经十几年紧张劳累的削藩生涯后,这位中兴雄主逐渐忘记了再创伟业的艰辛,并一头扎进了佛道和仙丹的迷蛊之中。
明朝痴迷于丹药的皇帝更多了,著名的红丸案直接导致皇帝吃了丹药
挂掉了。
这些所谓的丹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人知道原理。而唐小宝知道,他给太学学生们授课的时候,讲的就是这些东西。
所以董七七便好奇,总是追着唐小宝叽叽咯咯问个不停。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唐小宝的枕边人呢。而董七七作为朝夕陪伴在皇帝身边的人,她也是知识最为丰富,懂得最多的一个学生。
虽说董七七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进步最快的,可她是唐小宝所有学生中,懂得最多的。
于是,太学的学生们,转而凡事求问皇后了。因为唐小宝不是每天都来授课的,而且每天来也不过是一个多时辰。学生们听的还不过瘾,皇帝就下课了。
退而求其次,皇后就成了这些学生们求知若渴的解惑人。
可是在礼教大防的大时,学生们是不能与皇后见面的。就连董七七在课堂上旁听唐小宝的授课,也是隔着一道纱帘的。
所以董七七即便是在太学学府这么久,这些学生们也没有人见过皇后的真面目。
人们只知道这个皇后温柔贤淑,说话柔声细语如百灵一般的动听。皇后身边的宫女,个个都是如天仙般的人物。
可没有人见过皇后,学生么遇到不懂得问题的时候,就写下来。然后,有皇后身边的宫女,转交给董七七。
董七七知道的,便会一一教授。不知道的,晚上就会去缠着唐小宝索要答案。
今日朝会刚过,唐小宝慵懒的打了个
哈欠。没多久,卫国公石小凡入宫觐见了。
这个卫国公还是一如既往的吊儿郎当,可是见到唐小宝的时候,他还是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臣石小凡,见过陛下。”
对于自己的这个表哥,唐小宝还是非常客气的,他点了点头:“赐座。”
唐小宝不喜欢繁琐的规矩礼仪,朝臣在他面前也相对的放松。就连早朝朝会的时候,也极少有人行跪拜礼。朝臣们,大多都是拱手礼。
陈琳吩咐两个宫女,搬过来一把凳子。皇帝可做龙椅,可以赐臣座位。
做臣子的,也可以坐下。但是你不能坐椅子,这就属于僭越了。你只能坐凳子,能够被皇帝赐座坐凳子的,也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卫国公石小凡就不客气的坐了,大概这个卫国公是属猴的。他坐在椅子上不消片刻,便坐立不安起来。
唐小宝一度怀疑,自己这个表哥是不是有多动症。反正,卫国公石小凡坐下没多久,就开始东张西望的浑身不自在。
“卫国公。”
直到唐小宝叫他的时候,石小凡这才又规规矩矩起来:“臣在。”
“朕可听闻,你在京城逍遥的紧呢。”
石小凡心头咯噔一下,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有人又在背后说自己坏话了。这种事,是万万不能承认的,于是石小凡一拱手:“回陛下,臣也就是闲着无事。每日在城中也就是吃吃茶,听听曲儿啥的。”
唐小宝“哼”了一
声:“朕怎么听说,你在京城惹下了不少的祸事。我说卫国公,你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是不是该收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