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依两情相悦,生而同衾,死亦同穴。
唐小宝很知足,他成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又有了心心念念的心上人陪伴,他的人生堪称完美。
然而这些大时国的百姓,普天下的百姓。不管是北凉也好西川也罢,这些百姓们依旧困苦。
唐小宝是圣人,也不是圣母心泛滥。他只想让这个时代的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这是他作为一个帝王,最起码的责任。
董七七害怕唐小宝会责备她,谁知二人见面之后柔情蜜意,所有的不快都抛诸脑后。
唐小宝也无奈,董七七就是这样的性格。他只能尽可能的挤出时间来,陪陪她。
还有几个极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虽说是野生水稻找到了。可是这株水稻在琼州府衙,是将这株水稻运到贺州来呢,还是唐小宝继续南下去琼州。
思来想去,唐小宝决定去琼州。因为他不确定,这么一株水稻在马车里长途跋涉之后会不会出问题。
万一这株水稻挂掉了,那么一切都前功尽弃了。
于是,在贺州待了几日的唐小宝,还是在众人的不解中继续南下。
眨眼间又是月余,在高州的时候,唐小宝终于和孟樊超见面了。
见到唐小宝的那一刻,孟樊超泪流满面:“陛下,臣孟樊超,叩见陛下万岁。”
孟樊超的激动不是久别重逢,而是他完成了唐小宝交给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他苦苦寻找的野生水稻。
唐小宝也自欣慰:“
好了,起来吧,朕还真怕你出什么意外。孟樊超,朕问你。这朕让你寻找的水稻,是真的么。”
唐小宝学过农业,可他还是不太确定,会不会是孟樊超找错了,毕竟孟樊超不是这方面的专业。
谁知孟樊超却笃定的点点头:“是的陛下,臣都是按照您的吩咐要求,终于找到了这么一株水稻。”
首先必须有配套的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杂交,产生有生育能力的种子,而水稻播种需要大量的种子,母系水稻它只有雌性,它自己无法结出种子,这时候需要保持系,有了保持系,它能够让这株母系的后代产生同样的母系。有了批量的恢复系和批量的保持系,就可以进行大规模杂交,培育出大量的杂交种子,这就是三系杂交水稻原理。
唐小宝不确定能不能成功,可凡事都得实验之后才能得到结果。
就像是我们所吃的小米,之前可是先祖用狗尾巴草驯化而成的,虽然这是经过了一个相当漫长曲折的过程。
中原是水稻的发源地,早出现的水稻是粳稻。栽培水稻主要分为两大类籼稻和粳稻。籼稻适合生长于南方湿热地区,今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以种植籼稻为主;粳稻适合生长于北方干凉地区,今中国黄河流域以及更北方的东北地区,是粳稻的主要产区。
这个时代水稻的亩产也不过两三百斤,其实这已经
是个非常高产了。而且还是上好的肥田,普通的农田亩产一两百斤都很正常。
唐小宝不敢奢望让水稻实现亩产千斤,他只要水稻能够亩产四五百斤的样子。贫瘠的土地,也能达到三百斤以上,这就足够了。
若是能够实现,甚至于可以使得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翻倍都不是梦。
除了水稻,此外就是小麦的改进也非常重要。好在唐小宝的农科专业的,不敢说他能够培育出来新品种,至少改良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在京城的皇宫大内,就有专门开辟出来的几块麦田。
民间有个谚语: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黎民百姓五谷收。
古代的帝王们为了乞求上天能够五谷丰登,也是在每年春耕的时候,会亲力亲为的。当然,皇帝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历朝历代,皇帝的春耕,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进步,既表达了重农尊祖、报本反始的反哺思想,也为统治者的重农固本的思想提供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在梁武帝时期,春耕背后的重要价值也被无限放大,梁武帝在年亲耕之后,下令大赦天下,彰显皇帝的仁德和孝悌。
周礼·月令中就有“出土牛以送寒气”的记载,当时官府会在岁末时,用泥土制作成牛的形状,用来敬神,目的是希望寒冬赶紧过去,春天早日到来。
立春时,天子会举行盛大的庆典,亲自祭祀青帝,并动手
耕田。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大臣,嫔妃宗室,身穿青色的服饰,到京城东郊田间祭祀五方天帝之一,春天与百花之神——东方之青帝,迎接春天,称之为“迎气”。
迎气之后,便开始“籍田”,皇帝会亲自动手,扶起驾好耕牛的犁铧,象征性地“耕田”,随后向围观的民众颁布春令,督促农民们,一年的春耕已经开始。
各地官府也都会在立春这一天,给耕牛披红挂绿,州官、县官用五彩布条制作的鞭子抽打,祈祷一年风调雨顺,这个仪式就叫做“打春”。
因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知道,粮食关乎着国家的安危。一旦出现粮荒,必然随之而来的就会是纷纷造反。
大灾之年必有流民,流民聚众即为流寇。流寇作乱,则国无宁日。
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春耕,也就是注重粮食的生产。
而唐小宝则更为直接,他不会祈福之类的乞求上苍能够保证来年五谷丰登,而是直接让粮食的产量提上来。
百姓们有了充足的粮食,家家户户粮食满仓,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
不然,他也不会不远万里的来到天涯海角的琼州。
又经过了数月的长途跋涉,唐小宝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琼州府。这个大时帝国最南端的地方,这里的琼州虽然地域辽阔。可是小小的琼州府衙,却连一个寻常县衙的规模都不到。
唐小宝到了琼州府衙之后,便急不可耐的去看那株
野生水稻。好在琼州知州知道厉害,早就把这株水稻小心呵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