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顺被问住了,他挠着头答道:“好象没多大关系,我也只是随口说说。”
“其实……孩子当不当太子不重要,重要的是……”
“重要的是我不该骗你,对不对?”李乾顺这次很自觉。
耶律南仙点点头。“对呀,对。”
李乾顺万分诚恳的说道:“好了,好了,皇后,我知道错了,我保证下次不敢了。”
“什么,你还想有下次?”
“我保证没有下次。如果有下次,天打五雷轰。”
“轰隆隆!”一声惊雷天空飘过,李乾顺又缩了下脖子。
耶律南仙反问:“你为什么要骗我?”
李乾顺这次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求求你了,老婆,跟我回家吧,我知道我错了。我骗谁也不该骗你,是我伤了你的心。你这样子对我,其实,我也很伤心。你就不能原谅我一次吗?再说了,谁还不犯个小错误什么的。连***都说过,犯了错误不要紧,改了还是好同志吗。不骗你,没有你,我一分钟都活不下去。”
“你又在骗我,我看你现在活得更滋润。”
“何以见得?”
“你满面红光,油头粉面,一身脂粉味。”
“你怎么对我这么没信心?我来见你总得打扮打扮吧。”李乾顺解释后,继续劝道:“这里条件实在过于简陋,你住在这里怎么生孩子?为了咱们的下一代,跟我回宫吧。”
“我不回。”
“我是认真的。”
“我也是认真的。”
“要我怎么做你才能回家?”李乾顺一脸的沮丧。
“你先回去好好想想,想明白再来问我这个问题。”
李乾顺发现女人一旦生气,你承认错误也是没用的。.
李乾顺打算采取的第四种方法是用欺骗来对付女人。
还好,李乾顺并没有实施第四种方法,他知道如果采取了这种方法,兴庆府的雷一定永远也停不下来了。以后,兴庆府一定会被誉为“雷都”,一年打三百六十五天的雷,能不是“雷都”吗?
李乾顺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女人认为你欺骗了她之后,一旦较起真来,无论是讲道理、发脾气还是承认错误,或者是继续欺骗都没效果。
既然采取三种方法都不奏效,就先冷处理一下吧,搁一阵子再说。反正她也是干打雷不下雨,看架式暂时不会考虑离婚的事情。今年有些旱,我倒希望你能打雷的时候稍带着下点雨呢。
那么,李乾顺为什么会欺骗耶律南仙这么个“雷人”呢?你这不是找“劈”吗?
“唉!没想到你是来真的。我以为你当和平皇后只是说说而已的,给自己脸上涂点金粉,小孩子过过家的玩意。实话告诉你吧,太平天子其实我真的只是说说而已的。天地良心,我没骗你,怪只怪你怎么会当真了呢。”
问题是,耶律南仙竟然脱去一身华装,穿着一身粗布衣服,离开了富丽堂皇的皇宫,搬到贺兰山脚下一间土房子里住去了。耶律南仙可真会选地方住,她住的地方非常有名,就是后世被称为“西夏王陵”的地方。那可是死人住的地方。
这不是明摆的和皇帝闹分居吗。耶律南仙你这是想干啥?
对这个老婆,李乾顺是真爱。老婆在身边的时候都很爱,现在不在身边了就更爱。他是真的不放心,要不也不会连着去了三次看望自己的老婆。
换个女人试试,想松皮了是吧?.
天书阁内,西夏崇宗皇帝李乾顺面对数十份奏章,眉头不展。
西宁战局基本顺利。擒获西宁守将高永年,击退湟州王厚援兵,十万大军围城,进展不错。
会州之战却是接连损折大将,毫无进展。十五万大军困于一个小小的怀戎堡下,进退失据。
空虚和尚已经强烈要求下旨撤军了。空虚和尚的理由很简单。“宋军守御严密,宋将刘法武功盖世,无人能敌。宋国的援兵不日即到,早撤早好,晚撤没好。”
现在撤军,劳民伤财,一无所获,肯定会引起朝野上下中外舆论的一片哗然。晋王察哥首当其冲,难逃其咎。
从另一方面考虑,如果现在撤军,虽无大胜,亦无大败,算是打个平手。亮剑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个结果虽然差强人意,可能也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了。
宋国目前君臣上下一心,国富民强,夏国和他们以硬碰硬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何况,会州居于要冲,宋军很快会大兵云集赶去救援。空虚和尚说的好。“早撤早好,晚撤没好。”会州应当先撤。至于西宁吗……宋军援兵路远,可以再留兵数日,看看结果。如果能打下西宁,此次出兵也算是大获全胜不虚此行于国于民都有个交待了。
问题是,怎么对晋王察哥说呢?
让他出兵是我这个哥,让他退兵也是我这个哥。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这么变得变去可是有损哥的皇威。
“难道朕找个理由也要这么费劲吗?”李乾顺寻思半响,不觉计上心头,喜上眉头,说了一句:“有了。”
李乾顺坐于御案前,手书御旨,上面写得很简单:“御弟出兵之日起,兴庆府惊雷不断。望御弟撤出会州之兵,以解天变。”
天变,哈哈!李乾顺可真会找借口,连自己老婆也拿来开涮。
晋王察哥那天接到圣旨后,当时就被“雷”倒了。然后,毫不犹豫就撤军了。.
贺兰山东麓,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就是闻名天下中外驰名的西夏王陵。蓝天白云之下,巍峨起伏的山峦之侧,有五座气势恢宏的陵塔。泛着金黄色的辉煌,高耸入云。是那么的庄严,那么的肃穆,那么的幽远……
西夏王陵是西夏皇帝们长眠的地方,准确一点说应当叫“西夏帝陵”才对。包括李乾顺在内,一共安葬了九位皇帝。不过,这阵子,李乾顺还喘气呢,目前,这里只是安葬了五位西夏皇帝。
正是:
太祖皇帝李继迁。
太宗皇帝李德明。
景宗皇帝李元昊。
毅宗皇帝李凉祚。
惠宗皇帝李秉常。