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秋想的其实是对的,对他这么大的小孩来说,大人的大道理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
反而是同龄人的榜样力量更大。
张小松眼看像霜打的小树苗一样,吃了饭就蔫头耷脑地往外走。
先去杜青青家蹲到了杜青青,然后屁颠屁颠地跟着她一起去上学。
杜青青走得快,他也撵得快,一边不停地跟她叭叭。
“我送你的衣服你干啥就是不穿?昂?干啥就是不穿?”
杜青青无语了:“张小松,你烦不烦?!我穿啥衣服,要你管!”
张小松没脸没皮地道:“那么重,我都给你背回来了,当然希望你穿啊。”
杜青青的脸色臭臭的。
她心想我送你的你都扔在京城了,还想我穿你的,做梦吧。
因为他最近总缠着杜青青,导致杜青青班上那两个女同学都挤不过来了。
走进校园的时候,有个大点的男孩冲了过来。
冲张小松和杜青青大喊了一声:“野种和绝户搞对象啦!”
喊完就跑。
杜青青脸色一变。
张小松“嗖”地一声就蹿了出去。
杜青青大喊:“张小松!你给我回来!你不许打架!”
话音刚落,旁边又蹿出两个小的来。
是张小鱼和尔登。
他俩最近也天天在学校乱逛,蹲在一年级教室门口。
每个班都被他们蹲过一遍了。
张小鱼已经选好等她上学了要去哪个班坐哪个位置了。
就选一年二班第二排靠窗户的位置,那外头有一棵桂花树。
没想到今天刚来蹲,就碰到哥哥跟人打架。
她赶紧奶声奶气地大喊:“哥!放着我来!我来嘛!”
声音是嗲嗲的,可是……
两个小身影纵身一跃就把那大孩子扑倒了。
尔登骑在人家背上,张小鱼骑在人家肩膀上,还把人家的脑袋往雪地里按。
“吃点雪洗洗你的脏嘴巴!”
说着就抓了一团雪硬是往人家嘴里塞。
尔登在后面做骑马状,一边颠一边打人家屁股:“驾!驾!驾!”
张小松:“……”
杜青青吓得赶紧去把张小鱼和尔登都拉下来了。
那男孩都被欺负哭了。
杜青青绷着脸道:“你都是初中生了,别跟还没上学的小孩计较。”
结果人家男孩哭着跑了。
张小鱼冲杜青青做了个鬼脸,喊了一声:“别告诉我妈妈!”
然后赶紧也拉着尔登跑了。
杜青青哭笑不得:“真是。”
张小松跑过来,看了她一眼:“你瞅瞅,你还是会笑的不是?”
杜青青瞬间就黑了脸,转身走了。
张小松又追上去:“我到底哪儿惹你了,你倒是说啊!”
……
沈清秋是不知道自家孩子上个学上得这么“热热闹闹”的。
她总算把账盘清楚了。
拿了账本给老杜看,她要往药厂投十万,往成衣厂投七万,往运输队投五万。
她还挺不好意思的。
老杜看见都惊呆了。
他对沈清秋道:“清秋啊,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沈清秋正琢磨着怎么说服他呢。
老杜道:“攒这些钱不容易,不能都拿出来给集体做贡献啊。”
沈清秋:“……我没关系的,反正这几个行当,我都很看好。”
老杜就道:“你家是卖了祖传的首饰才得了这些钱,结果你全投了,你老姑不说你?”
他倒是不担心张大山会说沈清秋,因为现在张大山的家是沈清秋在当。
张大山的工资都是沈清秋领的,他那个衣服兜掏个底朝天也掏不出一个钢镚。
就是担心,她毕竟动了张家的祖产,张家老姑可能会不乐意。
这算来算去,二十多万啊!
家家户户一辈子都挣钱不了这么多钱的,她都掏出来了,人家不得说她是败家娘们儿。
沈清秋愣了愣:“我跟老姑商量过的,老姑说我做主就行。”
老杜还有点不信:“你那个小脚老姑,这么大方?”
张含秀的名声也是毁誉参半……
沈清秋哭笑不得:“当然啦,家里没有商量好,我也不敢这么投。”
老杜就挺感动的,觉得她肯出钱,肯支持集体。
他道:“我回头和家里商量商量,出不了这么多,多少也得向你看齐,要尽力才行。”
浑然没意识到沈清秋是在吃股权。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她掏出了巨款真金白银,而且是这边少见的情况。
那这个事情就这么敲定了,厂子什么的都有基础设施要建设。
沈清秋主要就去忙这个了。
同时她还要不停地写材料给葛副县长汇报。
厂子是合资的,弄起来没那么快。
但是曾大宝,他已经掏出自己老夫妻俩的存款,开始要当大队第一个正经个体户了。
沈清秋没空陪他折腾,全都是张小鱼陪他跑前跑后。
张家屯的雪已经停了,张大山带队持续清理道路,县里也派人来牵电缆。
曾大宝就领着张小鱼一趟一趟地跑县城,去参观人家的饭店,顺便买点饭店要用的东西。
经常就看见他赶着一辆骡子车,车上坐着小鱼和尔登两个小孩,一路“嘿呀、嘿呀”地唱起歌来来去去。
如沈清秋所料,公社的百姓大多是观望的态度。
要是公社搞了工厂,他们乐意来干活。
但要他们出钱,他们不愿意,有那个钱不如自己做点什么营生。
甚至,年初的时候土地承包到户的事情弄好了,大家种田的热情反而日益高涨。
现在地里种多少都归自己,不用等返销,大家可比搞工分制的时候积极多了。
只有少数几个人愿意往里面投钱的。
其中运输队的黄勇男和吉利就投了一些。
应该说,还是吉利投得最多。
她爹是一个大队的大队长,又因为是少数民族而没有经过运动的洗礼,祖祖辈辈积累的财富都在呢。
怎么说呢,就是破船也有三千钉。
她现在很热爱搞运输,听了消息就回了一趟娘家,让她爹拿钱支持她。
运输队经过整顿,买入的解放牌卡车一共八辆。
因为有公社和县里加大力度的扶持,价格低至一万五一辆。
吉利自己就买了三辆,外加二十匹骡子,成为运输队最大的股东。
有人说这个山里来的女人疯了……
只有沈清秋非常确定,吉利赶上了“喇叭一响黄金万两”的好时代,她要发大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