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面对李贤所说,杜如晦再次语塞。
这小子看问题的角度怎么会这么刁钻?
如今陛下的身边,除了自己、魏征等少数的几个名士之外,还真的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读书人。
李靖虽然能文能武,但人家可不承认自己是读书人,程咬金更是目不识丁,照样是社稷之才。
而且,陛下虽然文武双全,也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如此来看,如今大唐的繁荣,的确是与读书人没多少关系。
“你!照你这么来说,陛下治理天下,岂不是不需要读书人的帮助了?”
杜如晦沉声道。
“呵呵!老杜,你这个人看问题,怎么那么极端?陛下治理天下,必须要有读书人的帮助,但不是一味的和陛下唱反调的,而是要能够纵观全局,给陛下提出长远有建设意义的意见的文臣。”
“比如当今宰辅杜如晦,还有房玄龄等,那都是一等一的文臣,这样的人多几个,这大唐会更加的繁荣。”
李贤笑着说道。
杜如晦听到李贤对自己的评价这么高,不觉得脸上多了几分笑意,一旁的李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李贤总算是说了一句让杜如晦喜欢的话。
不过,细想之后,李二的眉头再次紧皱,李贤今日与杜如晦看似在争吵,实则也是给自己提了一个醒。
无论是文臣武将,那都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听自己话、为朝廷、为百姓着想的,才能给天下带来安定,否则,那就是祸害。
“哦!这么说来,你对于杜如晦、房玄龄二人,很是佩服和尊敬了?”
杜如晦得意的问道。
“那也不是,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俩人是人才,但终究会变老,未来,还是要留给我们这些年轻人的。”
“而且,人呀,一但得到了权力,就很难放手,这二人是人才,可是,却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舍得的大度!”
“打个比方吧,若是现在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死了,陛下的身边还有可用的文臣吗?我觉得有,但是会很少!”
“我若是杜如晦、房玄龄,现在就为陛下挑选合适的人才,并且将机会让给这些人才,让他们的才智得以展示,让陛下可以看到!等到他们退隐朝野,陛下身边依然有能臣辅佐。”
“有的时候,该退的时候,就要退的漂亮,一直在前面顶着,反而会不招人待见。”
李贤沉声道。
嘶!
李贤所言,让李二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不是当着杜如晦的面,说他老了,应该退隐了吗?
杜如晦听后,反倒是陷入了沉思,自己现在的年龄倒不算是年迈,可是,再过十年呢?自己就是行将就木的老人了。
若不是今日李贤直言不讳,自己怕是永远也不会意识到,自己还未给陛下培养一个合适的新人呢。
而且,现在自己和房玄龄二人活着,那些世家大儒还不敢太过分,若是他们二人死了呢?这朝中还有谁会为陛下说话呢?
李二看到杜如晦脸色阴晴不定,急忙道:“小兄弟,你这话说的不对,我倒是觉得杜如晦和房玄龄是当朝重臣,是陛下身边不能缺少的能臣。”
杜如晦叹了一口气,沉声道:“家主,这位李贤公子说的很对,那杜如晦的确是应该为陛下挑选后继的人才了。”
李二看着杜如晦,心中不免有些伤感,自己也知道杜如晦和房玄龄年纪大了,可是二人是自己身边的重臣,不知道为自己立下了多少功劳。
也因此,自己从未想过这二人退隐的事情,宰辅的人选,也从未想过更换,朝中事务,也都是随杜如晦的愿,他想要参与或者是不参与,自己也从未在意过。
今日被李贤说透,杜如晦定然伤心,李二也心中过意不去。
李贤看到杜如晦的神情有些不对,心道,自己不就是说文人不应该高人一等嘛,这个老杜怎么如此小心眼,还伤感上了。
不过,看在老李的面子上,自己还是给老杜一个台阶下吧。
“其实我刚才说的也不全对,文人的地位的确是应该比一般人要高一些的。”
李贤又道。
杜如晦疑惑的看向李贤,道:“李贤公子,你刚才不是说这天下是那些征战沙场的将士拼死夺来的,文人不应该高人一等吗?”
“老杜,我还是要说,你看待问题太极端,文人的地位应该比一般人高一些,可是,这却不是文人自觉高人一等的理由。”
“文人掌握着知识,而知识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如果只有百姓在种植粮食,那么一个国家会一成不变,一成不变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打个比方吧,咱们大唐现在的冶铁技术很差,精锐将士使用的兵器还是铜制的,可是,铜制的武器与铁器相比,有多大的差距,你应该是知道的吧?”
“若是现在有一个番邦异族掌握了冶铁的更高工艺,打造出了优质的铁器,我大唐的将士与其交战,武器都会被人家砍断,大唐的将士会遭遇什么,可想而知!”
“打铁正是知识的一种,这便是知识的重要性!”
“文人虽然不懂打铁,若是文人可以对天下人传授知识,让这天下,人人都可以读书写字,那人与人的交流,是不是就简单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了,就会产生许多新的行业,发现许多新的事物。”
“普通的百姓,也可以通过书籍增长见识,人人都有见识,那么欺凌弱小之事便会减少,这些看似是小事,可是小事不断累积,就会成大事。”
“再比如,文官若是不自命清高,可以多与武官交流,两者不再心有芥蒂,而是互相合作,是否可以商议出更好的破敌之策,对敌的时候,更有优势呢?”
李贤沉声说道。
这!
杜如晦在这一刻,心中只有震惊,这个李贤,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吗?居然能有如此见识!
这样的人,若是能够入朝为官,绝对是社稷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