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
澹宁居乃是皇帝居圆理政之地, 所有伺候的宫女太监皆是再小心谨慎不过,甚至连走路的声音都压得悄无声息。
然而就是在这静谧的时候,一名少年人却骤然闯了进来, 澹宁居的宫女太监却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少年人眉清目秀, 面容俊朗,身子清瘦挺拔宛如直立的松竹, 满目皆是星辰,微微勾着的嘴角尽是温柔之意, 一身水色的衣袍,上面用金丝绣着精致的花纹, 腰间挂着一枚平安扣以及一块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玉佩,显得整个人十分的矜贵。
康熙身边的梁九功立马就挂上了讨好的笑:“贝勒爷, 您来了, 万岁爷就在里头呢。”
随后梁九功又小声地说道:“今儿万岁爷心情不大好, 动了不小肝火呢,您可得好好劝劝。”
“这是又怎么了?”刚被封为贝勒的长安皱眉,又是哪个哥哥或者哪个大臣惹了阿玛不愉快。
长安十五周岁生辰的时候, 最为疼爱长安的康熙直接将其封为了贝勒, 成为了大清最年幼的贝勒, 封号更是用了能够指代帝王的“宸”字。
长安前头的皇子蹭了长安的福气, 除了胤俄和长安一样被封为贝勒以外, 其他人都被封了贝子。
“奴才也不清楚,只是前不久太子似乎与万岁爷不大愉快。”梁九功小心地回道。
“我知道了。”长安无奈,近来一哥和阿玛的关系似乎是越发僵硬了,可他似乎也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穿过回廊,长安来到了澹宁居的书房,扬起笑脸走了进去:“阿玛!”
“都多大人了, 还一惊一乍的,没个规矩。”康熙瞥了他一眼,虽是训斥的话语,却无责怪之意,甚至见长安直接坐下了还示意梁九功端些吃的上来。
长安也不客气,端起梁九功新呈上的杏仁酪吃了起来。
康熙也不打扰长安享受美食,继续翻看奏折,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安在这里,康熙的心情明显放松了不少,看奏折的效率也高了。
吃完杏仁酪长安才想起来自己来找康熙做什么。
“阿玛,听闻你准备巡幸塞外?”长安来到康熙的身后,开始帮康熙揉捏肩膀。
长安打小就孝顺,没少帮康熙捏肩捏手,下手的力度很是合适。
康熙觉得酸痛的肩膀舒服了不少,挑眉道:“不错,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这不是来问问汗阿玛要带谁去嘛。”长安撒娇道。
“不论带谁都不会漏了你的,其他的很快你就知道了。”康熙换了本奏折看,丝毫不担心站在自己背后的长安把奏折内容看了去。
反正长安根本就对朝政没有丝毫的兴趣,康熙倒是想让长安入朝参政,可长安死活不肯,说是早晨天不亮就要去上朝,他起不来,而且他的目标是做个逛街遛鸟的街溜子,不对,是闲散王爷。
康熙为此也是无奈得很,又想起了胤礽当年方才十一岁就被他带着上朝,那时的胤礽满脸认真,一点一点地汲取朝堂上的知识。
再想到如今和胤禔就差直接在朝堂上打起来的胤礽,康熙便觉得太阳穴顿顿的疼。
如今的胤礽是越发不稳重了,堂堂太子,一点容人之量都没有。
长安察觉到康熙的心情变化,赶紧晃着康熙的身子打断康熙的沉思:“阿玛,你就和我说嘛~”
“行了行了,朕都被你晃得头晕了。”康熙拦住长安的动作,没好气地说道,“你大哥、一哥、十哥、十四哥、十六弟都去。”
“那哥、四哥他们呢,还有九哥、十哥都没去过几次塞外。”长安沉默了一会后问道。
自从前几年大封皇子以后,康熙与胤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糟糕,大概就是一个身体渐渐老去的帝王对身强力壮的储君的忌惮与防备吧。
