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雨彻底停了,天高气爽。
只不过温度要更低一些了,一场秋雨一场寒。
早起的时候,林桃给李沐沅和自己都添了两件里衣。才能抵挡早上瑟瑟的秋风。
破庙的窗子四处透风,好多衣着单薄的小孩都在不停的咳嗽。
昨日向她讨汤水的妇人抱着孩子不停落泪。
那孩子脸色潮红,看着怏怏得,想来是昨晚太冷,没有抗住寒风,起热了。
林清风背着他随身带着的小药箱,过去摸了摸那孩子的额头。
“只是有一点发热,不严重的,我这里还有一些治风寒的的草药,煎好喝两幅就差不多可以好了。”
妇人抱着孩子不停道谢:“多谢,多谢公子。不不,是恩人。多谢恩人。”
“不必,快去给孩子煎药吧。”
林清风背着小药箱穿梭在孩子们中间。
林桃整理了一下马车,也打算要做早饭。
天气这么冷,还是要吃点肉才能抵挡寒气。
今早就喝肉糜粥好了。
昨晚找回来的柴禾已经烧光了,林桃正打算去林子里捡点。
就见几个人影窜出去,往林子里去找柴禾。
看着像是昨晚扒车的那几人。
林桃会心一笑,看来他们确实已经知错了。
那她自然也就不会再放到心上,毕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嘛。
既然有人捡柴了,那她就去打水好了。
只是她手还没有碰到木桶,就又伸过来几只手将桶抢走。
“林姑娘,这些粗活我们来就好。”
几个妇人一脸笑意的提着木桶往河边去。
不大会,破庙前就堆了一堆的柴禾,几乎所有家伙什儿都打满了水。
林桃将昨日出发前买的肉,切下来一小块剁成肉末。
用姜、黄酒腌制,放在一边备用。
取一些干香菇泡发后切薄片。
等锅中的米粥煮出香味开始冒泡泡,就将腌制好的肉末加入,搅拌均匀,然后放入香菇再煮一柱香的时间。
出锅前加盐调味,最后撒上翠绿的葱花,肉糜粥就做好了。
这样既有主食,又有肉,那些孩子的肠胃好接受一点。
“吃饭喽,你们拿碗筷来盛粥喝。”
大家听到林桃的吆喝,都自觉的围过来。
看着香喷喷的肉糜粥,不自觉的开始吞口水。
“这肉咋还能放到锅里呢?”一个妇人有些不解,不过下一秒她使劲咽了咽口水。
“虽然没见过,不过闻着真是香啊,林姑娘真是心灵手巧啊。”
“哪有,大家快吃吧,不然一会儿该凉了。”
米香混着肉香,让人欲罢不能,众人“刺溜刺溜”的喝完,都是一脸的满足。
“不知你们往后有什么打算吗?”林桃边收碗筷边问道。
“天气一天一天冷下来了,再去哪里恐怕都要走到冬天了。所以我们打算先在这破庙住下来,等到明年天气暖和了,再做打算吧。”
林桃点头:“这也算是一个办法。”
她环视了一下破庙,其实只有窗户破的不行了,其他地方都不算特别破,若是好好修缮一番,想来也能抵御一下寒冬。
既然决定帮他们一把,那就要帮到底。
司墨带着男人们到河边抓了不少鱼,又到林中打了不少猎物。
林桃带着女人们将肉、鱼都腌制起来,三日后熏干就可以保存很久。
将猎物送回后,那些汉子们又去山中砍木头,用来修缮庙宇,做一些木床。
总是在地上睡的话,别说孩子们,就连大人也扛不住。
林清风则带着半大的孩子们去林子中采了一些日常用到的草药。
天气虽然越来越冷,但是仔细找找还是有不少的。
草药采回来后,教着孩子们辨认,然后简单的晾晒在石头上。
孩子们还在林子中找到一些野菜,种类虽少,叶子也比较老。但数量还挺多的,一点叶子都没有的冬日里,也能加个菜。
那群妇人们拿到河边,一点点择下来洗干净。
林桃用做午饭时的米汤腌渍了一大缸,这样腌渍起来也算是一个风味小菜,配白粥或面条都很不错。
剩下来的几大筐,焯水后直接晾干,做饭前用水泡发就可以吃。
这些都做好,已经过了午时,忙碌一上午,林桃觉得自己都要饿瘪了。
这会儿那些汉子们都在外边叮叮当当的的修屋顶,修窗户。
林清风和司墨插不上手,干脆带着李沐沅在破庙前边的空地上,给那些孩子讲故事。
“从前有个和尚……”
司墨手舞足蹈的给孩子们描述,李沐沅呆呆的也不知听懂没有。林清风弯着眼睛,笑意清浅的的看着他胡闹。
孩子们也被司墨逗的哈哈大笑。
林桃无奈的笑了一下收回目光。
车上的米还有大半袋,林桃全部都拿下来。
原本想要煮干饭的,可是想想这些人还有一整个冬天要过,干脆煮了稀饭,也可以当作主食。
司墨捕回来不少鱼,林桃特意留了三条。
中午做铁锅炖鱼,这样一锅有肉有蔬菜,省得还要再起锅炒菜。
鱼已经处理好了,直接切成大块就好。
国内烧油,炒香豆瓣酱,加入葱姜蒜和大料。
添半锅清水,加几颗干辣椒。
用糖、盐、酱油调味。
将鱼块放下去小火慢炖。
快要日落的时候,破庙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时间还有富余。
一伙人拿起工具又开始拼木板做床。
炖锅里的水也只剩一半。
林桃将马车上有的蔬菜干各样拿了一些下来,洗干净加进去。
汤锅咕嘟咕嘟的冒着香气,众人虽然都忙碌了一天,但闻着这味道,手上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林桃用筷子戳了戳土豆干,已经炖透了。
“大家洗洗手,可以开饭啦。”
终于等到林桃的呼唤,众人忙不迭地丢下手里的工具,拿着碗筷去盛饭。
“太香了,这可是鱼肉啊。
是啊,林姑娘手艺太好了。”
一天前他们连饭都吃不上,现在居然能吃上白米做得粥,还有这么一大锅鱼肉。
他们虔诚的捧着饭碗,仔细的吃着每一颗米,生怕那一颗被掉下去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