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猜忌,并非空穴来风。
周宁这人小心眼。
别说周宁和周奉义不在,就是还在诗会,这样的猜疑也避免不了。
不在场,可能并不是周宁单纯的愿赌服输,觉得无颜面再待在诗会,所以就此离开鸿天城这么的简单。
也可能是,为了撇清与曲风之间的关系,撇清曲风“捣乱”与他们有关的间隙。
而周宁在场,也不过是死不认账,不仅不会落下口实被抓住什么话柄,倒打可能也弄一次莫须有的污蔑罪。
所以,周宁在场与不在场,曲风的出现,和周宁周奉义似乎都有着千丝万缕可以联想到一块的干系。
李鸿志这么恨,这么生气,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此刻,会友台上,听到众人整齐倒吸凉气的声音,杨夜微微一笑,运用才气说道:“不过,杨某人待会所作的诗作,还望大家能见谅。”
“杨老师,加油!”
“无论如何杨老师你都是最棒的!”
“只要再写出四首诗作,你就是我心目中无人能比的第一名师!”
“杨老师才华绝顶!”
“杨名师雄威!”
杨夜的话,多少有些打退堂鼓的意思,但众人对此并没有嘘声打趣,反而是络绎不绝的称赞鼓励。
谁人都能作完四首诗作后,又再作四首诗作。
可应题求的诗作,可就有些难度了。
尤其是,再度写出四首同字题求的诗作。
所以,杨夜的话尽管有退堂鼓意思的含义,但先前展现的才华已然众人为之膜拜,现在再来上一遍,可能不及之前,但只要四首诗作都能沟通到天地文气,足以。
“杨某人的意思并不是让大家扫兴,而是为了一些必要。”杨夜为此不得不哭笑不得的解释一番:“大家还请见谅一二,莫要再说杨某人写酸人诗或作假诗即可。多谢了。”
他可不会说出什么打退堂鼓、未战就士气无几的话。而且自己说的话,是带有了一丝装的意味。
那既然如此,如论如何都要装到底了。
而事先说这些,是让诗会在场的众人做好一切心理准备。
毕竟待会写的诗作,如果是长篇,那么书写的速度虽然快,但是字数同样也多。相比较下来,众人自然会感觉,速度“慢”上了那么一些。
而且要是想写曲风那样关联、连贯的诗作,那就要花些时间想上一想了。
如果是写短诗,一旦诗作中有什么“酸人”和“作假”的内容,这事先预防一下,到时候一切便都是情有可原。
听到杨夜这么一说,众人确实理解了。
只不过,那一双双看向杨夜的眼睛,却是在闪闪发亮,隐隐有兴奋之色!
“杨老师又要写酸人诗作假诗了!”
“还以为杨老师在打退堂鼓,没想到居然是要断我们的后路!”
“杨名师,你不再是我心目中的名师了,你现在在我心目中,完全就是酸人杨作假杨了!”
杨夜听着众人那带着兴奋激动的呼喝声,额头皱出了黑线。
这算不算是抬石头砸自己的脚?
之前都没有多少“作假杨”“酸人杨”的呼声了,可此刻,因为自己的善意“提醒”,居然隐有将这两个称呼坐实的趋势……
“算了……”杨夜长长的呼了口气,朝众人拱手行了个礼,转身走向了纸墙。
站在纸墙前,提笔、沾墨,书写。
顷刻间,一个个龙飞凤舞的字,跃然纸上,行云流水的书写之速,一笔写出一首诗作的书法,一气呵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四首诗作,以草书字体书法写出。
顷刻间,亦是冲破了封文纸的特殊设定,直接激发,沟通到了天地文气!
四首诗作皆沟通到了天地文气,且也汇合融一,一团遮蔽天空、密不见月的厚厚云层,遮蔽得天色更黑,就连诗会的灯笼火光、火把的燃烧辉火,都变得不显多少光亮。
众人只感到眼前突兀一黑,随后周围静悄无声。
明明身旁站着无数人,可此时此刻,静若无声,仿佛身在无人处。
好在天空的乌云很快散开,这才得以见到了高挂在天空,那一轮散发出洁白月华的圆月。
只是,尽管乌云散,月华清照,可明明身挤身的众人,此刻左右顾盼,看到的依然只有自己!
这是诗会所有人的视觉,所见所闻。
这一幕,无不透露着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之感。
忽而,月显高空,突然间,从四面八方传来了无数悦耳的鸟鸣声,也是在这时,众人才看清,自己正置身在幽静的山涧!
诗入画境!
这是诗入画境层次的幻境幻象!
而且,还是如同亲身临至其中幻象,所感所闻,所觉所见,都如同一切似真!
鸟字题求!
第一首诗作,便已达到了诗入画境层次!
而且悄无声息的,便将众人带入了诗入画境的幻境中!
仿佛置身行走在山涧,耳听鸟鸣声。
可很快,随着行走或是景色的变化,开始下起了雨,天空落下的雨滴打在身上,感到丝丝凉爽,看到江中无人乘坐却缓缓而近的片舟,心中感到一股温暖之意,却也有些愁意。
阳光明媚的春夏季,雨却是越下越大,众人面临的绵绵细雨已是盆泼大雨,身旁过往的人都神色匆匆的避雨躲雨,甚至不管不顾这磅礴大雨,一味的急忙赶着路。
众人的心中,莫名的感到一丝忧愁,这是前所未有,便诗入画境中幻境所影响到了!
并且,无需询问放牧的孩童,哪里有可落脚或是喝酒买醉的地方,便能看到幻境中那杏花盛开,形如被杏花覆盖包裹在其中的村子。
看到这满是杏花盛开,闻着迷人心扉的花香,杏花间的村子,让众人深感是离开许久,多年后回到的村子般。
这股心中的深刻感受,指引着想村子走去,孩童见了,笑问了句:“客人,你是从哪里来的啊?”
众人皆听到了这一道声语,却是如遭雷击般,连眼神都变得木讷呆滞了起来!
恰巧,杨夜见幻境已经接近尾声,便准备将天地文气吸收入文道宫,可惊骇的事是,这文气,看似如同之前一般磅礴海量,可实际数量,却是远远的超乎了想象!
纵使吸收天地文气入文道宫,可余下的文气却依旧足够支撑诗入画境的幻境程度!
甚至,幻境不见有消散的踪迹!
这真的是只是诗入画境?
不仅他人,就连杨夜也陷入了自我怀疑,纯粹是被这浩大的文气数量惊到了。
而众人震惊甚至惊骇、震骇欲绝的缘故则是因为,为何钻入耳中以及在脑海中还回响的话语声怎么这般的真实,且还听得如此清晰,如同印在了脑海中一般!
就连余明的眼中,也露出了惊骇之色,不等幻境自动消散,便直接退出了诗入画境的幻境,双眼直勾勾地看向杨夜。
这般形似真实的幻境,可非一般!
恰如幻觉、幻视、幻听,皆是层层递进的层次。
可诗入画境终究如其层次,只是如临画境中罢了。
并非像此时此刻的这般,居然能清晰的听到刚才那一道“客人,你是从哪里来的啊”的话语声!
稚嫩的孩童声,现在都还在脑海中不断回响!
不仅余明,在场所有人都是如此,稚嫩的孩童声,在脑海中久久环绕不息!
“你、你这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