因此从来都是让胤礽留京监国的康熙难得在出行的时候带上了胤礽,更多的是为了防止胤礽在他不在京城的时候笼络朝臣,威胁自己的地位。
“你哥、四哥还要监国,何况此次也带不了这么多人。”康熙淡淡地说道。
长安也只是想起来胤禟和胤俄上一回的抱怨这才问了一下,康熙不愿意带长安也没有再问,一月份南巡的时候他可是帮了九哥和十哥一次,这次还是不要为难阿玛了。
之后父子俩便静静地在书房里呆着。
长安已经顺利地结束了上书房读书生涯,平日里也没什么事情,知道今日康熙心情不大好,长安也就打算在这里陪着康熙,手里拿着梁九功给他找来的话本子,优哉游哉地坐在太师椅上,一旁桌子上摆好了各种点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身上自带的让人心情愉悦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为了抚平康熙因为九子夺嫡而暴躁的心,长安也习惯陪着康熙批阅奏折。
就在这时,梁九功拿着一个册子走了进来:“万岁爷,各家格格的画册都做好了。”
长安好奇地问道:“什么画册?阿玛你又要纳妃?您不是刚从江南带回来了好几个庶妃娘娘吗?”
梁九功尴尬一笑,也就只有宸贝勒才敢说这种话了。
康熙刚饮的茶差点就喷了出来,瞪了长安一眼:“朕在你眼里就这么好色吗?这是给你的。”
“给我的?”长安眨巴眨巴眼睛,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你十四哥都已经娶妻快两年了,也该轮到你了。”康熙接过册子,册子里详细地记载了各家贵女的信息,大到出身、性格,小到读过什么书,私底下最爱做什么等等细节。
长安挠了挠自己光秃秃的脑袋,“儿子还小呢,阿玛你这么着急做什么,等明年大选再选也来得及。”
自从长安七岁那年剃发哭得撕心裂肺之后,康熙因为心疼长安也就再没有提过剃发一事了。
甚至后来比长安还要小的皇子都已经剃发了,长安却始终束冠,不肯剃头。
朝中大臣倒是有不少人都是有意见的,一开始有人上奏的时候,康熙只是批复“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后来人多了,康熙便厌烦了。
当越来越多人以祖宗礼法提出要十五阿哥剃发的,康熙虽然只是呵斥两句,让其闭门思过,没有做出过多的惩罚措施,却没少暗示皇子们出来挑错。
毕竟身为一国帝王,不能因为一些小事随意惩处大臣,不然威信何在。
不过皇子们可就不管这些了,他们才不惯着那些大臣呢,长安剃不剃头关那些大臣们什么事情,又没吃他们家大米,哪里需要他们多事。
皇子们本来就疼爱长安,哪里容许他们针对长安,在康熙的纵容下,皇子们纷纷开始找茬,提出剃头的大臣不是被外放到偏远地区为官就是被皇子们拿捏了为官不仁的证据,轻则降职,重则摘除官帽。
久而久之,大臣们也知道十五阿哥好惹但让他的父兄不好惹,再不敢提起剃头一事。
不过大臣们也没少嘀咕,甚至有一些汉人为此借口不剃头的,长安知道以后怕康熙为难,果断地将头剃了,毕竟他也不小了,对相貌一事也没有小时候那么在意。
虽然剃头以后稍稍有些不习惯,总觉得脑门凉飕飕的,但很快就适应过来了。
说回长安娶福晋一事,康熙是打定主意了要提前选好,不但要选个家世好的,还要选个性格好的,就从上旗的勋贵人家中选,他的长安值得最好的。
长安见自己拗不过康熙也就放弃了,跟着康熙一起看册子。
一边看还不忘提意见:“阿玛你可得给我选个比我好看的福晋,话要少一点的,但也不要太木讷了,还有要温柔一点的,不能太暴躁,我怕她打我,也不要喜欢管着我的,如果能陪着我一起玩更好了,最好还会做点心,还有...”
长安专注着看册子和说话,完全没有注意到康熙脑门上滑下来的条线:“你这是找福晋吗?不妨你一个人过着算了,还有,你堂堂皇子,谁敢打你?”
“怎么就不敢了,我看十嫂就经常打十哥。”想起上回他去找十哥,却见到十嫂提着绣墩满院子追十哥的模样,长安不由得身子一颤,他可不像十哥,他这小身板可扛不住一绣墩。
说到这个康熙也有些尴尬,十福晋是蒙古人,多少有些彪悍,“你十嫂是个意外,你看你其他嫂嫂,有人打你哥哥吗?”
长安想了一下:“那倒没有。”
康熙刚露出笑,他给皇子们选的福晋基本都是好的,温柔又贤惠。
长安便继续道:“但我看到八嫂揪着八哥的耳朵骂,还有大嫂也经常揪大哥的肉肉,还有......”
见长安还要继续举例,康熙脸上的笑一僵,轻咳了一声:“放心吧,阿玛一定给你选个温柔又活泼的姑娘,左右离明年选秀还有半年多,那么多满洲贵女,总有个你喜欢的。”
于是关于长安选福晋这件事情就暂时告了一段落,康熙也尽量地选个让长安满意的福晋。
康熙想着长安娶福晋这件事不能拖着,他还指望着抱有着长安血脉的皇孙呢。
长安对于娶福晋这件事情就是可有可无的态度了,毕竟长安还不懂情爱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哥哥们都娶福晋,所以他也要在阿玛的安排下娶福晋。
这个福晋是谁无所谓,婚前婚后的长安始终过着备受宠爱而又美满的生活。
日子对长安而言是平静的,对参政的皇子们来说日子却是在尔虞我诈中度过的。
七年时光过去,皇子们之间的争锋已经达到了高潮,除了游离在夺嫡争锋之外的几个皇子以及年纪尚小的皇子关系还算和缓以外,其他人的关系可谓是糟糕透了,像是胤禔和胤礽两人,虽然不至于说你死我活,却也是水火不相容,见面都满是浓郁的火药味。
长安其实很清楚哥哥们之间的交锋,但他没有任何的办法。
一开始他也试图去缓解哥哥们的关系,可他发现,他除了让哥哥们耐着对对方的厌烦陪着他以外,哥哥们的关系没有任何的缓和。
这些年来他读了不少的史书,知道皇位对于一个皇子的诱惑力有多大,知道皇子对于皇位的渴望有多大,所以后来他再没有强求哥哥们一定要握手言和。
九子夺嫡渐渐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明面上看主要是胤禔和胤礽在交锋,胤禔身后站着胤禩以及胤禩拉拢来的胤禟和胤俄,胤礽身后站着的是胤祉、胤禛、胤祥以及胤祯。
背地里,胤禩和胤禟、胤俄两人有着另开炉灶的意思,胤祉自觉文武双全,不输给胤礽分毫,也并非全心全意地跟在胤礽身后。
胤禛看似对胤礽死心塌地,实际上也另有心思。
胤祥、胤祯两人自然是跟在了好哥哥胤禛的身后。
这些长安这个局外人其实看得明白,只是哥哥们不希望自己知道,便默默地藏在了心里。
无论皇子们如何变化。
唯有长安身上的赤子之心,从未变过。
皇子们也从来没有让夺嫡的肮脏沾染长安半分。
长安每年都会在除夕那天将孔明灯放飞,上边写着“祝阿玛福如东海,事事顺遂,祝哥哥健康长寿,平安喜乐”。
他这一生无疑是幸福的,阿玛和哥哥将他捧在手心里,虽从未参与政事,却被封为铁帽子亲王,得了代帝王的疼宠,终其一生平安顺遂。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